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文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6 本章字数:3112
    郾城。
    比不上开封洛阳这些大邑,却也比临颍要大的多。
    前番李闯三次围攻开封,屡屡受挫,而郾城则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这座不算很大也不算很小的城池之下,曾有总数破百万计的人马争相竞逐,旷日持久的大战让郾城数次淹没在血火之中。
    就是在郾城,先不说闯军和明军的累累死伤,仅在此一地,闯军就战死头目二十余,而大明王朝则有一个亲王一个总兵官外加两个总督饮恨于此。
    小小郾城,活生生就是闯军和明军的绞肉之场。
    直到如今,郾城周遭来不及掩埋的尸骨依旧遮野蔽道。每到傍晚,荧荧磷火盛如漫天星斗坠落。
    郾城历经战火,好几拨人马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往来厮杀,光是城墙就被闯军不歇气的扒过两回,最后一次还是明军自己扒的。
    原因很简单,真正的战略要地是开封,郾城只能算是侧翼,无论是谁想要染指开封,必然要对郾城下手。旷日持久的轮番大战让双方都对坚城要塞心生恐惧,撤离之前都会做出扒低城墙的举动。
    久而久之,郾城的百姓和地方官也就习惯了,养成一种笑看城头王旗变换的玩世不恭心态。以至于到了后来,李自成大军一来,这边闯军旗号就挂起来,闯军一走,就又是大明的属地……
    这种心态看起来荒唐之极,却很有效的避免了郾城重蹈开封的覆辙,使得小城百姓免受屠戮之苦。
    当赴死军和白莲乱民开赴城下地时候。郾城立刻四门紧闭。做出坚守不出地姿态。
    待到联军摆开阵势环逼。士卒伐木垒土准备攻城地时候。紧闭地城门忽然洞开。
    郾城地几个地方官主动出来谈判。无非是“与民无争则开城假道”“行屠城之举必玉石俱焚”云云。
    李四自然是满口答应。一再保证只是想进城修整。绝无他想。
    形势是明摆着地。就算郾城决死抵抗。以赴死军和白莲乱民地实力也能用人数上地优势破开城池。何况郾城早已不是什么金堂要塞。被拆地乱七八糟地城墙根本就不可能有效保护城池。
    地方官这么做看似是软弱可欺。也是迫于无奈之下地上上之举。就算是死守也不能挡住敌人地情况下。能够得到敌人地保证也是唯一地办法。最起码保证了城中百姓地人身安全。尽管这种保证只是口头上地。也比没有要强地太多。
    何况类似的事情郾城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对于这样的结果,无论是赴死军还是白莲众,都很满意。
    而开进城中之后,这些外来者的表现还算让当地百姓放心,最起码没有拖着刀子满大街杀人,更没有挨门挨户的“借粮”“拉丁”,这已经比几次进出郾城的李自成和左良玉部要文明的多了。
    唯一让人有点小小不满的就是那些个白莲乱民。
    白莲众进城之后,立刻分散开来,或十几人一伙,或几十人一队,沿着郾城的大小街道,挨门挨户的大唱《劝赈歌》。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凄苦的歌声此起彼伏,郾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唱着劝赈歌的白莲众。
    开始的时候,人们惧于白莲众的声势,还不得不拿出些米粮。后来看这些人也不过是唱唱歌谣,并不会真的动刀动枪的明抢,反而不肯出米了。
    反正你们最多也就是堵住我家门口唱歌,格老子就是不出钱米,难道你唱歌还能唱的我掉一根汗毛?
    和白莲众满世界唱劝赈歌相比,李四和赴死军上下则要显得更加斯文。
    客客气气的找到衙门上,索要当地地籍户册府库案档等一应官样文书。
    “这便是郾城所有在册案档,”对于赴死军的这一手,张祈丰早有预料,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张祈丰张大人,严格的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人,只不过是本地的一个举人,曾为衙门襄办而已,不入流的小官,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县级政府的三等秘书。
    当年李闯大兵铺天盖地而来,知州等几位大人倒是个个热血,一再豪言要和李闯决一死战,甚至带着几十个家丁领头守城。
    结果……结果自然是被李闯不费吹灰之力的砍了脑袋。
    还是张祈丰主动输粮给闯军,这才保住全城百姓的性命。
    后来平贼大将军左良玉的大军又是铺天盖地,这一会张祈丰有了经验,不等明军开口,再次主动输骡马若干,再一次的使郾城免受兵祸。
    后来闯军和明军展开拉锯大战,轮番的占领郾城,张祈丰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反正就是谁来伺候谁而已嘛。
    几次三番的这么一折腾,地方官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反而把权利完全下放,只剩下个举人张祈丰主持郾城局面。事情是明摆着的,无论是谁当了地方官,都要重蹈张祈丰的老路,将来无论是哪方势力取胜,这样做都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由着张祈丰去做吧,做好了地方官员的功劳,做不好是他自己个顶黑锅……
    无论是名声不怎么好的闯军,还是名声更糟糕的左部,都没有给郾城造成特别大的伤害,至多是在撤兵的时候把城墙扒了而已。
    现在郾城的城墙和没有也差不多,不过郾城百姓的安全感却很高,有张祈丰这么个能人,比有坚城要塞管用多了。
    试看那些壁垒雄伟城门巍巍的大城,哪个不是遭受血光刀兵之灾?
