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可汗- 第3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俄特勒道:“狭路相逢,只有冲杀过去!”
    “唯有如此……”张之辅这回也赞成了直接开杀,没法子,如果不能快冲到华清宫,在外面绕一阵子就什么都完了。
    “杀!”同俄特勒身先士卒提刀便冲。
    不料片刻之后就听得“砰”地一声弦响,一重矢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一马当先的同俄特勒,应声落马。突厥骑兵的攻击立刻停了下来,部将救起同俄特勒拔马便回。
    对面很快一阵呐喊,紧接着马蹄轰鸣,成排的铁骑呼啸而来。突厥将领一看忙率军迎战,很快就杀将起来。
    张之辅并不持兵器上前作战,他方才见到同俄特勒落马,便急忙策马过来探个究竟,上来一看心顿时都凉了……同俄特勒虽然身披重甲,却被一枚巨弩的重矢射中,力透铁甲已经穿进胸口去了,同俄特勒还有啥活头?
    同俄特勒见着张之辅,一把抓住他的手道:“天不助我,无可奈何。这些日来张家郎君见识谋略叫人折服,我走后众将皆听从之……”
    张之辅脸色十分难看,但见前方进展不利,刚刚又被挫了锐气,心道:现在还能怎么谋略?
    众将都看向张之辅,等着他拿出个妙计,不料张之辅只喊了一声:“奋力杀敌,冲过去!”
    周围的骑兵听罢也6续策马上前,大喊着杀将上去,两边混战一团。这支突厥奇兵是默啜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果然战力不弱,饶是长途劳顿也能马上投入马战而未见败迹。可是唐兵以逸待劳摆明了硬耗,兵马布得严整有度轮换冲杀,也不是那么轻易被冲散的。
    张之辅在后面看了一阵,急道:“这么打下去打到天明也不一定能分出胜负,到时候恐怕会有几万人马四面围过来。”
    一个突厥部将建议道:“不如绕开此道,迂回向华清宫出击。”
    张之辅仰天长叹,忽然拔出佩剑一横好像要自裁。亲兵急忙扑将过去把他扑下马,夺了他的兵器。众军跪倒在地劝道:“大事未成,还不到结束之时,郎君何以要寻短?”
    “大事尚未结束,才刚刚开始。”张之辅回头看了一眼北方,叹道,“但咱们的奇袭结束了。”
    突厥将领见他如此消极,便牵马过来让他上马,擅自吆喝着众军放弃南进,纷纷掉转马头撤退逃奔。但驿道上的唐军并不放弃而紧追不舍,两军边跑边战,转战数里折损了许多人马。
    继续往北便回到奉先县了,突厥骑兵此前就遇到过一股战备状态的驻军,只是先前奉先唐兵没有追击让他们侥幸脱离战场而已,此时回去不是正撞上?而且奉先往北是粟邑,那里是一个关卡重镇……显然直接向北跑是没有出路的。
    此时突厥主将同俄特勒已死,张之辅一副等死的模样是指靠不上了,众军群龙无也没有个人拿出方略,只能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乱跑。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向东转向的,反正大伙见人们都向那边跑,便一起向东急奔。
    奔走了半夜,忽见前方遍地的火光,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突厥兵顿时大惊逡巡不敢前。不知谁用汉语说道:“定是河西县的人马,此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地,随时可以出动的骑兵至少数千,过去是送死……”
    众军死也不敢继续向东冲了,只得回马向西。这么一来回,又被起先追击他们的唐朝渭南军咬住了,少不得一番拼杀,死伤走散者过半。剩下的人马趁天黑总算突进向西而走,没过一会儿,天都快亮了。
    东边一旦泛白,光线就亮得特别快,突厥兵走了一会,只见前方遍地都是人马晃动,有成千上万的兵马大面积迎面合围过来。
    四下都是唐兵,他们别说怎么战胜,想逃跑都没地儿。几个将领喊道:“这仗没法打,唯有投降了!”
