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更客-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小明摸出一把零钱让他切了半个,陆小鲁看到摊子边上还有个架在炉子上的破电饭锅。

“那是什么?”陆小鲁凑过去。

卖瓜的招呼一个小孩儿过去:“号子,开锅。”

那小孩蹬蹬蹬跑过来,揭开锅盖,里面煮的有茶叶蛋和玉米,想来也是要卖给过路的人的。

这时钟易他们回来了,说刚好碰到有人要回扶河山的,车空了,可以顺路带他们一起走。

王小明他们连忙买了几个茶叶蛋,拎着西瓜就要去坐车。

钟易他们找到的其实只是一辆半旧没车斗的小货车,是拉货出山的要回去过节,正好卸了货,空出车厢。

车厢没有座位,几人只好蹲在一起看风景。

古必才不吃西瓜,自己摸出一根烟杆开始抽起来,一边抽一边看天色。

“是今晚吧?”钟易也看天色。

古必才又吸了一口:“肯定头三天。”

火车把他们拉到扶河山脚就放下了,钟易给了司机三十块钱,司机笑嘻嘻地接了,又摸了个香瓜给他们。

于是王小明和陆小鲁就把香瓜分了,两人边走边吃,吃完就要找地方尿尿。

古必才看了,就警告他们:“马上就要到了,再往里走就不能脱裤子了。”

意思是有尿就撒有shi快放。

进了鬼市不能吃喝拉撒,这也是规矩。

扶河山其实并不算十分偏僻,沿路都还有村庄田地房子,也有行人,和王小明想象的要在原始森林跋涉不太一样。

甚至这里的路修得还比大坛屯好一些,更宽敞,有些大道还压了砂石,偶尔能看到老汉跟着牛车慢悠悠地经过,牛车上一股被暴晒过的干草味。

古必才一边抽烟一边领着他们不紧不慢地走,每每遇到路边有长得大一些的树,就停下磕磕烟灰。

走到临近傍晚的时候,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半数都拿着农具或挎着篮子,也有人还在田里抢日光干活。

古必才带他们东转西转,穿过很大一片田地来到一个像是菜市的地方,转过菜市就是一个码头。

近几年广西也在建设新农村,修路修桥的力度很大,这样的老式码头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往里走这么深才能看到。

青砖码头上湿漉漉的,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洒在上面的青苔上,陆续有人担着扁担从码头上下,水桶吱呀吱呀的声音让人恍若走进了电视里。

古必才把烟杆插在他的腰带上,开始背着手慢慢从码头往下走。

广西多洪涝,所以很多码头都修得很高,台阶修得又小又陡,不习惯的人猛地一眼望下去还会头晕。

一时间三人也都不说话了,专心地盯着脚下的青砖台阶往下走,生怕一个打滑就一路骨碌滚下去。

这些台阶都被岁月踩的发亮,偶尔还有几张零食附送的小画片和几个烟头被夹在砖缝里,因为时间久远,几乎都变成了和砖块一样的颜色。

王小明有点恐高,也不怎么愿意往下看,就只盯着眼前古必才系着蓝腰带的背影闷头往下走,直到陆小鲁捅捅他。

“做什么?”王小明被他一捅,差点打滑。

“天快黑了。”陆小鲁答非所问:“你觉不觉得有点凉了?”

除了古必才,三人都是穿着短袖,被陆小鲁这么一说,王小明才发现自己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被凉风一吹,粒粒分明。

一直闷不吭声的走在最后的钟易突然咳了一声:“眼镜。”

王小明和陆小鲁都是一愣,然后立刻对视了一眼。

这时候王小明才发觉,他们跟着古必才走下码头,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久——恐怕快二十分钟了。

这又不是下山,刚才站在码头上还能远远看到河边的菜贩子和渡船,不可能走了这么久还没走到下面。

而且不是一直有人和他们一样下码头吗?

想到这里,王小明连忙向左右看去,这才发现码头上确实不只他们四人在走,不断有人从他们身边经过,或上或下,但气氛却有一种严重的违合感。

陆小鲁摸出眼镜戴上,然后情不自禁地“嚯”了一声。

王小明心里一惊,下意识想去捂他的嘴,陆小鲁却不作声了,只用眼神向王小明表达自己的震惊。

王小明松了口气。

陆小鲁本来就不傻,一直跟着他们开店,现在多少也培养出了默契——这家伙已经能判断什么场合不能说什么话了。

王小明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身边的环境违合了。

因为太安静了。

一直埋头走台阶,他竟然没有注意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水桶的吱呀声和零碎的说话声都消失了。

这么多人来来去去,但整个码头上却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连刚才钟易那声咳嗽,都显得有些突兀。

再来就是那些人的面目都看不清,因为在不知不觉间起雾了。

现在夏天的傍晚,按理来说不会起这么大的雾的,可是眼下他们的视野确实越来越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前面的古必才背影也不清晰了,王小明一直下意识看着他深蓝色的腰带才能跟紧他。

看来他们已经走了很远了——按照几人的正常速度,都足够把这么码头爬两个来回了。

王小明有点判断不出来,身边那些和他们一起沉默地走在码头上的到底是不是人。

也许还是有活人,和他们一样目的地是鬼市,但恐怕还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都不是人。

这就能解释陆小鲁刚才的反应了。

因为天气太热会出汗,所以陆小鲁不会总是把眼镜架在脸上。恐怕他刚才一直以为码头上只有他们四个人,被钟易提醒戴上眼镜之后,那些行人突然出现,才吓了他一跳。

但是关于说话的禁忌,王小明和钟易都教过他好几次,所以尽管震惊,但陆小鲁最后还是忍住了。

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不能大声喧哗。

不管身边的是不是人,照刚才的的情况来开,他们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如果陆小鲁刚才下意识喊一声:“怎么这么多人?”的话,情况就不一定了。