    当李四索要郾城府库土地人口等案档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张祈丰立刻就毫无保留的拿了出来。
    郾城的府库早就空空荡荡能饿死老鼠,张祈丰也不怕赴死军抢掠。
    然而这位赴死军的指挥使好似对府库的兴趣缺缺,而是把所有案档交给一个面貌萎缩形容如鼠的家伙。
    “老东西你尽快把百顷以上的大户统计出来,”李四笑着对魏无牙说道:“然后按照每亩一百三十斤计算田赋,我只征收这一年的,以前的既往不论。”
    每亩一百三十斤,相当于六成的产量,几乎把佃户上缴的地租统统拿走。
    张祈丰这才知道这位赴死军的指挥使大人的目标不是府库,而是那些大户的粮仓。
    “大人,不行啊,一百三十斤,这太多了,”张祈丰又拿出他对付李闯部和左部的老办法:“不如由备置筹集些粮米骡马,容我三几日的功夫……”
    “一百三十斤还多?”
    “实实的是太多了,按照这个数量征收,郾城饿死者众。”张祈丰脑门子上的汗都冒出来了。
    “饿死者众?哼……”李四哼了一声,不客气的说道:“这些地方士绅大户的地租最少也要在一百六十斤每亩,他们怎么就没有想想天下无地的佃户会不会饿死?我只拿一百三十斤还给他们留了口粮呢。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是留粮食还是留性命。”
    腾腾的杀气让素来圆滑的张祈丰打了个突,想分辨几句却终于没有胆子开口。
    正文 第八十章 道不同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8 本章字数:3387
    按照赴死军以往的作风,对这些骨子里都肥的冒油的地主士绅就没有客气过,从来都是抢干拿净,一枚铁钉也不会留下。
    可这回和以往不同,还真是给这些地方上的老爷们留了面子,仅仅是按照田籍索要粮食而已,并没有以往那种蝗虫一般的作风。
    对于这些士绅地主来说,赴死军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江山易主的事情多了,可士绅地主从来就是风雨不倒,永远是地方上最大的实力派。无论是谁做了朝廷,都要拉拢一下的。
    一百三十斤的田赋,抵上朝廷十几年的税赋了。
    可是……朝廷,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朝廷?
    “别给脸不要脸,你们每年征收的田租都不止这么点,真要是逼急了我们,啥事情也做的出来。”
    少不得要发生些流血的事情,见血之后,地主们反而安分了许多。
    一百三十斤确实是太多了,可没有多到让大伙冒着生命危险的地步,仅仅是一年田租的大部分而已,还是买个平安吧。
    和白莲乱民大唱劝赈歌相比,赴死军的强力手段无疑更有实效。三天都不到的时间里,囤积在大户士绅仓房里的粮食就大部分归了赴死军。
    和以往的惯例一样,赴死军取得这些资材之后,并不是占为己有使其成为军粮,而是尽数交给他们身后的百姓。
    如果把整个迁徙队伍比作一个人地话。李四就是大脑。所做地事情就是协调和指挥这个整体。而赴死军则是人体上地双手。可以取得必要地资材。可以攥紧成拳头打击敌人。为身体开辟前进地道路。
    而那些数以万计地百姓则是血肉躯体。才是这个整体最为重要地部分。
    这些乡亲大多拥有军属地身份。子弟父兄多是赴死军成员。赴死军所取得地一切战果都要缴过来给他们。再经这些乡民之手按照一定规则统一分配下去。
    在没有系统地政治纲领之前。这种近乎于原始地方法保证了物资能够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更保证了赴死军不会蜕化成闯军第二。
    因为赴死军地使命是保卫和战斗。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不必去做。
    血缘和乡土这两条纽带。把整个迁徙队伍捏合成一个整体。朝着共同地目标不断前进。虽然在数万人地队伍中。只有赴死军才是真正地战斗部。但所有人都是在为这个整体服务地。
    除李四等少数几个人之外,谁也没有看出这其实就是一个全民皆民的大军,只不过大军中的大部分人是不执行战斗任务的螺丝钉而已。
    用未来的美好生活画一张大饼,用血缘和乡土关系捏合所有人,再加上李四的个人威望,这一切构成这个迁徙队伍的驱动力。
    看似原始而又简单的结构是李四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在识字率只有千分之几的大背景下,在仓促的时间中,以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高度的组织度建立一个类似政权的组织,纯粹是天方夜谭。
    这样的结构或须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可眼下能做的李四已经都做了。
    “李家大兄弟,你这么抢掠民财与李闯何异?”
    这是红娘子找上门的第一句话。
    “你这么做只能使天下更乱。”红娘子脸色潮红,很激动的说道:“助贫救危唯有劝人向善,李闯前车之鉴不远,李家兄弟好生思量。”
    红娘子也曾亲生经历过李闯的抢掠,并且也曾认为这种抢掠很有必要,可是在李岩死后,她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弃使用暴力手段以劝赈为主。
    “你们劝赈的效果如何?”对于红娘子,李四还是很尊重的:“我想你也看到了,赴死军一个时辰到手的粮食就比你们唱几天劝赈歌更有用……”
    “那是别人畏惧你赴死军的武力。”红娘子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本质。
    “我承认李家兄弟这么做是为了壮大赴死军而不是出于中饱私囊之心,”红娘子说的语重心长:“可你想过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