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烈明- 第2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左梦庚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不得而知,根据消息,郑芝龙的水师已经到了徽州府附近,要不了多久便可逼近南京。
  所以,当务之急,是有多快走多快,有多远走多远。
  眼看就要成功的大事,瞬间便烟消云散,朱由崧和马士英虽然心中不甘,但也只能黯然的离开南京。
  商议妥当的第二天,刘良佐便率领部属火速撤出了南京,回归自己的老巢寿州,走之前连个招呼都没跟马士英等人打。阮大铖等人叫骂不止,但马士英却是沉默不语,现在的情势已经颇有些树倒猢狲散的意味来,刘良佐要走,谁又能拦得住他?
  刘良佐离开的第三天,马士英等人终于收拾停当,神色黯淡的撤出南京城。卢九德率领数千挑选出来的京营精锐保护跟随。
  出了定淮门,便是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马士英等人便要在此登船,一路向西南而去。
  刘孔昭早已经调集了数百艘民船以为渡江之用,但此时抵达的不过只有五十余艘,远远不能满足数千人之用。看着马士英一连愠怒的神色,刘孔昭顿生惧意,着急忙慌的喝骂着负责调配船只的部下,着急船只前来装载兵马。
  已经临近春节,但马士英却感受不到一丁点欢度佳节的气氛,自己偌大的年纪,还要离开南京跑到广西去投靠姜曰广和高弘图两人。日后难免要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一想到这里,马士英的心里顿时满是憋闷的情绪。
  正在思索间,身边的人群却是一阵慌乱,有人还高声叫喊道:“追兵赶上来了!”
  这句话让马士英顿时一激灵,侧身看去。远方沿江而来烟尘大起,却是什么也看不清楚。
  “卢公、卢公!”马士英乱了方寸,赶忙呼叫卢九德。
  卢九德驻马在不远处的高坡,手执千里镜观测远处的情形,却是丝毫没有理会马士英的召唤。
  马士英无奈,带领着阮大铖等人登上高坡,“卢公,可看清楚了来者是谁,莫不是刘良佐派人前来接应?”
  卢九德放下千里镜。冷淡的回答道:“刘良佐的兵马恐怕此时已在百里之外,哪里会出现在这里!要是咱家猜的不错的话,恐怕来者不善!”
  “啊!”众人倒吸一口凉气,立刻慌乱起来,马士英一把攥住卢九德的臂膀,“卢公,这却如何是好,眼下渡船只有这区区的数艘。数千人马一时间难以过河,莫不如咱们护着福王先登船再说!”
  “慌什么!”卢九德冷冷的撂下一句话来。“就算他来者不善,可是观其阵型规模,也不过千余骑兵而已,咱们这里足有数千精锐,有何惧之?”
  听卢九德这么一说,马士英等人才长出一口气。
  就在众人商议的当口。那千余骑兵已经在距离卢九德京营所部两百余步处停了下来,旗幡招展,已经能够看得到上面的字样,“总督山东兵马朱”。
  “是朱平安的人马!”马士英悚然而惊,“怎么会如此之快?前几日得到消息。他们不是还在河南与左梦庚大军鏖战吗?怎么会顷刻之间便出现在南京城外?”
  “去会一会吧!”卢九德一带马缰,“既然躲不过,便见一面吧。根据咱家的消息,南直隶之地还没有山东军的主力,这应该是小股袭扰的兵马,谈不拢的话,便只有血战一途!”
  卢九德的话语不多,但却果决干脆,众人的心中总算有了些底气。
  此时,山东军的军阵中已经有二十多骑跃阵而出,来到卢九德兵马的近前处,其中一人高声喊道:“司礼监卢公可在军中,我家大帅求见!”
  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惧意,万万没想到,朱平安竟然轻身涉险,来到了南京脚下。
  马士英咬着嘴唇看向朱平安。早在朱平安跟随义兴皇帝进入南京的时候,两人曾有一面之缘,没想到第二次见面就成了刀兵相见。马士英为了控制江南,选择的是福王朱由崧,这已经注定了江河朱平安站不到一条战线上。
  义兴皇帝疏远朱平安的时候,尚在监禁之中的马士英本有意拉拢一二,但朱平安的宗室身份和其掌控的兵权却让马士英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相比较之下,还是朱由崧更容易掌控的多。一旦选择了朱平安,那马士英只能沦为一个配角而已。
  一连串的打击,让曾经意气风发的马士英有些形销骨立,两颊的颧骨高高耸起,带着一丝戏谑对朱平安说道:“朱总兵莫非是要亲眼看着本官毙命,这才肯善罢甘休,是吗?要不然,何以会如此心急托大,竟然千里迢迢的深入到南京城脚下?”
  朱平安和马士英相距不过四十余步,完全已经在弓箭手的射程之内,但却浑不在意,随手摘下戴着的头盔,一路的奔波让头顶的黑发蒸腾起袅袅的白气,在这冬日里甚是扎眼。
  朱平安接过王金发递过来的棉巾,擦干净头上和脖颈中的汗水,长出一口气,“阁老是人中之杰,平安实在是放心不下啊!万一被阁老溜走,那今后可是遗患无穷!平心而论,阁老之才相较于杨嗣昌和周延儒毫不逊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可惜却是将心思用错了地方,以至于才有今日之困。”
  马士英哈哈大笑,“马某可是弑君逆贼,朱总兵如此说,却是抬爱了。大事谋划不成,只因天意不属马某,这一点。我自然是没有话说。只恨筹募不周,反倒被郑芝龙匹夫所趁,以至于成了他的替罪羔羊!”
