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好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父母好孩子- 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晴朗的早晨,她带着学生来到开满野花的河畔。
“野花有名字吗?”孩子们兴奋地问。
“有啊!这是荠菜花,那是知风草。你们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蒲公英的旁边,让同学们按照“叶—茎—花”从下向上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是这么整齐,是二月的风伯伯裁剪的。”
“它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
夜晚,李老师坐在灯下思索: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怎样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呢?让他们用拟人的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不是更能激发想像力吗?
上课了,李老师启发孩子们自己拟题目。
孩子们兴致勃勃,一下子出了七八个题目。最后,大家选中了《我是一棵蒲公英》。
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蒲公英:圆圆的花盘里,有着一对眼睛和一张微笑的嘴巴。
孩子们看着这拟人化的蒲公英,也都笑了起来。
“现在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呀?”
“介绍我的家。”
“介绍我的名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李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的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哪些人?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一连串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把他们带到一个新的意境之中。
“小草是我的兄弟。”
“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张开了。
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介绍呢!”
孩子们顿时愣住了。
这是李老师精心设置的“障碍”,她想让孩子们想得更深更远。
在孩子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李老师拿出一棵蒲公英,把茎轻轻折断,让孩子们观察冒出的白色乳浆。
孩子们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还要介绍土壤妈妈。”
“我们是吸着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
下课前,李老师拿起那毛茸茸的种子,使劲一吹,小伞一样的种子从窗口飞向蓝天。
孩子们的心跟着蒲公英的种子,飞啊,飞啊,飞向了远方……
许多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休息日也不让他们出去玩。结果这些孩子眼里就缺少画面,写起作文来不是干巴巴的,就是抄点儿形容词装点一下,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你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千万珍惜!让他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去发现。注意: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3.财富之三……会倾听的耳朵
不听,耳朵的功能就会退化。
我们每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的功能是倾听。
一、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只要用耳朵静心地倾听,就能感觉到,大自然打开了它的大门,让我们听到风声、雨声、雷声、水声、小鸟的唱歌声、蝈蝈的演奏声、小狗的玩耍声、母鸡的报喜声、公鸡的打鸣声……于是,我们融入了大自然。
器官不用就会退化,我们可不想让孩子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那么,假日里,就带上孩子,离开喧闹的城市,到野外去,到山里去,到海边去,到大自然中间去倾听,忘掉如山的作业,忘掉考试的成绩,忘掉往日的不快,只是去听,听平日听不到的声音,感受听的美妙!
二、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对方的声音
我们每天要跟人打交道,周围的人都是我们倾听的对象。大人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也要倾听大人的声音;学生要倾听老师的声音,老师也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只要我们专心倾听,就能够感觉到对方接纳了我们。
跟对方交谈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要专注地看着对方,耐心地听他说话。虽然我们工作一天十分劳累,但当孩子向我们诉说时,我们要鼓励他说,尽量让孩子通过语言,把自己所有积极的、消极的情绪都表达出来。今天的孩子太缺少倾听者了!
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人人都希望与他人分享喜悦和悲哀,人人都渴望得到共鸣和理解,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对孩子来说,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哀愁等情感的最佳人选,无疑是他们的父母。
我们的耳朵要有“承受力”,不能只爱听“好话”,不爱听“坏话”。听到孩子带回“好消息”,便喜滋滋地摸摸孩子的头表示赞赏;可是听到“坏消息”,就嗤之以鼻,甚至劈头盖脸地训斥,即使很想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也往往不知如何表达。
倾听需要修养。人长了一张嘴巴,耳朵却有两只,就是要少说多听。平日跟朋友交谈,虽然我们有一肚子的新鲜事,但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朋友,自己甘当“听众”,鼓励别人谈自己,让每个朋友都感受到有人倾听的快乐。假如朋友把“秘密”告诉我们,我们保证绝不乱说,因为这是倾听者应有的道德。
三、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自己的回声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回声中,只要竖起耳朵就能听到。
一个男孩跟妈妈闹别扭,独自跑到大山里喊:“我恨你!”大山里也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我恨你!”男孩害怕了,回家告诉妈妈,山里有个坏孩子说恨我。妈妈陪他又来到山里,让他冲着大山喊:“我爱你!我爱你!”果然,大山回应着:“我爱你!我爱你!”
