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7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一座雄城,原本的历史上,阎应元之所以能率领江阴百姓抗争八十三天,杀伤清军二十四万,毙敌三王十八将,此座雄城功不可没。
  游览一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胜地美景都在必看之列,而江阴的大街,有其是北大街则把这三者都涵盖在了一处。
  北大街长约百丈,宽两丈左右,两侧的建筑都是粉墙黛瓦,多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多个院落空间层层串联,如千云堆叠,大小不一,样式多样多种多样,但都完美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北大街有三个巷子,光孝坊巷、光孝后巷、君山巷,江阴人杰地灵,他们把不大的空间发挥到了极致,把这三个巷子摆弄的曲折多变,那可是移步换景,只要稍微动一动,眼前的风景就换了个天地。
  楚春申君黄歇墓、宋代的松风亭都在北大街,给这个商业气息极其浓厚的古街添上了一抹重重的人文的气息。
  孙国清和王元程都最喜欢这儿,因为他们俩,陈海平把北大街的犄角旮旯反反复复足足细细看了三遍。
  明天就要过年了,二十九这天没人出去,都在客店里准备过年。在所有这些准备的活动里,其中有一个很是让人紧张。
  这个让人紧张的东西是几条鱼,是几条河豚。
  河豚为洄游于长江下游江阴、靖江一带的含有剧毒,但味道极为鲜美的鱼类,江阴人胆肥,早在春秋的时候,他们就掌握了可食河豚识别技能,独创了一套采食规矩和烹饪技法。
  虽说掌握了方法,但吃河豚仍然是非常危险的,江阴人一直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可见吃河豚是多么危险。但尽管这么危险,人们仍然是照吃不误,由此可见,这河豚肉是何等的鲜美。
  过年了,众人都兴高采烈地过了热闹万分的年。
  江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春申君黄歇传楚地文化至江阴;以后东晋与南宋两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吴地文化更趋繁荣。
  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当然非春节莫属。
  大年初一,街面上很清静,出来的人都是走亲访友拜年的,但到了初二,可就了不得了,江阴城整个都动了起来。
  江阴城的富商大贾几乎都在自己的铺子门前搭起了戏台,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比武,那家的戏台看的人多,那家就有了面子。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打广告的机会,所以家家下力,家家的戏台都好看。
  锣、钹、响铃、小鼓、三弦、琵琶、竹笛、萧、笙、中胡、阮、扬琴,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字的乐器在几乎每一个台子上都被弹奏吹响。
  除了这些富商大贾,街上还有很多三五好友和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团体的演出,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大街上,最热闹的,吸引人最多的不是这些丝竹之音,而是舞蹈。
  鱼篮虾鼓舞,由3人边走边舞,唱民间小调,动作韵律和风格来自江南水乡的渔民,讲究的是“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风格,深受江阴人喜爱。
  九狮舞,由九只四尺长的双柄狮及一个引球组成,以“元宵锣鼓”作为伴奏,共八种不同节奏,舞蹈动作组成三十个图形,内容象征着太平安乐、喜庆祥瑞。
  真是太热闹太喜庆了。
  正月十五,春节最后的一个高潮过后,人们的热情总算释放完了,正常的生活又开始了。
  正月十八,招人的工作正式开始。
  招人,当然是以天富号的名义招的,李开富放出消息说,他的东家认为江阴人信义素著,且人杰地灵,所以想招募一批年轻人进行培训,然后派往江南各地的店铺当伙计。
  大商号是很难进的,大商号的伙计比后世大企业的员工更让人羡慕,自然也更难进,因为大商号的数量和规模自然远远不能与后世的大企业相比。
  而且,李开富还有意无意地透露,这次招的伙计都是很有前途的,凡是干得好的都有机会像他一样成为掌柜的。
  这个消息当真是天富号给江阴人开年的头份大礼。
  这次只招八十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很多人都落选了,但没关系,还有机会,李开富说以后陆续还要招,他要大家回去好好准备。
  正月二十七,旅行团离开江阴,要回去了,只是回去时多了一百六十名江阴子弟。
  这些江阴子弟都在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看着他们一张张年轻的脸孔,陈海平很是感慨。如果没有他,十几年后,这些儿郎都将慷慨赴死,给后世留下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
  江阴人杰地灵,自古就文风极盛,仅宋朝一代,江阴就出了二百一十七个进士。为此,北宋初年就在江阴兴建了学宫文庙,使江阴成为了江南屈指可数的儒学圣域。
  万历四十二年起,南直隶的学政又移驻江阴,督学察院,这又让江阴成为了朝廷在江南开科取士的考场,每逢开科的时候,江南各省万千的学子便会云集江阴。
  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即便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都文雅的很,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完全不同于北方百姓的粗狂。
  陈海平很不理解,江阴的水土到底有什么不同,竟然能在这么文雅敦厚的江阴子弟的血脉了铸就了如此刚烈的血性?
