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戎- 第4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纵沉吟半晌,叫道:“有了!”
    沈作喆忙问:“怎么?”
    黄纵道:“有一个人即将入行在办事,此事也只有他或许能够设法婉转。”沈作喆问是谁,黄纵道:“薛弼。”
    “他?”黄纵闻言皱了一下眉头道:“这老滑头虽然有才,可惜人品实在不怎么样,听我叔叔说这次调他进京多半是要升他的官。现在建康局势如此,他真会帮忙么?”
    “不然。”黄纵道:“这老家伙为人是圆滑了点,不过他目光极远,我只能谋军,他于谋军之外尚能谋国,且元帅常私下常与我说,薛参谋虽然无松柏之劲,有墙草之嫌,但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有国家的。纵然他此次入京升官有望,但现在毕竟还是咱们岳家军的总参谋,成败荣辱,与有戚焉。我料他若知道了此事必会设法挽回,亦只有他能设法挽回!”
    沈作喆道:“那好,我这就回建康去找他,你速回襄阳去见岳元帅,建康这边我尽力而为,就算没法改变秦丞相他们的易帅之议,至少要拖到前线战事有转机。不过你之前说的‘战于洞庭、赤壁’之议断不可行,就算你再有把握,建康这边也不可能有这个耐性!”
    黄纵叹了一口气道:“我省得!”
    两人告别以后,黄纵便直接前往襄阳,沈作喆则往建康而来,果然找到了薛弼。
    薛弼是岳家军的参谋官,在军中地位极高,是岳家军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他的年纪也比较大,比岳飞年长十五六岁,对官场政局之通透岳家军中无人能及,他为人又圆滑老练,在军中能和岳飞合作无间,在朝上又与秦桧等人交往甚密。沈作喆虽然出身宦族,乃叔品行道德亦有奸邪之嫌疑,但他本人却是个愤青,对薛弼能和性情、行事截然不同的人都维持良好关系十分不解,甚至对其立场有所怀疑。不过以薛弼的地位、能力而论,又确实是解决当前岳家军危机的不二人选。
    沈作喆见到薛弼后将相府易帅之议以及黄纵得到北朝机密两事说了,薛弼听到易帅之议后先作忧色,听到北国有人要卖虚实又忍不住作喜色,沈作喆说完之后他好像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脸上又转忧色,最后才归于无喜无忧,抚摸着那两片下巴上稀稀疏疏的胡子道:“阵前易帅是兵家大忌,陛下是脱胡马泥潭而龙飞九天的人,对兵事还是懂的,此事只要处置妥当,大有婉转的余地。黄纵得到的消息若是实确,我军大胜可期。不过大胜之后,祸福尚难预料。”
    沈作喆心想:“若能大胜,之后的事情便都好办了!有何难料!”便道:“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劝阻相府易帅之谋!依我看,不如就将黄纵得到的消息透露一点给相府,丞相若知道大胜在望,必能全力支持!”
    薛弼咳了一声,作色道:“不可!沈作喆听命!”
    沈作喆一呆,便听薛弼道:“黄纵与你说的秘密,若不得我许可,你不得再透露与第三人知晓!甚至就是陛下召见,若不问起亦不得说!如其不然,军令处置!”
    薛弼是岳家军参谋官,虽然有望升迁,但只要一日还没正式调任便是沈作喆的上官,岳飞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下了命令沈作喆便不能不接。
    沈作喆接令以后,薛弼又道:“至于如何化解这易帅之议,却需双管齐下。我会亲自去见丞相,但你也得帮忙。附耳过来。”沈作喆上前,薛弼低声道:“你这便去见你叔叔沈该,如此如此说,这般这般言。”
    沈作喆听了抟起眉毛,为难道:“这……这……”
    薛弼道:“怎么?”
    沈作喆道:“这等话我说不出口!”
    薛弼道:“说不出口也要说!为免在你叔叔面前露出破绽,事前你最好练习练习。哼!国事、政事、军事,可不是做文章,不是一味的大义凛然就行得通的!”