  马士英声音一顿,顿时气急反笑,“说这些来做什么!成王败寇,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倒是朱总兵,率领这些人马便敢于深入南京腹地,却委实有些小看马某了!”
  “马某即便再如何不济,朱总兵想以这千余骑兵逼马某就范,却是有些托大了!”
  朱平安爽朗的一笑,“其实今日星夜赶来与阁老相见,除了想留下阁老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朱平安回身看看朱聿键的车驾所在,确定并不在目前的范围之内。这才说道:“说起来,平安要多谢阁老,这些天在南京,却是帮助平安铲除了不少政敌,平安这便当面致谢了!”
  马士英一愣,“朱平安,你这话是何意?”
  “莫非阁老便没有细细思虑一番,这些天在南京城中被乱兵毁家灭族的都是些什么人?”
  马士英是聪明人。听朱平安这么一说,这才仔细的回忆起来。马士英执掌庐凤、参与南京朝政多年。其手腕才干在整个大明朝都是出类拔萃的。逼死朱慈烺之后,马士英便有意识的开始约束刘良佐的部众兵马,以军饷粮草为筹码,使得刘良佐不得不整肃军纪。如此一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怪就怪在,还没消停几天。南京城中忽然再度陷入纷乱之中。刘良佐的部众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开始变本加厉的洗劫城中富户,而且就连江南有名的士绅、豪族,甚至是朝廷官员都不放过。即便是刘良佐派出心腹军官和家丁弹压,也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这也造成了马士英和刘良佐之间的嫌隙产生。
  现在。马士英将当日的情形又从头到尾捋顺了一遍,不禁悚然而惊。被刘良佐部下洗劫杀戮的,其中一部分都是东林党的骨干,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子弟,另外一些士绅、豪族则都是江南排得上号的人物,可以说,他们都是南京朝堂权贵背后的金主,对于朝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而这些人还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便是,在义兴皇帝入住南京后,他们为了保持在江南的影响力,一致反对朱平安、路振飞这些个外来者进入朝堂。
  想通了这些,马士英呆若木鸡,抬起颤巍巍的手臂,“你,你,这一切都是你在背后设计?”
  “不才正是在下!”朱平安微笑回答。
  马士英就像是跌进了一个万年不化的冰窖,周身上下变得一片冰冷。朱平安思虑如此之远,很明显,孙传庭困守鹿邑,朱平安的大军近在睢州却不发一兵一卒援救,其用意却是很明显了。说起来,义兴皇帝的死,却是他乐见其成的。
  还有郑芝龙,此时还在徽州府一带,但朱平安却是已经到了南京城下,这高下不是立见分明吗?
  只有一个可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平安才是那只一只躲在众人背后的黄雀啊!
  义兴皇帝的死,自己等人不得不铤而走险筹谋的兵变,郑芝龙的积极参与以及忽然变脸,还有在庐州的黄得功临阵倒戈,这桩桩件件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就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今日,马士英总算明白,这只手,便是朱平安。
  “渡船!渡船这是要去哪里?”一旁的刘孔昭忽然惊叫起来。
  马士英扭头一看,仅剩的几十艘渡船也已经起帆离开岸边,朱由崧、阮大铖等人面色灰败,不停的冲着渡船摆手叫喊,但渡船却是没有一点回头的意思。而一众京营士卒却是平静如常。
  马士英叹息一声,回身看看卢九德。卢九德端坐于马上,面色平静,马士英苦笑一声,“卢公,原来你也是朱平安的人!”
  卢九德微微欠身,“阁老,得罪了!如今的情势你已看清楚,不要再做困兽之斗了!”
  “好好好!”马士英连说三个“好”字。
  “洪泽湖之事看来已经明了,怪不得卢公当日里竟然那么的当机立断,原来是早有预谋!本来,我等死守南京,还可以多支撑一些时日,南京城防坚固,朱平安想要拿下南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现在,哈哈……!我等真是自寻死路啊!”
  “痛快!”马士英仰天长笑,“真是痛快啊!原来郑芝龙和我一样,都是为了他人做了嫁衣啊!仅此一点,我马士英便死而无憾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大帅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随着朱平安所部进城之后,南京的局面迅速安定下来,虽然只有区区的千余人马,但朱平安的威名却着实让城中趁乱而出的宵小之辈胆战心惊,加上军情处南京千户所的全力辅助,以及卢九德京营人马的配合,南京这座经历了数次变乱的城市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刘良佐并没有如愿撤回到寿州,他刚刚走到滁州琅琊山一带,麾下的兵将便发动叛乱,趁夜割下他的首级,带着劫掠来的财货作鸟兽散。
  左梦庚也没有支撑太长的时间,面对着杨廷麟大军和黄得功的前后夹击,以及罗汝才率领的革左五营忽然杀入湖广,左梦庚的十余万大军已经是进退维谷,加上后勤补给线路被切断,没有几天的光景,左梦庚大军便不战自乱。
  杨廷麟趁势发动突袭,一夜之间,连破左军十二营,左梦庚在乱军之中被践踏而死,其部属除少部分突出重围外,大部都向山东军投降。
  朱由崧、马士英、阮大铖、刘孔昭、马鸾这些叛乱的首领分子全部被一网成擒,历史上著名的“义兴之乱”终于落下帷幕,随着义兴元年新春佳节的来临,大明天下眼看着便要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义兴之乱给大明南京朝廷带来的打击是具有毁灭性的,大批的朝臣、士绅都在此次变乱中殒命,部分名臣也因此走上不归之途。但同时,也使得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国有了浴火重生的机遇。原先控制朝政的各个势力集团在变乱中元气大伤,以马士英和东林党为代表的江南本土集团尤其是如此。新兴的势力集团,如朱平安的山东系人马和郑芝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