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禁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庙禁地-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正往净月庵去,进去就听一个冷冷的声音道:“站住。”宁陵生站在一株参天古木的树影中,就在距离我不远的地儿。
    他闭着眼仿佛入定了一般。
    我凑过去道:“宁哥,咋了?”
    “你去尼姑庵,静娴法师必然会问你两个问题,第一她会问你为什么寺庙不能扩建只能恢复原貌。第二她会问你为什么院里要建一处风炉?我教你答复她。”说罢宁陵生仔仔细细的交代了一番后对我道:“这些话一个字都别说差,记住没有?”
    “记住了。”听我这么说他挥挥手示意我能去了。
    一路之中我都在背他说的话,到了净月庵后静娴师太没把我当小孩,以礼谢之,说了一番客气话,但从头到尾没有提宁陵生预测的两个问题。
   

4、风水宝地
    这让我不免心中好笑,这庙都修完了,对方再问这些有什么意思?
    刚想到这儿就听坐在静娴师太下手的一位老尼道:“阿弥陀佛,贫尼想请教先生,既然吴总想要扩庙修一番功德,为何宁总不能圆他心愿呢?”
    后来我才明白无论是哪个行业的“老大”都不会轻易问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问这类问题的一般都是“老二或老三”。
    这个问题必须得回答周全了,否则姑子包括那位吴总就会认为是我们没本事接这项工程,故意给自己找的借口。
    于是按照宁陵生的嘱咐道:“这座庙后靠着清风山,前对着临月湖,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只是庙堂位置正好对着清风山三座竖峰中间一处,此峰山尖细长犹如虎尾,山腰雄壮犹如虎身,山脚下一块顽石斜靠,犹如虎首,且山势陡峭,一劈而下,师太,这是典型的猛虎下山啊,虽然说青龙白虎、镇宅造福,但这处风水地却是虎形过猛了,下山的猛虎自然是为了找食吃,而在饿虎嘴前建民宅结果可想而知。”
    我这一番舶来之语把一屋子尼姑都听傻了,她们整日修禅礼佛,与世无争,乍一听风水之说,自然觉得无比神奇。
    我继续道:“几位师太久居此地之所以没有妨碍,是因为高人在庙堂中建的那口放生池。”
    净月庵正对着山峰的天井里有一处青砖建的半圆形放生池,平时会有游客买一些小乌龟、小金鱼之类的在放生池里放生。
    问话的尼姑听我这么说惊讶的道:“这放生池和我们的安全有什么联系?”
    “放生池修成半圆形也就是弓箭的形状,犹如一把大弓对着下山猛虎,自然就化解了风水上的煞气。”
    尼姑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么宁总在天井里修了一处打铁的风炉又起什么作用呢?”
    “此地依山傍水,长地连绵,而寺庙修在长地中央,这在风水上有个说法叫骑龙腰,何人可骑龙腰?”我反问了一句。
    “那自然是仙人了。”老尼答道。
    “没错,所以我断定庙堂之下必然有一处墓穴。”尼姑们再一次被我忽悠呆了,面面相觑没人说话。
    “请问师太,净月庵修建于何朝何代?”
    “这在县志是有明确记载的,修建于明隆武帝时期。”
    “那么定然有一位明朝达官贵人的妻子或是女儿葬于庙堂之下,净月庵应该是墓穴入口,而墓穴里住了活人这在风水上讲叫阴阳倒置,也叫活人入死地,而众位师太之所以没受到伤害,是因为你们实际的身份并非是比丘尼,而是守陵人,可是当你们退出,那些施工队再来就与当地风水格局起了冲突,八字弱的人就会身遭横死,而打铁的风炉是世间至刚至阳的物品,镇在墓穴上可调和阴气,这就是我们没事儿的道理所在。”
    从头到尾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原样复述宁陵生的话语,把这些尼姑给佩服的,简直要把我个十岁的小屁孩当“大师”了。
    静娴师太微微点头道:“不瞒先生,净月庵的地窖中确实有一处地下入口,下面是一处古墓,但墓穴中的物件很多年前就被博物馆的人给弄走了,我们只是一群化外之人,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墓穴之事从来没有和人提起过,先生是如何知道墓穴所在的?”
    我只能“啊”了,毕竟那个时候只有十岁,甭说知晓风水玄术的知识,就算是风水玄术这四个字我都不知道,而宁陵生显然没有料到静娴师太会“加问问题”,没有给我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下要丢人了。
    看我嗔目结舌的样子,问问题的姑子还以为是我保守,便解围道:“师姐,人家所以知道肯定有他的道理,你又何必追问呢?”
    静娴师太呵呵笑道:“老尼上了年纪,人就糊涂了,先生莫怪。”
    净月庵的姑子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我眼中她们就像是我的奶奶,那位很早就去世了但疼爱我、教导我的慈祥长者。
    喝了“谢功茶”我便离开了净月庵,出了山门就看见宁陵生一动不动站在林间空地“晒月亮”,感觉到我走进后他淡淡道:“都说了?”
    “都按宁哥的说法,仔细的告诉她们了,不过……”
    “往下说。”
    “静娴师太问我是如何看出此地有墓穴存在的,我回答不了。”
    “嗯,秦边,你想学这门活儿吗?”这也是宁陵生的特点,他从来不叫人小名,都是直呼其名。
    “宁大哥,我、我想学。”我幼小的心灵对于这门神奇的“随地找坟墓”的本领羡慕不得了。立刻答应下来。
    宁陵生道:“你跟我来。”说罢带着我一路往山上爬去,深更半夜愣是爬到了清风山山腰处,我们站在一处土坡上,山下的尼姑庵看来就像火柴盒一般大小,只见一条碎石子路从临月湖口开始延伸穿过净月庵,一直向下而去,即便是站在极高的山头,都无法看到这条碎石路的尽头。
    宁陵生道:“你记住了,青山秀水之间的路从风水学上来说就叫龙身,而在龙身上修路,碎石子是最好的材料,这就像给龙身上铺了一层龙鳞,吉上大吉的手段,所以修这条路的人必然就是墓穴葬着的女尸后代。”
    我就觉着他说的很神奇,但听得也是云里雾里,于是又问了一遍道:“宁大哥,您是咋看出此地有墓穴的?”
