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簿作者:营长小五(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雷簿作者:营长小五(完结)- 第8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尉一一示下。”

    颜子睿心里正是一团乱麻,便直言道:“我是受人所托,本来有信物。只是信物被我不意丢失。是一块玉,许是和阗羊脂,面上雕的是双生灵芝和单足青鸟。”

    青年人心下一惊,面上仍是滴水不漏:“听都尉所言,乃是私行?”

    颜子睿点头。

    青年人拱手道:“还请都尉详细说来。”

正文 壹佰

    一霎,烂嘴李一面抽着劣质水烟,一面给小叫花子讲山海经的样子浮现在颜子睿脑海,烂嘴李嘴角几大块总也好不了的烂疮几乎遮住了小半边脸,时间久了,几乎每人注意烂嘴李究竟长成甚么模样,只记得那片吓人的烂疮。

    “是在下一个忘年至交,”颜子睿回忆道,“一度在洛阳朱雀大街上过活。也不知他以前做的什么营生,很有些见识。嘴角生一大片脓疮。到如今,算年纪该过半百了。”

    青年人点头道:“看来即便和寒舍有关,也该是上一辈的事了。家中往事小人并不完全熟稔,都尉且稍等一刻,待小人去问问族中长辈。”

    青年人离去不到一炷香时间便回转了,扶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老人手执灵璧佛珠,身着海青居士服。

    青年人对颜子睿揖道:“都尉久等。这位是家中族叔,都尉所寻之人,家叔可能略知一二。”

    老人自称苦嗔居士,俗姓杨,是现今杨府当家杨老爷的胞兄,青年人则原是苦嗔居士的独子,名叫杨修,因杨老爷宿疾无子,过继到杨老爷门下继承家业。

    苦嗔居士在家礼佛,不问世事二十多年,奇异的却是,在他几十年修为出的大平静之下,每每目光触及颜子睿,却总有一丝波动。

    寒暄后,苦嗔居士道:“都尉所受托之人,可知晓其人姓名?”

    颜子睿道:“只知他姓李。”

    苦嗔居士闻言,低声念了一句佛号:“无量寿佛……,那他的口疮,是何时所得?”

    颜子睿道:“这却不知。初相识时,就已长得很凶狠了。”

    苦嗔居士喟然长叹,仰面阖眼,紧紧攥着手里佛珠。

    良久,他才睁开眼,神色寥落已极:“他……可交待都尉找什么人,又托付了什么事?”

    颜子睿摇摇头:“当年将玉佩交付与我,他只说到时自会有人接应。若有人问起所谓何事,便说,‘千年冷月,一领青衣’。”

    哗啦……

    佛珠线竟被苦嗔扯断,黑亮的灵璧珠子四散滚落,震得耳鼓生疼。

    “叔叔,这……”杨修道。

    苦嗔松开手,最后两颗珠子也叮当落地,再看去,萧发科头的老人脸上已然滚落数行泪水:“二十四年,我修了二十年佛,终究是,贪痴嗔,看不透。苦海无涯,苦海无涯啊……”

    无声恸哭半晌,苦嗔揩干了眼泪,对杨修道:“你把那玉拿出来给他看。”

    便有下人捧上一个紫檀木盒子,打开,正是颜子睿弄丢的那块玉。

    “这是杨府信物,族中男嗣以此验明身份。”杨修指着玉道,“十年前,一个小乞儿掉落在地,当时我路过,恰巧拾得。”

    颜子睿喃喃道:“那小叫花子,便是我……”

    苦嗔却并未听见,他从杨修手中接过玉佩,手指颤颤巍巍地摩挲:“千年冷月,一领青衣。鸣涵,你念念不忘,我却负你何深啊!”

