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炊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袅袅炊烟-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家里有药材,顾冬抓了药,煎了药给病人喝下来。

晚上何大夫回来,知道了这事,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你才学了多久就敢给人看病,万一出了事怎么办,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事也敢干。”

顾冬被师父说得抬不起头来了,林大山见状忙站出来为顾冬说话,“何大夫,当时也是着急,因此就让小冬先看看了,刚刚病人喝了一贴药,现在好像烧退了一点,没什么大事。要不何大夫你去看看。”

何大夫还是把病人的身体放在首位,先去看病人。

何大夫又仔细地给病人诊了脉,得出的结论和顾冬的差不多,不过比较详细。

“呵呵,何大夫,刚刚顾冬也说是伤风感冒引起的呢。”顾秋听到何大夫说的跟自己弟弟说的差不多很是开心,这说明自己弟弟医术不错。

听到顾秋的话,何大夫的脸色和缓了很多,“把你开的药方拿来给我看看。”这话是对顾冬说的。

顾冬立马把自己下午写的药方拿了过来。

何大夫看了看,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满意,“用药大致都对,不过还有不足之处,而且你这字写得也太丑了吧,以后要好好练。”说着在药方上又添了几味药材。

顾冬听到师父的表扬很开心,但是听说要练字,又嘟起了嘴。

家里又来了两个人,实在是不够睡了。只好让顾冬跟林雨儿暂时睡一个房间,然后让小乞儿和他的哥哥睡在顾冬的房间里。

“大山,今天你为什么决定救他们,就不担心惹上什么事吗?”夜深人静的时候,顾秋问。

“担心,当然也有过,只不过一条人命放在眼前还是得救啊。而且,”林大山握住了顾秋的手说,“当初在大雪地里我把你和小冬救回家里,要是我狠心一点话,就没有今天的幸福了。我们成婚的时候我就想,善心是有好报的,以后一定要多做善事才行。而且,我们现在有了孩子,要多积德,保佑孩子。”

顾秋想起了当初自己遇到林大山的时候,可能比这两兄弟更可怜,要不是林大山救了自己,现在自己和弟弟不知道还有没有可能活着。大山说得对,善心是有好报的,哪怕没有好报也能换一个心安。

看着林大山坚毅的脸庞,顾秋觉得上天赐给他这样一个男人真是他的福分。








第40章 第四十章
小乞儿和他的哥哥暂时住在了林大山家里,原本就不大的家被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大早,林雨儿揉着眼睛从房间里出来,昨天晚上他和顾冬睡一张床,不过顾冬那个臭小子睡相太烂,晚上总是动来动去,扰得他睡都睡不好。

“怎么,昨晚没睡好?”何正平因为顾着家里的房子也起得很早,看到林雨儿的样子关心地问。

“还不是顾冬那个臭小子,睡相也太差了。”林雨儿忍不住地埋怨。

“最近家里的人实在有点多,我家那边的房子也快好了,到时候就不会那么挤了。”何正平安慰说。

“哎,你们可不用想着早点搬走,慢慢来就好了。”林雨儿听了何正平话忙说。

何正平柔和地笑着点点头。

“我去给你做早饭,吃了再过去。”

陆陆续续的,大家都起来了,只有小乞儿和他的哥哥还没有起来,一直睡到了太阳晒屁股。他们俩之前一直担心受怕,没能好好休息,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了,自然要多睡一会。

吃过饭,家里的人都各忙各事,顾秋和林雨儿坐在院子拿着针线缝缝补补。突然从屋里传出一声尖叫把在院子里的两个人吓了一大跳。

林雨儿心里一惊担心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忙起身想去看看。只见小乞儿惊慌地从房里跑了出来,一地惶恐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起迟了,说好了要报答你们,帮忙干活的。”

“这么大惊小怪的,吓了我一跳。要报答我们,也不必急这在一时呀。你哥怎么样,没事吧。”顾秋摸了摸胸口,松了口气。

小孩儿红着脸说:“我哥好多了,谢谢你们。”

“谢什么谢,饿了吧,厨房里还有粥。算了,我看还是先烧点水给你洗个澡再吃,看你身上脏的。”林雨儿把手里的小天交给顾秋,拉着小乞儿洗澡去了。

小乞儿跟顾冬要矮一点,林雨儿拿了顾冬的旧衣服给他穿,洗完澡,顾秋和林雨儿发现这小乞儿长得还白白嫩嫩的,挺讨人喜欢的。

“对了,你叫什么,一直乞儿乞儿的叫,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顾秋看着正在小心翼翼地喝粥的小孩儿问。

“我叫王小棋,我哥叫王翰文。”小孩一本正经地说。

顾秋又问了一些问题,了解了一下这两兄弟的具体情况。

原来他们并不是亲兄弟,小乞儿王小棋原本其实是王翰文的书童,王翰文家是当地的大地主,家底丰厚,家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本来遇到灾害也没什么,但是他家富有,被饿疯了灾民给抢了。他们一家人只好收拾行囊离开了家乡,想要去投靠在湖城的叔叔。

不幸的是,他们在路上又遭遇了土匪,不仅把他们的财物洗劫一空,还杀了不少人。在奔逃的过程中,王翰文和王小棋和家人们失散了,两人只好单独上路去湖城,一路上两个人相依为命,王翰文就把王小棋认作了自己的亲弟弟。

后来王翰文淋了雨染了病,两人就滞留在了这里,再后来就遇到了他们。

顾秋听了王小棋的话,心里也是一阵唏嘘,他们俩的经历和自己的倒是很像,自己也是因为家乡遭了灾,在投奔亲戚的路上来到云城。因为经历相似,他心里倒是对这两兄弟生出了几分亲近。

