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 第1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民有一手帮李冉竹拿着行李,另一手牵着李冉竹,帮着她下了跳板,那些墩民看到这位刘先生,又是一阵欢呼,问好的声音不停响起,刘民有松开李冉竹的手,向两边拱手示意。一路上还指着周围的建筑,告诉李冉竹何处是工坊,何处是学堂。
    各处听到消息的人都往这边过来,各条街巷堵得满满的,人群跟着两人移动,两人也没有发表什么获奖感言,只是微笑着回礼,陈新直接回了家,闻讯赶来的赵香迎到他,一路哭着陪他回去。
    刘民有先叫过赶来的徐元华,让他安排周来福和老蔡等人的吃住,然后才往自己家里走去,他的宅子在陈新院子的旁边,两进的院落,平日有两个请来的老年军户照看,见到刘民有回来,赶紧把大门打开,刘民有在门口跟众人道谢后,带着李冉竹和傻和尚进了院子。
    李冉竹进到门里,这里就是她以后的家,她带着一种开奖般的心情打量着个安乐窝,一进与普通的人家相差不多,左右厢房,还有一间单独的厨房,装饰很朴素,这里一般是丫鬟和仆人住的,有两个房间还空着,她迫不及待的到了二进,推开门眼前一亮,二进的天井十分宽阔,当中有一座小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小树和花草,花园周围的空地上,有一个单杠和一些哑铃。
    二进就是主人休息和活动的地方,屋子的回廊下摆着几张椅子,李冉竹自从家被抄了之后,曾被卖到一户缙绅那里,那里的院落很漂亮,但是给她的感觉很阴森,这里虽然简单,她的感觉却非常温馨。
    李冉竹挨着房间看过去,厢房基本都空着,书房里面的书架上放着寥寥十几本书,而且还都是农书或者神器谱一类,桌子上倒是堆满了旧的文册。走到正屋门口,李冉竹停住,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刘,刘先生,我住哪个屋子。”
    刘民有一指一进道:“丫鬟住外进。”
    李冉竹扁扁嘴,刘民有这才笑道:“你喜欢哪个屋子就住哪个屋子,自己选一个。”
    李冉竹把她自己那包小小的行李拿了,高兴的进了一个大点的东厢房。稍稍休息,就到厨房动手煮饭,两个老军户不懂她的菜式,只是帮忙打水烧火。
    刘民有到厨房门口,看着这个女人忙碌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有家了。
    李冉竹的手艺自然比那些军户好,刘民有中午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虽然菜很多,但都被傻和尚扫荡一空。
    吃过饭后,李冉竹跟着刘民有出门,傻和尚又要跟着,刘民有跟他暗示两遍,这傻和尚根本没懂,刘民有也懒得再说,两人带着一个巨大的尾巴,到墩堡中参观起来。
    他们先去了工坊,刘民有到里面见了唐作相等人,跟他们介绍了李冉竹,只说是以后要管理内部商业的,唐作相和王胡子等人对女人当管事的很惊异,但看两人模样,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刘民有知道他们心思,但他规划的内部商业的营业员以女人为主,负责人用女人也不怕管理不顺畅,他大略跟两人说了一下,让李冉竹参观了铠甲的流水作业。
    然后两人便去了南边的居民区,路过文登营威海驻地时,围墙里面操练的口号震,李冉竹从未见过军队操练,十分好奇,对刘民有问道:“刘大哥,这里面能不能看?”
