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500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 第9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玄宗觉得它很奇特,收藏在皇宫的库房里。于是命令改河北县为平陆县,以表彰得到古铁铧那件事。


走石
宝历元年乙巳岁,资州资阳县清弓村山,有大石,可三间屋大,从此山下。忽然吼踊,下山越涧,却上坡,可百步。其石走时,有锄禾人见之。各手执锄,赶至止所,其石高二丈。(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宝历元年乙巳年,资州资阳县清弓村的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大约有三间屋子那样大。巨石从这座山上滚下来,忽然吼叫跳跃,下山过涧,还能上坡,大约有一百步。那巨石跑动的时候,有几个铲地的人看见了它,他们各自手拿锄头,赶到巨石停止的地方。那巨石高有两丈。


石桥
赵州石桥甚工,磨垅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为石狮子。龙朔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至天后大足年,默啜破赵定州,贼欲南过。至石桥,马跪地不进,但见一青龙卧桥上,奋迅而怒,贼乃遁去。(出《朝野佥载》)
【译文】
赵州石桥非常精巧,石头之间的接缝非常均匀细致,象用刀削的样子。从远处看它,石桥就象月初出云的弯月,汲饮涧水的长虹。石桥上面有栏杆,都是石头的。栏杆上并列着雕刻的石狮子。唐龙朔年间,高丽国国侦探消息的人盗走了两个石狮子。后来又招工匠修建石狮子,却不能与原来的相似。到了武则天皇后称帝的大足年间,高丽国默啜攻克赵州定州,贼人想过桥南进。到了石桥,马跪在地上不往前走,只见一条青龙趴伏在桥上,看见贼人,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并且愤怒以待,贼人于是悄悄地逃走了。


石磨
吴兴故彰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可高百余丈,至青而团,如两间屋大。四面斗绝,仰之于云外,无登陟之理。其上复有盘石,正员如车盖,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駃则年丰,迟则岁俭。欲知岁之丰俭,以石磨候之,无差焉。(出《续齐谐记》)
【译文】
吴兴故彰县东面三十里处,有一座梅溪山,山脚下笔直地竖立着一根石柱,大约高有一百多丈,完全是黑色而且呈圆形,有两间屋子大。周围都是陡峭的绝壁,仰面看好象高出云外,没有攀登的可能。它的上面又有一块盘石,呈正圆形,象车盖一样,象磨一样不停转动,发出的声音象风雨声。当地人把它叫作石磨。石磨转得快,这一年就丰收;石磨转得慢,这一年就欠收。想要知道年岁的丰欠,用石磨来观测,是没有差错的。


釜濑
夷道县有釜濑,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色乱真,唯实中耳。(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夷道县有釜濑,那石大的像锅那样大,小的像斗那样大,形状和颜色和真的一样,只是中间是实的罢了。


石鱼
衡阳相乡县,有石鱼山,山石黑,色理若生雌黄。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画焉,长数寸,烧之作鱼腥。(出《酉阳杂俎》)
【译文】
衡阳相乡县,有一座石鱼山,山的石头是黑色的,颜色和纹理像雌黄石。开采发掘一层之后,就出现了鱼的形状,鳞鳍头尾,就像画上的一样,长有几寸,用火烧它便出来鱼的腥味。


坠石
伊阙县令李师晦,有兄弟任江南官,与一僧往还。尝入山采药,暴风雨,避于桤树。须臾大震,有物瞥然坠地,倏而晴朗。僧就视,乃一石,形如乐(“乐”原作“药”,据明抄本改)器,可以悬击。其上平齐如削,中有窍,其下渐阔而员,状若垂囊。长二尺,厚三分,左小缺。色理如碎锦,光泽可鉴,叩之有声。僧意其异物,置于樵中归。柜而埋于禅床下,为其徒所见,往往有知者。李生恳求一见,僧确然无言。忽一日,僧召李生,既至,执手曰:“贫道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物,聊用为别。”乃尽去侍者。引李生入卧内,撤榻掘地,捧匣受之而卒。(出《酉阳杂俎》)
【译文】
伊阙县令李师晦,有个兄弟在江南做官,同一个和尚有来往。曾经进山采药,遇到暴风雨,在桤树下避雨。不一会儿,风雨大震,有一物忽然落地,很快天晴日朗。和尚靠近落物去看,是一块石头,形状象乐器,可以悬挂起来击打。它的上面平滑整齐象刀削的一样,中间有孔,它的下面逐渐变宽变圆,形状象下垂的口袋。石头长二尺,厚三分,左边有一小的缺口。颜色和纹理象细碎的锦缎,光泽可以照人,敲打它有响声。和尚猜想它是奇特的东西,放在木柴中带回寺院,放入柜中并埋在禅床下面。被他的徒弟看见,传了出去,往往有知道的人。李生恳求见一见坠石,和尚坚持不说。忽然有一天,和尚呼唤李生来,不久李生到了,和尚握住李生的手说:“贫道已经精疲力竭,勾摄生魂的使者无常就要到了。你以前所求见的东西,姑且用作分别的纪念。”于是,让服侍他的人全退出去,带领李生进入他的卧房内,撤掉床铺,挖开地面,手棒木匣给予李生后死了。


立石
莱子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出《酉阳杂俎》)
【译文】
莱子国的海上有一个石人,高一丈五尺,有十围那样粗大。过去秦始皇帝派这个石人追赶劳山,没有追到,就立在这里了。


孤石
筑阳县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时有见此石根,如竹根,色黄。见者多凶,俗号承受石。(出《酉阳杂俎》)
【译文】
筑阳县潭水中,有一孤石挺立出水面。它的下面潭水澄清。时常有人看见这孤石的根,象竹子的根,黄色。看见过石根的人,多半都不吉祥。人们都称它承受石。


