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臣- 第2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是一丘之貉,只要揪出一个。其他人也跑不了。”张信笑道。仔细的看着手中的认罪状,脸色却逐渐的变青起来。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欺压百姓。强抢民妇,纵奴行凶,就差没有胆子谋反了,不过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其中就有他们的功劳。
  “大人,虽然这些人都已经认罪了,可是卑职觉得,他们似乎没有完成交待清楚,还在隐瞒着什么。”王杰小心翼翼的说道。
  “王杰,若是再查下去,事情可不是你我能担待得起了。”张信摇头苦笑说道,虽然知道这些人幕后肯定还有黑手,可是张信还没有这个魄力继续彻查,他不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把事情都查清楚,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牵扯此事的人都一网打尽。
  没有绝对的实力,再追究下去的话只好害了自己,说到底自己也是胆小怕事之人,张信心中苦涩的想到,脑中浮现绿绮娇美的面容。
  “卑职明白了,却不知道大人准备如何处置苗茂一干人等。”王杰点头称是,自然不会露出激愤的表情,也非常理解张信为何这么做,说到底,如果没有张信在前撑着,自己肯定不敢查这种案子。
  “这时候朝廷诰令应该已经传到江南,我没有离开江南,成为钦差大臣的事情恐怕也瞒不下去。”张信喃喃自语,眼睛突然一凝,透出一股杀气,淡声说道:“苗茂等人罪大恶极,罄竹难书,不杀之难以服众,传我之令,明日午时在城南将苗茂等人斩首示众,以正国法。”
  “卑职领命。”王杰拱手说道。
  “了结这事后,将这个消息连同苗茂等人的罪状通传江南各府,以儆效尤。”张信吩咐说道,让某些人有所警惕也是件好事,免得他们真以为自己可以一手摭天。
  事实证明张信地估计还是不够准确,还没有等朝廷的邸报和常州府的事情传出,张信成为巡视江南钦差大臣的消息,已经从京城通过某些渠道迅速传到一些人的耳中,正当他们惊奇未定之时,常州知府以及下属知县被张信斩首地消息又传扬开来,这下子江南官场彻底沸腾起来。
  咒骂声,埋怨声一片,心虚之人自然非常紧张不安,纷纷找人打听具体情况,或者想方设法怎么应付张信,可是还没有等他们商议出一个结果来,有些人就发现,自己治下地府县忽然出现一些莫明其妙的人。
  这些人或者三五成群,或者七八个人结伴而行,出现地时候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衣服异常的华丽,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百姓,到地方后也不进城,总是到一些乡间田里受灾现场去,有时候还掏出纸笔写写画画地,偶尔还会询问当地百姓几个问题。
  一般都是家中受灾情况怎么,衣食可是足够,有没有死伤者,若只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官员们也不太过在意,可是他们最后还会问到,受灾时官员出现没有,或者事后有没有安抚民心救济百姓之类的敏感话题。
  这下子只要不笨的官员,都明白这些人来意肯定不简单,有几个性急的官员派些衙役家丁去阻截盘查,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予以理睬,见到有人来后,直接越上骏马,扬鞭奔驰而去,有时候因为地形原因走不了,干脆直接把刀亮出来,杀气腾腾的着那些家丁衙役。
  那些衙役平时吓唬下百姓还行,真要他们舞刀弄剑的,那战斗力自然是极差,一个人他们兴许还能对付,可是人家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面露狰狞,手执利器的骑马奔过来,只要是机灵人,都会知道这些人惹不得,根本不用他们威胁,衙役们已经知机的闪开一条路。
  这些人猖獗的行为持续几天后,联想种种消息情报,机警的官员已经明白他们的身份,除了奉旨办差的锦衣卫,谁还敢这么嚣张的行事,风风火火,毫无顾虑,哪怕没有穿飞鱼服还是那么招摇,似乎害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似的。
  消息传出后,只要有脑子还会思考的官员,应该明白自己要怎么做了,须臾之间,江南沿海地区的各个受灾府县官员,纷纷跑到受灾地区,救济灾民安抚人心,有时还会拉着灾民的手悲天悯人的做自我检讨,最后誓言旦旦的保证一定善待灾民百姓,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百姓们心中虽还有疑虑,但是到手粮食和药材总不会是假的,哪怕还会想这么多,纷纷欢呼雀跃的大叫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清官、好官……
  百姓的拥护让官员们喜上眉梢,不过飘飘然过后,官员们清醒过来,知道能否保住自己顶上乌纱的并非这些百姓,而是钦差大臣张信,但是让官员们感到不解的是,自从处理完常州府的事情后,无论官员们怎么费心打听,都找不出张信的具体行踪。
  当然,具体行踪不清楚,可是还知道一些蛛丝马迹的,官员们也知道张信现在大概是在松江府地境内,将这个情况推算出来后,其他府县的官员松了口气,而松江府上下官员却如临大敌,最害怕张信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不约而同向各路关卡差役下令,让他们密切注意过往来人,只要发现异于常人的队伍,立即向上级汇报,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松江府的官员们也只能屈尊降贵,亲自上山下乡为灾民们排忧解难了。
  官员们十分不理解张信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行踪,亮出自己的身份让大伙尽心服侍岂不是更妙,难道真的准备对官员们赶尽杀绝不成,想到这里,官员们愤愤不平之余,也感到有些惴惴不安,更加卖力的救济灾民来。
