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各种不良习惯的纠正,也是这个时期最有效。研究表明,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7岁~12岁)、少年期(13岁~16、17岁)都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幼儿期和童年期更为关键。
  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定时而有规律。所谓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1。矫正方法
  1从小就培养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家长要制定孩子的睡眠时间,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打乱。不要因节日、假日、家中来客人、看电视或文艺节目等而改变睡眠习惯。
  2叫醒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人的睡眠分几个阶段,早晨多处于做梦阶段。判断方法是: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睫毛颤动,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叫醒孩子,不然孩子醒后会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家长无论让做什么,孩子当然也就不会愉快地配合。
  3及时鼓励。不要在孩子起床后大声训斥,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以后更不愿意起床或起床后不愉快。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孩子,起床时多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亲切的动作,悦耳的音乐,可口的早点,让孩子高兴起来。对孩子的行为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孩子有好的表现时,更要及时表扬,慢慢孩子就会自觉地这样做。
  4适当的处罚。学龄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长督促帮助,这是正常现象,但在7~8岁之后仍然不能自己按时起床,甚至早上醒了也不起床,就需要一定的惩罚了。
  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明白,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目标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过重,也不可说了不算。
  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时吃早点,就没有早饭可吃。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要只家长着急,孩子一点儿也不着急,家长帮他做这做那,一旦照顾不到,孩子则手足无措。要让孩子适当吃些“苦头”,避免将来栽大跟头。
  偏食、厌食
  
  1。偏食
  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2)
——命令型:“吃呀,吃呀”。
  ——恳求型:“好孩子,再吃点儿吧”。

()免费TXT小说下载
  ——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儿规矩”。
  ——催逼型:“快吃,快吃”。
  ——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儿”。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儿,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都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儿吃。
  2。偏食矫正的方法
  1吃饭时家长不要过多关注孩子。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孩子自然就会有食欲。
  2对孩子的管教家长的态度要一致。吃饭时不要不停地问孩子喜欢吃这个吗?专门把好菜挑出来让孩子自己吃,甚至父母要求孩子不要挑食,爷爷奶奶却说:“这个菜是专为你做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会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
  3对孩子不爱吃饭的行为,家长不要哄骗也不许诺、威胁,不然孩子更会将吃饭当做“武器”,用吃饭来与大人讲条件。对此,可采取“饥饿疗法”,孩子不想吃,就先不让他吃,等他饿了再吃。不必担心,一两次没吃好饭没多大关系,身体内部的需要会自动调节。这顿饭没吃好,下顿饭必然会增加。
  4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可以冷淡他,不要满足他的其他要求。如果孩子发脾气、哭闹也不要去哄他,而是走开不理他,使他渐渐明白,这样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5家长做饭尽量注意营养和色香搭配,以增加食物的吸引力。把米、面变着花样给孩子吃,同样是面食,如果把馒头做成“小动物“样的,就会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和食欲,荤素鱼肉也要搭配得当。在餐桌上成|人之间的谈话也很重要,如果大人间谈论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有时孩子的偏食是大人偏食的延伸。
  3。厌食
  儿童厌食症是指由生理原因和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生理原因,如体内缺乏某些元素,胃酸分泌减少以及各种疾病等。但有相当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失去母爱、受到惊吓、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家长教育方式不得当等。这种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也被称为神经性厌食。
  儿童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为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很少,并且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则会引起呕吐。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孩子体质很差,常表现体重骤减、面黄肌瘦、皮肤干燥、贫血、体温下降、血压降低、低血糖、乏力不好动,水肿、精神萎靡等。
  儿童神经性厌食原因很复杂,常易出现在以下类型的家庭中: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家长过分关注体重或相貌;母亲不接受自己的形象和家庭角色;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等。同时,孩子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进食行为的因素之一,如完美性人格、自卑、虚荣、敏感多疑、好幻想、追求完美、过分注重外貌和体形、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年龄越大的孩子,性格因素的作用就越大。
  4。厌食矫正的方法
  1首先分析造成厌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假如是家庭的原因,要进行亲子关系和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育。
  2做必要的人格测查,针对人格特征和人格缺陷,通过“行动改变性格”的理论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人格。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3)
3要多鼓励和带领孩子参加游戏和活动,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消化能力好,才能有食欲,吃饭才香。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力活动,最好能在活动之后与小朋友一起进餐。
  4儿童进食之后,可进行“放松训练”,如:听放松音乐、讲故事、或生物反馈训练。让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要求按指导语重复做从头部到下肢的肌肉放松,让其充分体验放松的意念,消除紧张焦虑和厌食的不良情绪,这种家庭训练可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
  5神经性厌食症,可以请心理医生制定治疗计划,配合家庭训练共同治疗。
  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儿。孩子4岁以后才会把手洗干净;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矫正的方法主要有:
  1要从小培养孩子每天洗脸、刷牙的好习惯。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大人刷牙时先不让他刷,一定等他特别盼望时再给他一条小毛巾、一个小牙刷让他试着玩儿。这样从小培养爱清洁的习惯,长大后就不费心了。
  2大人和孩子一起洗脸、刷牙。孩子观察大人的行为后,不仅增加兴趣,而且能学会正确的洗脸、刷牙的方法。家长要耐心地告诉孩子正确的洗脸、刷牙程序,洗漱完毕后互相检查对方是否洗干净了。
  3及时奖励。当孩子已学会独立洗漱之后,可以在墙上贴一张图表,每次洗漱完后,在表上画一个小红星,积累一定数量后,要给予奖励。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毛巾、牙膏等物品。养成习惯后,可逐渐减少奖励。
  4对不肯认真完成洗脸、刷牙的孩子,要每天监督其完成。如果仍不见效果,可以带他去访问医生,参加防治牙病的展览,使他对不洗脸、不刷牙的危害性有感性认识。
  乱扔东西

()
  
  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要跟在后面收拾。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得整整齐齐,不用家长操心。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岁左右时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一般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矫正的方法主要有:
  1从小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兴趣。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仅让他对玩具感兴趣,而且要让他对收拾东西、叠衣服、码好玩具箱等感兴趣。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比赛“的方式,同孩子一起收东西,整理玩具箱,把玩儿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家长马马虎虎,随手乱放东西,家里乱七八糟,这种环境是培养不出孩子整洁的好习惯的。因此,家里的衣服、用品、文件、书等都要固定码放整齐,并且用后及时放回原处。你生活得井井有条,孩子自然会接受这样的要求。
  3为孩子的行动提供方便。家里为孩子存放东西的柜子、箱子、抽屉等都应当让孩子够得着,摸得到,用得上,特别是孩子常玩儿、常用的东西要让他容易找到,这样孩子便能自己照顾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不是一时之间养成的,需要家长为他们做许多必要的准备和训练。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