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红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机关红颜-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李师师,徐有福竟一时没了主意,他又不晓得这里再有没有个陈圆圆,他总不能像在瓜田里挑西瓜那样,跟着白玉去小姐堆里挑吧?白玉见他踌躇,只得问他:“你要什么样的?”
  “高大肥美白。”徐有福脱口说出了他的标准。
  徐有福已学会开车。那天他开着白玉的帕萨特,拉着“高大肥美白”向大路畔村疾驶而去。上车后他询问“高大肥美白”,才知她姓潘,叫潘朵拉。
  一听潘小姐叫如此有趣的一个名字,徐有福扑哧笑了,笑毕扭头问潘小姐说:
  “你姐姐是不是在国外啊?”
  没等潘小姐回答,他又问了一句:
  “合众国还是澳大利亚?”
  “没有啊。”潘小姐有点儿莫名其妙,说:“我家在四川,家里只有一个妹妹。”
  “哦,那是我搞错了。你跟一个外国女人叫同样名字,那个外国女人也叫潘多拉。”
  潘小姐还在那儿傻笑,徐有福接着又说:“那你妹妹叫啥名字啊?”没等潘小姐回答,他便一边笑一边说:“我倒给你妹妹想好一个名字:小巧玲珑特——与高大肥美白相对!”
  徐有福发现自己对待这些女人,已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可过去即使面对田小兰,也有诚惶诚恐之感。可见任何一个人都是会变化的,关键看你主观上想不想变化,而客观上又有没有变化的土壤和环境。那天林秀梅给他讲了一个造林术语,叫“适地适树”:什么树栽在什么地方易于成活,就在什么地方栽什么树种。实际这个“适地适树”原则适用于一切生物,包括小鸟小虫,都是在寻找自己的适生地。人与鸟与虫与树一样,也有同样的原则,那就是适者生存。
  徐有福现在已成为一个“适者”。如果徐有福要写小说,他就决定给自己起个笔名,就叫“适者”。徐有福有个师专同学,一直在写诗歌,在省里市里小有名气,这个同学发表诗作一直用笔名“行者”。以至于同学聚会,大家就会互相问:“行者来了没有?”“行者怎么还没来?”而把他的本名忘记了。有一次几个先到的同学突然想不起行者的原名了,最后还是一个同学思索了一会儿才率先想起来:“王建国嘛!行者叫王建国!”
  另一个同学当时说,看来笔名与本名真能将人搞糊涂。只有鲁迅与周树人大概人人都知道,不过鲁迅还是要比周树人知名度高一些,知道的人更多一些。包括著名作家柳青和路遥,他们的原名刘蕴华与王卫国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
  那天徐有福将潘朵拉拉到大路畔村的夜来香酒店。在村里搞调查研究时,一次碰上回家的马俊才。马俊才那天晚上拉着徐有福在这里唱过歌。马俊才只会唱《驼铃》和《杜十娘》两首歌。那天马俊才喝多了酒,分别将这两首歌唱了近十遍。徐有福唱了一首摇滚歌《假行僧》: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但不知我是谁。
  假如你看到我有点累,
  请你给我倒碗水,
  假如你已经爱上了我,
  请你吻我的嘴。
  这首歌词和曲都是崔健的。徐有福有一次与白玉在“温柔之夜”歌厅玩,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首歌,直至唱得烂熟。每次唱这首歌时,他都仿佛是在给一个最心爱的姑娘倾诉衷肠,有时甚至会唱得热泪盈眶。看来一个人再堕落,内心深处也会有一块净土,留给自己最心爱的人!
  那天马俊才还要了两个小姐。可这两个小姐长得丑且不说,伸手上来就摸徐有福的“大哥哥”。徐有福和她们跳了两曲舞,握着她们的手还不如左手握右手,倒像抓着一把农民用的耙子,或者就是一张砂纸,硌得慌。徐有福当下兴味索然。看来小姐也有高下之分,贵贱之别,比如明末名妓杨爱,比那个饱读诗书的钱谦益还要有骨气。杨爱又名柳如是,明亡时她劝钱谦益自杀,谦益不从,卖身投清。
  将潘朵拉在“夜来香”安顿好后,徐有福返回市里请老局长。老局长早就说过要来村上看一看,并要徐有福“安排个时间”。下午时分,徐有福已将老局长接来。拿着礼品去慰问了老支书高有电,还去老同学林秀梅的试验基地转了一圈,然后便来到夜来香酒店。
  那天出面作陪的还有小庄镇党委书记和副镇长。镇长就是吴小娇老公,去省党校学习未完。“你们局的吴小娇我们都熟,结婚时就是在镇里办的,以后还来过几次。”镇党委书记说起吴小娇,语气十分温柔,可见吴小娇将“倩影”也留在这位书记脑海里了。不仅仅是倩影,仿佛还有香味儿,虽是那种“余香”,也挺让人陶醉的。


  饭毕,镇上村上的领导有事先走了,只留下徐有福和老局长。徐有福召出潘朵拉。潘朵拉一出来,老局长眼里顿然放出一束亮光,就像将一个电暖气的插头插到插座上一样。潘朵拉直奔老局长而去。徐有福则随便抓起一个“耙子”。四个人先在灯光幽暗的大厅里抱着摇了一会儿,便分别摇进了两个小包厢。
  潘朵拉带着老局长用肩膀撞开门滑进小包厢那一刻,徐有福瞥了他们一眼,正看到老局长眯缝着双眼,在潘朵拉额头上沉醉地吻了一下,然后门便像小孩睡着合上眼睑一般闭上了。
  徐有福一进包厢,就放开耙子,递给她一百元钱。耙子用十分敏捷的动作将一百元钱塞进袜筒里,然后像一颗篮球一样兴奋地往徐有福怀里弹。徐有福急忙止住她,和她一边喝啤酒一边说话。
