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4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嗵嗵嗵!”

一阵阵的炮声,将试图冲上来的豹骑军挡住了。

受制于炮火的威胁,豹骑军没有悍然的发动进攻。豹骑军的人数太少,根本不可能避过官军猛烈的炮火轰击。别的军户试图冲上去,只有被炮火打回来的份。没办法,豹骑军只好暂时对榆林城采取围攻的态势,等待更好的进攻机会。

期间,许定国还带着数百的武装家丁,试图冲出城来,和豹骑军较量一番,结果遭遇到豹骑军的强烈反击,当场就被打死了一百多人,灰溜溜的退了回去。许定国本人的战马也被打死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出城迎战,只是闭城死守。

榆林城这次真的成了死城,它和外界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榆林城周围的地域,都成了白衣军的活动范围。王夏和毛十三,各自带领部分的战士,远远的监视着榆林城,同时派遣部队,四处攻击,散布白衣军大举到来的消息,煽动当地的军户们起来造反。

本来,延绥镇的部分军户,就被强行征调,前往攻打白衣军的。他们相当的不愿意。谁都知道,这样的出征,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弄不好,自己的小命就得埋葬在某个角落里。可是,在各级官员的威慑下,他们又不敢起来反抗。没想到,现在,白衣军居然来到了自己的后院。有白衣军的帮助,他们立刻就风起云涌,热烈响应了。

任何时候,都不缺乏借机生事的人,更不缺乏浑水摸鱼的人。无论是真的想要造反也好,还是假的造反也好,反正,白衣军的目的,是完全达到了。榆林城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堡垒。这些堡垒的军户,在豹骑军的煽动下,纷纷杀死自己的上司,投靠了白衣军。

第440章 延绥镇的烽烟(中)

豹骑军的出现,就好像是星星之火,点燃了整个延绥镇。

本来,延绥镇的军户,就有造反之心,只是上头对延绥镇的情况也有所察觉,弹压得比较厉害,才使得他们没有机会揭竿而起。现在,有豹骑军撑腰,他们就无所畏惧了。豹骑军采用武力,将各地的朝廷官员都全部驱逐,正好给了这些人活动的空间。

很快,在榆林城的周围,就有王自用、王嘉胤、马光玉、吴延贵、贺一龙等人,在各地杀死各自的上司,率军来附。他们人数多的,有一千几百人。人数少的,也有一百几十人。许许多多的人加在一起,声势就十分的浩荡了。榆林城的周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简直就像是过年一样的热闹。没错,就是过年一样的热闹。

须知道,这些起来闹事的人,本身都不是安分的人。他们到来榆林城的周围以后,又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出现这样的混乱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王夏、毛十三两个,其实都只是懂得打仗,对于如何控制和组织军户,基本上不懂。因此,对于延绥镇军户们的自发行为,他俩基本上是听之任之的。

如果是徐兴夏在这里,对于这样的乱糟糟的情况,一定会想办法规范的。这样的乌合之众,其实没有什么战斗力。表面上看起来,人数的确是很多,漫山遍野的,一眼几乎看不到头。但是,一旦遇到强有力的敌人,用力一冲,他们就会溃散的。况且,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对后勤也是致命的负担。全部人都闹哄哄的,谁负责生产啊?没有人负责生产,难道都喝西北风不成?

可惜,徐兴夏不在这里。既然他不在这里,一切都是白搭。延绥镇的军户,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王自用、王嘉胤、贺一龙等人,便四处活动,做什么事的都有。他们活动的唯一好处,就是将声势闹得更大,整个延绥镇,都全部乱起来了。甚至殃及到了附近的山西镇。特别是府谷和保德州交界的地方。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延绥镇出了这样的大事,山西镇自然要关注。保德州本来就是战略要地,山西镇在这里驻扎有数千的军户。来自陕西的大军,如果从这里杀入,就可以轻松的进入山西境内。从战略进军路线来说,从保德州一路东进,就是山西镇总兵官衙门所在的宁武关。如果宁武关被攻克,山西全境,就会被切断为南北两段,首尾不能兼顾,局势会十分的危险。

如果山西沦陷,那么,北直隶也就危险了。日后的李自成大军,在攻克了山西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事了,直接包围京师即可。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山西镇的各级官员,如果说不紧张就是假的。他们一方面飞报大同镇、宣府镇请求援助,一方面飞报朝廷,添油加醋的说明情况,将延绥镇的形势,描述得危险无比。反正山西镇和延绥镇毫无交情,没有必要为他们说好话。

可怜的黄克缵,身为三边总督,他自身反而不知道延绥镇的糜烂情况。他只是知道有白衣军杀入了延绥镇。因为,延绥镇距离西安府,还是相当远的。来自延绥镇的信使,就算一路疾驰,也几乎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西安府。况且,事情来得太突然,延绥镇上下,根本不知道详细的情况。给黄克缵的报告里,甚至没有说清楚白衣军到底来了多少人,指挥官又是谁。

这样的一份情况报告,要是在平时,绝对是不及格的。但是现在嘛,也只有将就了。黄克缵就算再不满,也不能砍了许万达的脑袋。罗万达如果守住了榆林城,问题就不会很大。但是,如果榆林城丢失了,那问题就大了。前面丢了宁夏城,后面又丢了榆林城,就算上头不问责,他自己也无颜继续呆下去了。

