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7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灿栩意味深长的说道:“尊敬的上校先生,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没有,请回吧!”

艾派德只好无奈的说道:“没有了。”

会谈,不欢而散。艾派德灰溜溜的离开了。

……

此后的数个月时间里,马德拉群岛附近的海面,继续战火不断。白衣军海军的各个舰队,轮番上阵,不断的通过海战,消耗西洋联合舰队的实力。而为了保住马德拉群岛,保住地中海,保住欧洲,西洋联合舰队,不得不奋力迎战。

作为西洋联合舰队的后盾,欧洲各国,不得不动员起来,拿出更多的军费,生产更多的战舰,以补充前线的损失。他们国库里面的金钱,就好像是流水一样,变成了各色军舰。结果,他们的国库,很快就空虚了。没办法,只好向其他国家借钱了。

西元1634年的年底,西洋列强再次在巴黎召开协调会议,商讨如何对付白衣军。在这次会议上,瑞典、波兰等国家,纷纷慷慨解囊,支援了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中的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战舰,出现在马德拉群岛附近。

西洋列强发疯似的建造战舰,不断的增加马德拉群岛附近战舰的数量。但是,他们增加的战舰越多,消耗战舰的速度就越快。白衣军海军的猛烈炮火,让西洋列强的战舰,都成了活生生的靶子。几乎每天,都有数艘的西洋战舰被击毁。

白衣军海军方面,经过调整,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总共派驻了十支舰队,每个舰队的战舰数量,从原来的三十艘,增加到三十五艘。所有增加的战舰,都是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巨无霸——“黄河”级战舰。黄河级战舰的出现,顿时让西洋列强苦不堪言。

黄河级战舰,标准排水量2000吨,满载排水量2200吨,装载有二十四门的75毫米口径榴弹炮。由于采用了最新的高射炮技术,7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速度,大大的加快。在一分钟之内,能发射超过十二发的炮弹。换言之,就是五秒钟左右,就能发射一发炮弹。如此高的射速,对于西洋列强的战舰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果然,在黄河级战舰铺天盖地的炮弹面前,西洋列强的战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招架之力。他们的战舰,一旦和黄河级战舰相遇,立刻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改变这样的后果。一时间,西洋人谈黄河色变。

到西元1635年年底,西洋联合舰队,基本被消耗干净。西元1636年的年初,西洋联合舰队,被迫撤离马德拉群岛。随后,白衣军海军正式控制马德拉群岛,堵住了地中海的大门。随后,在黄河级战舰的带领下,白衣军海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地中海。

但是,在西元1636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并不是白衣军海军进入地中海,而是白衣军陆军攻克了大马士革。在这场战役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死了一百多万人。徐兴夏的另外一个儿子,徐灿槐,也第一次踏上了残酷的战场。

第854章 目标!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核心腹地。

如果要追溯大马士革的历史,至少要从公元前说起。后世的人们说起中亚地区,一般都会记得巴比伦空中花园。在四大文明古国里面,巴比伦也占据其中之一。事实上,大马士革的历史,绝对不在巴比伦之下。只是没有巴比伦的名气大而已。

在一片的茫茫大沙漠之中,大马士革所在的位置,就是一片的绿洲,是生命的源泉。西亚地区,普遍缺水。放眼看四周,都是白花花,灰蒙蒙的沙漠,又或者是戈壁滩。但是,大马士革却完全不同。有两条河流在大马士革汇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古往今来,大马士革周围区域,都是西亚人口最茂密的地区之一。

古代人逐水而居,西亚地区的人们,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城镇。以后的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在大马士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么说,在巴比伦之后,大马士革才是西亚地区的权力核心,是最关键的统治支撑点。

在没有攻克伊斯坦布尔之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也在大马士革。苏莱曼一世登基的地点,就在大马士革。在迁都伊斯坦布尔以后,大马士革依然有一套完善的行政机构,有大量的官员留守,还有大量的宗教神职人员,以及数量众多的军队。这一点,就和当初朱棣迁都北京的情况差不多。

西元1635年,从伊朗地区西进的白衣军,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在巴格达的附近展开激战。这一次战斗,白衣军出动了将近十万人,动用了包括155毫米榴弹炮在内的大量重武器。奥斯曼帝国则出动了超过五十万人的精锐正规军,还有数量超过两百万的宗教狂热分子。结果,在白衣军的强大火器面前,奥斯曼帝国军队损失惨重。作为主力的三十万苏丹亲兵,几乎丧失殆尽。

大量的宗教狂热者,在白衣军的打击下,也是损失惨重。根据徐兴夏的指令,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的宗教狂热分子,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肉体上消灭他们。前线的白衣军,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徐兴夏的指令。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日本的仆从军,充当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最终,巴格达附近区域,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但是,这没有关系。这个世界上,或许什么都缺,最不缺的,绝对是人。西亚当地的宗教狂热分子被消灭以后,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很快就填补了当地的空虚。其中,大部分的移民,都是来自天竺、南洋群岛等地方。徐兴夏为了减少天竺各地的对抗力量,决定将大量的天竺宗教者,都送到西亚地区来。

