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演是高氏兄弟中唯一不嗜杀的皇帝,除了杀害高殷,他没有什么劣迹。他革除高洋时代的弊政,重视官员的考核与任用,北齐朝政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高演志在富国强兵,一统天下,曾请太子中庶子卢叔武等人撰写了《平西策》,作为与北周作战的指导性文件。
  如果高演不杀高殷,是否就不会碰上大兔子,是否就不会早死,是否就可以带领北齐走上康庄大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高演吸取哥哥高洋的教训,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子高百年,下诏由弟弟长广王高湛入继大统,并且告诫他说:“高百年无罪,你可将他好好安置,不要学我。”
  北齐的皇帝宝座,继续按照兄终弟及的模式向下传,轮到了高欢第九个儿子高湛的手中。高湛就是北齐世祖武成帝。
  高湛外表俊美高大,是符合北齐皇帝特征的典型帅哥。漂亮孩子谁不喜欢?高欢也不免俗,对他格外钟爱,与柔然和亲时,为他迎娶了阿那瑰可汗的孙女。父母过度的溺爱没有造就经天纬地的男子汉,倒是把高湛惯成了一个无德无才的绣花枕头。
  高演做上皇帝,高湛出了不少力。高演怀疑高殷时,他也在邺城,心不自安,就找来宗室高元海,求教应对策略。高元海不冷不热地回答说:“皇太后身体健康,皇上孝悌友爱,殿下不必胡思乱想!”高湛急了,发火说:“我找你来是听这些的吗?”他把高元海关在自家后堂,逼他想对策。高元海没办法,绕着床折腾了一宿,提出上中下三策,并声明:“依我看,这三个策略殿下一个也不会用。”
  高湛也不生气,马上让高元海说上策。高元海说:“殿下效仿汉朝的梁孝王,带上少数几个贴身侍从去晋阳,先见太后,请求哀怜,然后再去见皇上,交出兵权。直到老死,不问朝政。此为上策。”高湛觉得不妥,接着问中策。
  “殿下向皇上上表,就说自己权力太大,恐怕遭受嫉恨,请求外放到青州和齐州去做刺史,必能解除疑心,此为中策。”
  高湛摇摇头,说:“去青州这样的鬼地方不算个事儿,你再说说下策吧。”
  高元海愁容满面:“我怕诛连九族……”高湛强令他说。
  “下策就是,干脆起兵,拥立济南王(高殷)复位,杀掉帮凶高归彦,号令天下,讨伐不臣。”
  讽刺的是,高湛对高元海这个造反的主意却很感兴趣,可是他胆小不敢干,又不好意思告诉高元海,三个策略他确实一个也不会用,就找“专家”占卜。没想到答案是:“什么也不做,就是大吉。”高湛笑了,鬼神知我心啊,就什么也不做了。(由此可以看出,高湛压根儿没有什么魄力,即使明明知道怎样做有利,也不去做,最后只能凭运气了)
  结果高湛还真撞上了狗屎运,不但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还白捡了一个皇位。高湛一上台,北齐的噩梦正式开始了。
  高湛即位很顺利,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号称拥有六军的平秦王高归彦。高演去世时,高归彦主动跑到邺城,迎立高湛,被拜为太辅。高归彦居功自傲,朝中大臣们都看不惯他,纷纷在高湛耳边数落他的短处。高元海对高湛说:“高归彦当年被文宣帝重用,统领禁军,却背弃了托孤的誓言,依附孝昭帝(高演),导致济南王被废,如今他又那么拥护陛下,绝对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将来必成祸乱。”高湛一听有理,就把这位拥立有功的族叔外放为冀州刺史。
  高归彦在冀州待了半年,越想越不平衡,就打算在高湛去晋阳的时候,乘虚占据邺城。谋划还没成形,就被手下的郎中吕思礼给告发了。高湛命大司马段韶、司空娄叡率兵讨伐,高归彦仓促闭城拒守,手下支持他的人只有四万。
  高归彦登城,气得直骂:“孝昭皇帝驾崩,我拥兵百万,主动拥立陛下。真要造反,那时候早反了,还用等到今天么?我是看不惯高元海那样的佞臣在皇上面前构陷忠良,只为杀掉他们,一雪耻辱!”