    “这个道理一点不复杂,青山绿水间,必然有神仙。大凡这种地方定有大坟存在,风水先生替人寻阴宅,无非就是风水沙丘的走向,好的风景人鬼神都向往,至于说我是如何发现墓穴确切位置的?这得靠天上的星星,大凡墓穴都会修在龙腰上,而丈量龙腰的手段靠的就是观星度尺了。”
    “宁大哥,啥叫观星度尺?”
    “现在和你说这个还是太早了,总之你得记住对于修庙匠人而言,风水定位是基础,如果你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将来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话音未落我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扭头望去只见郁郁葱葱的草堆之后闪烁着几点绿油油的亮光,而且还在微微的上下移动,接着两头身上长着灰黄毛色的山狼从草丛里一跃而出。
    这可把我吓了个魂飞魄散,月色下山狼咧着白牙森森的大口,拖拉在下巴上的口水明白无误的告诉我它两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只见山狼背上脏兮兮的硬毛全部彘了起来,喉咙里也不停发出沉闷的吼叫声。
    宁陵生缓缓转过身子,说也奇怪本以蓄势待发的山狼绷紧的身体忽然就松懈了,而嗓子里发出的吼叫转而成了低沉的呜咽,随后两头恶狼原地转了几圈,“纠结了”好一阵,最终还是转身隐没入黑暗中。
    他只是平静的对我道:“走吧,也该休息了。”
    由于刚才见到了恶狼,我被吓的不轻,所以一把紧紧抱住他的左手,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他手很软,似乎不像是男人的手。
    第二天一早我们坐上了大巴,前往下一处施工地点。
    我和宁陵生似乎是有天生的缘分,虽然之前没有任何交集,但他对我确实很好,包括传授了我很多实用的本领,有一次我实在好奇不过就问他为什么会把这些本领传授给我。
    他一如既往的闭眼而坐在地下用缓慢而平静的语调告诉我道:“因为你和我的身世很像,咱们都是被至亲之人抛弃的。”
   

5、神机妙算
    虽然宁陵生说这句话时似乎没有任何表情,但我却能感受到他心里的那份无奈与悲伤。
    这个极度心高气傲的人却始终生活在别人的冷眼中,关于他的身世种种恶毒的传言就像跗骨之蛆,时刻伴随在他身边,无数悠悠众口对于他的诅咒,是他无法逃避的伤害,只有修建庙宇时能带给他片刻的安宁,可偏偏这个人又不能放下所有遁入空门,一旦再入红尘,他依旧会受到那些人的伤害。
    也就是他,换我早就疯了。
    很快我就开始系统的学习风水知识,首先是背诵风水口诀,什么“精精灵灵,头截甲兵,左居南斗,右居七星,逆吾者死……”,之后又看了上半部的《撼龙经》,这到不是因为下半部缺失了,而是宁陵生只让我看上半部。
    其实基础的风水知识并不难理解,只要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理解起来不是问题,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后来我所遇到的那些故作高深的风水先生其实是故意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把直白的话文言化以此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宁陵生告诫我风水玄术对于修庙、建庙是最最基础的手段,因为庙宇大多建在深山老林中,那些地方有福祉吉地,也有险山凶场,稍有不慎闹出来的可就是人命关死了。
    我知道宁陵生这话绝不是吓唬我,在净月庵死掉的三名工人就是因为冲了当地的风水,也叫逆了风水格局,风水能造福于人,也能杀人于无形,所以如果没有风水常识做底,根本没法吃修庙这行饭。
    而这门活儿看似简单,学问却极大,本来我以为一本《撼龙经》看完就能出师了,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在这之后我开始接触更难、更复杂的风水知识,比如说杨公罗盘的使用、八卦天地的运用、风水器物的摆放格局等等,这一学就学了七年。
    当然我说的这个七年可不是说我出师了,而是我第一次单独接活儿。
    修庙的生意其实非常好,因为想要积功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修庙的、有扩建庙的、还有盖庙的,我们空闲的时间很少。
    当然修庙是我们的主业,也是大活儿,但除了修庙我们也会接一些“边角活儿”,比如说替人看阴阳宅的风水,替人求法器神像等等。
    当然宁陵生是不屑于做“边角活儿”的,我说的这些都是一位“大师”在私底下接的活儿,这人就是我之前说的王殿臣。
    王殿臣是宁陵生的表弟,也是他唯一正眼看得人,我也不知道宁陵生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他,反正我在王殿臣身上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优点来,如果非要算的话,也就是脑子活泛这一条了。
    他比我还要小一岁,在我加入工程队之后两年时间他也来了,虽然我在同年龄的孩子当中算是比较成熟的,但和这小子比我就算是幼儿园的“小盆友”了。
    王殿臣进施工队那年十三岁,过了一个礼拜他就开始进货在工地现场销售,虽然施工队的人不多,但赚的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多了,后来他承包了修理厂的废料销售,也就是俗称的卖破烂,可千万别小看工地的破烂收入,什么钢筋、塑料、废纸等等,归了包堆的能卖不少钱,而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