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帝- 第4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娘子是位传奇的女子,她几乎是草原上所有少女崇拜的偶像,泰松也不例外。 
  穿 
   宝殿来到北面的琉璃殿前,琉璃殿是宫殿式的三层高 一个正方形的高台上,四面环廊,绿色琉璃瓦盖顶,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大雄宝殿的南面是万佛殿。紧挨着万佛殿的一座藏式的建筑是乃琼庙,为两层楼阁的藏式建筑,屋顶立有金色的法轮,左右各有一只卧 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是迈达哩活佛居住地地方。达赖喇嘛巡礼蒙克地方之后,迈达哩胡图克图诺们汗禀承达赖喇嘛的谕旨。驻锡于蒙古之地。由是,蒙克地方之诸胡图克图,诸贤者共议:为掌蒙古地方之宗教,以巴特玛三博师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化身,根敦…巴勒藏…扎木苏…锡哩…巴达,  辰年生,年十二岁时,前往蒙古地方为教 主,岁次甲辰。年十三岁时抵达,遂坐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达那木扎木苏在蒙古主教之床,天下咸称大慈迈达哩…胡图克图焉。
  迈达哩作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代表,万历三十二年(1604)抵达 蒙古,承担起在蒙古传播黄教的责任,时年仅十三岁。迈达哩,源自藏语,即“弥勒”“未来佛”之义。而蒙语为“美  尔佛”,此为美  召得名由来。 
  召庙佛殿内供奉用纯银铸成的四米高的弥勒佛像,迈达哩活佛在此坐床。并为弥勒佛像主持开光仪式。 
  经堂东北方有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题曰:“钟金夫人之 堂”                          ;       四壁无窗。庙内无塑像,仅供有一座檀香木塔,高约八、九尺,雕刻颇精。传说塔内盛放着三娘子的骨灰。留有腰刀、头饰、靴帽、盔甲等物。总体看来,建筑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清秀细腻。灵动健拔。 
  可惜的是。迈达哩活佛并不在美  召。而身在归化城的乃春寺,泰松本欲拜见迈达哩活佛。并聆听佛法教诲,奈何机缘未到。 
  泰松心情沮丧之余,便早早地安歇了。 
  次日一早便下令启程,从美  召到归化城要走两百多里路,如果不早点去起来赶路,晚上就只能在野地里宿营了。 
  提到归化城,就不能说到一位草原上传奇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三娘子。 
  在蒙古民族历史上,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顶天立地、威振四方的英雄汉外,还有一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30  年的巾  英雄。她,就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 
  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钟金夫人”“也儿克兔哈屯”、 “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 女。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 
  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土默特部称雄于全蒙古,成为当时蒙古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三娘子是一位聪明、美丽,颇具才华,为人豪爽不羁的蒙古族妇女,深得俺答汗的宠爱。明隆庆二年,随俺答汗再征瓦剌。五年,力促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万历六年,随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皈依藏传佛教,被称为“多罗菩萨之化身阿利雅达喇”。九年,协助俺答汗扩建库库河屯(明称:归化城)。因她居于此地,故归化城又称“三娘子城”。 
  俺答汗晚年多病,事无巨细,多任凭三娘子裁决。她也尽己所能,积极辅佐丈夫,发挥了巨大作用。俺答汗去世后,深谙文韬武略的三娘子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 系。特别是万历十九年,她竭力劝说、督促俺答汗孙撦力克从青海撤军东归,避免了蒙古和明军之间地大规模冲突。为表彰三娘子的功绩,明朝于万历十五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后因为政治原因,年逾古稀的三娘子嫁给了土默特的卜石兔济农,万历四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逝,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地隆重祭礼。 
  但是他的后代却不争气,短短二十余年就把土默特部葬送了,甚至还被人夺走了祖宗的基业。 
  白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地王城,又大肆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地。 
  碍于泰松身份地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地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地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正文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四)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54 本章字数:3835