  高归彦不是高湛大军的对手,城破出逃被擒,押到邺城。高湛将高归彦及其子孙十五人,全部斩首。
  杀个把功臣,对于高湛来说还不过瘾,他认为应当向哥哥高洋学习,玩点更“浪漫”的东西,跑到高洋遗孀李祖娥的昭信宫中,二话不说就要亲热。李祖娥拼命挣扎,高湛便威胁说:“若是不依从我,就杀了你儿子。”这种无赖流氓的招术大约是从高洋那儿学来的,而且还强过高洋,反正把李祖娥都吓住了,只好顺从。
  高湛尝了一回甜头,以后就频繁出入昭信宫,搞大了李祖娥的肚子。太原王高绍德去看望母亲,李祖娥躲着不见,高绍德就在宫门外大叫:“母后以为孩儿不知道么?母后肚子大了,所以不想见我!”
  李祖娥羞愧难当,几个月后生下女儿,就给淹死了。高湛勃然大怒,说:“你杀了我的女儿,我难道不能杀你的儿子么!”派人把高绍德抓来,当着李祖娥的面,用刀环活活打死。李祖娥眼睁睁看着儿子的惨状,哭天喊地,几乎晕厥。高湛还不解恨,又扒光她的衣服,打得遍体鳞伤,然后裹在袋子里,扔进宫外的水沟。李祖娥也够命大,一通折磨下来居然没死,高湛懒得再搭理他,把她送往佛寺剃发为尼去了。
  高湛对高洋的妻儿如此狠毒,对于高演千叮万嘱请他放过的前太子、乐陵王高百年,也不例外。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天上出现了“白虹贯日”,高湛和高洋一样,首先想到的也是用杀人来应对天象。高洋杀元氏宗族,高演杀高殷,看样学样,高湛选中了十四岁的高百年。
  高百年有个老师叫贾德胄,负责教高百年书法。有一天他向高湛举报,说高百年写过很多“敕”字。高湛一看贾德胄呈上来一个个工整的“敕”字,心想:高百年啊高百年,这下可找着杀你的理由了。(“敕”是皇帝下令时才能写的字,写“敕”字可以理解为有谋反的企图)
  高湛派人召高百年进宫,高百年心有预感,与妻子斛律氏(大将斛律光之女)依依惜别,解下腰带上的佩玉给她保存。
  高湛见到高百年,便命他写“敕”字,写完一对照,跟贾德胄上交的笔迹非常相似。高湛一拍桌子,左右拿着棒子,不容分说就是一阵毒打,又拖着高百年绕着内堂,边走边打,所过之处,鲜血遍地。高百年被打得奄奄一息,不停哀求说:“叔叔饶命,我情愿给您当奴隶!”高湛听得烦了,下令斩杀高百年,抛入后花园的池中,把池水染得一片鲜红。
  可怜的小王妃斛律氏苦苦相守,只等来了丈夫的噩耗。她对着佩玉日夜号哭,不肯进食,饿死在家中。死时,拳头中仍然紧握着那块佩玉。
  高湛残忍地杀人,其实正反映了他内心的虚弱,因为无所作为,所以只有杀人立威,恐吓臣子。高湛终日里只懂纵酒、握槊(南北朝时期一种赌博游戏),他宠信精于玩乐的西域胡人和士开,欣赏和士开的“开导”:“自古帝王,到头来都化作灰烬,尧、舜、桀、纣,有何差别?陛下青春少壮,正当及时行乐,一日快活胜千年。国事交给大臣就好了,何必劳心吃苦呢?”在和士开的熏陶下,高湛愈加疏于政事,上朝议会成了过场,批阅奏折成了形式,上行下效,北齐能不衰落么?
