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乐观派的眼中,只要天下第一强兵的赴死军一开出去,左良玉就只有夹着尾巴逃跑的份儿,毕竟左良玉的逃命功夫是天下第一。
    毕竟现在的赴死军是近万规模。
    但是李四这个赴死军的灵魂人物比所有人都乐观,说大话已经到了吹牛皮的地步:“赴死军倾巢而出?没有那个必要,这一回咱就用三十个小队,三千人足够了。而且还要用新兵,就当是练兵了呢……”
    赴死军百胜金身,李四战神的光环,没有人会认为李四是在吹牛。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
     更新时间:2009…9…18 9:37:38 本章字数:2795
    其实李四还真是小看了左良玉的。
    这位平贼大将军也算是身经百战,和农民军开兵见阵十几年来,大大小小的阵仗绝对有一百次往上。
    要说左良玉左部百战百败确实不太贴切,准确来说,左良玉还打败过张献忠一回,仅仅一回罢了。
    等到平贼打将军和李自成这个贼头子交手的时候,才真正成就了他百败大将军的威名。
    远的不说,前几年在河南鏖战,双方投入总兵力动辄上百万,战场纵横近千里,每天都有不同规模的战斗发生,偏偏这位平贼大将军就一次胜仗也没有打过,实在是匪夷所思到了极点。
    闯军是什么德行全天下人心里都清楚的很,没有人会认为闯军是什么强兵。
    不过是吃不饱饭的乌合之众罢了,说穿了就是一帮子饿肚皮的农民。
    可就这些乌合之众,每一次都能把左良玉打的抱头鼠窜,甚至有两次还把左部的正规军包了饺子,左良玉只能狼狈的单身逃命。
    纵观整个明末,尤其是在崇祯十二年之后,除了用银子堆积起来的关宁军还算有战斗力,其他的大明官军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官军没有战斗力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官军和农民军旷日持久的大战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更没有出现哪怕一两个名将强军。
    官军和各路农民军地较量根本就是在比赛谁更虚弱。
    左良玉虽然屡战屡败。却也不是一无是处。
    平贼大将军最为世人称道地就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地能力了。
    左部曾经无数次被李自成打地溃不成军。甚至两次包围。但每一次左良玉都能成功逃脱。最叫人称奇地就是每一次惨败之后。左良玉总是能够迅速地重整旗鼓。很快壮大起来。
    要说起逃命地本事。平贼打将军左良玉要是认了第二。大明朝没人敢认第一。
    还有一点。就是左良玉抢掠民间比李闯更甚。不仅强抢前两胁裹百姓。其滥杀无辜和淫污狠毒令人发指。民间对左部地恐惧更甚于对闯贼地惧怕。
    这个时代,官贼本就已经分不清楚。
    贼来,百姓苦。
    官来,百姓更苦。
    只有造反。
    因为对于李闯的惧怕,左良玉总是想方设法的躲着闯军,这就形成一种“闯进左退”的局面。
    河南战败之后,左良玉跑到湖北。
    闯军到了湖北之后,左部就大肆洗劫地方,然后收缩兵力龟缩在武昌不出。
    因为左良玉的大军堪比蝗虫,滥杀淫污之举惹的民怨滔天,但凡是在左部势力能够达到之处,必然是盗贼蜂起伏莽处处。
    自从赴死军进入大别山之后,一直致力于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对于西麓山阴一带缺少足够的注意力。直到左部出动兵马清缴地方上的山贼土匪,尤其是濒临赴死军势力范围的黄州一带。
    黄州曾是闯军的活动范围,后来因左部坐镇武昌,就成了山贼草寇和闯军杂陈的局面。
    黄州府治下地域不算宽广,仅有麻城,罗田等几个小县城。因临长江,又盛产竹器、桐油、漆器等物,也是鄂地少有的繁华之所。
    赴死军的目标就是这里,重点是黄州的沿江地带。
    “四叔,为甚不让我去?”路涧是个实在的后生,对于李四这次没有点他的将,很有些不能理解。
    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临阵血勇,路涧都自认不会输给别人,可无论他怎样请战都被李四驳了回来。
    “不光是不让你去,丁乙他们不都没有去的嘛。”这一次对黄州方向的作战,赴死军只出动少部分人马,大部分老兵都留在基地,派遣出去的多是新兵。
    “新兵太多,四叔放心?要是打不下黄州咋办?”
    “新兵是不少,总要给他们历练的机会嘛。有咱们的老兵为旗官队官,就当是练兵了。且有你爹这个老行伍统领指挥,我放心的很。”李四摸出腰里的烟锅,摁实了潮烟叶子,路涧也趁机在四叔的烟布袋里狠狠的挖了几下,和李四一起吞云吐雾。
    “这一回是里应外合,那边有老神棍做的接应,你爹那样的把式再打不赢,羞也能羞死他。”烟气入肺,舒适惬意。
    潮烟就是潮烟,比路丙寅弄的土烟要强百倍。
    “再者说,咱们又不是去攻打黄州那样的坚城要塞,最多是去转个圈子而已。”
    “啥?不打黄州?”路涧的眼珠子瞪的塞过牛眼:“为什么?”