  松江府海边,海浪潮起潮落,波涛汹涌澎湃,一浪接着一浪打在海边的岩崖上,激起丈余多高的浪花水雾,海潮退去,大海似乎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大人,前面不远处就是金山卫了。”感受着潮湿的海风,远观遥不可测的大海,王杰心中涌出一股豪气,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定心情后,王杰指着前面的一座建筑说道。
  “去看看吧,不知道卫所里的军户撒走没有。”张信微笑说道,敏捷的从岩石上跳了下来,悠悠的朝前面走去。
  “大人不准备再隐藏身份了?”回首四顾之余,王杰好奇询问道。
  “刚才路过前面小镇关卡时,从那差役惊喜交集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已经猜测出我的身份,况且朝廷的诰令已经下来,官员们早就有所防备,再瞒下去也没意思。”张信不置可否的说道。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光
     更新时间:2009…7…31 16:25:51 本章字数:3612
  金山卫,隶属松江府华亭县内,明洪武十九年在华亭县的筱馆镇筑城建卫所,以防御海上倭寇侵扰,因与邻近海中大小金山相对,故名金山卫,建筑之初有重兵驻扎,作为保卫南京的屏障,可是自从迁都北京之后,金山卫已经沦落成为一个普通的驻军卫所。
  张信一行人走了约百多步,就来到金山卫的驻地,这里是一座小城,城呈正方形,周长约十二里,高约三丈三尺,看起来还算结实壮观,起码在能在风潮海浪中屹立百多年而不倒,说明这这座城池在建筑的时候,并没有偷工减料。
  “大人,军卫已经撒去,如今城中空荡无人。”一个锦衣卫拱手说道。
  “海潮平息这么久了,这些军户居然没有返回驻地。”张信皱起了眉头,虽然知道大多数军卫制度已经败坏,但是起码要要撑个门面啊。
  “据城中房屋的灰尘薄厚程度判断,金山卫已经有大半个月没人居住了。”锦衣卫恭敬说道。
  “大人,海风颇大,不如时城中休息一会吧。”王杰提议说道。
  张信摇了摇头,指着前面说道:“那里似乎有个村子,我们过去看看吧,不知道村中是否还有留下的百姓。”
  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拥着张信慢慢的向前面行去,走了约数百步,村子的面貌显露在众人地面前。从地上残留的地基可以判断,这里原本应该住着三十来户人家,不过显然是经过风潮摧残,木质结构的房顶已经全部被摧毁,砖瓦残片散乱在四处。有些甚至只能看到打桩留下的坯石,泥砖瓦片已然被大风刮走,或者随浪水一同被冲刷到大海之中。真可谓是举目疮痍。
  “大人,这里已成废墟,想必村中百姓也离开了。”见到张信的心情有些不好,在村子中焦急转悠,似乎有寻找些什么,王杰也不好说安慰之言,只好在一旁提醒起来。
  张信轻轻叹气,片刻之后收敛心情。拧头询问起来:“王杰,各地官衙地赈灾情况怎么样,虽然朝廷已经下令先让他们开仓放粮,但我着实不放心那些官员。”
  “兄弟们已经按照大人吩咐,在各地察视灾情时,故意暴露身份,让官员们有所警惕,如今他们都在尽心的救济灾民,深怕大人突然出现。”王杰微笑说道。
  “他们不过是在装模作样而已。不知道有几人是真心实意的。”张信脸上有些不屑。
  “其实凭着兄弟们收集而来地证据,大人完全可以将这些人治罪的。”王杰说道,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张信要放那些官员一马。
  “在常州府杀了苗茂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参我骄纵粗暴,不经朝廷三司审讯。就擅自斩杀朝廷四品大员。想必这些奏折已经在进京的路上,或者有些已经到皇上龙案之上。”张信蔑视说道。
  “大人依法行事。岂容这些小人诋毁,皇上明察秋毫。必然明白大人苦心的。”王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过也知道张信肯定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这样做的。
  “杀了这些小人虽然可解一时之恨,不过对江南灾情毫无帮助,将他们拿下后,让谁赈济灾民啊,虽然说朝廷想下放为官的闲职官员多如牛毛,可是灾民可等不到他们的到来,所以我暂时放他们一马,权当废物利用了。”张信微笑起来,言下之意,摆明是想给那些官员一个希望,然后再秋后算账,让他们从天堂跌落地狱。
  “大人高明。”王杰奉承说道,脸上露出恍然大悟地表情。
  “这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到附近转转吧,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再过不久,华亭县的官员也应该赶到这里了,让他们劳累跑下也是好的。”张信轻轻一笑,随意对准一个方向,毫无目的的漫步起来。
  村子附近随处可见大风潮过后的景象,腰围粗的大树拦腰折断,青草植被也全部不见踪影,只留下光秃秃地山丘土坡,或者一道一道的风沙痕迹。
  “秋收将至,而百姓的粮食庄稼全部毁去,想再播种已经太迟了,不知道他们如何度过年关。”看着脚下赤裸的田地,张信的心里也有些难受。
  王杰沉默不语,这种治世安民地大事轮不到他来考虑,他只要保证张信地安全,尽职尽责完成张信交待下来的任务即可。
  望着潮起潮落地大海,张信也随之苦笑起来,自己什么时候也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这种事情自然有朝廷大臣们安排处理,自己只要再监督江南官员一段时间,等朝廷派人来接替自己,那就可以起程回京了。
  “大人,海边似乎有艘小船驶了过来。”一个负责警戒的锦衣卫提醒说道。
  “大概有十多个人,手里还拿着鱼网,似乎是外出打鱼归来地渔民。”王杰凝目一看,马上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渔民?”张信有些疑惑,得到王杰的肯定后,也没有太过在意,反而露出喜色:“都接近午时了,大伙都没有进食,要不过去向他们买些海味,再拾些柴火,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