    他抬起眼,看着颜子睿:“他姓李,叫琛,字鸣涵,是隋炀帝大业十年的状元郎。”

    老人的眼睛微微眯起来,时光倥偬,当年长安城万人空巷,争相一堵新科进士的热闹景象还在眼前——

    大业四年时,科举由隋炀帝刚刚兴起,并不如如今大唐的“进士”、“明经”两科,而是设置 “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 、“学业该通,才艺优洽”共四科。

    杨府太爷是楚国公杨素的远房表弟,杨素权倾朝野,族中自然个个沾光,杨太爷不识字,倒是对算学经济颇有天赋,做不得官,却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贾。

    那日放榜,街上一大早便挤满了人,年轻的杨启本不耐上街和那起市井粗人轧出一身臭汗,却经不住胞弟杨阔缠磨,且被父亲一番读书做官的说辞念得头疼被,便被杨阔临街的酒楼里看新科状元。

    远远的,一声声唱榜后,只见新科的状元榜眼探花便骑着高头大马遥遥走来,杨启只觉俗不可耐,兀自和店里的胡姬调笑,正高兴,忽而杨阔一把扯过他衣袖道:“大哥你看,那个状元还真像,哈哈!”

    “像什么?”

    “‘学业该通,才艺优洽’,你看那一科的状元,还真像个才艺优恰的样子啊!过来了过来了!”

    杨启探头看过去,然而人头攒动,根本看不清,杨阔伸手“这里”“那里”地乱指,一手拼命扯杨启,一个不妨,杨启被他扯得几乎番落栏杆,吓得大叫一声,手里的酒盏泼着酒便落了下去。

    “啊,状元郎!”人群一阵惊呼,幸而酒只洒在街道上。

    杨启惊魂未定时,那状元郎抬起脸朝楼上看来,杨启惨白着脸朝他拱拱手,以示赔罪,状元郎微微一笑,露出浅浅笑涡,杨启眼神一迷,方才的眩晕似是还未过去。

    那时正是何等恣肆放纵的年华,朝中有荫蔽,家中有金银,仿佛一伸出手去,任凭天涯海角的珍宝也唾手可得。

    年轻的杨启并未深究状元郎那一笑到底拨动何处心弦,只是被花香吸引得扑飞的蜂蝶般无所顾忌地靠近,不过略施小计,无甚背景的新科状元郎李琛便成了杨家西席,学生是比自己还年长三岁的杨启。

    那个年代有无数传奇,一册册抄本在坊间流传,仿佛世人个个都如懵懂稚童,笃信信笔写就的绮丽篇章,唱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唱得久了,自个竟也以为是真的。

    继而,书房成了二人的龙凤帐,纸笔成了他们的鸿雁书,四书五经都能读出番缠绵情意,国情家事也能说出段眉目传情,全不顾满府的眼睛,更不闻窗外风雷隐隐的天下事。

    那时节曾说过甚么来着?想必每句也都是出自身心。

    曾说过,“我便一生不娶,你就做一辈子西席,等到都老了,就泛舟江湖上,渔舟唱晚,俯察天地,如何?”

    曾有人笑着应过一声“好”,灯下眉目如画,浅浅的酒窝,笑得再深,虎牙露出一个尖来,仍有少年儿郎模样。

    便觉得情深意重也不够了,要抵死缠绵。

    还曾说过,“曹孟德太无趣,多好两句诗,硬要扯上家国天下,扫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就该这么唱。”

    曾有人笑着扯着他衣领说,“看看,这个是榴红填橙黄回字纹,可见是个薄情寡义不肖徒。”嘴上刻薄着,手却暖得舒心暖肺,烛影摇红,笑也恍惚动人。

    便觉得抵死缠绵也不够了,要执手偕老。

    更曾说过,“那等我发落齿摇,成了个鹤发鸡皮的老苍头,再穿不得好看衣服了,我就穿一身居士服,一色儿海青的,算用情至深了罢,哈哈。”

    曾有人起手敲他一个毛栗,“佛祖也敢拿来顽笑,谁教的!明日给我抄十遍《楞严经》。”起重落轻,敲在头上一点不疼,惯常写字的手指纤长有力,再看人,满身白莲般的清爽气。

    便觉得执手偕老也不够了,要三生三世,要向漫天神佛赌咒许愿,与他做神仙眷侣,穷尽一生只为他的笑成痴成嗔。

    前尘旧梦已经是多少年华水一样流过,而回忆起这些,即便不过寥寥一两句带过,苦嗔居士的神色仍忍不住悠远起来,眼眸看着窗棂被日光投落到地上的花纹,略微沙哑的声调里,那些尽善尽美的日子旁人似乎也能窥见一二。

