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布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布武-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丞相不让我失望,我也绝不会弃丞相而去。贾诩朝着董卓深深的一鞠,很深,很深,而后关上房门离去。
    “呵,这算不算是结缔盟约呢?”董卓自嘲的一笑。轻轻的坐在地板上,靠着案。抬头看了眼荀攸平静的面容。
    董卓的心里忽然有了点恐惧,对于前途中可能出现的变故令董卓感到迷茫的同时,也有种恐惧,未知的恐惧。
    董卓除去刚来的穿越来的那一阵以外,压根就没有感到恐惧过,他甚至曾今要立志以历史玩弄曹操这些雄杰,但荀攸这个只是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气节,一个文弱书生啊,他都玩弄不了。
    一切,都跟他心中的那一本自导的剧本不一样了,以后他除了依靠贾诩这些谋臣以外,什么都不可靠了。
    在你**女人的时候,那女人说不定她就是个女色狼,在那女人心里,可能是正在**你。
    董卓在心里藐视一些古人的时候,那些古人可能也正在藐视他。
    呆呆的靠在案边,董卓轻轻松松的睡了一觉,醒来后,眼角处一时有感而发的一丝怯懦也消失不见了,眼神并不凌厉,但却很硬。
    从今以后不能再心软了,该杀的就杀。凡是挡在我面前的,都是死敌,就算是做屠夫,我也不要失去权力而被杀的下场。
    董卓在心里下了决心。
    “你放心,我是不会杀了刘辩两兄弟的,或许他们还能落得个善终。”董卓最后撇了眼荀攸,轻声的道了一句。
    抬脚走出房间,却发现天色已暗,而贾诩略有点消瘦的背影却停在不远处。
    董卓轻轻的走上前,道:“派人把荀攸厚葬了,再去把史官找来,还有李儒的事儿你也一并处理了,记得别偷懒,要不然你一辈子都别想有封侯拜爵的时候。”
    “诺。”贾诩轻轻的一笑,应声道,他真的感觉到董卓的不同了。或许是错觉,他以前老感觉董卓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有一分畏缩,现在,却是命令的口气了,虽然带着亲近。
    董卓也笑着向前走去,留给贾诩一个还算潇洒的背影。
    第二卷,虎卧洛阳 第九十三章 为敌立传
     更新时间:2009…6…20 15:52:00 本章字数:2160
    董卓不急不缓的来到书房前,却见里面灯火通明,进入房内,却见满屋子都是宜姬忙碌的身影。
    穿插在一群侍女的中间,就像一个独一无二的女王,娇俏又美艳。
    董卓轻声一笑,当男人感到疲劳时,靠在女人的臂弯也不算丢脸吧。
    董卓忽然很想搂着宜姬,和她颠鸾倒凤,完后靠在她的怀里,什么都不想。
    “天天打扫的吗?”董卓轻身上前,突然搂住宜姬的柳腰,咬着她晶莹剔透的耳垂,笑道。
    宜姬也不惊讶,反而往董卓的怀里靠了靠,能在这相府这么对她的也就是董卓一人了。
    “都下去吧?”董卓对着四周的侍女们喝道。
    “是。”被董卓这么一喝,吓倒的人可不少,战战惶惶的应了声,这些侍女逃也似的走出房外。
    牵着宜姬的嫩手来到摆满竹简的案边坐下,董卓促狭道:“想你男人了没?”