    张之辅道:“投降也是死。”
    突厥将领道:“你不是对可汗说被唐军围住之后便投降等待张总管援救么?”
    张之辅没好气地说:“这种法子的前提是拿下华清宫,可现在连地方都没走到就失败了,太平公主和薛氏会放过欲置他们死地的人?”
    众人默然,心下虽觉得他言之有理,可眼下四面楚歌无路可去,没办法了还是打算投降,至少大伙都抱着一丝侥幸心态。就如一个一头野猪被猎人逼到悬崖,总是不太想自己跳崖。
    张之辅见状只得取下佩剑,从马上跳将下来,又欲自尽。身边还有一些唐军亲兵,又抱住他苦劝,张之辅道:“你们要投降我并不阻拦,但我不能活着落到太平党手里,否则到时候他们会百般酷刑欲从我口中掏话,走那一步还不如痛快点好。”
    言罢亲兵们只得放开他,皆尽伏倒在道上痛哭流涕。张之辅倒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神情自若地将剑尖倒了过来对着自己的左胸,试了试,深吸一口气一咬牙猛刺下去。他的牙关咬得咯咯直响,从喉咙里冒出“呃……”地一声闷叫,瞪圆了双目,脸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如此绷了一会儿,他的身体便向前倾倒,扑到地上不动了,一缕鲜血从身下缓缓流淌了出来。唐兵们跪在他的尸体面前,把额头磕到了地上,说不出的绝望。
    众军纷纷从马上下来,见对面的唐军越来越近,便把兵器丢到了地上,准备投降了。待唐军将领率军靠近,见此状况便下令收缴了兵器,将当场的所有人都抓了起来,然后派人向华清宫禀报。
    ……华清宫的太平公主和薛崇训获知确切消息后,这才完全放下心来。薛崇训当即就断言道:“突厥兵横穿北方千里纵深防线进入关中,必定有一大批内贼勾结,否则这是完全不可能生的事。”
    太平公主也不假思索就完全赞同:“条呈上言斩获俘虏的突厥兵都穿着唐军衣甲,这就是边将资敌的凭据。即刻传令,派御史前去军营拷问,查明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侍立一旁的内给事听罢忙应了出门传达旨意去了。其实现在大伙都猜到意图叛乱的人是张仁愿,因为他管的地方是防备突厥的方向,不过张仁愿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华清宫的官员幕僚没人愿意急于一时指名道姓。反正活捉了近千人的俘虏,很容易就能拿到确切的口供。
    这时鱼立本从殿外走进来,双手呈上一张纸来,说道:“禀殿下,已从昨晚活捉的那刺客口中得到了口供。”
    薛崇训的脑中闪过那女|童的眼睛,昨夜与之面对面的几个瞬间,他对那双幼小的决绝的满带杀气的眼睛印象很深。他不由得说道:“才一晚上她就招了?”
