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灯看剑-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龙目环扫了大殿群臣一眼:“金人大军分两路南下,兵锋直压临安城,诸位爱卿难道没有什么话想说么?”
    秦喜忽尔上前一步:“臣有话说!”
    大臣之间微微有了点骚动,一些相熟的纷纷以眼示意,都是一副对眼前这副情境早有所料的表情。
    当今天子官家当日不听秦相公之言,只图一时之快,朝会上当堂驱逐金使,致有今日之变。
    身为秦桧义子的秦喜,自然要借此机会为自己的义父讨个说法回来。
    赵匡胤刀刻斧削般的脸上没有露出一丝表情:“讲!”
    秦喜却出人意料地只字片语也未曾提及秦桧,只是说道:“金人大军,来势汹汹,顺昌若失,则临安城势必难保!”
    “是以”,他抬起头,看着赵匡胤,居然写着满脸的关切:“为今之策,一方面当宜责令守卫顺昌之岳家军各部奋力向前,务必尽心阻敌于顺昌城下;另一方面,臣为陛下计,此时陛下宜仿建炎四年故事,移圣驾巡狩明州。”
    赵匡胤的脸上依然没有半分表情:“看来秦卿家是已然认定顺昌城守不住了?”
    秦喜皱眉道:“民间素有传闻:‘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而今金人东路军却足有四十万之众,更何况,金人此次系挟愤而来,斗志昂扬,又与别番不同。千金之子,尚且不立危堂,况且陛下身寄万乘之尊,又怎可身处险地?”
    赵匡胤微微一笑:“秦卿家莫不是忘了绍兴九年,岳飞亦曾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四十万,并歼敌过半?”
    秦喜又踏上一步:“陛下,今时不同往日,臣以为,宁可兵败于金国,亦不可再任岳飞为帅!”
    赵匡胤哑然失笑,龙目微注秦喜:“这个说法朕倒是第一次听说,不知秦卿意何所指?”
    秦喜被赵匡胤目光一扫,没由来一阵胆寒,忙低下了头,嘴上却依然不停:“虽然陛下宽仁,赦免岳飞之罪,然则岳飞以外藩预谋废立,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更何况岳飞经此一番险死还生之后,陛下万万不可让其重掌兵权,否则势必生变。”
    朝中大臣又是一阵低低的喧哗。
    秦喜的建议其实也正是他们之中不少人想说的。
    虽然十年前,大宋的四只铁军曾有过屡败金军的记录,但那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十年来的和谈与挫折,早就磨干了这干大臣们的进取与锐气。
    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心灵深处都已经接受了大金国的兵威要比大宋强盛得多,大宋兵员万万难以抵敌这样一个判断。
    金人自身仍然处于半野蛮阶段,所在意着并非开疆拓土,而是美女钱帛,败于金人,最多再由秦相公出面斡旋,多赔些东西,多行点礼,大宋君臣在江南一隅的这一场富贵,还是可以保全的。
    而如果岳飞掌了军权,那就是蛟龙入海,猛虎还山。
    哪怕原本再忠心的汉子,在生死边缘打了个转后好不容易重新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可还会愿意再把这一切,包括自己的命又交还到别人手中?
    更何况,就算岳飞确实一片忠心耿耿,绝无贰志,那他这番得得胜归来,自然应当加官进爵,从而在朝堂上取代秦桧的位置,到时候他们这些天下读书人,却要把颜面往哪里搁?
    况且,秦桧独揽朝纲近十年,他们或多或少跟秦桧都有些这样那样的关系,在岳飞被屈下狱时,他们中也没有多少人站出来,为岳飞说上过一句公道话,一旦岳飞得势,恐怕这座大殿里许多位置上站的人,就都要换上一换了。
    是以不论怎么说,他们都觉得秦喜的话非常在理,甚至已经不少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只待秦喜一说完,便要上前附议,一起劝谏龙座上那位让人看不透在想些什么的天子官家。
    秦喜眼角余光轻轻扫过群臣的脸色,心下已然有数,不由得有些心下微微自得。
    他故意看着大殿班列左侧那原本应当是几员当代虎将排班站立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片,对赵匡胤轻笑道:“而且,此时岳飞避罪在家,臣恐怕纵然陛下不计前嫌,真的要起用岳飞为帅,也不知道岳飞他愿意还是不愿意?”
    “当然愿意!”
    一声淡淡的回答,却仿佛惊雷一般,在刹那间震骇了全场。
第16章 亲征
    秦喜脸色剧变,不敢置信地转过身去。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岳飞为什么一直要提议早立太子,所以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岳飞对大宋王朝到底有多忠心。
    既然岳飞永远也不可能提兵造反,那么要在这个阴险庸怯的赵构手下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居避祸。
    他跟他义父讨论过这位当今的天子官家力救岳飞的事情,事后一致认为,这是为了对抗秦桧手中日益庞大的权力。
    所以一旦岳飞得胜还朝,势大难治,等待他的必然是另一把屠刀。
    岳飞是聪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他为什么还是来了?
    秦喜瞳孔微缩,狠狠地瞪着眼前正从容步上殿来的高大身影。
    赵匡胤看着岳飞在群臣一派鸦雀无声的惊异里,走到自己御阶前,屈一膝跪下时,才微笑着如同跟一名老朋友打招呼般地说道:“将军来了!”
    岳飞抬起头,虎目里泛起异样的光芒。
    果然!
    他早知道自己会来!
    就如同自己知道他应该会知道!
    既然如此,自己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他拜倒在大殿之上:“臣愿领军出征,但……”
    他抬起脸,看着赵匡胤:“臣希望陛下答应臣一个条件。”
    “哦?”赵匡胤不由得也是微微一愕:“岳将军请说!”
