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权-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目前拥有这些预托凭证和对交易这些凭证有兴趣的人实在是太少,上午有时还热闹点,下午的时候,陈金这些交易柜台的员工经常很久都做不成一次交易,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整个鹏城所有证券交易所分点所有公司交易预托权证一天加起来的交易总额甚至不到两万元(这是蛮搞笑的事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资料)。
  于是原本在陈金想象中,每天出现在这个证券交易所分点的成员,都应该和电视剧《大时代》里的那种高级金领金融精英形象一样,一脸精明酷相外加混身高档西服皮鞋领带,可惜实际情况却是和陈金开了个大玩笑,每天有兴趣前来陈金他们这个证券交易所分点做交易的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没有半点金融精英的影子,反倒都是那些退休了实在没有事情干,穿着短袖大裤衩的老人家们经常来逛逛;心态方面,抱着好奇心尝试玩玩的心态前来交易的人也远比认真做交易的人更多。
  其实老爷爷老太太们每天大多也就是随便看看,偶然做些交易,大部分时候却是在这个股票交易市场分点颇为宽敞的大厅当中聊天打屁,下棋说书,家长里短,搞得陈金经常双目发直,觉得自己宛若身处政府公办的老人活动中心。
  想在这样的人群中找到陈金想知道的那些答案,就像要他在沙漠里找到活蹦乱跳的鲜鱼那样艰难。
  其实这也算正常现象,陈金印象中电视剧《大时代》里面那个香港的股票交易市场描述的是香港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时候的情况,那时候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经数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早已发育成熟,甚至为香港带来了东亚金融中心的美誉,每天在这个交易市场中流过的金钱,比长江黄河中的河水还要浩瀚,夸张点来形容足可以填满整个太平洋;有人更说,香江里面流淌的全都是滚烫的黄金;前来香港证券交易所做交易的职业精英们,自然衣冠楚楚,少数走颓废朋克鸡窝头独特路线的,手上也会不经意地带上一只百达翡丽手表,借以隐射自己身价不菲的事实。
  宽宏壮丽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和陈金所在的这些鹏城证券交易所简陋分点相比较起来,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可比性。
  没有可比性并不是问题,陈金觉得自己可以等,等到自己身处的这个鹏城证券交易所分点多少像点样子的时候。
  可真正更为糟糕的问题是,生活在看不到希望时,通常还会变得越来越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市场交易量实在太过稀少,加上参与交易的人们大多数基本没有什么金融常识,几乎都是团体性地凭借本能在市场上乱搞的关系,自从陈金上班以来,在陈金这个股票证券交易分点交易的那些股票证券交易权证的价格,几乎没有上涨的,绝大多数公司的预托交易权证,倒是宛若陷入沼泽中的千斤大石一样,每天怀着一个固定向下的微小斜率,义无反顾地向下,向下,不断地缓慢下跌着。
  陈金毫不怀疑,要是日子够久,这些在柜台交易的公司预托权证,总有一天价值会跌到零去——如果不能跌成负数的话。
  这样诡异的情况下,每天来交易市场交易的人们哪怕所知道的金融常识再少,也知道事情恐怕是有些不好了,虽然具体哪里不好,他们也有些说不上来。
  首先产生变化得是在这个证券交易所分点里每天来交易的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脸上都是好奇、好玩的表情,可是这么多天的下跌过后,人们的表情开始慢慢变化了,变得越来越严肃,阴沉,欢声笑语变得越来越稀少。
  这样惨淡无比的市况底下,陈金在这里的半个月当中,居然连一个赚钱的人都没有见到过,对于一个金融交易市场来说,也算是堪称奇闻了!
  赚钱的人一个没有,购买了这些股票预托交易权证后,赔钱而哭丧着脸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倒是满满地一大厅。
  就比如此时坐在陈金面前五米一排凳子处的那个老大爷,大概也有七十多岁的样子,浑身皮肤已经干瘦得像是老树皮,手抖得和后世的帕金森氏症一样,浑浊的两眼黯淡无光。他原本是个很健康的大爷,手完全不抖,之所以变成这样,完全是因为市场下跌急的。
  看着这样的情况,陈金心中也是很不好受,这时天气很热,大厅里甚至连风扇都没有,所以有空的时候,陈金经常会倒杯凉开水给这位老大爷,只是希望他能够稍微舒服一些。
  此时满大厅里的,都是那些亏钱的老人家,闲着没事不用上班的中年妇女之类,加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和当前市场走势一样,原本欢快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天天地变得气氛沉闷。
  感叹一声,无奈的陈金也只能接受了目前的这个现实,或许等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办后,再经过一段时间,情况就会慢慢好起来吧。现在的他既然没有办法,就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面前一本厚厚的《参考消息》报集就是他学习的对象,这个金融类书籍如同黄金般缺少的年代,每学一点点的金融方面知识,都像要从沙石里挤出油那样地艰难;这厚厚的参考消息报集倒是其中一条比较好走的捷径,无论是参考消息的第四版香港日本报刊中摘抄的中国经济新闻,还是内页第八版的世界经济中少量翻译而来的那些删节版美国华尔街评论,英国金融时报消息,都是这时陈金此时极其难得的金融食粮,为他打开了一条小小的可以窥见世界经济全貌,世界金融市场全貌的细微缝隙。
  只是看得越多,陈金心中越是明白自己的不足,金融市场交易是一个宽广瑰丽至让人难以想象的完整宏大知识体系,多少受过最高等教育牛津麻省理工的优秀金融毕业生们自认是天才再世,却一个个地在残酷的金融市场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痛哭流涕,何况现在这个连国内高一都没有读完的陈金?懂得越多,陈金更是知道以自己目前的知识与能力,想要在股票金融交易市场中奋力搏击,撞到大钱的机会,实在渺茫到了根本不可能的地步,基本只能靠概率,倒是亏钱亏到和面前这些可怜老人家般,是一件非常大概率的事件。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可是他的知识不够,能力不够,需要一个老师,一个能带他入门的老师;哪怕没有老师想要自己自学呢,也需要大量金融类的书籍,大量基本的资料;只是这些东西,他一样都没有;甚至偌大的一个交易所分点,连区区一个稍微能赚钱,让他多少能借鉴下的人都不存在,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地残酷与悲哀。
  原本如果是按照吴主任和谢主任预定的规划,这时陈金早已被送到省里或者国外学习,当然不会面临这样的窘境,可是现在谢主任和吴主任自己都被发配国外进修学习,几年之内是顾不了陈金的了,这才造成了陈金现在的麻烦,也真的可以说是造化弄人了。
  契机,他真的需要一个契机,就如同电视剧《大时代》当中,那个带原本平凡的叶荣添(注:叶荣添是九十年代末电视剧创世纪中的人物,因为时代关系,本处属借用!)走入金融市场成功搏击风浪,自此人生变得再不普通的重大契机!