  叹息,除了叹息,陈海平还是叹息。
第一百四十章 刁民
  回程要比来的时候快很多,这一是因为旅行的瘾头已经释放了很多,更是因为出来了这么久,思家心切。
  外面的风光再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三月末,一行人回到了训练营。
  对这一百六十名江阴子弟,训练营让他们感到的新奇和震撼那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些普通百姓的子弟,训练营的吸引力同样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很快就被融了进来。
  毕竟隔着一层,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训练有所代表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阎应元提出要带着这些江阴子弟去归化。
  陈海平对这个建议不仅同意,而且他也一道去了归化。这一次,他不仅自己去,孙国清、戴定国和一家大小也随后都去了归化。
  这个时候,整个集团的重心已经差不多都转移到了归化。在归化自然要比在训练营便利的多,在归化不管做什么,只要顺应王卜石兔不介意,那就万事没有。
  此时,已经到了客大欺主的境地,这个主不是指卜石兔,而是指大同总兵梁家桢和山西巡抚张翼明。
  实际上,集团早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始终隐忍。
  前些日子,梁家桢和张翼明都认为,在归化这条路上的银子太多,而他们得的又太少,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就采取了些小手段,希望这些商人能明白点事。
  采取这些小手段之后,银子还没有拿到手,他们的六个魂儿却先丢了两对,来长城边上遛马的那五千多蒙古铁骑太吓人了。
  决定自然是孙传庭做的,他家就在代州,与大同近在咫尺,他很清楚这里边的事儿。
  在边镇做官,最容易丢官的原因就是让蒙古铁骑闯了进来,一旦如此,那百分之百是要丢官的。所以,为了保住官位,大多数的封疆大吏不是修战武备,而是拿银子进行贿赂。他们贿赂的对象并不是朝中重臣,而是想要来关内溜达溜达的蒙古部落首领。
  梁家桢和张翼明都不是修武战备的主儿,所以要让他们俩老实点,只要让土默特部的铁骑来长城边上转悠转悠,一切就都齐了。
  孙传庭没有仅此而已,他更进一步,采用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彻底让梁家桢和张翼明老实下来。
  硬的一手是让人传话给梁家桢和张翼明,说在归化的商团现在完全有能力左右卜石兔;软的一手是不仅没有断了给他们的银子,反而还有所增加。
  这样一来,这两位帝国的封疆大吏差不多就成了集团豢养的两条狗,对他们可以予取予求。至于锦衣卫秘密派驻山西的暗探,他们早就被那八大皇商喂足了。实际上,这些年来,锦衣卫在山西的人事安排都是八大皇商说了算。
  都是最好的战马,一路疾驰,四月中旬,他们就到了青羊谷。
  即使在归化,知道青羊谷大概情况的人也不多,如同在训练营,青羊谷的周围几十里都被划成了禁区,未经允许,外人是不可能靠近的。
  至于孙传庭在归化,那更是机密中的机密,除了该知道的人外没人知道。
  归化更繁华了,归化现在正处于第一个大发展的井喷期,而这也使得陈海平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地产商,赚的银子老了去了。
  像归化这种地方,自然人人都趋之若鹜,最先定居下来的是那些关内来的小商小贩,然后又通过他们,其亲族乡里又大批地涌了过来。
  丰州滩的土地极为肥沃,蒙古人的开垦能力极为有限,大量的土地开垦几乎都是关内跑过来的汉人做的,但由于人数还是有限,所以开垦的土地依然不多。
  现在,随着人越来越多,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陈海平早就制订了严格明确的规则,绝不允许侵犯蒙古人的利益,必须保证让每一个土默特部的蒙古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做到这个是很容易的,因为没有剥夺他们的土地所有权,而原本经营牧场的土地变成田地,收益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仅仅靠靠着土地的收入,每一个蒙古人尽可以衣食无忧,过上富足的生活。
  陈海平的眼光是超越时代的,除了保证蒙古人的利益,他还做了另一个不容违背的规定。规划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城市,也指乡村,更指的是田地。每一个村子的位置都不是随意的,基本的形态是六边形。以一个大的村子为中心,在外围的六个点上有六个小村子,所有这些基本形态的村落又都是以归化城为中心。
  在所有的村落之间,都有同等规格的道路连通。
  路分为三级,村落内的路为三级路,宽两丈,路两旁种植宽度十丈的树带;村落间的路为二级路,宽三丈,两旁种植十五丈宽的树带;一级路就是主干路,宽七丈,两旁种植二十丈的树带。
  对路的质量也是有明确要求的,标准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是秦始皇除了万里长城之外,另外一个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
  秦直道南起云阳,北至包头,穿十四县,全长七百多公里,路面最宽处六十米,一般的也有二十米。
  秦直道的质量极高,到了那一世,秦直道依然存在。修筑秦直道当然不可能用砖或石头,只是就地把土夯实。
  可以想见,一条土路竟然保持了两千年之久,土层夯的得有多厚实。
  修这种路不需要什么成本,只要有人就可以了。所有来这儿的人,相对他们的收入而言,各种负担是极轻的,自然人人都极渴望留下来。在留下的条件内,有一条就是修路。何况,这还是修他们自己用的路,所以尽管要求很严格,路修的还是非常顺利。
  这实际上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但集团却几乎没怎么花银子,只要适时把人组织起来就行了,而且都是当地人修当地的路,所以连饭钱大都免了。
  陈海平知道后世的土地沙化有多么严重,所以对植树造林非常重视,他不仅下令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树,而且还要求在大片的田地间大量种植树带,把所有的土地都让树带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区块。
  修秦直道这种路要把土一层层压实,自然是需要大量取土的,陈海平又让专人负责,把水利灌溉系统也一道建了起来。
  凡此种种,都使丰州滩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