    仿若冬日萧索的院子里,花匠指着枯枝残茎告诉不经意的过路人:此处是月季,此处是芍药,此处是木樨,此处是杜鹃……

    颜子睿一一听入耳,心里却想着:区区一个杨府,于那二人便是神仙洞府,想必他们不知世上有灵妙宫那样教人瞠目结舌的地方,若去了,更不知要乐到何种境地……

    想到灵妙宫,只觉心内又是狠狠一痛,不由问苦嗔:“后来呢?”

正文 番外二

    大家好,还是我,姜由。

    自从上一次当了主角发表了我人参第一篇博客以后,此去经年,已经又是很久过去了。

    嗯,上次有人说我太唠叨了,好像小脑有点缩水的迹象,我找王御医看了一下,御医说没事让我多喝水,别乱跑,小脑缩水不可怕,可怕的是顶着一脑袋针眼出门,会吓到小孩子。

    不过还是谢谢每一个关心我的人,我会努力工作报答秦王殿下的。

    这次我出场呢,主要是因为元旦快到了,要做个年终总结。

    虽然我不太懂这个“圆蛋”到底是个什么蛋,但我想大概和元宵节是个差不多的意思吧?但话说回来,那剩蛋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我虚心求教的时候,又隐隐听到了蛋疼这两个字呢……

    话说秦王府一年到头,说忙挺忙,说闲也挺闲。

    忙的人当然很多啦,比如秦王殿下,比如李绩总管,尉迟将军甚么的,闲的人里面,有一个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嘿我就不明白了,刘文静大人您得个病不老实养着,大夏天裹一棉袍托一茶壶满院子晃荡,晚上又打了鸡血一样蜡烛点到天亮,这是甚么爱好呐?

    当然,和刘大人说话我是不敢的,每次刘大人一朝我笑,我就反射性地想掏兜——刘大人不用开口,就能让人觉得欠他一屁股债,真乃神人也。

    第二个闲人呢,就是我们颜都尉。

    别人都说颜都尉对殿下何等样忠心,宁可放着皇上封的官不过,委屈在秦王府做个小小都尉。

    我当然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有一天,颜都尉在书房,二郎腿一直翘到书桌上,一盘冷牛羊鸡鸭肉搁在他手边,酱的卤的醩的熏的炖的,一应俱全,我一推门,都尉的贵足险些和我对了眼。

    都尉说,他们那班上朝的还没回来?啧啧啧,真可怜。

    我把秦王殿下吩咐的银鼠袄给都尉放在手边,前一天本来送的雪狐裘,但都尉嫌穿了像个娘儿们,没稀罕要。

    我想,秦王殿下把雁翎甲、龙泉剑、银鼠裘,还有王府里不少殿下本人都舍不得用的宝贝都求爷爷告奶奶地让我千万要让颜都尉手下,外人要是知道了,只怕多少人要拼了老命来做秦王府的“都尉”,别说皇上封个什么从三品的将军,就是做皇上他姥爷估计也不干。

    再一个大闲人,外人一定猜不到。

    那就是房玄龄房大人。

    因为除了上朝和偶尔出去应酬,房大人基本就是个影子,牢牢贴在杜大人身后,杜大人走,房大人走,杜大人停,房大人停,杜大人一咳嗽,房大人就递手巾,然后杜大人就飞白眼,房大人只当没看见。

    虽然这不关我甚么事,两位大人友情地久天长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有时候就有些吓人了。

    比如有天晚上,我大老远看见杜大人走过来,身后跟着一排白牙——房大人呐,长得黑不打紧,但您也忒黑了些罢?

    所以,总的来说,秦王府里的人们还是各司其职,井井有条的,一团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