……

豹骑军进入延绥镇的时候,大概是五月底。他们在榆林城的周围,呆了十几天的时间,转眼就是六月的中旬了。这时候,榆林城周围聚集的军户数量更多了,粗略估计,都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要说榆林城里面的许万达、许定国父子不紧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十几万人啊!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原本驻守府谷、白城子的两个副总兵官,感觉不妙,连夜带着自己的家丁,潜逃不知所踪。结果,整个延绥镇,除了榆林城之外,其他的所有地方,都成了军户们的天下。由于没有有效的组织,各地的军户,便自作主张,自把自为,搞什么的都有。受到延绥镇的影响,其南部的延安府,也有不少人发动了暴乱。

幸好徐兴夏暂时不知道这个消息,否则,估计他也是会傻眼的。小小的一支豹骑军,居然有如此之大的能量?延绥镇好歹也是九边重镇之一,居然被只有一千五百人的白衣军,闹了一个天翻地覆,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几乎变了天,简直是笑话啊!

但是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豹骑军到来的时候,的确是太好了。恰恰是延绥镇的主力部队,都调往了宁夏镇前线,去镇压宁夏镇的叛乱,后方极其的空虚,刚好被豹骑军钻了空子。如果延绥镇的战兵队伍都在的话,豹骑军的行动,肯定没有这么夸张的。好歹上万的战兵,也能阻挡豹骑军一时。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延绥镇自身的问题。推广开来说,是整个明军卫所军的根本问题。由于朝廷拖欠的钱粮,实在是太久了,导致军户们内心积压的不满,已经非常的强烈。在没有外因诱使的情况下,或许他们还能继续忍耐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有白衣军这个诱因在,他们就爆发出来了。如果没有这种愤怒的爆发,单纯依靠豹骑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效果。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衣军的强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白衣军能够死磕鞑靼人,又能够打败林丹汗的铁槊骑兵,这样的战斗力是什么水平?绝对甩明军几条街啊!造反最怕的是什么?不就是杀头抄家灭族吗?但是,白衣军如此的强大,官军根本就不是白衣军的对手,他们还有什么好畏惧的?

延绥镇一下子变了天,那些被调往前线,准备镇压宁夏镇叛乱的战兵,自然也散架了。自己的后院都起火了,还是镇压别人?本来总兵官程国已经从西安府启程,准备前往宁夏后卫,指挥延绥镇的部队,对宁夏镇的叛军实行围剿。但是,他才刚刚进入庆阳府的境内,就得知了部队溃散的消息。没办法,只好又转回去西安府。

少不得,高一功趁机带着狮骑军一阵掩杀,将所有的官军都全部冲散。很多延绥镇的军户,就地投靠了白衣军。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白衣军倒是增加了不少的兵员。而狮骑军也一路向前,占领了定边营、宁塞营、靖边营等地,将延绥镇和宁夏镇都连接在一起了。

局势的发展,实在是太快,到六月中旬,白衣军已经控制了宁夏镇全境,以及延绥镇的大部分地区。当徐兴夏接报,从巴彦淖尔草原回到黑山营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地盘,居然在无意中,已经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白衣军控制的黄河北岸的大草原、宁夏镇、延绥镇,刚好构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可惜,这块地盘的中间,乃是沙漠。否则,就实在是太完美了。

“这帮小子……”徐兴夏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本来,以为造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没想到,抢地盘原来是这么容易的。豹骑军就这么胡乱一冲,整个延绥镇,就轰隆一声倒下了。榆林城的陷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就算豹骑军无法攻克榆林城,白衣军的后续部队,也肯定会将它拿下来的。有必要的时候,他会亲自率军攻打榆林城。

难怪,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在刚开始的阶段,都发展得如此的迅猛,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控制偌大的地盘,甚至是控制半壁江山。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可以做到的。既然如此,自己就不要客气了,更加积极的抢地盘吧!不管什么样的地盘,先抢下来再说!

徐兴夏估计,现在是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措手不及,才会让白衣军轻松的得手。好像延绥镇这样的情况,根本就是完全没有防备,才会让白衣军钻了空子。估计朝廷很快就会吸取教训的,改进防务的。如果等到朝廷反应过来,白衣军再想得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时不我待啊!得抓紧时间!该干就得干!

“龙骑军!虎骑军!狼骑军!猎骑军!跟我去榆林城!”徐兴夏断然下令。榆林城想要苟延残喘?做梦吧!

第441章 延绥镇的烽烟(下)

“爹,他们是给脸不要脸!”许定国愤愤的说道。

在榆林城的总兵官衙门里,气氛一片的压抑。议事厅的光线,不是很好,看起来有点阴森森的。如果有外人进来,肯定会觉得这里有点阴森恐怖,毛骨悚然,不自觉就敬畏三分。其实,衙门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许万达,一个就是许定国。卫兵距离他们也很远。显然,父子俩是要进行一些秘密的谈话。

此时此刻,许万达站在大厅的入口处,闭目养神,一言不发。尽管是六月份,他身上的军装甲胄什么的,却穿戴得十分的整齐。唯一没有戴上去的,只有沉重的头盔。他的腰板也挺得笔直。他的儿子许定国,却是一身的白色劲装,身上没有任何的甲胄。他有点不耐烦摇着纸扇,和自己的父亲不断的抱怨。

许定国提到的他们,不是白衣军,而是城内的权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定国父子发现,他们面临的最大敌人,已经不是城外的白衣军,又或者是依附白衣军的军户,而是正在城内避难的大小权贵,特别是那些讨厌的文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