林大山按照昨天的约定去了柳树村,老汉的确已经在村口等着了,身边还有他的大儿子陪着。林大山付了钱,这牛就真的算是他的了。

老汉对母牛还是很舍不得,拉着林大山反反复复地说了好几遍平时要注意的地方,林大山都耐心地听着,这些听着有些啰嗦的话其实也挺有用,自己没养过牛,多听些老人家的经验自己养就容易上手了。

“爹,放心吧,我看这位林兄弟是个可靠的,他会好好照顾金花的。”一旁站着的老人的大儿子看自己爹恋恋不舍的样子劝道。

林大山看了看这个孝顺的汉子,也点了点头,“对呀,老人家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金花的。”

“好了,走吧,走吧,时间也差不多。”念叨了大半天,老汉才恋恋不舍地将手里的缰绳交给了林大山。

林大山看着老汉这样,“老人家,以后要是想金花了以后还可以来看看,我家就在江家村,我叫林大山,你要是来,问一问就可以找到我了。”

老人点了点头,说:“知道了。金花要生的时候,你得记得过来找我,养了这么多年牛,我有经验。我以后就住在县城里,我大儿子在县城衙门里当捕快,你过来就可以找到我。”

林大山点点头,“知道了,您回去吧。”

林大山牵着金花回了村里。一人一牛引来不少村里人的注意。像牛这样的大牲口在江家村也算是比较稀罕的了,一头牛要好几两银子,村里也就五六户人家有。

有不少好奇的村民都拉着林大山问东问西的。

“大山,这牛你买的呀,真好。”

“大山,这牛得要多少银子呀,这么大一头,肚子这么大不会是有小牛了吧。”

“大山,你有了牛,以后能借我用用呗。”

……

林大山笑着应对,乡亲们的热情他有些消化不了。

“好了好了,都围在这儿干什么,你们都闲着没什么干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江峰及时为林大山解了围。

江峰在附近的地里干活,看到这里围着一堆人,他觉得奇怪就过来看看。里正帮忙驱散了周围的人,让林大山松了一口气。

里正看了看林大山牵着的牛,点了点头,“这牛买的不错,肚子里还有牛崽子,挺贵的吧。”

林大山嘿嘿地笑了,“还行。”

买这头牛花了六两银子,卖鱼才得了四两多银子,其他的钱还是之前顾秋和林雨儿他们卖辣椒酱得的钱,想想林大山其实也有些心疼。

“听说昨天你从外面带回两个人来,怎么样?”里正平时大理着村里的大小事务,像这样村子里来了陌生人的事他也是要管着的。

“里正我正打算过会儿找你说这件事。是我昨天在县城里遇上的一个小乞儿和他的哥哥,他哥哥病得很严重,我就把他们带回来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总不能看着人病死吧。”林大山把昨天的事情简单地跟里正说了一遍。

江峰点了点头,“我等会儿跟你去你家里看看。现在家里住着这么些人,住得下吗?”

“有点挤,不过还好,总是有办法,他们应该也不会常住的。”林大山把他的想法和里正说了。

两个到了林大山家里的时候,王翰文已经醒了,正在喝药。看到恩人林大山和村里的里正来看他,也能坐起来彬彬有礼地道谢。

江峰也细细地问了一遍他们的情况,王翰文和王小棋说的差不多,不过王翰文说详细些,得知王翰文竟是个读书人,话里话外都多了几分尊重。

在他们江家村没几个人会读书写字,对于读书人他们心里都是有几分敬重的。林大山和顾秋他们知道以后,对王翰文的照顾也多了几分。


王翰文到底年轻,底子好,之前病得那样重,在林家人的照顾之下喝了几天药,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正如林大山所说的,王翰文恢复身体之后就盘算着离开了,并不打算叨扰他们。在林家住的这段时间,王翰林也对这家人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和小棋住在这里给人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别的不说,住就是一个问题了。自己的房间还是顾冬给自己腾出来的呢。

一天吃过晚饭,他就说了自己的想法:“林兄弟,我和小棋在你家里叨扰许久,如今我的身体已经恢复许多,也不好意思再在这里打扰下去。”

“既然要走,那你有什么打算吗?”林大山问。

王翰文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想到先到县城里寻份差事,赚些银钱,之后再往湖城去。”

“要去县城里寻差事,不知王兄弟想寻份什么样的差事。”林大山问。

“我也没什么本事,幸好读过些书,认得些字,想到县城里的大户人家做个西席。”王翰文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听到王翰文的话,林大山想起了之前里正跟他说过的话。

当初里正听说王翰文是个读书人的时候,曾无意间说过要是能让王翰文在村里办个私塾,教教学生,当初林大山根本没把这话放在心上,现在听到王翰文的打算,他心里倒是有了个主意。

筹措了一会儿言辞,林大山言辞恳切地说:“王兄弟,既然你想到县城里寻个教书的事情,那我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我们乡下人都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字,但也是想让孩子读书的,要是你愿意,可以再村里办个书塾,我想到时候四里八乡的,肯定有不少孩子愿意来读书。不知道王兄弟你愿不愿意。”

王翰文听了林大山的说法有些心动,村民淳朴,在乡下办私塾也不错,但是自己没钱没房如何能把私塾办起来呢?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王翰文听了林大山的说法有些心动,村民淳朴,在乡下办私塾也不错,但是自己没钱没房如何能把私塾办起来呢?

王翰文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向大家问出了这个问题。

何正平听了王翰文的话笑着说:“王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