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魅影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村魅影三- 第2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鞋子周围的泥巴刮去,否则,鞋子就不是自己的了。
    其实,左元朝、马向志和付微澜已经领教过高刘村的路了,当年,他们在调查高建国家纵火案的时候,老天爷很不给力,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雨,害得大家光着脚,拎着鞋子走了三天的路。
    大家也没有闲着,郑峰利用这个机会开了一个非正式的案情分析会。所谓非正式的案情分析会是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随便聊聊。没有记录,也没有中心议题,非要说有主题的话,那就是案子。
    同志们刚坐下不久,汪静清和女儿汪玉洁撑着伞送来了一壶龙井茶,客气一番之后,父女俩就回去了,汪静清是一个有眼力劲的人,他从屋子里面的气氛和同志们的表情看出大家是在琢磨案情,所以很知趣地离开了。
    在大家望着火盆沉默了一段时间以后,李云帆的发言打破了沉闷而令人压抑的空气:“郑峰,我先说两句。”
    郑峰点点头。
    ”根据我的分析和判断,两起纵火案的凶手应该是在高刘村,这一点应该是能够确定的。”李云帆抽了两口烟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要说有什么狐狸大仙的话,一定在高刘村。”王萍道,“我们的调查可能还不够深入细致。”
    “一定是高建国——或者高建国家的人在无意之中得罪了什么人,或者说高建国和高家在无意之中遭到了什么人的嫉恨。高家人生活在高刘村,他们只和村子里面的人打交道,所以只会和高刘村的人发生关系,无风不起浪,风源应该在高刘村。与其它村子的人无涉。”李云帆沿着自己的思路往前走。
    “老李,‘嫉恨’这个词用得很好,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想出一个准确的词语来描述。”

第一百二十章 仔细寻觅
    “卞一鸣,你是怎么想的呢?”郑峰望着卞一鸣。从结束与阎巧巧的谈话以后到现在,卞一鸣没有说一句话,在郑峰看来,这小子一定是在琢磨案子。
    卞一鸣抬起头:“郑局长,我暂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大家先谈。”卞一鸣说话没有什么劲,他的情绪有点低落,只有在有了灵感的时候,卞一鸣才会亢奋起来,“郑局长,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卞一鸣将了郑峰一军。
    “卞一鸣说的对,郑局长,您是怎么想的。我们很想听听。”谭科长道。
    “我同意老李的分析和判断。”郑峰喝了一口茶接着道,“两起纵火案的凶手应该在留在村子里面——没有下地干活的人中。”郑峰将渔网又缩小了很多,案发当时,留在村子里面的人只占全村人口十分之一不到,范围一下子缩小到十分之一。”
    卞一鸣向王萍要了档案袋,将原始材料拿出来,一一仔细翻阅。他想在原始材料里面找灵感。
    同志们的谈话仍在继续。
    “郑峰说的对,除了下地干活的人之外,所有留在村子里面的人,我们都要一一排查,再筛一遍。”李云帆道。
    “对,不管和高建国家有没有积怨,我们都要一一过筛。汪先生说的对,越是不可能的人就越是可能。”郑峰道。
    理一理案子,寻找新的线头是必要的,现在,除了阎巧巧这条线索之外,刘茂生、阎胜利和阎水仙等人的嫌疑已经基本排除,同志们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卞一鸣用实际行动回答李云帆和郑峰的话,他就是在翻阅这方面的资料,大家还记得吗,案发当时,留在村子里面的,除了小孩子,成人一共是十几个人。卞一鸣已经找到了这份资料。其实在李云帆说上面这句话之前,卞一鸣就已经在一沓材料里面查找这份资料了,可见,卞一鸣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来交代一下这份材料,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七号下午,在高建国家东边八户人家中,有五户人家是铁将军把门,另外三户人家,两户人家老人在家,在家的两位老人分别是高农生和刘陈氏,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另一户人家有一个女人在家,她就是高建国的堂嫂薛丽华,薛丽华因为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所以,在家里面养着。高建国家的邻居高建树母子都在家,除此以外,就是全村西头刘二嫂子家,发生火灾的时候,高建国的奶奶高彭氏正在刘二嫂子家和几个老太太唠嗑,对了,全村还有一个人也没有下地干活,他就是已经被基本排除嫌疑的刘茂生;后村,有四个人在家,他们分别是阎巧巧,高常禄,高马氏,还有一个人是刘福贵的母亲。
    卞一鸣盯着这些材料看了好几遍,所有留在村子里面的人,卞一鸣已经熟记于心,尽管如此,面对这份材料,卞一鸣仍然读不出任何信息来。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走渡口
    之后,大家又认真阅读了三天来的一谈话记录。
    李云帆在读到和高建树的谈话记录的时候,眉毛动了一下,眼前突然一亮,他从口袋里面掏出自己的备忘录。翻到其中一页,看了看,然后将备忘录递给郑峰,郑峰接过备忘录,照着李云帆手指的地方迅速扫了一遍,他已经明白李云帆的意思了。
    由于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阎巧巧等人的身上,大家忽略了两个人,他们就是高建国的两个已经出嫁的妹妹:大妹妹高建芬、小妹妹高建彩。一个住在泗水县高岗镇杨柳大队兴旺村,一个住在汝阳县后标营公社五里桥大队赵庄。这个情况是高建树提供的。女人的心比较细腻,他们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关于泗水县高岗镇,郑峰和我李云帆有比较深的印象,我们也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地方,左所长说,泗水县的西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集镇,叫龙岭镇,距离高岗镇也比较近——大概只有五六里的路程。高建树曾经提到过这个地方。他的父亲曾经在龙岭镇为一个朋友打家具,这位朋友为酬谢高建树的父亲,送了一张狐狸的毛皮,这张毛皮在同志们的手上。
