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坦白的过程都是泪。
    他其实没有刻意隐瞒,只是,连他自己都戴习惯了,习惯到取下眼镜还会忍不住拿手指去戳的地步,怎么可能会想到要跟别人说‘嗨,我不是近视眼哦’?
    但郭老大不讲理,一句‘丑死了以后不准戴,发现一次打一次’就把他发落了。
    在他暗骂专|制暴君顺手去戳眼镜的时候,郭老大又发飙了,把他那根手指啃得满是牙印连指甲都被啃掉了。
    总之,小老板现在已经不戴眼镜了。
    郭建军一手牵着他,一手拖着行李箱,根本不管机场里那些落到他们身上的视线。
    朱文轩不太自在,但郭建军表现的那么自然无所顾忌,他心里也跟着放松下来。
    两人牵手走在机场通道里,一个高大威猛不苟言笑,一个面容温润神色恬然,回头率一路递增,甚至还有小姑娘追在他们身后,拿手机偷偷拍照片的。
    朱文轩摸了摸鼻子说:“该围围巾戴墨镜的。”
    郭建军低头笑道:“围围巾行,墨镜就免了,我再也不想看到你戴眼镜了。”深恶痛绝的口气。
    朱文轩:“……”
    “喂,”他摇晃一下两人牵在一起的手,“眼镜的事儿能翻篇不提吗?”
    郭建军:“等你改了戳啊戳的习惯再说吧,还有,飞机上欠咬一次,到酒店把手洗干净给我。”
    朱文轩:( ⊙ o ⊙)
    王伟江自从知道公司要把朱文轩请回来参加这次新项目的竞标后就一直很兴奋,专门打听了朱文轩是今天的飞机准备请假过来接机。
    不过他运气好,去请假的时候碰到后勤部部长。对方跟他说安排到机场接朱文轩的司机是这个月才入职的,不认识朱文轩,让他有空的话就跟司机一起去。
    王伟江求之不得,欢欢喜喜应下了。
    司机四十多岁了,看他踮着脚伸长脖子望的辛苦,就问了朱文轩长什么样儿,好帮着一起留意。
    王伟江顺口说道:“戴一副黑框眼镜,西瓜头。”
    司机:“……”听说是个竞标高手,原来高手是这种造型啊。
    朱文轩和郭建军刚从出口出来,一眼就看见了人群里的小王。
    王栋说公司派车送他们去酒店,但他并不知道来的人是小王。虽然吃惊,但他还是拉着郭建军往小王那边走去。
    王伟江看了半天都没又看到朱文轩,但这刚出来的两个男人他却看见了,还扭头跟司机八卦说:“刘哥,你看走过来那两男的,他们要是不牵手谁知道是弯的啊,尤其是高的那个,肌肉好发达啊。”
    司机笑道:“现在男人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的多了,有长得帅的也正常。”
    王伟江还想再说什么,但看那两人走近了,就把嘴巴闭上,继续垫脚收寻朱文轩的身影。
    朱文轩人都站到他面前了,见他还在四处张望,心想难不成不是来接自己的?
    不过,不接自己也该打个招呼吧。
    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朱文轩问:“你这是不认识我还是把我忘了?”
    唉?朱哥……的声音?
    王伟江转头看着面前笑眯眯的人,眼里疑惑,可看了一会儿总算看出朱文轩的影子了,他瞪大眼惊呼:“你是朱哥?”
    朱文轩笑道:“可不就是我吗?”
    王伟江激动的不行,“朱哥你怎么……哎呀,你这换个发型取了眼镜,我都认不出你了。”
    朱文轩一头黑线,“哪有那么夸张啊,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王伟江,我以前的同事加好友。这是我男朋友,郭建军。”
    王伟江表情呆滞,仰头看了一眼郭建军,心里汹涌朱哥竟然喜欢男人,嘴上干巴巴打了个招呼,“你,你好。”
    郭建军伸手搂住小老板肩膀,笑容还算和气,“你好。”
    王伟江被他气势所震,连忙拉出司机介绍,“这是刘哥,公司派人接你们的。”
    朱文轩笑着道谢,“麻烦刘哥了,那我们现在就去酒店吧。”
    司机应下,从郭建军手里接了行李箱,率先走了出去。
    四人都上车后,王伟江还有点拘谨,话都没说几句。
    朱文轩无奈道:“这才过了多久啊?跟我就这么生疏了。”
    王伟江摆手道:“没有没有,没有生疏,我就是……哎,不说了,今天我请客,给朱哥和郭哥接风吧。”
    朱文轩:“先不急,我这次会一直呆到竞标结束,今晚上恐怕要和王栋见一面。”
    王伟江也知道他现在不是公司员工,被公司花大价钱请回来,肯定有安排接风宴,“那就过两天吧,反正你们得给我面子,让我做东招待你们一顿。”
    朱文轩笑道:“没问题,这面子一定给,有人请客多好啊。”
    一路上朱文轩和王伟江又聊了一些别的,很快就到预定的酒店了。酒店是四星级的,不过,看档次比五星级也不差了。司机和王伟江送他们到地方后就先离开了,两人都还有工作,也不能多呆。
    朱文轩一屁股坐到大床上,想起小王的反应,笑着问郭建军:“我变化真的很大吗?”