    刘民有摇头道:“这里面是军队,没有腰牌一律不准进,连我要进去,都得有人带领登记才行。”
    李冉竹哦了一声,刘民有笑道:“他们早上要出来跑操,你要想看,到时候去看便是。他们是这里生活的保障,都是些好汉。”
    李冉竹答应了,两人又一起去了居住去,那边的那些窝棚已经都改造了,形成一个新的居住区,刘民有将新旧两块地方分开,各自使用自己的公共设施,已经不是去年那种脏乱差。一些剿匪受伤的老兵退下来,暂时没有安置工作,陈新成立了一个巡捕队,用棍棒加罚款,比刘民有原来的警告牌管用得多,现在墩堡里面再没人敢乱倒乱拉,等候的时候都知道排队了。
    一路上只要碰到的墩户,都热情的叫着刘先生,李冉竹好奇的看着平直的街道,两侧全是砖瓦房屋,虽然都很小,但保暖和避风雨比草屋就好很多,路上的人走路都要比天津那边快,等到他们走到一道围墙前面,里面传出来朗朗的小孩读书声和欢笑。
    李冉竹眼睛一亮,看向刘民有,刘民有笑道:“这里可以进,我跟守门的人说一下就是。”
    李冉竹迫不及待的到了门口,那守门军户见是刘民有,自己登了记,让两人进去,里面一个大大的操场,一些小孩正在做游戏或踢球,只有几个大嫂一类的看着,并没有教什么。
    教室里面都是十岁左右的男孩,几个速成班的老师正在教识字课。
    刘民有介绍道:“这里平日都是小孩上课,放假时候是工坊的工人上课。”
    刘民有见李冉竹看着操场发呆,问道:“想什么?”
    李冉竹脸一红,半响才道:“我也想带个孩子。”
    (未完待续)


第二章 技术人才
    陈新在家中只休息半天,第二日便到工坊的公事房中,叫来了招募的两名炮手,还有负责火器的唐作相。
    面前这个红毛鬼子叫古斯塔夫…约阿其姆…拉格洛夫,从瑞典流落到葡萄牙,然后继续流落到远东,这个古斯塔夫与威名赫赫的古二爷没有半点关系,虽然瑞典是陆军强国,他却对陆战一窍不通,就是在澳门的炮厂制炮,并且在海船上当过炮手,这才被黄思德挖到了文登营,华人炮手叫唐坤,广东人,也是在澳门炮厂做过舰炮。
    拉格洛夫用略有些生硬的汉语道:“尊敬的大人,请不要称它为红夷炮,因为我的头发正好也是红的。”
    陈新看着这个红毛鬼子,笑着说道:“那你们称呼它们为什么。”
    “长管加农炮,当然,它们里面还需要分得更细,一般我们称之为大鸠铳、半鸠铳、大蛇铳、半蛇铳和鹰隼铳。大鸠铳最大者可达七八千磅以上,按大明的衡制也有六千斤。”
    陈新摇头道:“我不需要那么大的火炮。它们恐怕不适宜于陆上机动。”
    唐作相也惊讶的问道:“六千斤,这么大的炮是用来做什么的?”
    “用于战列舰底层和船头,或是炮台,尊敬的大人,你们称为红夷炮的这些火炮,都是用于海上的舰炮,如您所说,他们不适合于陆上野战和行军。”
    唐作相问道:“我大明守城所用的红夷炮是否都是这些海上的炮。”
    拉格洛夫回道:“应当都是,据小人所知,数年前运抵京师的加农炮,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武装船独角兽号,独角兽号沉在广东阳江县近海,同时沉没的尚有我澳门船一艘。后来被广东各位大人打捞起来,运送到京共二十六门,各位上官称大蛇铳为西洋炮,称呼半蛇铳和鹰隼铳为红夷炮。”
    “哦,那一条船能装多少炮。是否西洋船都是如此装备,价格又如何?”陈新还是首次听外国人说起红夷炮的来历,原来前面几批大都是英国佬的。
    拉格洛夫继续道:“东印度公司武装船一般要用到四种炮,最大的是十八磅大蛇铳,炮重四千多磅,一般每船在五六门,十二磅半蛇铳和九磅鹰隼铳最多,炮重两三千磅,各船数量不一,十到三十门都有,其他的便是一些MINION铳,这种炮只有千斤重,弹子仅四五斤重。荷兰人一贯买英国炮,用的多半也是这几类。东印度公司铁炮售价每百磅折银五六两,大蛇铳也不过两百余两而已,自造的价格不过百两。”
