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1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由空军司令员汇报了自卫反击战中战机的损毁情况。战争是残酷的,即使获胜的一方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当然像美国攻打巴拿马那样的战争要除外。在开战的二周中,我空军的战绩是极为可观的,在空战中以164:258遥遥领先,在对地攻击中至少摧毁了180架印机,防空部队又击落了69架。在50年后又产生了12位空中英雄,其中的超级空中英雄创下了击落9架敌机的记录。可是我军总共也损失了218架战机,而且由于初期重型战机的出动量大,远程出击的任务多,当然也与初战的经验不足有关,歼-11系列、飞豹和歼-10新锐战机损失了172架。歼-7、歼-8的损失相对较小,它们大都承担防区警戒任务或截击任务,而且性能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初战的胜利付出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后果也相当严重,我军新锐战机损失了20%。而且难以弥补,装备部的报告指出,一开战在俄国的采购团立即提出了一份整机、发动机和涡轮的庞大采购单。可是俄国经平衡后,答应在1个月内交付20架苏-27、10架苏-30、4架苏-35;60台AL-31、AL-37发动机;100副涡轮。并非俄国不想要美元,任何国家也不会在和平时期维持大量生产定型战机的体制,如果不打仗而且没有人买这令空军大失所望,这还不够补充损失的,就更别想增加了。当然我国的生产厂也得开足马力才能让这些发动机、涡轮装上整机。
    “引进”还是“自研”尖端武器对于一个大国从来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引进可以加速军力的增长,苏-27买进来,空军的空战能力“立竿见影”就大幅度提升了。而研制先进战机在我们这个基础不深的国家,将是一个十分艰苦又漫长的历程。可是一旦面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是印度这样不算太强的对手,而且供货商还算守中立,就已经产生了如此严重的问题,弄到必须最高统帅出面来解决。可见,如果对“引进”达到依赖程度的话将更可怕。好在我国高层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王刚主政后,更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推进重型战机的国产化。苏-27系列战机的供电、电气系统已经金龙电池改造,既减重,又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并已把它们的飞控程序移植到国产电脑中。这些都在反击战中得到了回报。
    成都飞机生产集团和沈飞汇报了战机的生产情况,总体来说机身已经完成了应用镁钠合金的准备工作,生产线的扩建也已基本完成。歼-11系列和歼-10战机的生产关键还在于发动机。而发动机方面则不尽如人意:
    ——引进的AL-31FU发动机国产化型号WS-12,去年8月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研制了采用微波助燃、等离子发电、电磁矢量推力控制的WS-12B型发动机,新的生产线已经在4月份投产,5月底已经达到月产40台的水平。由于歼-11系列、歼-10、歼轰-7A都需要该型发动机,远远不能满足空军的需求。第二条生产线预计7月底能投入试生产。
    ——引进的AL-37F、歼轰-7A上。可以大幅度提高战机的性能。
    最大的问题是高温涡轮必须从俄国进口,现在受到了限制。没有涡轮就没有发动机,没有发动机就没有战机,形势就这么严峻。会议首先就这一紧迫问题展开讨论。
    空军方面对此很不满意,认为航空工业的整个生产体系没有转移到战时的生产轨道上来。这种产量状况连补充消耗都不够,现在空军的先进战机在不断减少。歼-11系列的战机航程远,因此可以使用后方机场,机动性和火力强度都是其他机型难以替代的。歼-10和飞豹都是新一代战机机动性和火力都很突出,是我军新一代主力战机,本来我们可以通过实战的大规模运用积累经验,研究出新的战术。表面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边境冲突,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高强度的局部战争。受地形限制,我军的重型坦克、大口径自行榴弹炮,重型防空导弹车都难以运抵前线,因此地面部队对空军火力的依赖很大。目前陆军老大哥对我们还算满意,这样下去,不久我们就要挨骂了。
    王刚指出,我们决不能被自卫反击战初期胜利所迷惑,那是因为有巴基斯坦的牵制,我们又占了突然袭击的先手,印军才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我军的损失也不小,如果要保持高强度的打击,今后的损失还会增加。实战教训了我们,当家的武器不能依靠外国,一个小小的涡轮就把我们卡住了。俄国不可能为了我们大规模扩大生产线的,如果明天停战了,我们不买了,他怎么办?我们的科技人员是很了不起的,新款战机的机体和“大脑”都已解决了,“心脏”-发动机也解决了一大半,而且还有创新,部分性能超过了我们的老师-俄罗斯。现在问题集中到了一个涡轮上,一是材料,二是加工。请秦助理组织金属材料专家张国强教授与镁钠合金组的洪京男博士和瓷钢项目组的汪继宏高工他们这些顶尖的专家攻关,我相信一定能拿下这款高温材料。要动员全国的材料研究和试验的力量大协作,加快进度。
    不过这也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当前还要解决这些发动机的分配问题,在一个月内我们能得到80台现成的发动机,用120副涡轮能组装出120台发动机。如何分配给歼-11系列机、歼-10、FBC-1A呢?经过讨论,认为Q-6在山地的攻击效果极佳,而且不用燃油,效率要高得多,暂时不必组装飞豹了。而且Q-6在开发舰载型,海军航空兵和舰载机联队也可分配一部分先熟悉起来。100台发动机组装30架歼-11II和20架歼-11,这对沈飞的生产能力已是很大的考验了,尤其是歼-11II,难度很大,但它能充当歼-7和歼-8的指挥机,提高空战效率。还有100台可以组装100架歼-10,对成飞的压力也不小。
    在这场高强度空战的考验下,我军的战机也突现了2片亮点,那就是歼-7M、歼-8M和Q-6。成飞的纪鸿承总经理带来了好消息。
    成都飞机厂歼-7改造厂
    如前所述,歼-7M是歼-7F采用金龙电池和WP-13M为中心的改进型。性能相当出众:机载雷达的天线直径600毫米,我军科研人员已经把跟踪/锁定距离增加到100公里。
    他们在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经过7个月的奋战,终于在前天拿出了一架样机。我军最出色的歼-7试飞员罗伟康中校进行了试飞,对这款新歼-7赞不绝口。评价是功率强劲,中低空机动性超凡,火力狂猛。
    纪总的汇报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总装备部部长吕水正上将不解地问道:“我们没有给钱,你们怎么有资金开发这么一款新机型呢?”