    “想了。”柔柔的,腻腻的,宜姬轻轻的吐出两个能令人每个男人都会感到欲火腾身的娇媚之声。
    董卓自然不是什么柳下惠,手早就已经攀上了宜姬的翘臀,轻轻的揉捏着。
    宜姬是知道董卓的特殊癖好的,碰女人的时候,首先就是从臀开始的。媚眼含丝,宜姬轻轻的扭着柳腰,张开樱唇,“咯咯”的笑着,为董卓助兴。
    “咳咳咳……。”一声声带着冰冷寒气儿的咳嗽声忽然想起,董卓眼睛一闭,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一只大手也从宜姬的大腿内侧抽了回来。
    带着一丝潮红,宜姬慌忙的理了理衣衫后,这才对着门口的碧芽儿俯身道:“夫人。”
    满脸寒霜的碧芽儿不理她,只是睁着凤目,恶狠狠的盯着董卓瞧,人后亲热也就罢了,今天居然当着她的面就。
    想着,碧芽儿一对饱满欲突衣而出的双峰积聚的起伏着,如花似玉的脸上满是悲戚,眼角处也流淌出了一丝泪痕,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董卓看的头皮发麻,转头对宜姬急使了个眼色。电脑小说站1 6k……。cn
    乖巧的分别朝两人服了服,宜姬这才摇着腰肢,快速的离去。宠妾灭妻的事儿常有,但绝不会发生在董卓身上,这是她几个月来的观察所得。
    在地位稳固的内宅大妇面前保持一丝恭顺,是保命之道。
    “你是内宅大妇,要真是看着宜姬不爽利,为夫就把她打发出去,嗯?”董卓笑了一声,轻轻的走上前从碧芽儿的腰间抽出一块帕子,替她擦拭眼角的泪痕。
    “哼,天下狐狸精多的事,赶走了一个又来了个更漂亮的呢?潭儿跟我说过了,你惦记着蔡琰那丫头好几个月了吧?”碧芽儿脸色微微的回暖,白了董卓一眼,嘲讽道。
    但她心里却是暖和的,尽管晓得董卓是在哄自己,但碧芽儿仍感觉心里飘起一股微风,不会生男娃怎么了,我就不是堂堂丞相明媒正娶的正妻了?
    董卓微微苦笑,感情那女儿是双重间谍啊。“为夫肚子饿了,乖,去弄些酒菜过来。”董卓转移话题的本事有些见长。
    “回府了也不先去老太太那看一眼,晚膳都过了好一会了,真是当自个儿的身子是铁打的啊。”
    “老太太还念叨着你呢。要让我把晚膳热着,等你回来吃。”嗔怪的看了眼董卓,碧芽儿轻轻的转身走出房门,让站在门外一会了的侍女们进来。
    听着碧芽儿温情的话语,董卓的心微微有些发暖,这就是旁人所不能给他的感觉,温馨似家的感觉。
    前途虽然迷茫,但他董卓也绝对不是什么孤家寡人,还有一群把他当作家人看待的亲人始终围绕在他的身边。
    为人君的日子,也不是太寂寞啊。董卓笑看着碧芽儿殷勤忙碌的身影,有灵有性才是一个好的妻子,在这个时代里,碧芽儿是独一无二的。
    摆弄好饭菜以后,碧芽儿就跪坐在董卓身后,学着往常的样子伺候着。只是大大的眼睛却是到处乱转,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好了好了,你这样看着,为夫吃不下,带着这些人先下去把,晚上为夫去你那。”最后一句却是董卓轻轻的在碧芽儿的耳根处吐出的。
    碧芽儿脸儿一红,随即却反客为主,轻轻的在董卓的脸上琢了一下,欢愉的走了。
    单纯的令人可怕。董卓摇头笑了笑,随即扫了眼案上的各色菜肴一眼,感觉到肚子里的蛔虫叫的欢快啊,还真饿了。
    不管饭菜的味道怎么样,但填饱了肚子,再轻轻的来一杯微温的白开水,绝对是惬意的。
    “丞相,太史令张云求见。”门口的守卫忽然打断了董卓的惬意时光。
    “让他进来。”
    “诺。”
    吩咐贾诩把太史令叫来却是董卓的灵机一动,不管是对荀攸的遗憾,还是得他这个人的崇尚,董卓都不允许这一代奇才就这么默默无名的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
    想到荀攸就自然想起了丁原、袁傀这些或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上的死敌,这些人活着的时候,不是赫赫权势,就是才高八斗,死后可能不见于史书,让董卓有些遗憾。
    他董卓的死敌怎么可能默默无名?董卓要把这些人都记录下来,死一个人立一传。直到他董卓死亡的那一刻,才结束这本传记。