    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由他们俩各带几个人前往高建芬和高建彩家了解情况。
    一路人马是郑峰、谭科长、王萍和马向志,。另一路人马是李云帆、卞一鸣,付微澜和左元朝。
    汪静清听到了动静,他知道大家要出门办事,从家里拿来了两件雨衣和两把雨伞,他还为大家准备了两根竹签,数九寒冬,人是不可能光脚走路的,乡亲们之所以在下雨天光脚走路,其实是心疼自己的鞋子,一双布鞋,在泥巴里面蹅半天,鞋子就毁了。一双鞋子,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是纳鞋底就得花些工夫。两根竹签是用来剔除鞋子上的泥巴的。
    十个人钻进雨幕,穿过乱坟岗,朝东走去。东边就是通往大队部的路,到大队部以后就好办了,虽然从大队部到公路也是泥巴路,但路不长,只要到公路就好办了,汽车停在大队部。笔者忘记交代了,左元朝请来了高建国夫妇,大家应该知道左元朝的意思了吧!由这两个人做向导,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吴淑珍领郑峰一行到高建芬家去,高建国领李云帆一行到高建彩家去。
    十几分钟以后,两路人马在大队部分手,高建芬家住在泗水县高岗镇杨柳大队兴旺村,路程比较近,郑峰一行步行到高建芬家去,高建彩家在汝阳县后标营公社五里桥大队赵庄。距离奉贤大队有几十里的路程,郑峰让李云帆他们开汽车去。
    我们先来说说郑峰这一路的情况:
    杨柳大队兴旺村在高岗镇的西南山区,距离高岗镇要有五六里的山路。
    郑峰一行五人穿过高岗镇,朝西南方向进入山区。巧的是,王萍又看到了叔公的渡船,原来高建芬的婆家就在黎家寨的西边,兴旺村距离黎家寨有三四里的路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攀比挤压
    王萍没有提阎水仙的事情,因为吴淑珍在跟前。
    王萍没有提阎水仙,吴淑珍倒是提到了另外一个人,她就是高建功的老婆——高建国的堂嫂薛丽华,薛丽华是龙岭镇人,龙岭镇在杨柳大队的西边。高建芬的婆家就是薛丽华介绍的。
    雨一直没有停,渡船在雨中朝河对岸驶去,上船以后,王萍朝木盒子里面放在了两毛钱。
    叔公带着斗笠,穿着蓑衣,他的裤脚已经潮湿,
    过河之后,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通向黎家寨的,另一条路是通向杨柳大队的。
    两点半钟左右,吴淑珍领着大家走进了一个村庄。
    因为下雨,更由于时值年底,这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村民们都窝在家里,高建芬也在家中,大家走进高建芬家院门的时候,她正坐在堂屋里面纳鞋底。高建芬的男人和一个孩子正坐在火盆旁边烤火,厨房里面有一个老太太在烧锅做饭,她应该是高建芬的婆婆。
    高建芬夫妻俩将同志们安排坐下,老太太将小男孩领到厨房去了。
    吴淑珍领着郑峰一行突然造访,高建芬感到非常意外,她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娘家去了。
    高建芬的男人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他又是掏烟,又是倒水,显得非常热情,而高建芬则担任指手画脚的角色。
    当郑峰问到高家在高刘村还有没有其他仇人——或者有没有遭到什么人嫉恨的时候,高建芬陷入了沉思。高家发生两场火灾的时候,高建芬还没有出嫁,她的记忆里面应该储存了一些信息。
    “要说跟咱家有积怨的人家,除了你们刚才提到的这三家,就再也找不出第三家了。”吴淑珍道。
    “这三家”是只刘长海家,刘茂生家和水仙家。
    “遭人嫉恨?这就很难说了,他她憋在——藏在自己的心里,谁能知道呢?咱们乡下人,有啥矛盾,吵吵闹闹,说出来也就算了,可要是心里面有疙瘩,他她不说出来,谁也摸不清号头。”
    “据你所知,女人之间在唠嗑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嫉恨什么呢?”
    “这说起来就多了,人吗,总要想比别人强,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女人,嫉恨的地方多了去了。”
    五淑珍说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的文化里面,对“比”就有很多描述和表达,“不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封妻荫子”,“衣锦还乡”,说穿了,这是一种攀比文化,说的更直接一点,这是一种挤压文化,只要比别人强,心里面就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在贫穷落后、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怎么高、收入差距比较的小的时候是这样,在改革开放、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攀比文化和挤压文化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你的孩子学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学什么,要不然会输在起跑线上,你结婚办多少桌酒席,用多少婚车,我就一定要比你多,最起码,不能比你少,你的孩子上重点学校,我的孩子也要上重点学校,遗憾的是,人的很多愿望都可能无法实现,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心理失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攀比之中,事实是,无论你怎么比,总会有人比你强,你挤压别人,别人挤压你,大家互相挤压,难怪我们生活的很累。笔者并不反对“比”,没有“比”,就没有竞争吗?但如此“攀比”和互相“挤压”,这完全是一种病态——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态。
    当然,人们的攀比,更多的是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攀比。
    在高刘村,会不会有人因为攀比导致心理失衡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