    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的王 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的。 
  碍于泰松身份的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的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的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泰松也知道自己大哥跟这位白彦台吉之间的恩怨,但如今她身份不同,她身后的是大明,她代表的也是大明,所以她在草原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这大明的态度和形象,因此泰松说话行事也都是格外的谨慎小 心。  
  归化城为三娘子和丈夫俺答汗所筑,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的美誉。 
  穿过土默川平原,泰松一行两千多人终于来到巍巍的青城面前。 
  白彦台吉的情报还是可以的,早早的派了人在城外迎接,现在大明跟白彦台吉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进入归化城地泰松还是有些紧 张,而料图台吉可没有姐姐特殊的身份,坚决不肯进城。反而待在城外与两千关宁铁骑驻扎在一起。 
  关宁铁骑虽然战斗力还是个未知之数,但严谨的作风,精良的装 备,还有那不断散发出来的淡淡杀气,足以让在归化城内顺义王府中的白彦台吉心惊肉跳了。 
  虽然他麾下也聚集了将近三万兵马,但跟人家一比,自己跟草原上的马匪差不多。 
  顾不上擦掉额头上的冷汗,白彦台吉带着一帮子人前去大召寺见泰松。  
  大召寺创建与明万历七年,是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主持修建的,次年建成。是归化城内修建的第一座喇嘛寺庙,碰巧地是迈达哩活佛从乃春庙来到了大召寺,于是泰松一行退却了白彦台吉准备的临时住所,搬到了大召寺。 
  迈达哩活佛是蒙古黄教的教宗,地位至高无上,在蒙古信仰黄教的部族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等闲人是见不到这位活佛大人的,就连白彦台吉这样的蒙古显赫,要见活佛都还要看活佛自己的意愿。 
  泰松此次会察汉浩特省亲,内心甚为彷徨。不知道如何自处,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神明,期望得到神明的指引,迈达哩活佛自然是她最想见到。并聆听教诲地人之一。 
  迈达哩活佛肩负这在蒙古地区传播黄教的重任,自察哈尔左翼蒙古大汗林丹汗摒弃黄教,该信红教之后,黄教在蒙古传播受挫。迈达哩活佛想尽办法都没有能改变林丹汗的信仰,红、黄两教虽都属藏传佛教,但两教的教义有明显地差异。黄教(格鲁派)有三大特点:第一。提倡僧人必须严格遵守戒律。不应干预世俗事务,不得娶妻和从事生产劳动;第二。大力兴复寺院,招收僧人,噶当派的寺院全部纳入格鲁派属下;第三,每年定期举行传昭法会,在会上讲经说法,主张僧人修习先显后密,规定必修五部经论,创立传昭期间进行辩论和考试,考取格西等学位的制度。而红教(宁玛派)的教义最突出地东西是“大圆满 法”,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这和内地佛教禅宗主张的“心静则佛”有点相似。 
  黄教认为修习佛法应循序渐进,来不得一点虚加,而红教则认为佛家讲究顿悟,一朝顿悟便可成佛,这两种教义理论便有些格格不入,而从教义上看,当政应该喜欢想黄教这样严守清规戒律,不干预世俗事务的教派才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红教虽然对僧侣地不是很严格,甚至可以娶妻生子,但他们重任一般对世俗地政权没有多大地兴趣,最喜欢的就是挖掘前人留下地佛教典籍,并把他发扬广大,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威胁到世俗的政权,但是黄教则不同,虽然教义上贵定不干预世俗事务,但实际上黄教起源于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堕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有感于此,创派祖师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的腐败,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 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这就是流 
   的传召大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 戒律的格鲁派。其后又相继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建了达赖、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就是达赖和班禅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黄教后来者居上,不但成为藏传佛教第一大派,还聚集了大批的信徒,掌握了百姓的信仰,信仰之力是无穷的,因此他们对世俗政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参与到世俗的政权当中,而且还发挥这无可替代的作用,黄教的力量也成了世俗政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丹汗就是因为黄教不断的干预他政权的决策,才会摒弃黄教,而改投红教的怀抱的。 
  而因为达赖的缘故,朱影龙本人对黄教也甚无好感,对黄教清醒的认识也是从达赖身上获得的,这个教派本身就对世俗政权的强烈欲望,并非是教义中写的那么清高。 
  所以在泰松临走之前,他隐约的向泰松透露了一点他不喜黄教的想法,但是泰松并没有领会到这些,显然她并没有看出黄教内在的本质和野心。 
  面对泰松公主的请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