《早慧成才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宾日说:“我看到你性子急躁,很为你将来担忧。通过这个故事,希望你改正自己的毛病。”
“急性判官”的故事,牢牢记在林则徐的心里。直到几十年后,他做了湖广总督仍不忘父亲讲过的故事。为了时时警惕自己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他专门做了一个“制怒”的横匾,挂在自己的书房,时刻提醒着自己。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愿学蜜蜂还是当蚯蚓——罗帅教育女儿的故事
罗荣桓(1902…1963)的女儿罗北捷,小时候有点娇生惯养,不爱动脑筋,怕吃苦。女儿喜欢和爸爸在一起,但罗帅因忙于公务,难得应女儿之愿。
一天,礼堂放电影,正好这一天晚上罗帅有点时间,便带女儿北捷步入礼堂。
这天晚上放的加演片是个动画片《蚯蚓和蜜蜂》,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罗北捷。
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长得差不多,身子都是圆滚滚的。后来,蚯蚓整天躺在大树底下吃花呀、果呀,吃饱了就到处玩。可蜜蜂呢,想到冬天果子少,就每天爬上村采花酿蜜。渐渐地,蜜蜂身上长出了两个翅膀,飞来飞去采蜜,比爬树快多了。冬天,蜜蜂带着酿好的蜜去找蚯蚓,蚯蚓不见了。原来蚯蚓整天吃了玩,腿也退化了,冬天找不到东西吃,它看见勤劳的蜜蜂飞来了,很羞愧,便一头钻到地底下,决心帮助果树松土,改正自己的缺点。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圆滚滚的蚯蚓就变成了今天这种又细又长的样子,也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看完动画片,父亲问北捷:“你愿意学蜜蜂,还是当蚯蚓?”
“当然学小蜜蜂了。”北捷毫不犹豫地说。
罗帅亲切地看着女儿,说:“你说说看,蜜蜂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它爱劳动,不怕艰苦,勤学苦练。”女儿像背书似地回答。
“你说得很对。不过,我看你不像小蜜蜂,甚至也不如知错改错的蚯蚓。”
北捷听了爸爸的话,不服气地努起小嘴。罗帅又开导说:“怎么,我说得不对吗?想想看,你是怎样对待困难的?在学习上不爱动脑子,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去问别人,做不出算术题还流眼泪。你想过没有,一个人不克服困难,学习上怎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基础,将来你怎么'飞'呢?”
爸爸的话,正好说中了女儿的弱点。她低下了头。
“蚯蚓的精神,也很值得学习。”爸爸又说:“别看它开始是个懒汉,但它能改正缺点,踏踏实实地钻到地里去翻土,把身子都拉长了。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能改就好。”
北捷点点头,说:“爸爸,我懂了。要学蜜蜂勤勤恳恳,学蚯蚓知错改错,对吗?”
罗帅听了女儿的话,慈祥地笑了。
劳动是最伟大的美,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美,是教育的奥秘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的劳动是惟一真正的财富。
——法朗士
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
治挑食——朱伯儒教育子女的故事
空军某部干部朱伯儒,不仅能驾驭青年的思想规律,而且还能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社会上,他是广大青年的知心朋友;在家里,他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一天,朱伯儒全家吃午饭时,儿子飞飞见端上桌的菜又是炒土豆,就努起小嘴不高兴了。他把筷子一扔,生气地说:“怎么老吃这东西,连点肉都没有。”朱伯儒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怕他赌气不吃饭影响下午上课,于是就安慰他说:“飞飞,先把这顿饭吃了,星期天爸爸带你们去玩。”
星期天上午,朱伯儒和爱人拎着篮子,领两个孩子来到郊外的田野里。飞飞说:“爸爸,怎么不领我们到公园去呀?”朱伯儒说:“公园里人多,你看这儿多好呀!爸爸今天教你们一点植物学知识,看你俩谁学得快。”朱伯儒先挖了好几种野菜给孩子们做样子,告诉他们这些野菜的名字、特点,等两个孩子都认识后,朱伯儒就激他们说:“咱们来比赛,看谁挖得多。”没等他说完,飞飞就赶紧动手挖起来,兵兵也不甘落后。快到中午时,他们已采集了整整一篮子野菜。在回家的路上,朱伯儒表扬了飞飞,夸他学得快,挖得多。飞飞得意地笑了。
一进家门,飞飞往床上一躺,对爸爸说:“爸爸,中午吃什么好饭呀!”朱伯儒说:“就吃咱们挖来的野菜吧!”飞飞说:“野菜有什么好吃的?”朱伯儒叹了口气说:“野菜是不太好吃,可爸爸小时候吃过它,红军长征时吃过它。我们现在虽然不吃了,可千万不能忘记它呀。常想起它,你就知道今天的生活有多么好了。”接着,朱伯儒给飞飞讲了自己小时候吃不上饭,全家几乎饿死的情形;讲了红军长征时吃野菜、啃树皮的故事。飞飞认真地听着。吃午饭时,朱伯儒和爱人带头大口大口地吃野菜,孩子们看着大人的样子,也跟着吃起来。
谁知过了几天,飞飞跑到爸爸跟前,一本正经地说:“爸爸,我不会忘记野菜的,可同学们说,搞现代化就是为了吃好点,穿好点。”朱伯儒心想,孩子们的话不无道理,但从现在的国情、家情来看,还达不到。孩子是大城市长大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应该让他到农村看看,好有个对比。于是便对他说:“爸爸星期天正好要到农村去办事,你也跟去看看吧,回来后咱们再谈这个问题。”
星期天,朱伯儒领飞飞来到农村一个熟人家里。那时候,农村虽实行责任制,但农民的收入还不太高。飞飞看见他们吃的是稀饭、红薯,菜也简单,就悄悄地说:“爸爸,农民伯伯可真艰苦啊。”一朱伯儒趁势开导说:“咱们生活好了,还要想到生活不如我们的人啊!”飞飞点点头说:“爸爸,我懂了,我过去挑食是不对的。”
困苦贫穷是最好的教育。
——雨果
贫穷是无价的刺激,激人达到成功的目的。
——道尔顿
常把有日思无日,莫待天时想有时。
——张居心
诚实勇敢的孩子,比樱桃树珍贵千万倍——老华盛顿教子的故事