要说这个世界上,对宗教最狂热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信仰真神的绿教,一种则是信仰佛祖的佛教徒。前者的侵略性非常强。后者则是生命力非常强。徐兴夏将他们两种人放在一起,当然是不安好心了。白衣军向来都是扶持佛教徒,打压绿教徒的。随着佛教进入西亚地区,绿教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在巴格达战役失败以后,大部分的土耳其军队,都撤退到了大马士革附近,准备和白衣军进行最后的觉醒。大马士革当局,征集了大量的信仰者,号称聚集了三百万的大军。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高层的号召力,全国各地的狂热者,都在向大马士革集结。白衣军保守估计,最终聚集在大马士革的狂热者,不会少于八百万。

同时,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援军,也在向大马士革行军的路上。这些援军,基本上都装备了欧洲人脸颊赠与的各种火器,还有相当数量的大炮。根据目前掌握的不完全情报,从伊斯坦布尔出发的援军,估计有二十万人左右。其中,有十万新组建的苏丹亲兵。

另外,还有大量来自欧洲各国的雇佣军。他们都是自愿到来奥斯曼帝国,和白衣军作战的。其中,来自瑞典王国的雇佣军,有五万人之多。而来自波兰王国的雇佣军,则有三万人之多。还有主要由日耳曼人组成的欧洲圣殿骑士团,也有一万人。加上其他国家零零星星派遣的雇佣军,总数量可能超过十三万人。

可以这么说,大马士革战役,已经不仅仅是白衣军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交手,而是欧洲人和土耳其人联手对付白衣军。为了避免白衣军直接杀入欧洲,欧洲列强,必须想办法,将白衣军阻挡在西亚地区。如果白衣军攻克伊斯坦布尔,欧洲人就有难了。

有消息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已经亲自率军到达伊斯坦布尔,准备直接到前线指挥战斗。还有消息说,西洋列强已经决定,派遣更多的正规陆军,前往西亚地区助阵。连远在万里之遥的英国人,都决定派出一万名陆军,到伊斯坦布尔参战。法国和西班牙的陆军,也将出动。当然,这是未经证实的消息。

白衣军则在巴格达附近,集结主力,囤积军事物资,同时派遣人员四周侦察敌情。对于白衣军来说,打败敌人,其实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保障自己的后勤供应。白衣军的枪炮,威力固然巨大,无人能挡,但是,对于弹药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一场战斗下来,消耗掉的弹药,往往是以“吨”为单位计算的。

在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斗了十几年以后,白衣军已经渐渐的总结出一套规律,能够有效的控制西亚地区。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对于当地的民众,是绝对不能信任的。不管他们露出什么样的嘴脸,都一定不能接受他们。对付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大清洗,从肉体上彻底灭绝。这一点,白衣军已经做到了。

此外,对于奥斯曼帝国军队,最好是集中歼灭,不要让其分散。西亚地区的气候环境都太恶劣,如果敌人分散开来,会增加白衣军的负担。由于白衣军的战马,普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因此,进入巴格达的白衣军,基本上都是步兵。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却有部分的骑兵。显然,用步兵对付骑兵,是不科学的。

白衣军在攻克巴格达以后,没有继续前进,就是让奥斯曼帝国军队可以在大马士革集结,以便一举歼灭。对于白衣军来说,敌人集结的数量越多越好。反正,在开战的时候,白衣军都是使用155毫米重炮、105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和60毫米迫击炮进行地毯式的轰炸的。就算敌人的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堆尸体而已。大马士革的城墙,根本无法阻挡155毫米榴弹炮的狂轰滥炸。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灿槐悄悄的出现在了战场上。

徐灿槐是徐兴夏和乌云娜的儿子。徐兴夏的几个大儿子,都是草原美女所生。苔丝娜、乌云娜、娜木钟等人,都是最先生儿子的。他和正宫夫人朱以蓝,最先生的都是女儿。朱以蓝的儿子现在只有十岁不到,还在跟着贺逢圣读书识字。倒是几个姐姐年纪稍微大一点,最大的已经可以考虑出嫁了。

草原民族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很难坐得住。在接受文化知识方面,似乎也有些愚钝。徐灿栩和徐灿槐都是如此。他们读书天赋只能说是一般般,勉强能认字。至于写文章的天赋,那是绝对没有的。连号称当代大儒的贺逢圣,对他俩也是爱莫能助,放任自流了。活泼好动的他们,都希望亲临前线,过铁与血的日子。

既然孩子们有这样的意愿,徐兴夏自然不会拒绝。既然没有读书的天赋,那就到战场上去闯荡一番事业吧。或许,他们在战场上还能创造一点功劳也说不定。于是,在一番秘密的安排以后,徐兴夏的几个年纪较大的儿子,都相继走上了战场。

徐灿槐是坐船到达巴士拉港口,然后跟随后勤部队步行到达巴格达军事基地报到的。在此之前,他只在白衣军的新兵训练营里面,接受了三个月的训练。可以这么说,除了从其他人嘴里听来的知识,他对战场的认识,就只有新兵训练营的三个月基础科目了。因此,有点天真是南面的,总觉得战场很好玩。

结果,刚刚走出巴士拉,徐灿槐就开始后悔了。显然,战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壮怀激烈。更多的时候,战场就是煎熬,就是痛苦,就是疲惫,就是痛不欲生,就是生不如死。客观的说,第一次踏上战场,就是西亚这般恶劣的环境,的确比较考验人。不要说战斗,光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做斗争,就已经够吃力了。

君不见,负责率领白衣军向西一路征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