    岳飞神色淡然,说道:“陛下若真欲图恢复,则必先正国本以安人心,而欲正国本,当应早日立定储君!”
    大庆殿里死一般地寂静。
    没人想到,那天在大庆殿之上,岳飞刚刚因为这个罪名而险些被置于死地,而今他在复出之后的第一个奏折,却是又回到了立储这个事情上面。
    在此情此景下,岳飞提出条件甚至有了几分要挟的意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岳飞在这件事情上如此执着?
    秦喜原本还打算上前再劝谏皇帝不可将军权交于岳飞,然而此时却打消了自己这个念头。
    没人注意到,他的嘴角浮起一丝笑。
    岳飞还是这样的脾气。
    从来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只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在战场上,或许这种禀性会让他决胜千里,算无遗策。
    然而秦喜却知道,在朝堂之上,这种性子带给他的只能是无尽的猜疑与排斥。
    自来伴君如伴虎。
    不管他对你何等亲善,只要一旦你可能威及他的权位,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变成一只张牙舞爪的虎狼。
    可惜岳飞或许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赵匡胤微微皱起了眉,沉吟不语。
    岳飞似是轻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赵匡胤,脸上忽然浮现出一种奇怪的神情,轻声说道:“来日待得直捣黄龙、恢复河山之后,陛下自会明白臣一片丹心。”
    赵匡胤心头一震,他明白以岳飞的骄傲,这句话,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
    秦喜躬身一礼,退回班列。
    周围的大臣,更都是屏息聚气,一言不发。
    时局千变万化,然而归根到底,眼前能走的路,不过是战、守、和三策。
    议和派的代表秦喜已然将话说得如此清楚,而若要战或守,则必须选择还跪在地上静等答案的岳飞。
    他们都将眼神投向了龙座上的天子官家,静待他做出最后的裁决。
    赵匡胤忽然哈哈一声长笑:“岳飞听旨。”
    秦喜目光一寒,瞪大了眼睛。
    岳飞神色不改,俯下身去。
    赵匡胤的眼中泛出一丝笑意:“着岳飞即刻升任知枢密院事,提举临安留守。另外,以秦桧同知临安留守事,朕离京期间,除五品官以上任免以飞邸报朕裁决外,一切军国重事,悉取岳飞、秦桧听取进止!”
    岳飞虎躯一震,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脸上终于再不能持住淡淡的神情。
    秦喜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嘴角爬上一丝笑。
    果然不出自己与义父所料。
    这个皇帝官家,无论装出何等的豪情壮志,本质上,依旧是如此地贪生怕死。
    他不敢将军权交给岳飞,是以只好选择了离京避祸。
    将岳飞与自己的义父一同留下留守临安,甚至位在自己义父之上,不外是想借岳飞制衡自己的义父。
    可惜啊。
    秦喜目光微寒。
    当你再一次弃前线浴血苦战的将士于不顾,自顾自奔逃离京的时候,就算岳飞再多得天下将士归心,也不可能再帮你看得住这座临安城。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朝中群臣开始议论纷纷。
    他们中已有不少人在盘算,要如何活动才能让自己有幸跟着皇帝陛下一同离开这危险的都城,到那离出海口甚近的明州避难。
    虽然他们舍不得这繁华富庶的临安城,但毕竟还是老命要紧。到了明州,至不济跟建炎年间一般,再到海船上躲上几天,金人不善海战,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
    但也有些正直的大臣,已经攥紧了拳头,只等着岳飞表态,他们就要上前,叩头死谏。
    此情此情之下,如果再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等待大宋朝的,恐怕只能是亡国灭种之祸。
    大宋朝,再也没有退让的本钱了。
    …………
    赵匡胤将殿下群臣的表情尽收眼里,尤其是秦喜的那一丝笑容,脸上却浮出一层高深莫测的笑意。
    秦桧啊秦桧,你不是一直想将朕劝出京城么?
    这次朕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岳飞愣愣地看了赵匡胤一会,眼神终于黯淡了下去,他低下了头去:“臣,不敢奉诏!”
    他的声音有了点心丧若死的黯然:“若是打金兵,复河山,岳飞虽九死而无悔。但若是再对金人退让畏战,臣恐大宋江山,沦亡无日矣!”
    秦喜走上前来,冷哼一声:“岳枢密未免太过危言耸听……”
    赵匡胤一挥手,止住了秦喜的话,他目注岳飞,笑道:“岳将军,谁说朕不打金兵,不复河山?”
    他抬起头,朗声说道:“各位卿家都听着,金人乃亡国灭家之仇寇,朕意已决,从今尔后,大宋与金势不两立,诸位卿家,皆须以克复神州、重整河山为己志,有再敢言和议及畏怯避战者,殿前立斩,绝不宽赦!”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爆起一阵喧哗。
    殿中群臣,再顾不得朝会仪态,纷纷拉着身旁的熟人,相互验证着到底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时间几种消息交织在一起,他们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个站在御阶之上,英风凛凛的天子官家,心里头打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番主意。
    秦喜难以置信地看着赵匡胤,一时间面如死灰。
    终于,岳飞抬起头,满脸地惊喜与茫然交织:“那陛下欲以何人为帅?”
    赵匡胤俯下身,直直对着岳飞的眼睛:“当然是朕!”
    整个大殿忽然在那一刹那安静了下来。
    静得几乎连呼吸声也听不到了。
    许多平日最重仪表的老大人,此刻也是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
    连身经百战的岳飞,在那一刻,都难以回过神来。眼睛直直地瞪着赵匡胤,却不知应该如何反应。
    赵匡胤站直了身子,眼神中涌出一往无前的自信与战意。
    他抬起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