华盛顿(1732…1799)是美国的奠基人,第一任总统。他从小聪明能干,好奇心强,不论对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想一想,问个“为什么”。
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的园主,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培了几棵樱桃树,每天浇水、松土,爱如珍宝,使樱桃树长得既快又壮。
一天,父亲出去了。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好呢?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哼,这树杆里面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看看。”他看看家里没人,便提了一把斧头,来到树前“咔嚓”一声把樱桃树砍断了。然后,扔下斧头,握把小刀,急切地在树杆里拨呀、找呀,但始终没找到什么“宝贝”。于是,他泄气了,心想:“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定会打我的。他害怕了。
父亲回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先去看他的樱桃树。望着父亲的脚步,华盛顿紧张得冒出了一身冷汗。果然,大祸临头,父亲拣起被砍断的樱桃树枝恼怒地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喊声,全家人都跑出来摇头摆手表示不是自己砍的。华盛顿心想,明明是自己砍的,何必连累别人呢?他咬了一下嘴唇,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父亲正要举手打他,华盛顿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盛怒的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绝没有说假话!”听着儿子的申述,父亲的怒容顿时消失了,心想:是呀,孩子虽然损坏了樱桃树,但他却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能诚实勇敢地承认错误,我怎么能打他呢?
他和蔼而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必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对错误勇敢诚实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接着他拍拍儿子的小脑瓜,询问了他砍树的前前后后。华盛顿又如实地向父亲叙述了他砍树的想法。父亲听了很高兴,吻了一下儿子说:“是啊,对任何事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父亲大声向全家人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学习我们的小宝贝华盛顿这种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
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巧言不如直道。
——郑德辉
说谎语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
夸奖孩子不要过分——高尔基教子艺术
高尔基(1868…1936)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这位生于木工家庭,从小当过学徒、码头工的大作家,也许是因为童年到处流浪,尝到了人生最底层生活的滋味,所以他对孩子有一股特殊的感情。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息,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高尔基见到儿子特别高兴,他除了给他讲自己的童年,鼓舞他好好学习外,还领他在休养地帮助有关人员打扫卫生、摆弄花草。儿子学着老花匠的样子,在父亲窗前种了许多花。后来,儿子走了,花也开了。高尔基看着怒放的鲜花,心里甜滋滋的。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讲道:“你走了,可是你种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予远比索取更愉快。”
当孩子做了很多好事,表现出智力非凡的时候,高尔基的表扬方式更是耐人寻味。
一次,他会见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这是个长得漂亮而结实的男孩。他在高尔基面前朗诵了他写的诗歌。诗歌语言流畅,感情饱满动人,这使高尔基十分惊异。他从内心喜欢这个聪颖的孩子。然而在告别时,高尔基却没有过多地夸奖他,只是对孩子说:“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啊!”
在高尔基看来,对于孩子的才华,如果过早地给予“一片赞扬声”,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言过其实地对孩子过分“赞叹”,更是有害的。因此,对孩子抱着爱护备至而又十分严肃的态度,这对于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之琢磨心灵,有如雕塑术之将大理石雕塑成器。
——爱迪生
子女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着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休谟
适度——最好的药剂。
——谚语
再哭,就不和你住一起了
——前苏联劳动勋章获得者柳鲍娃夫妇的教子艺术
曾被授予苏联劳动勋章的柳鲍娃夫妇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孩也叫卓娅,男孩也叫舒拉。因为舒拉小,又是男孩,父母对他有点偏爱,有什么要求,遇到什么矛盾,大家总是让着他点。久而久之,舒拉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是没有依他去做,他就倒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