    鱼立本道:“全招了,既然落到了咱们手里,没有不招的道理,她把知道的事儿全说了出来,只恨自己知道得太少。”
    鱼立本用平铺直叙的口吻说了这句话,但薛崇训很容易就联想到昨晚一晚上那女|童遭遇的是什么非人的待遇,人对同类的残忍只有想象不到的,只要能想到的办法都能使出来。
    太平公主接过供词看了一会,然后递到了薛崇训手里。薛崇训摊开一瞧,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写了两页纸,字迹书法飘逸,录口供的人颇有些文化水准,每页纸上都按了一个朱红的手印。供词记录的东西实在是琐碎,薛崇训甚至看到其中提到宇文孝举荐的那刑法官员周彬的名字,不过描述的是另一件事,他暂时没兴趣管那些不相干的东西,只挑有关刺案的信息瞧。
    那女刺客百月的供词完全说明了张仁愿与刺杀谋逆案的关系,和众人猜测的几无差错。薛崇训道:“暂时留百月一条性命,既可作为今后法办张仁愿的认证,同时她供出的其他事有关朝廷官员,需要进一步查明真假。”
    鱼立本忙道:“是。”
    太平公主道:“张仁愿胆子大捅了这么麻烦一件事,看来咱们不能在华清宫偷闲了,明日崇训就与我回长安罢。”
第二十五章 伤疤
    太平公主的神态自始自终都还比较镇定而威严,出的旨意也十分通畅。;m/F/x/s;n/e/T/但恐怕只有身边的薛崇训才能感觉到她的慌乱:遇袭之后调动了周围几县数镇的兵马,大部分人就是白跑一趟,有的军队尚在半道就被通知战事结束要撤回驻地了……如果合理布置,根本无需劳民伤财地惊动那么多地方。
    长春殿大殿中站着很多人,有宫女宦官、官吏将帅、幕僚文人,还有好几个御医。但太平公主显然不想见这些人,在屏风上座前头拉了一道帘子,将她和少数几个人隔在里面。她的脸上看不出有什么情绪,但在身边的人能觉察到她的疲惫之色,而且话也比较少,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东西。或许会有一种后怕吧?
    不过实实在在地挨了一刀的薛崇训却毫无感觉……他对这种事儿早就麻木了,很放松地歪坐在宝座旁边的软塌上,一个御医正在给他检查伤势。衣服被脱了一半,袒了一条胳膊和半边后背,任由那老头在那捣腾。他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正琢磨着这次突事件的“关键点”,总是在寻找这种东西……想别的事儿去了,伤口的疼痛反倒感觉轻了许多。
    忽然这时听得太平公主的声音道:“你身上怎有这么多伤?”
    “啊?”薛崇训回过神来,转头看了一眼自己裸露的肩膀,膀子上能看见一道长长的伤疤,那是在乌海之战中从马上摔下来时被自己的盔甲甲片挂的口子,其实只是皮外伤;另外左肩后面也有一处伤疤。本来都不是什么重伤,不过这时代的医疗条件有限,而且当时又在河陇那边的军营里根本没有条件保养,很容易就会留下痕迹。
    薛崇训便随口轻松笑道:“乌海之战留下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薛崇训很快现侍立一旁的两个宦官脸上都露出了敬畏之色,他这才想到这种伤疤完全是对战功的炫耀。
    难怪那些老将老兵在后辈面前吹嘘时,最喜欢的就是扒开上衣让别人瞧他身上“丑陋”的伤痕……也许每一处痕迹,都是一场浴血之战的纪念并且是英勇的证据。
    太平公主的神情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但她很快就恢复了淡然,“上次你说膝盖无法弯曲,我当时以为无甚大碍……你究竟是怎么打仗的,身上受了几处刀箭伤?”
    薛崇训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太平公主道:“一会让我看看。”
    薛崇训忙道:“都好了,虽然留了疤痕,好在不是在脸上,也无甚要紧。”
    “你随我进来。”太平公主说着就站起身。薛崇训愣了愣,一时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太平公主又不动声色地说道:“另有事和你商量,此处不便。”
    薛崇训听罢顿时会意,心道多半是张仁愿造反的事儿。张仁愿身为朔方总管并节制安北数城,是有实权兵权的封疆大吏,此事完全算得上是军机要务,当众说军国大事显然不妥,毕竟这里还有一帮御医和许多不相干的官员幕僚。
    御医见薛崇训直接把衣服穿上,便急忙禀报道:“未伤及筋骨,但须勤换敷药清洁伤口以免转恶;另失血过多,须静养气血,避免太多活动……”
    薛崇训没鸟他,跟着太平公主往一道门里走,离开了一段距离才说道:“不过是一点皮外伤,御医就能说得很严重。”
    “你不静养作甚?张仁愿翻不了天,平定北方叛乱无须你亲自带兵。”太平公主头也不回地说。
    薛崇训默然,也不好太过争功,毕竟太平公主还没明确表明态度……你一个亲王还在不断争功,要图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