  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局长才从包厢里出来,浑身上下溢出一种舒畅和通泰的感觉,脸上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小潘的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局长一边往门外走一边这样对徐有福讲。“就是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当年革命斗争那么紧张,那些领袖人物还常常参加延安的舞会呢!”徐有福十分真诚地配合着局长。“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包厢里也是很文明的嘛!”局长上车前又摆摆手对徐有福这样说。局长的“文明”二字像一根针,将徐有福这根线顺手引了出来,他没加思索顺着局长的思路说:“有两句顺口溜不是这样说吗,白天上班没精神,晚上包厢搞文明!”话说出口,徐有福才觉得没说好,赶快将车发动着,借发动机的声音掩饰内心的不安和懊丧。而局长此时正在一种十分高兴的情绪中,并没有介意,反而扭头对徐有福说:“有福在这儿扶贫工作搞得不错,镇村领导对你评价很高嘛!”“那还不是因为有局长的培养和支持。”徐有福本来想用“栽培”这个词,但又觉得这个词有点儿庸俗,况且他也不是一棵树,何谈“栽培”?话到嘴边才改为“培养和支持”。而此时局长已仰在后座闭着眼睛,发出了轻微匀称的鼾声。
  徐有福稳稳地开着车,在河岸边的蛙鸣声中,推开夜色向那座灯火辉煌的城市驶去。
《机关红颜》
  由于徐有福一年的奔波穿梭,大路畔村老支书高有电与马俊才多年的矛盾有所缓解,虽还没能握手言欢,但已不像过去那样处于敌对状态。徐有福趁热打铁,鼓动马俊才出资三十万元在村里修了一所“俊才希望小学”,又给西村修了一座桥。省报以“一桥连起干群心”为题,对徐有福下乡扶贫的先进事迹作了报道。
  年终市里召开的扶贫奔小康工作表彰会上,徐有福作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他的“同情兄”将奖状递给他时,还和他拉了拉手。徐有福不仅给个人争得了荣誉,也给单位争得了荣誉,他所在的局被评为“全市扶贫奔小康工作先进单位”。
  局里在召开局长办公会总结一年的扶贫奔小康工作时,对徐有福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这个同志不仅人品好,为人淳厚,善于做工作,而且能在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抓住要害。”老局长这样评价徐有福。他似乎言犹未尽,又说:“有福同志在大路畔村扶贫奔小康工作中,只抓了一对主要矛盾,就是马俊才与高有电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抓住了,抓准了,解开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至于修建希望小学、修路架桥等工作,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主要矛盾。这里就有个先与后的问题。先抓主要矛盾,促成马、高和解,然后再抓主要的矛盾方面,即修学校架桥,这样就不会遇到阻力。可若先去修学校架桥,对马、高矛盾视若无睹,最终是学校也修不成,桥也架不起来。”局长说到这里将身子往舒服坐了坐,然后将两只手在空中互相拍了一下,接着说:“为什么学校也修不成?桥也架不成?马俊才不出钱,拿啥修学校架桥去?退一万步讲,马俊才即使出了钱,高有电与他心里别着劲,不接受他的馈赠,又有什么办法?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又是撤专家,又是中止各种援助。退一步讲,即使它不撤,不中止,毛主席也不会再接受他们的援助。”
  局里的科长、副科长都参加了这次局长办公会。徐有福觉得老局长讲话还是很有一些艺术水平的。有时引而不发,有时意在言外;有时言之有物,有时言之无物;有时讲宏观,拓展人思维空间;有时论微观,让事物具象可见。他在说马俊才时,用的是“退一万步讲”这样的语句,极言马俊才出资几十万修学校建桥的重要程度,言外之意是,没有这几十万,其他都是空的。可在讲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撤专家时,他的语气稍显平和,就像一条急流在狭窄的河道奔涌而出,河床突然变宽,一望无垠,水流于是遽然变得平缓起来。苏联撤专家在当时是天大的事,但在眼下,尤其是对于局里的扶贫工作而言,显然没有马俊才出资修学校建桥重要,因此局长用的语句是“退一步讲”,“一万步”到“一步”,其中空间有多大?!
  局长这样绕了一大圈后,才又回到徐有福身上来:“所以有福同志先解决马高矛盾,然后乘势而上修学校架桥的做法是有深层次的哲学道理的。徐有福同志能带着辩证法去参与扶贫工作,用辩证法去解决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一点就不简单!有福听说你为了解决马高矛盾,仅高有电家去过十六次?”局长扭头这样问徐有福。徐有福当时脸有点儿发烧。实际他只去过五次,不知局长怎么会突然迸出个“十六次”的说法。就像一个诗人灵感突至冒出一句好诗一样,徐有福又不能抑止或阻碍局长这种灵感的喷涌。正像一步与一万步之间有点儿远一样,五次与十六次之间的距离也有点儿大,于是他只好含糊其词地说:“没有十六次,十几次我记不清了。”
  “十几次也不容易啊!当年刘备请诸葛亮才三顾茅庐!”局长以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结束了他这番挥洒自如的讲话。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在局长心目中,徐有福就这样突然变作了唐朝的项斯。
  方副局长与其他两位副局长那天也各找了一个角度夸赞徐有福。总之“内秀外拙”、“大智若愚”、“厚积薄发”这些词语都用上了。若徐有福是一部引来广泛好评的长篇小说,那天仿佛就是开他的“作品研讨会”。大家从各个角度发掘这部小说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内涵,生怕遗漏了什么,留下那种遗珠之憾。
  徐有福若是一朵迟开的玫瑰,一夜之间在局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