  以前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北齐全盛,每到冬天,黄河西面的周军就到河上凿冰,以防止齐军踏冰过河偷袭。如今东西对峙三十年过去,轮到黄河东岸的齐军凿冰防御了。真是世事难料,天道无常,三十年前河西,三十年后河东。

十一、北齐三杰
  北齐的朝政虽然被败家子高湛搞得污七八糟,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欢留下的底子确实很厚。北周在军事上由宇文泰时代的战略防御,逐渐转为战略进攻,但要想吃掉北齐,还真不那么容易。北齐不仅在经济积累、文化沉淀上仍然强过北周,更有一批英勇善战的鲜卑宿将,武威不减当年的六镇军士。其中最强悍者,是所谓北齐三杰:段韶、斛律光和高长恭。
  段韶是三个人里年龄和资历最老的,作为高欢老臣段荣的儿子,他自高欢信都起兵以来就屡建战功,高欢与宇文泰的邙山大战中他射杀贺拔胜的战马(参见《绝代双骄》),救下高欢一命,从此愈发得到高氏父子的信任,在军中威望极高。武成帝高湛即位后,他先后任大司马、太傅,位列三公。
  斛律光比段韶小十多岁,《周书》喜欢叫他斛律明月,明月是他的字,很可能也是他胡名的意译。斛律一族在北齐声名显赫,斛律光的父亲斛律金深受高欢重用,在高欢帐下南征北战,北齐建国,他官至左丞相,礼遇有加;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羡与斛律光一样射术极佳,擢升为持节,都督北方六州;斛律家的女人更是不得了,一共出了一位皇后、两位太子妃,斛律的子弟还娶了三位高家的公主。
  斛律光本人早早就崭露头角,十七岁时他跟随父亲征讨西魏,生擒宇文泰大将莫孝晖,被高欢提拔为都督。高澄继位,任命他为亲信都督、征虏将军、卫将军,武成帝又把他先后升到尚书右仆射和司空。斛律光言语不多,性情刚直,治军以严明著称,对手北周怕他,他手下的北齐士兵也对他敬畏不已,斛律光指挥的军队,一向是勇往直前,战斗力极强。
  北齐三杰中最年轻也最有魅力的,无疑当数兰陵王高长恭。高长恭的大名叫高孝瓘,然而人们更喜欢以“长恭”这个名字称呼他,他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第四子,论辈份比前两位要低一辈(段荣和斛律金与高欢基本是同辈人)。
  高长恭的一生都充满着解不开的谜。有谜,就会引发后人不尽的联想与向往,以至于今天还有不少他的崇拜者。高澄共有六个儿子,唯独兰陵王高长恭的母亲是谁,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像高澄这样的花花公子,难保这背后不会隐藏着什么难以启齿的风流韵事,究竟内幕如何,恐怕也只能等待后人遍寻故纸堆和考古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除了身世不明外,高长恭品性的“与众不同”也是个谜。高家子弟大多不遵守公序良俗,酗酒、刻薄、暴虐,那是司空见惯。偏偏高长恭却清心寡欲,属于高家的“另类人物”,他担任并州刺史,对部下非常体恤,每次得到美味瓜果,总与将士们共享。他既不贪婪,也不放纵,很得人心。
  不过在容貌方面,高长恭还是继承了高家的光荣传统。《北齐书》用八个字形容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几乎把描述帅哥最高境界的词语,全部集中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南北朝时期崇尚仪表,高长恭在战场上,对于稳定军心,震慑敌人,是相当有作用的。
  有这三根支柱在,北齐就丝毫不惧怕北周在军事上的进攻。
  北周宇文护也明白自己的军事实力比北齐还差一大截,他没有什么治军的高招(连治国都是在沿袭宇文泰时代的政策,没有什么新鲜的手段),所能想到的只有吸收外援。放眼天下,除了南方孱弱的陈国外,潜在最合适的友军,便是漠北的突厥汗国。
  突厥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彻底消灭了柔然残部,完全占据了柔然的昔日领土,取代了柔然的地位,征服了契丹等部族,并将疆域扩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