    沈作喆无奈,只好叹了一口气道:“是。”
    沈作喆走后,薛弼又将侄子薛季宣唤来道:“你速速前往襄阳,替我带一封要紧书信给岳帅。”便令薛季宣展纸磨墨,他是面面通达的大才,但这封信如何写却是大费心思,三易其稿方就,交给薛季宣道:“这封信必须亲手交到岳帅手里,不能假手他人,若有意外,宁可焚毁!”
    薛季宣答应了,告辞了叔叔走开两步,又被薛弼叫回来道:“等等!”踌躇良久,又将信拿了回来烧掉,然后对侄子道:“还是带口信吧。”也不管侄子对自己的言行满脸狐疑,一字字说道:“下面的话你给我听好了,转达给元帅时一字不许更易!你转达元帅:此番若得乾坤大胜,汉军可不追则莫追,河南可不取则莫取,黄河切不可渡,大功切不可居!如其不然恐有旦夕之祸,且将误及国事。切记,切记!”
第三四八章 秦府(上)
    薛弼到建康后不久便被升为户部员外郎,总管五路财赋,负责前线大军的兵粮供应。
    虽然正式的任命公文还未下达,但薛弼还是在听到消息当天晚上就悄悄走秦府后门来向秦桧道谢。他和秦桧是在汴梁时就认识了的故人,交往甚深,秦桧对他也颇为看重,这时见薛弼向自己致谢,笑道:“当前兵事甚紧,前线兵粮不容有失。直老兄得此差使,一来是官家看重,二来也是直老兄确有这个本事,与桧何干?”
    薛弼含笑道:“相爷过誉了。能得陛下圣恩眷顾自是薛弼三世修来的福分!不过若不是相爷信任,从中疏通,只怕我这把老骨头此刻还在前线挨着呢!”
    秦桧右手两根手指拈了拈胡须,问道:“直老兄在前线过得辛苦?”
    “当然辛苦!”薛弼叹道:“相爷又不是不知道,这军中谁都闲得,就是参议官、参谋官闲不得。日间仗打完了,士兵们可以休息,将军们可以解甲,我和李若虚却还要思前想后,看看前方还有没有什么漏洞,看看后方还有没有什么缺口,元帅想到的事情我们要想到,元帅没想到的事情我们也得帮着想,真是闭上了眼睛也睡不着,做梦也得想着军务!加上这次是北朝皇帝亲征,他岂是好惹的?有好几次马蹄声都响到我帐外了——那段日子里,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那时当真性命也不是自己的了。”
    秦桧讶异道:“直老是参谋官,又不是先锋将帅,呆在后方就好了,怎么会跑到离战场那么近的地方去?”
    薛弼笑道:“仗一打起来哪里还分前方后方?北朝的胡骑着实厉害,神出鬼没的,特别是还在汴梁未撤退时,有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完了,还好最后都躲了过来。好险,好险!”
    秦桧凑近了一些,神色凝重地问道:“大汉的兵马真这么厉害?”
    薛弼颔首道:“厉害!厉害!极为厉害!”
    秦桧又道:“直老久在前线,必知敌我虚实,依你看,岳飞挡不挡得住北军?”
    薛弼拍着额头,闭紧了眼苦苦思索,过了好一会才连声道:“玄!玄!”
    秦桧一听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若是这样,看来得易帅之事得考虑考虑了。”
    薛弼一听大惊道:“易……易帅?什么易帅?易谁的帅?”
    秦桧道:“岳飞!”
    薛弼骇然道:“这……这是谁提议的?”
    秦桧瞄了薛弼一眼道:“怎么?”
    薛弼拍案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秦桧道:“方才直老兄不是也说岳飞挡不住北朝大军么?他既挡不住,自当换一个人去!”