网石
于季有(“有”《酉阳杂俎》续二作“友”)为和州刺史时,临江有一寺,寺前鱼钓所聚。有渔子,下网,举之觉重,坏网,视之乃一石,如拳。因乞寺僧,置于佛殿中。石遂长不已,经年重四十斤。张司封员外入蜀时,亲睹其事。(出《酉阳杂俎》)
【译文】
于季有做和州刺史的时候,靠近江边有一座寺庙,寺庙前是钓鱼人聚集的地方。有一个打鱼的人,向江中下网,起网时觉得很重,网破了,往网里一看,是一块石头,大小象拳头。于是乞求寺庙里的和僧,把这块石头放置在佛殿当中。石头就不停地长,过了一年,重达四十斤。张司封员外郎入蜀的时候,亲眼看到了那件事。


卵石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尝闲步涉岸,得一石子,大如鸡卵,黑润可爱。玩之,行一里,划然而破,有鸟大如巧妇,飞去。(出《酉阳杂俎》)
【译文】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的时候,曾空闲散步来到河岸,捡得到一个石子,大小象鸡蛋一样,黑色,光润可爱。崔元亮不时玩弄它,走了一里路,石子突然破裂分开,内有小鸟,大小象巧妇鸟一样,腾空飞走了。


卧石
荆州永丰县东乡里,有卧石一,长九尺六寸,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起,状若雕刻。境若旱,使祭而举之,小雨小举之,大雨大举之。相传此石忽见如此,本长九尺,今加六寸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荆州永丰县的东乡里,有卧石一块,长九尺六寸,它的形状象人,但全身青色和黄色,微微突起,像雕刻的一样。境内如果干旱,让人祭祀并举起它,要小雨小举它,要大雨大举它。相传这块卧石忽然出现的时候是这样,本来长只有九尺,现在增加了六寸。


僧化
天台僧,乾符中,自台山之东临海县界,得洞穴。同志僧相将寻之。初一二十里,径路低狭,率多泥涂。自外稍平阔,渐有山,山十许里。见市肆居人,与世无异。此僧素习咽气,不觉饥渴。其同行之僧饥甚,诣食市肆乞食,人或谓曰:“若能忍饥渴,速还无苦。或餐啖此地之食,必难出矣。”饥甚,固求食焉。食毕,相与行十余里,路渐隘小,得一穴而出。餐物之僧,立化为石矣。天台僧出山逢人,问其所管,已在牟平海滨矣。(出《录异记》)
【译文】
有一个天台山和尚,在乾符年间,从天台山东面的临海县境内,找得一个洞穴。与他志向相同的一个和尚将与他互相协助探明洞穴。开始的一、二十里,山洞低矮,小路狭窄,一般多是泥泞的路。从这往外稍平坦开阔,并逐渐有山。过山十余里,出现了市场、作坊和居民,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同。天台山和尚一向练咽气之功,不觉得饥饿干渴,而与他同行的和尚饥饿得很,到市场、作坊去乞食。人们有的对他说:“如果你能忍住饥渴,快返回去,没有痛苦。如果吃了此地的食物,必然难出去呀。”和尚饥饿厉害,坚持乞求食物。吃完后,共同走了十余里,道路逐渐狭小,找到一个洞穴走出来,吃食物的和尚,立刻化作石头了。天台山和尚走出山遇见人,问他们这里归哪管辖,已经在牟平县的海边了。


陨石
唐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色,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色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丈余,清碧如玉,堕于地上。节度使刘威命舁入昭仙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日,石长尺余;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内。(出《录异记》)
【译文】
唐天复十年即庚午年的一个夏天,洪州有块石头陨落在越王山下的昭仙观前。有声音如雷,发出五色光彩,光环有十丈。袁州、吉州、江州、洪州这四个州的界内,人们都看见了光听见了响声。昭仙观前的五色烟雾,一个月才散去。有块大石长七八尺,周围三丈多,清碧如玉,落在地上。节度使刘威命人抬入昭仙观内,设置供品祈祷拜谢。七天之内,石稍见小,长三尺;又供祈了几天,石只一尺多长;现在只有七八寸长,仍留在昭仙观内。


目岩
平乐县有山,林石岩间,有目如人眼,极大,瞳子白黑分明,名曰目岩。(出《荆州记》)
【译文】
平乐县有座山,山林的岩石中间,有孔象人的眼睛,特别大,内眼珠黑白分明,名叫目岩。


石驼
于阗国北五日行,又有山,山上石骆驼溺水,滴下,以金银等器承之,皆漏。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或执之,令人身臭,皮毛改。(出《洽闻记》)
【译文】
从于阗国向北走五天,又有一山,山上有头石骆驼尿水。水滴到山下,用金银等器具接水,水都漏;人用手掌接水也漏,只有用葫芦做的器具接水才不漏。如果用手端它,人身上就发臭,皮毛都变了样子。


石柱
劫比他国,中天竺之属国也。有石柱,高七十尺,绀色有光。或观其身,随其罪福,悉见影中见之。(出《洽闻记》)
【译文】
劫比他国,隶属于中天竺国。国内有根石柱,高七十尺,颜色深青带红有光泽。如果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吉凶祸福,就可以全从影子中看见了。


石响
南岳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响石,高三丈五尺,阔二丈,状如卧兽。人呼之应,笑亦应之,块然独处,亦号曰独石也。(出《洽闻记》)
【译文】
南岳岣嵝峰,有一响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