  只是这个时候的陈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的契机是什么,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他只能尽量地做好准备,不放弃任何一点的希望,等待机会的到来。
  现实早已告诉他,对于他这个状况的人来说,放弃希望,其实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奢侈。
  日子一天天过去,市场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陈金眼睁睁看着原本热热闹闹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变得一天比一天安静,来这里做交易的人越来越少了,偶然有几个人进入交易大厅的人,看着那每况愈下的预托权证价格,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中的神采也变得越来越黯淡。
  “不行,看得越多,知道自己懂得越少,这样看下去也没什么好处。”似乎被这样沉闷的气氛所感染,陈金心中也有些浮躁,一时沉不住气,将面前那本厚厚的参考消息合集推开。
  这些天来,陈金每天都在勤奋地看着参考消息里面的经济新闻学习,只是参考消息里面经济新闻中的知识点并不系统,陈金基础方面的东西缺的太多,很多东西就算看了,知道字面上的意思,却无法深入地理解,自然所得有限。
  “怎么办?”
  窗外的知了叫得烦躁,夏日的烈日热得将柏油马路都几乎融化,陈金心中也是有些焦虑:“现在市场情况这个样子,我自己学习的进度又不如人意,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下去?到时还要被王婶耻笑,说我没用。”
  “帮我买十张鹏城发展的预托权证,九十块一张。”突然一个悦耳的年轻女声传来,竟然好像一阵清爽的微风那样,奇迹般地让焦虑的陈金在这炎炎夏日中都感到了几分轻松。
  他从未想过女孩说话的声音可以好听成这样,不禁呆了一呆,方才回过神来,想起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忙道:“好的。”顺便看了面前的客户一眼。
  这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长发飘飘,身材婀娜,衣着时尚,声如其人,如果不是面貌稍显平凡,表情略微冷淡,一定是个一等一的超级大美女,至少陈金就从未见过身姿比这女孩更柔美飘逸的女人,无论是现实当中的美女还是电视广告上的明星。
  “十张,这里是九百块。”女孩子淡淡地朝着陈金说道,言语中虽然没有丝毫的强迫,却不知道怎么地就有一种要让人服从的感觉。
  陈金忙接过女孩递过来的委托单,就开始登记这笔交易,顺便留神看了看这女孩的名字叫做唐嫣。
  等到陈金快登记完这笔交易的时候,才彻底回过神来,发觉这笔交易其中似乎有些问题。
  奇怪了,普通人都是低买高卖,这个女孩怎么高买呢?鹏城发展的预托权证刚刚发行的时候面值是一百元,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下跌,现价已经不到八十五元,这个女孩为什么放着八十五块的不买,要出九十块钱的价格去买十张?高买了,可是没办法再卖出去的,如果交易成功,一张亏损五块,那不是白白损失了五十块钱?
  五十块,相当陈金小半月的工资了。这种错误,哪怕那些懂得在菜市场买菜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不会犯,陈金正要好心地提醒,女孩仿佛已经提前知道了他想说什么,淡淡地解释道:“我知道现在的价格,不过我愿意用九十元一张的价格来买。”
  既然是客户的要求,陈金哪怕再纳闷也只能执行,交易结束后,女孩拿了十张鹏城发展的预托权证就离开了。看见有交易完成,几个将鹏城发展预托权证寄放在柜台出售的客户马上赶了过来,吃惊地发现权证出售的价格竟然比预期中的八十五块来得高,不由大喜起来。
  这个女孩奇怪的交易行为很快就在这个交易所分点传开了,只是所有人都对这事感到迷惑不解,包括自认懂得不少金融常识的陈金在内,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愿意开低价收购的人满大厅都是,愿意开高价收购的人,还真的没有,要是这权证价格一直八十五元,她肯定亏钱啊。
  只是收盘的时候,陈金敏锐地发现到,好几个将鹏城发展权证寄放在柜台出售的客户都有些面带犹豫地将自己的期望出售价格改成了九十元。人都是不愿意吃亏的,看见别人的鹏城权证以九十元一张的价格卖了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