    “唉!相爷啊!”薛弼右脚连连顿地,说道:“没错!我是说岳鹏举要挡住北军,有点玄,不过就当前形势看来,他就算挡不住,至少拖还是能拖住的。但若是换了个人去,别说挡,恐怕就是拖也拖不了!要是真的易帅,嘿!不是薛弼妄下断语!我只怕新帅到达军中之日,就是前线大溃之时!”
    秦桧又皱了皱眉头道:“我也知道岳飞将才难得,但是他之前连连失利,把汴梁故都连同河南千里之地都丢了!如今不但建康士林生议,御史弹劾,就是官家也对他没了信心。若是再拿不出一个胜仗来,就算我还肯支持他,官家也断不能再信任他!再则,北朝皇帝这次看来是志在必得!不下建康不肯罢休!一味拖延,终究不是个了局!”
    薛弼嗤的一声指着外头道:“现在是打仗的时候,那些不懂军务的御史、书生让他们先站一边去!胜仗这东西可急不来,越急越要坏事。再说,其实岳鹏举没打出胜仗来更好!也免得日后功大难酬。河南千里之地虽然丢了,但只要他能把北军拖住,保住了长江,便是保住了南北对峙的格局!便是保住了圣上的江山……”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道:“也保住了你我的富贵。”
    秦桧眼睛眨了眨,不点头也不摇头,说道:“怕就怕他拖着拖着,把北朝皇帝拖到建康城下来了,那时我岂非要再来一次临危受命?”
    “相爷放心!”薛弼道:“汉军最多再夺三五座城池,再跋扈三两个月,自然就会退去的。”
    “哦?”秦桧一听,又惊又喜又是不信,问道:“这是为何?”
    薛弼道:“北朝皇帝这次南侵之前,先把原来的枢密使杨开远给调去了漠北,又将原来的丞相杨应麒给罢了。虽然又委任了一个威名更大的新枢密使,但随即又把他调到陕西,这虽然也算重用,但这样一来,萧铁奴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边帅,有枢密使之名而无枢密使之实!新任的宰相陈显又是个滑头,给各方和稀泥可以,说到决大事、担乾坤却不行!可以说他名为宰相,其实也就是一个第一副宰相。所以眼下北朝的政局实际上是既没有枢密使也没有宰相,是皇帝亲自在掌控枢密、掌控相府。北朝皇帝听说倒也是个文武全才,若是这样,那由他在京师直接掌权,或许也能不出岔子,可他现在人在前线,后方的太子、宰相和副枢密使遇到大事无法决断时还是得去请示他!这哪里是长久之局啊!所以我知道北军迟早必疲!”
    秦桧先是连连点头,随即又连连摇头,道:“直老兄分析得在理,朝廷之中亦不乏此论,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大势。纵然我们都知道北军迟早疲弱,但万一这疲弱之期竟在三五年之后,那恐怕……恐怕北军还没乱,我们自己先挨不下去了!”
    薛弼笑道:“何须三五年!多则四五个月,少则两三个月,北军必有破绽露出!”
    秦桧微感讶异,问:“这却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薛弼道:“从徐州之破看出来的。”
    秦桧道:“徐州?那可是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啊!”
    “福祸相因,这本来就是千古不易之理!”薛弼说到这里似乎口渴了,施施然呷了一口茶,秦桧见他意态闲暇,反增信任,便听薛弼问自己:“相爷,你说徐州为何会失?”
    秦桧道:“徐州之失在于亳州已陷,汉军在河南的大军随时会大举而东,徐州的后路可能被截断,所以张俊不敢冒险强守孤城。”
    薛弼又问:“那成就这场大功的,又是谁呢?”
    秦桧道:“自然是北朝的二皇子折允文,啧啧,这位二皇子年纪轻轻居然就能建立这般功业,难得,难得……”说到这里眼睛放出异样的光芒来,压低了声音道:“直老兄,你该不会是说……北朝有夺嫡之患吧?”
    薛弼也学着秦桧的语气道:“有没有,不知道。不过一直以来坊间都在传说北朝皇帝喜欢次子,不喜欢长子。这长子次子的贤愚良莠以及兄弟之情如何,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