    “公司拿出的钱并不多。周总的‘老黄忠’队不断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到歼-7旧机型的改造中去,为公司省了不少钱,而且改造好的飞机性能提升,维护还容易,空军和总装备部给了大笔的奖励费。大家看一下录像,歼-7Z与歼-7M的外形相比,后掠角略小,机翼略厚些,机身‘胖’了些,但尾翼大幅度缩小了。总的气动阻力在高速时略大了些,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增加,仍能达到2。05马赫的最大速度。在中低空亚音速的机动性提高了不少,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机内油箱容量。正常起飞重量提高到8。1吨,机内燃油量大幅度提高到3。2吨,载油系数接近0。4。由于发动机推力已提高到8500公斤,正常起飞的推重比达到1。05。如此一来,机身下不必挂副油箱,7个外挂点都可以挂载导弹了。原有的大部分模具都还能用,他们还把歼-10生产的先进工艺移植过来,使用了镁钠合金、以镁钠合金为基材的钨网装甲和大量的复合材料,以减轻机体重量。
    “他们还请软件中心的专家改进了发动机燃油的控制程序,优化了燃烧控制,把最大航程提高到了3500公里。雷达研究所的专家化了极大的力量优化了信号处理程序,把下视小目标的跟踪距离提高到80公里,跟踪10个目标时能同时引导导弹攻击4个目标。采用半导体强制冷技术后,600毫米直径的雷达天线的发射功率提高到2。5倍,上视探测距离提高到130公里。而且加大内置式启动电机的功率后绝对不会发生空中停车的问题。希望空军能尽快决定F-7Z的定型,我们还要组织修改模拟器的程序,可以让飞行员尽快适应它的性能。”
    吕水正上将又问道:“歼-8不是也用WP-13M发动机的吗?你们的燃烧优化控制程序,它们也用上了吗?”
    沈飞的老总说道:“软件中心几乎是同时开发歼-8的优化控制程序,不过歼-8是双发的,难度较高,也快完成了。”
    空军司令员连祁星上将感叹道:“我们的科技人员真是太好了,空军马上组织精干力量帮助歼-7Z定型。你们生产多少我们都要。”
    王刚的立论要更高些:“体制改革的效果体现出来了,现在各集团公司财力雄厚,又有自主权。你们空军不要,他们可以组织出口嘛。看起来,有2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当年歼-7F也是巴基斯坦人促进上去的,你们空军看不起歼-7,巴基斯坦却在挖掘它的潜力。飞机的性能当然重要,但还要看它能不能得到,买得起吗。苏-30性能好,可是现在并不是掏钱就能得到;幻影2000性能比歼-7F高不到哪里去,价格却要高到5倍。军委要重奖周总他们这个设计组。”
    歼-8M在反击战中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它那24000米的升限,2。4马赫的极速,在我军是独一无二的。唯有它能抗击印军的米格-31,采用适当的战术让它在与米格-31的搏杀中取得了胜利。它是我军唯一的高空侦察机。8个月来沈飞又作了很有实效的几项改进设计:加装了2个保形油箱,再加上优化燃烧控制,最大航程可提高到3600公里;利用全向电磁TVC,大幅度缩小了尾翼,并改为全动平尾,侦察型的最大速度可达2。6马赫;雷达采用半导体强制冷和燃油冷却系统后,发射功率提高到3。5倍,又优化了信号处理程序,因此机载的国产“巨蜂”相控阵雷达探测F-16的距离达到150公里,下视距离为120公里。改进后的歼-8M性能十分突出。
    Q-6更是突出,从实战情况看它全面超越了A-10“雷电”。装甲厚重,生存力强;载弹量大,火力猛。低空性能极佳,既无声,又无红外特征,有很强的突破能力。航程又远。不用燃油,维护工作量极小。在山区作战比苏-34的效率还高。南昌飞机厂已完成舰载型的设计。第一条生产线已经投产,月产30架。第二条生产线将于8月底完成,月产是40架。
    黎阳发动机公司的老总汇报,装在歼-8M和歼-7M上的WP-13FII的新技术改进型WP-13M的生产线也已完成改建投产了,目前月产为80台。
    为歼-12的改进型歼-12M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动压气风扇喷气发动机DS-1已经拿出了样机,即将装在歼-12M上试飞了。生产线也已基本准备就绪,等待定型后能尽快实现批产。
    南昌飞机公司的老总汇报,歼-12M的样机即将完成。
    空军对新型歼-8和Q-6的性能赞不绝口,但对生产体制极为不满。对各设计局和飞机生产集团公司提出了要求,要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实行高强度的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