    在所有人的意识里,赴死军的这一次行动目标肯定是要攻打黄州城。
    作为黄州府的府治所在,黄州城肯定是整个黄州府最有战略价值的目标。
    “涧儿,很多东西你还不知道,很多道理你还不懂,不过在不久之后你会明白的。”
    一直以来,赴死军的战略进展方向就是东方,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是李四一直在强调并且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个很容易理解,江南富庶尤其是南京这个中枢位置都在东边,无论李四想做什么,他的目光必然会在南京附近。
    可这一回李四却大反常态,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挥师西顾,去扫荡西边的黄州,让很多人不明所以。
    赴死军即将面临一场大战,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从近期李四不断扩充军备的情形分析,这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斗。
    或许四叔进攻黄州一带是为了将来即将展开的大战扫清后顾之忧吧,路涧也只能想到这个层面了。
    扫清后顾之忧?
    李四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要想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四面前最打敌人永远是外族,而身后的敌人也不会少。
    苟安昏庸的小朝廷,一己之私的各系军阀,还有胡乱奔走的农民军,哪一个是可以轻易扫除干净的?
    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手中所有力量集中起来,一次又一次的豪赌。
    这一次,李四是利用赴死军收集尽可能多的筹码,然后孤注一掷的全部押到扬州这个大赌局上……
    扬州,惊天豪赌。
    赢了,就是一场满堂喝彩的绝世好戏。
    输了,就是万劫不复的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迫在眉睫的这场豪赌,李四正在收集黄州这最后一块筹码……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更新时间:2009…9…18 9:37:39 本章字数:3583
    无论弘光朝君臣如何刻意消弭太子的影响,太子被软禁起来的消息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
    天下哗然。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自然是作为太子嫡系的赴死军,对于南京方面的这种变局,李四早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赴死军几乎没有任何耽搁,遣三千马步出舒城往东奔赴巢湖方向,摆开随时准备渡江的姿态,架子拉的极大,好象真的要上阙叩问一般。
    “大明东宫校典携北地忠诚血勇之士,授命于大行皇帝托孤之重,护储君卫义民,辗转千里之遥……南都群臣竞疑正统,此千古嫡传恐成不忍言之乱事……,召天下忠义以问之……正朔安在乎?先皇嫡血受困于宵小,臣等也不才,唯有提兵渡江……臣等也不敏,甘当天下之唾,亦无悔……”
    这调门起的可真是高,摆明了是准备渡江攻打南京的。
    刚刚升任靖国公的黄闯子黄得功更是不甘人后,星夜上疏:“东宫之事,本镇自知之,今枢位为群小所踞,竟欲行不轨之谋,本镇思之,心痛之首疾之,为恐窃据枢位群小蒙蔽圣听,行亲痛仇快之举。克日起,本镇将提兵就阙,尽诛疑太子之国贼……陛下慎之慎之。”
    就连四镇之一的刘良佐也跟着唱起了高调:“自闯贼寇京大行皇帝殉国始,南都群小上敏,妄不顾家国事,行私欲欺君上……凡此种种,笔墨难书。今竟蔽上耳目,将使皇上行人伦绝灭之悖……刘不忍见,当以兵清君之侧……”
    从各方面义正严词的檄文当中不难看出,只有赴死军真正承认太子的储君身份,并且不惜为了这个身份和南京方面以刀兵相见。
    而黄得功和刘良佐则把矛头对准了弘光朝的实力派群臣,打出的是清君侧的旗号。
    这点细微的差别足以说明问题的根源。
    弘光帝是借助四镇地武力拥立起来地。而新朝成立之后。种种大权和利益却被马士英等文官窃取。手上有兵有将地藩镇势力兵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地实惠。这也是弘光朝和藩镇之间不和睦地根源。
    武人们当然愿意借太子地事情做点什么。其本意并非是为了什么正统不正统地。而是想要打击朝中地文官系统。从文官手中夺回属于自己地利益。
    四镇当中。徐州方面地高杰因为去了归德而只剩下三镇。三镇中就有两个明确表示反对弘光朝对太子地态度。并且准备用武力“清君侧”。这让弘光朝君臣一时陷入尴尬境地。
    就在这个时候。归德方面地许定国诱杀了徐州方面地军镇高杰。然后旗帜鲜明地投靠了多铎。给太子事件燃起地大火再添了一桶热油。
    作为小朝廷最重要武装力量地江北各镇。现在都没有想去讨伐投敌叛国地许定国。而是不约而同地琢磨起徐州这块地盘来。
    高杰死了。那徐州一带肯定是要易手。
    四战之地的徐州究竟能落到谁的手中?肯定是谁闹腾的欢就是谁的,谁的兵力更加强盛就是谁的。
    于是。
    仅余的江北三镇都折腾起来,一个个调兵遣将,嘴上喊着大义凛然的口号,通红的眼珠子盯着眼前肥美的地盘,都在给南京方面施加压力。
    而两浙、福建、甚至远在广南的各藩王也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隔空大骂弘光行“逆悖之事”。
    要说骂人的功夫,谁也没有江南士林的学子们更高,在东林人在暗中撺掇下,这些读书种子的吐沫星子能把南京淹没。
    大家都在唱高调,而且调门一个比一个高,骂的一个比一个难听……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瞎子也能看出来弘光朝是犯了众怒,越是这样太子反而越安全。无论是对于弘光帝还是对于马士英,太子成了一个真正的麻烦。
    太子只要有个三长两短,无论是不是弘光君臣下的手,后果肯定是要南京方面来承担的。
    至于南京的君君臣臣如何焦头烂额的四下救火,李四根本就不关心。
    在这次风潮中,赴死军不仅亮出了自己正统的金字招牌,更把实际控制范围往东拓展了一百几十里。一旦江南有任何变动,朝夕之间就可以能直抵长江。
    对于李四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径,大伙都选择性的装聋作哑。现在太子的事情正在风口浪尖上,谁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指责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