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灯看剑- 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缓地说道:“未知如渊可否当面为老夫好好分说一下这个中的道理。”
    “果然如此!”勾龙如渊在心下暗暗一叹,刚刚秦桧在提到欲有所问的时候,他就已经隐隐猜到了这个可能,只是尚不敢确认秦桧当真有如许想法罢了,却没想到现下秦桧当面说将出来,竟然没有丝毫避忌的意思。
    他自到朝堂之上就任御史中丞以来,秦桧一党上下,也已然有不少人向他私下示意,他之所以能骤然得此高位,全赖秦桧秦相公之力,而秦桧之所以会看重他的地方,也就是他几年前曾写过的一份关于鼓吹虚君实相之治的文章。
    当年他也是阅读经史,与一帮师友纵论古今之际,突发奇想,而才有此文章,事后居然就此传诵于天下文人士子之间,一时名声大噪,连他当时也觉得很有些意外,只不过现下看来,这其中只怕也少不了眼前这位秦相公一党幕后推动之力了。
    当时勾龙如渊只不过是有感而发,却没有丝毫意欲借此文取悦秦桧的意思,现下他经过这几个月来的朝堂历练,倒是反倒明了了这其中的各种弯弯绕绕,现在秦桧当面以这个话题相问,也无异于是要逼他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了。
    毕竟以当今的天子官家这些时日来的表现,只怕全天下人都知道,这绝不会是一个甘愿当什么“虚君”的人物,而眼下的秦桧既然以此当面相询,那就表明秦桧也绝对不会放弃他这个朝堂独相手中所掌握的那些大权,这一场帝权与相权之争,只怕是难以避免的了。
    “一些拙劣文字,不外是如渊当日少年轻狂,胡言乱语罢了”,勾龙如渊也摇了摇头,应道:“秦相实在不必当真。”
    “少年轻狂,胡言乱语?”秦桧脸上仍是不动声色,淡淡说道:“看来如渊这几个月来在临安行在之中历练,倒确是成长了不少啊!”
    “那老夫倒是想听听”,秦桧望向勾龙如渊,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现下不再年少轻狂的如渊,却是生出了些什么新的想法。”
    勾龙如渊微微一叹,淡淡应道:“虚君实相,倒也未必就不是一个可以商量试行的治国之道,只是在如渊看来,再好的制度,终归也还是要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如渊看来,要先谈虚君实相,只怕也还要先看看在位天子,是昏君还是明君,而当朝宰辅,又是一个贤相”,勾龙如渊说着,微微地顿了一顿,这才抬起头,望向秦桧,缓缓说道:“抑或是一个揽权自重的权相!”
    书房之内一时寂静,连原来有些心不在焉的秦喜都圆睁双目,盯着勾龙如渊,被他这话话给吓了一大跳。
    秦桧当朝秉政十余载,连秦喜都已经记不起到底有多少年,没有人敢在秦桧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老夫明白了”,秦桧却依旧是那一番波澜不惊的模样,他淡淡地转过头去,挥手说道:“老夫累了,喜儿,替我送送勾龙大人吧!”
    “不敢有劳秦大人”,勾龙如渊自然也听出了秦桧话中那称呼的转换,苦笑着长身而起,向秦桧一鞠到地:“如渊就此别过了!”
第179章 国中(一)
    “这江南的天气,倒还真是四季如春,着实养人得很”,高升泰斜倚在窗旁的摇椅上,对着窗外射进来的淡淡阳光,一副舒适愝意的模样,转过头去向着坐在一旁自斟自饮的那位巴先生笑道:“这些时日来急于赶路,绝少有如这般忙里偷闲的时辰,想来却是错过了不少好风景了。”
    “君侯这些日子一路紧赶慢赶,确是辛苦了”,那位巴先生仍然还是那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似乎随口地说了一句:“这已经是进入临安城之前的最后一处驿站了,过了此处,如若昼夜不停,后日旭日初升之际,我们应当也就可以看到这南国大宋的临安行在了。”
    “临安……终于快到临安了么?”高升泰听了那位巴先生的话,一时却似是有些没有立时回过神来一般,略略沉吟了半晌,这才转头向巴先生问道:“这几日国中情况如何?可曾传来些什么消息?!”
    “有,今天早上才刚刚快马送来了最新的一批”,巴先生说着,嘴角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要是从这些消息上看起来,国中的形势倒还真是太平得很,一片大好,越来越好!”
    “哦?”高升泰听得巴先生这么一说,却是立时坐直了身子,望着巴先生,皱眉道:“先生此言,似乎另有深意啊?!”
    “君侯且看看这几封信柬”,巴先生倒是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了几封信柬,按次序摆放在高升泰面前的桌案之上,指点着说道:“这是我们刚进入大宋国境之后宫中的董总管送来的信柬,这是十三天之前善阐节度使送来的信柬,里面还夹着小侯爷的问安信函,这是十天之前董总管跟善阐节度再送来的信柬,这是六天前的信柬,这是五天前的信柬,而这两封,则是早上刚送来的信柬。”
    “除了今天早上刚刚送来的这两封信,其他我好似已经都看亲自翻阅过了吧”,高升泰微微一愕,望向那位巴先生:“先生觉出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不成?!”