古必才似乎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身后的小插曲,依旧背着手慢慢往下走。

三人交换了个眼色不再说话,也默默往下走。

越往下走,经过身边的人就越多是和他们一样往下走的,往上走的人已经渐渐没有几个了。

那些因为雾气显得面目模糊的人沉默地走在码头上,粗粗看去,和每一个普通傍晚走在这个马路上的老百姓没有什么不同。

但要是用余光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微妙之处。

有些人还穿着考究的长褂,提着旧上海式的手提藤箱匆匆拾级而上,仿佛身后轮船离岗的汽笛还在空气里缭绕;有些人大包小包,脚步却宛如过年回乡般轻快,仿佛码头上面站着来接他的人;但更多的人都和古必才一样,沉默地慢慢往下走,既不开口,也不东张西望,仿佛他们生命里只剩下了这么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一直走下去,直到把脚下的台阶走完。

这个时候王小明三人都明白了。

码头的尽头,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作者有话要说:进鬼市。

大家是不是不太喜欢前两章那种背景交待?感觉重口场景你们比较投入的样子……

鬼市相对温和一点,但是是必经地图呀……我删减一些吧。

☆、第五十章

又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王小明几人终于看到了灯光。

在若隐若现的光线中,他们看到了河滩。

沿河边支起了一些小棚子;上面都挂着米白色的灯笼,光线很微弱。

河边已经有了很多人,从码头台阶上往下看;几乎有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的错觉。

古必才走下最后几步台阶;回身等待他们下来,还在嘴边做了个手势。

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都不要说话了。

王小明有些紧张,正了正脑袋上的绿帽子。

进了鬼市,是人是鬼就已经不重要了;没有谁会因为你的身份对你另眼相看。

王小明还是对体内的貔貅眼没有多大的感觉,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低调些好。

钟易走上前,跟古必才交换了一个手势,那老头就晃晃悠悠地走开了。

钟易给身后两人丢了个眼色,带头往前走。

码头附近多数是地摊模样的小贩,那些摊主各色各样,大夏天还有穿着棉袄的,蹲在地上拢着手,仿佛冬天正午里晒太阳的老农,面前摊着一块布,上面摆了些破杯破碗之类的物件。

还有扎长辫的,支了个小棚子,小桌上放了写香烛和黄纸,还摆着文房四宝。

三人沉默地穿过这些仿佛阳间夜市的摊子,沿着河岸往里走。

扶河山顾名思义和一条当地称作‘乌伯’的河相连,乌伯河绕着扶河山大半圈汇入平而河,河的那一头就是越南。

乌伯河平时并不是这里的主要水道,河边只有简单的青砖石铺了窄窄三四米宽的路,边上就是土坡和竹林,再往上就是码头上面的街道了。

路两边的摊子渐渐多了起来,很多小贩似乎凭空冒出——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只不过稍微一眨眼睛,余光就能看到角落又多了几个蹲在一个的人。

钟易几人很快就必须走得很小心了,免得碰撞到什么人。

他们侧着身往里走,大概走了十分钟,就能看到河边立着一个老旧的门楼。

这样的门楼在现代社会里也很常见,很多步行街和民俗街都喜欢在入口做一个样式古朴的门口,上面再挂一个匾,题上XX街什么的,多少有增加一点文化底蕴的意思。

但眼前这个虽然样式差不多,看起来却老旧得多,上面也没有什么雕花描金,黑沉沉的木头搭起一个十多米高的门楼,上面的飞檐上挂着两展米黄色的灯笼,灯笼上分别用黑墨写了两个王小明不认识的大字——与其说是字,看起来更像是什么人心情不好,拿着毛笔乱描一通的产物。

除此之外,这个门楼上就没有多余的东西了,一块匾都没有。

搭成这座门楼的黑木头的颜色看起来似乎比夜色还要浓,仿佛把周边的亮光都吸进去了,在门楼下进出的人,看起来比码头上的还要面目模糊。

这地方,就是古必才事先跟他们讲的大铺所在了。

鬼市也分三六九等,有阳间的人拿了私藏去摆摊的,有地下的小鬼攒了零碎要换钱的,一般都会在码头前,那段仿佛夜市般的地方摆个小摊,东西不贵,看的顾客也多。

但若是有常年在鬼市做生意,或者财大气粗,只收只卖一些常人没见过的宝贝的,都会往门楼后的大铺去。

这两个地方换成人间的说法,大致上就是夜市和百货的区别了。

门楼后的大铺多半都是些固定的店面,有高楼也有大宅,里面的东西价格都不一样,向来都是看的多买的少,而滞留在鬼市隐居的人,多半也都会留在大铺里,因为那里相对比较稳定。

而很多人看到山市的幻影,高楼檐角,倚楼谈笑的繁华剪影,多半看到的就是大铺的模样。

根据貔貅的说法,谛听已经在广西待很多年了,又一直滞留在鬼市里,所以他们直接过了门楼。

门楼后果然又是另一番天地,除了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之外,买家来来往往,两面店铺林立,甚至还有站在门口无声招揽客人的卖家,看起来都和阳间没有一点不同。

有些店铺看起来像是古代食肆,但却做成了现代自助餐的模样,没有店员,两排长凳长桌,桌上一碟碟东西看不清楚,都散发出一股檀香的味道。

有些店还在卖寿衣寿鞋,但样式和阳间裁剪的有所不同,看过去只有蓝黑两色;陆小鲁甚至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