    郭建军指了指卫生间,“自己照镜子去。”
    “滚!”朱文轩长出一口气,心想变化大也挺好,要是离开一段时间,一点变化都没有,再次遇见故人还是老样子,他会觉得压抑无比。
    如今换了一副面孔,重获新生一般,让那些人吃惊也挺好。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表再修一下,赶时间。

  ☆、第五十七章

朱文轩以前所在的公司叫建达。
    虽然比一建二建那些大型建筑公司还有一定距离;但这近五年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出品的工程也大都是精品。在行业里,建达的实力和口碑已然跃居于一众私企之上,跟许多地产开发商都建有长期合作关系。
    按理说;势头这般如日中天的建达要竞标一个项目;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才对。
    只要报价不高于竞争对手五个点,一般开发商都会择优选择和建达合作。
    当然;有一建二建参与的大型项目除外。
    所以;建达这次竞标不仅请了外援;还请的是当初公司自己开除的员工;看似匪夷所思让人跌破眼镜,实乃是大有深意,或者说……逼不得已。
    说深意之前;先来看看建达目前所处形势。
    上面说了,建达虽然如日中天;但比不上一建二建(意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究其原因,除了一建二建是国有大型企业便利颇多能承接私企不能承接之工程(国企=出身好),另一个相关因素就是建达自己业绩不够响亮。
    哪怕它每年荣获不少奖项,千万居民好评不断,但还是不够响亮。
    民住房在行业里是大流,可做得好做得精充其量就是个大流之最,像一些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例如某个大型体育广场某个标志性建筑大厦或者……某个机场建设,它就无缘参与了。
    你再是大流之最那也是大流啊,承接尖端项目,抱歉,你资历不够。
    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建达,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迫在眉睫。
    它是大流之最,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只能提升档次、升华自我,挤入一建二建那样的一流建筑企业行列。
    眼下,就有这么一个挤入行列的机会。
    ——机场跑道和航站楼的扩建。
    机会确实是好机会,但这跟聘请朱文轩当外援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聘请了朱文轩就能得到这个机会?
    就算他朱文轩以前有‘竞标小能手’的称号,但要竞标机场项目,好歹要懂行才行啊。
    他朱文轩就一个干民商房建筑设计的,还能涉足机场建设?
    好吧,他还真有涉足。
    朱文轩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就海南岛机场二期建设新增国际航线从未来预见、人流状况、地理位置和天气状况分析了当时设计院所出的图纸,最后在航站楼坐落方向和进出口位置设计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设意见。
    当时朱文轩刚从校园毕业,工作不到一年时间。
    该论文一经发表,可算是捅娄子了。
    设计院那些人虽然经常鼻孔朝天看其他同行眼神由上往下,可人家是真有本事啊,没两把刷子也进不去设计院不是,更别说操刀设计机场建筑图了,能有资历设计的,无一不是权威中的权威啊。
    朱文轩反驳了这样一个人的设计观点,哪怕只是在坐落方向和进出口位置两个看似无伤大雅的问题上,可引起的轰动照样像滴水落入油锅,行业内部炸开花。
    有说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有说他不知所谓满口胡言的,也有较了真将他论文里提到的反驳观点和论证数据一一核实对比分析的。
    最后,那位较了真的在三个月后发表了另一篇更为深入详细的论文,认同了朱文轩的反驳观点。尤其对朱文轩提到的航站朝向不易正对西南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原因无它,正对西南会让航站楼每年至少经历一次以上的台风正面冲击。
    海南岛年年有台风,可就这样一个常见现象,一直以来都被设计者忽略了。
    那位较真的在论文里说:“新一代年轻设计师能有如此远见和详尽的严谨设计态度,是我们建筑业之大幸。”
    朱文轩一时名声大噪。
    因为那位较真者,不仅是业界权威,还是当初被朱文轩反驳的那个设计者。
    言归正传,建达想要竞标机场项目,必须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能够胜任竞标工作的设计师。
    建达自己是没有这样的人的,凶残如王栋对机场建设也束手无策。
    可机会难得,建达也志在必得,最后就想了个聘请外援的法子。
    没人懂没关系啊,请个懂的来就是了。
    ——朱文轩就是这么被请来的。
    其实,比对机场建设的了解,朱文轩根本不如专攻机场建设的专业人士,设计院随便抓一个人出来都比他靠谱。
    但建达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请他来?
    资历,资历,还是资历。
    建达以前从未涉足过机场建设,虽然异曲同工,但没做过就是没做过。
    政府招标,要招的是有资格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不是给你实习取经磨砺锻造的。
    当然,万事都有第一次。
    建达以前是没做过,可它在建筑行业的地位和名气都不低。
    一建二建倒是老资历熟门熟路,但每年有那么多大型项目,总靠着一建二建也做不完啊。
    所以,偶尔引进两家有潜力有实力的单位分担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建达资格预审通过后,就积极准备投标事宜了,由王栋亲自负责,技术标、商务标、经济标,标标心血凝聚,只差两个能力出众的答标人,在开标之日公开答标就齐活儿了。
    两个答标人,一个负责回答技术经济标,一个负责回答工程项目问题。
    回答工程项目的人选,从工程部选一个就是了,关键是回答技术经济标的人选。
    是朱文轩还是设计院?
    建达内部会议上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以工程部和技术部为主的众人都主张从设计院请。
    可王栋只一句“我非要请朱文轩你们能奈我何?”就让所有人都闭嘴了。
    不,还有一个没闭嘴。
    刘洋当时坐在角落里,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整个会议室的人听见:“就他那水平也值二十万。”
    没错,就是二十万,一开始建达打算支付给外援的报酬只有二十万。
    可因为刘洋这句话,王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