    董卓不想夸张他的死敌们的能力,也不要贬低,只需要公正的记载。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董氏死敌传”。以董卓自己为主角,囊括这个时代的群雄、精英,立一部史无前例的历史传记。
    这种感觉,或许会很好。董卓眯着眼想到。
    第二卷,虎卧洛阳 第九十四章 属官
     更新时间:2009…6…20 15:52:00 本章字数:2500
    没让董卓久等,不一会后,守卫领着一个穿戴整齐,满是书卷儒雅之气的中年人的来到董卓面前。
    长的到是配得上书写史书这份职业。董卓脑中对这个天天出席朝会的太史令几乎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的家境还行。
    张云的父亲是上任太史令,据说干的还不错。这张云也算是子承父业。
    太史令这个官职很有可能会传上几代的,这种事儿在汉朝是很普遍的。做太史令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为人清正浩然。什么样的人教出什么样的儿子嘛。
    “丞相。”没有刻意的献媚,也没有疏远,对于董卓,张云只是表现出一丝丝的恭顺,只是对上官表示的一种尊重而已。
    董卓点了点头,指了个位置让他坐下,这才笑道:“本相想为几位故友立个传记,能否有劳太史令?”对于几乎算是独立于朝政体系之外,冷眼旁观历史变迁的太史令,董卓并不能表现的太强硬。
    眉头一皱,张云言道:“不知丞相要为何人立传?”顿了顿,又直言道:“不管是游侠、武将,还是文官列侯皆可立传,但有名望这一道坎儿。”
    也就是说名气低的他是不会给予立传的。毕竟经太史令所书的传记已经算是正史了,是要供后人评价的,不是等闲的儿戏。
    “丁原、袁傀、荀攸,将来还会有无数无数的人,本相可以保证这些人,都会是各领风骚的当代豪杰。”说道这儿,董卓顿了顿,眼观面色平静的张云,董卓凝声道:“本相要为我的死敌立传,太史令以为如何?”
    “丞相此言当真?”直到这个时候,张云那平淡如水的面容,终于起了一丝波澜。
    一段平淡质朴的历史,永远也比不上波澜壮阔的乱世之史。熟读史书的张云早就从当前的纷乱局面中嗅到了一丝变更的味道。
    而董卓是名义上是代表了正统,也就是说,能成为董卓死敌的人,几乎就等于这一段历史了。
    能书写这样一段历史。
    这如何不让张云心动,但激动过后,有一点却又让他有些犹豫。
    “绝无二话。”董卓断然道。
    “丞相是否可以全权交给我来书写?”张云咬了咬牙,道。
    董卓一愣,抬头见张云那一幅咬牙切齿,但却又有点不舍的神情,董卓呆了半响,才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道:“太史令以为本相会刻意贬低这些人?”
    张云非常老实干脆的点了点头。
    “本相不屑于贬低他们。”董卓盯着张云的脸,一字一句道,铿锵有力。
    “丞相,我想辞官专心为丞相编写传记。”张云突然起身,来到董卓面前,跪拜道。
    “谁可继任为太史令?”这次董卓到是很干脆。
    “我弟张雨。”张云面色坦然道。
    “太史令这算是内举不避亲?”董卓闻声一愣,随即似笑非笑道。
    “我弟才之高绝不下于我。,请丞……。。”张云以为董卓厌恶,急声辩解。
    “好了。”却被董卓打断,董卓有些无奈的看了眼身上带着几丝腐气的张云,笑道:“本相明日就保举令弟为太史令,家传渊源嘛。”
    “谢丞相。”张云笑的很诚。
    随后,董卓郑重的对已经成为他专用史官的张云,详细的讲解了荀攸,以及他为汉室的所作所为。
    听的张云肃然起敬,细细的听着董卓讲完,张云举拳问董卓道:“丞相,此三人皆有相似之处,是否同列一传?”
    同列一传?这董卓到是没想过,细想一下也确实,历史传记,本来就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
    相似之处,都在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