这声音就是回声。回声是我们自己发出声音的重复。我们要常常倾听自己的回声,检讨自己哪些话说得对,说得文明,哪些话说得不对,说得不文明。我们不要当着孩子说不应说的话,更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记住,孩子就是父母的回声。
学会倾听,对方就会打开心扉,世界就会向我们打开新的窗口。
4.财富之四……会说话的嘴巴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学会说话。
说话是一门学问。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学会说话。会说话是与别人沟通的一种重要能力。想让孩子成为会说话的现代人,要注意些什么呢?我来说说我的体会。
一、敢说话才能会说话
当一名“知心姐姐”,经常要面对众人讲话。尤其是1986年孩子们强烈要求“知心姐姐”从报上走下来,我创办了“知心姐姐咨询活动”,参与创办了“知心电话”,经常要登上讲台,面对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谈我对人生、对教育的看法,向成人倾诉孩子的心声,向孩子转达成人的期望。
我最先要克服的是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记得我第一次上台讲话,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紧张极了,浑身打颤,手脚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把背好的词全忘了……最后,只好拿出稿子来念。
后来,我拜访了著名的故事大王孙敬修老师。孙老师向我传授了当众说话的几点“秘诀”。
一是讲话要吸引人。如果上场时会场乱哄哄的,你不必大喊大叫:“大家安静……”这样,即使暂时安静了,你的讲话不吸引人,场上还会乱起来。面对第一排关注你的孩子,你先小声讲一个故事。一会儿,孩子们笑起来,后面孩子就会急了:“孙爷爷说什么了,我没听见……”带着遗憾,他们的注意力会全集中到台上,生怕再落下什么有趣的事。这样,场上自然会安静下来,你便可以言归正传了。
二是眼睛不必去看那些不听讲的、交头接耳的、睡大觉的,你如果注意看他们,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你只要选定一两个表情丰富、能与你互动的人,即你笑他也笑,你难过他也会掉泪,你激动他会鼓掌的人……面对这样的人,你会始终情绪饱满。
三是如果你实在是一见人就紧张,那不如把台下的人头看成是萝卜、青菜、土豆,视而不见,完全进入自己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去讲,也能够引人入胜。
孙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跟孩子说话实在是一门大学问,难怪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都爱听他讲故事!
我开始一边实践,一边摸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终于找到了克服恐惧的三个方法。
(一)深呼吸法。上台前先做30秒的深呼吸,这样可以提神,也可以起到为自己“打气”的作用。
(二)自我暗示法。往台上走,心中反复告诉自己:“我很棒,讲话算什么,我能行!”
(三)主动交流法。主动与台下听众交流,语气恢复到正常说话的状态,不拿腔拿调,不时用提问法请听众参与。这样,心情就会放松,也会引起台下共鸣。
现在上台讲话,无论有多少人听我都从容不迫了。
二、练说话就能说好话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说话的能力,通过勤学苦练是可以提高的。有一个孩子,小时候说话结巴,老师、同学都笑他,可他却立志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演说家。他喜欢看书,也喜欢到法庭听别人辩论。平时,他看到树林就对树林说话,看到小狗便对小狗说话,随时随地在学习演讲,后来,他的理想真的实现了。
有些小孩说话结巴,很让父母焦急。其实,说话结巴的人往往聪明,思维能力强,由于“心理语速”比“口齿语速”快,才出现语言表达不连贯的现象。越是急于表达,就越害怕表达,于是便结巴起来。
我儿子小时候说话也有点儿结巴。我提醒他:“慢慢说,别结巴……”结果,他结巴得更厉害了。后来,我意识到:你提醒他“别结巴”,实际上是在提醒他“你结巴”,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我索性不去理会他这个毛病了,他说什么我都耐心听,慢慢地,他结巴的毛病好多了。
六岁时,儿子从幼儿园毕业了。我参加了他的毕业典礼。
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上台表演节目。
我担心地想:我儿子能演什么呢?他说话结巴……
出乎意料……儿子大大方方地跟一个小男孩表演了相声!他俩幽默的语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惊奇地发现,5分钟的相声,儿子说得十分流畅,没有一处结巴!
“儿子,你真棒!”我在心里大声喊着,两行热泪不知不觉流淌下来。我明白了,儿子的心理障碍解除了……现在在他看来,上台说话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儿子上小学后,通过竞选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副台长,主持“开心一刻”节目。在中学和大学里,他仍然是学校的活跃分子,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还在大学生自创大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曾经在语言上有障碍的孩子,竟然在语言上也有这样的造诣。
三、准备好才能讲得好
要想讲得好,就要做到准备好了再上台。没有准备就站在听众面前,与不穿好衣服就出来一样使人难堪。我的体会是,要想讲得好,只用大纲,不用讲稿。照着讲稿讲话,对听众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听众会因为缺少交流而失去听的兴趣。每次讲话前,我都要先准备好一个大纲,在每个问题下面写上要讲内容的题目。这样讲话有顺序,体系完整,不至于东拉西扯。我还要准备一个精彩的开头,以引人入胜,但绝不说没用的套话。最重要的是,我以充沛的精力和热忱的心去面对听众……我相信,只有自己感动,才会感动别人。
每次上台讲话前,我都针对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准备。准备不是写稿,而是构思。这是一个挺艰苦的过程,真有点儿“受煎熬”的感觉。有时,我坐在桌前,关上灯,掩卷沉思……黑暗中,面前出现的是无数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