    陈新一听,这个价格完全能接受,如果按这位拉格洛夫所说,那么大明的火炮一般就是半蛇铳,连十八磅炮都很少。此人说得头头是道,看来黄思德挖人的时候是仔细辨别过的,确实算是火炮专家,至少比王足贵那个山寨炮兵强很多。
    这次滦州战役广东炮队一战成名,其中又以弗朗机人最为引人注目,孙元化当了登莱巡抚后,就向朝廷申请把那些弗朗机雇佣兵调来登州,帮着他练兵,如果能成行,陈新打算直接跟孙元化再要几个,反正是朝廷给银子,不要白不要。
    陈新想完对两人问道:“那你二人是否都做过火炮。”
    拉格洛夫答道:“我两人都在澳门炮厂做过炮工,由万努。博卡罗(注1)先生带领着,专造半蛇铳和鹰隼铳,大人若是要造这两种炮,只要工坊器料备足,小人可以很快开始。”
    陈新从未听过什么万努,听口气似乎是个专家,只是点头道:“我要造一些舰炮,从鹰隼铳开始。但更重要的是陆地,我还需要陆上的野战炮,要那种小的,能几匹马轻松拉着到处跑,进入战场后两三个炮兵要能推着走。直接用准星和照门,能快速瞄准,用什么制式更好?”
    拉格洛夫和华人炮手唐坤互相看看,由唐坤回答:“陈大人,那便需用青铜制炮,只要不是十二磅以上的都可以,青铜制炮身轻便,用炮架螺栓加铁套套住炮尾珠,可以调炮口高低,配以准星和照门,便可快速瞄准,只是射程并不太远。”
    “大蛇铳能否用铜制?”
    唐坤道:“亦可,只是大蛇铳铁弹沉重,反复发射炮管极易变形,到时便不堪再用。海军用炮数量巨大,全部用铜成本高了些,是以英人火炮已经多用铁做。”
    陈新决定道:“那舰炮用铁做,陆上的便先造青铜小炮,射程有数百步就行了,做好后再做大的。”
    拉格洛夫问道:“大人先造三磅还是四磅,又或者是MONION这样六磅左右……”
    陈新一挥手道:“你们是专门干这个的,由你们来定,三磅四磅各造两门,三个月内要定下第一批形制,交炮队试用。舰炮便按你们在澳门做的鹰隼铳做,先造三门,另外,你们在澳门有没有试验过火炮。”
    拉格洛夫答道:“大人,当然做过,万努先生要求严格,每门炮做成便要试炮,一般要装同口径两倍装药,若是炮身不裂,然后方可试炮,定下规尺药量……”
    “规尺是定装药的?”
    “是,大人,炮身厚薄不一,且有铜制有铁制,所以每炮的规尺皆不相同,使用时用规尺在炮口一比,便可读出尺上药量,以免误用。”
    陈新恍然,这规尺就是直观的告诉操作的士兵,该用多少装药。
    他再次提醒自己不要小瞧古人,然后才对拉格洛夫道:“咱们的陆炮试用要求比这个高很多,试用要包括静态射击、行军、后勤、杀伤力、射击速度、操作简便性,测试完后按炮队的意见修改,唐作相你还要估算成本和生产速度,跟原来的合机铳一般流程。哪种好就选哪种。”
    拉格洛夫跪下问道:“大人,我二人是雇佣兵,先前大人定的年饷是五十两,如今已来一月,是否可以先领一月饷银。”
    陈新道:“应当的,先前未给二位发饷,是因为二位的职位在工坊,而非是炮队,是以到了威海才能领到,未及给二位解释,还请勿怪。唐先生到时把工坊的师傅月饷也给他们解释一下,徒弟带得越多,月饷越高,每有一个徒弟能独当一面,还有额外奖励,二位也不必把自己当雇佣军,若是以后习惯了,大可在我威海安身立命。”陈新可以将两人放在军队之外,主要是他们工资远比一般士兵高,恐怕引起反感,工坊里面的只要有手艺,收入高能说得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