    巴先生却是微笑不语,也不搭话,径自走到自己的桌案前,又坐了下去在那自斟自饮了起来。
    高升泰皱起了眉头,旋即却又舒展了开来,摇头苦笑一声,也只能是低下头,细细翻检起了手上的那几封信柬。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他当然知道这位巴先生的脾气,虽说是不近礼法,时常也会有些怪异之举,但却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今天既然他会有如此一说,那想来这几封信柬之中确实隐含着什么样的大问题,只不过这些时日来,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之中哪里得罪了这位巴先生,是以他才不肯明说,而如现在这般等若是给自己出上这么一道难题罢了。
    高升泰亦非不能容人之辈,否则这么多年来,也早就不会把这位脾气古怪的巴先生留在身边,还倚之为左右手了,是以现下也不多说,只是细细翻看桌案上那巴先生已经按时间顺序放好的几封信柬,希望能从那字里行间,看出问题的所在。
    大理国中几大世族之争,已非一日,自平昔日杨氏之乱后,高段两家虽说表面之上相安无事,然则历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在大理段氏这个大理国君之外,又平添出一个高国主来,任是寻常百姓,也自然都知道这样二者共存太平无事的状态,未必能够真正维持得了多久。
    前面段正明、段正淳当政之际,段氏与高家一门之间的争斗就已然日趋紧张,也就直到段正淳英年早逝,而续位登基的这位大理日新帝段誉有无心政事,终日只知习武猎奇,这才让得原本已经崩紧了的朝堂局面,又渐渐地缓和了下来,然而任谁都知道,这种情况也不过就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局面既然已经走到了眼前的这一步,那高家与段氏之间,只怕早晚难免会有一场血腥的斗争,毕竟大理国的真正主人,只能够有一个。
    是以虽说这些年来,那位大理日新帝的种种表现,也已经使得高氏一族的势力,甚至包括现任的善阐侯高升泰自己,都已经认为这位日新帝是个无心政务,喜好玩乐的纨绔子弟,对他并没有太多的戒备之意,但是对于段氏一门的种种防备,却也总还是不曾太过松懈,在大理朝堂上下,在那位日新帝的身前身后,总也还是埋下了许多耳目的。
    大理一向奉行闭关自守之策,除开年轻时候那可以纵意行侠的时光,高升泰实在也已经有许多年光景未曾离开过大理国境了,而打正旗号以善阐侯的名义离开大理而前赴宋国,这就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现下大理国中虽说高氏一门的势力如日中天,但毕竟也还没有达到真正能够一家独大的地步,没有了他这个善阐侯的压制,也自然要避免生出些什么事端来,是以大理国中自然也有他安排好了的消息渠道,将一些重要的事件,逐日汇集,快马递送,将所有的重大情况,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只是随着他进入大宋之后,路程日遥,哪怕是所谓的飞马递送,也终归还是要拖上不少时日,而现下他进入大宋国境之后,又是打正了大理善阐侯入朝恭贺大宋大捷的旗号,一路行走都是取驿站休息,这样虽然使得那些飞马递送消息的使者不至于找不着人,然则却也是多出了不少麻烦,毕竟大宋这个礼仪之邦,接待来使自有他一系列的仪式法度,尽管在那位秦桧秦相公的有意关照下面,在高升泰他们这一行人的身上,这些东西已经一减再减,尽量以方便为前提,但是那些递送文书的大理使者们,可就还是要沿途履行一些转换通送的过所公验之类文碟的麻烦手续,现下到达他手中的,也应该已经是大理不少天前发生的事情了。
    这些大理国中传来的消息,如无特殊标志的,一般都是由巴先生先行接收,由他翻读分类之后,再送交给高升泰过目,那些先前几日送来的信柬消息,高升泰早就是已经看过的了,是以这一次是直接从今日送来的那两封尚未来得及看的信柬看起,只是看着那两封信柬上所说的,也都自是一些再正常不过的军政民情的动态之类的事情,虽说不能说尽是小事,但也实在看不出什么值得这位巴先生如此大惊小怪的异常的地方。
    高升泰有些奇怪地看了那位巴先生一眼,略略沉吟半晌,这才开始沿着巴先生所理出来的信柬顺序,从头开始又看了一遍。
    那巴先生含着酒,一副不管不顾的模样,但眼角余光,却还是不时扫向那位翻看着信柬的善阐侯,只见得这位高升泰的脸色,渐渐阴郁的起来,不时地将两封不同时侯传来的信柬,交替比照,每对照完一次,脸色就益发地难看。
    “看来这事情确实不小!”好半晌之后,高升泰终于抬起了头来,看着那位巴先生,神色阴沉得几乎可以滴出水来,冷冷地说道:“先生是何时发现这里头的问题的?!”
    “哦?君侯也看出来了?!”那位巴先生却是没有回答高升泰的问题,反倒是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句。
    “董德鈺这几封信柬里的种种马屁,夸得也未免太过火了些,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先生与我都很清楚”,高升泰虽然面色不善,但还是回答了巴先生的问题:“弥平三府之乱,不战而退古笃诚的城卫军,这短短十余天的功夫,就凭明远的本事,哪有可能办得这么干净利落?!”
    (3)(Z)(中)(文)(网)高明远是高升泰同父异母的亲弟,也是现任的善阐节度使,对于这个弟弟的为人本事,高升泰是再清楚不过,虽说他终日里自命不凡,但却实在不过是一个志大才疏之辈,如若不是同宗的其他几位厉害的兄弟在当年争夺高氏家主位置的时候,已然跟高升泰搞得很有几分水火不容,也轮不到这个家伙来坐上善阐节度使这种关键的位置。
    善阐作为善阐侯的直属领地,经过这么些年来的经营,早就俨然已经成为高氏一门在大理国中的国中之国,附近的数府,也都是受善阐节度使的节制,只不过大理国中,不少部族并立,是以一些不规模的冲突也是免不了的事情,这一次本来也就是高升泰刚离开大理国中不久之后,就有一个什么三府之乱的消息传过来,只不过这虽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也算得上是大理国中的常态,再加上高升泰对于这一次的入宋之行又是极为重视,是以也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