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1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宽的盆骨腔,足以容纳下雷龙的胎儿,而且还能顺利地分娩。其他恐龙由于盆骨腔小,就做不到这一点。 
  1910年,人们曾发掘出一具成年雷龙的化石骨架,而在这一骨架中竟包含有一个小雷龙的骨架。当时有人猜测,这一大一小两具骨架,是被水冲到一起的。 
  但后来贝克仔细研究了这一标本,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是雌雷龙和它的还未出世的胎儿的遗骨!这位学者相信,雷龙妈妈不产卵,而是直接生出龙宝宝,就像现生的大象一样。小雷龙出世后,一直处在父母的保护下,因为曾发现过雷龙的脚印化石,其间大脚印中出现小脚樱从这些小脚印看,它们的体重大约不小于135千克。没有发现更小的脚樱说明小雷龙一生下来,就已经达到一定大小,能很快自己走动。如果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雷龙就不可能有这么大。 
  还有,贝克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寻找雷龙的蛋化石,但始终没找到。在中生代时,这类恐龙曾成群结队地出没在北美大陆的湖滨沼泽地带。如果雷龙是下蛋的,就不难找到它们的蛋化石或化石蛋壳残片。 
  对雷龙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值得一提的是,爬行动物中,虽然大多数是卵生,但也有少数是胎生的,如现生的蛇类、蜥蜴类中就有这样的成员。与恐龙同时代的鱼龙是胎生,在德国还发现过鱼龙生仔的化石呢!




恐龙的颜色 
  恐龙的皮肤并没有保存下来,不过偶然有一只恐龙的尸体,在皮肤尚未腐烂前很快被埋住,皮肤表面的印痕就留在岩石里。 
  尽管恐龙皮肤的纹理和质感还有些证据可寻,它的颜色则纯粹是猜测了。在一本书中,剑龙有一个青绿色带棕褐色斑块的身体,背上的鳍板又红又黄;而在另一本书中,剑龙则是上棕下黄,有蓝色的鳍板。这反映出不同的人对恐龙的颜色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不妨看看现代动物的颜色,看看每一种动物的颜色如何同它的行为相关。猎食的动物,如老虎和豹,常会有斑纹或斑点。在开阔地方生活的动物,如羚羊,可能有保护色泽,上部深而下部浅。在林地中生活的幼小动物,如鹿,毛皮上常带有颜色的斑块。非常巨大的动物,如大象,既不猎食动物,也没有大敌,不需要保护伪装,因而全身是均匀的灰色。这种配色方法,可能也适用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各种恐龙。 
  因为恐龙的视力很好,所以它们也可能比现代动物的颜色更艳丽,它们可以利用夺目的颜色来炫耀或作警示之用。 
  恐龙的身材和寿命 
  恐龙的体型小的像一只鸡那么大,大的则超过30米长。它们的生活方式、生长率和寿命,可能也各有不同。 
  很难讲得清恐龙死时有多老。我们观察某些骨骼,可以看到这些动物活着时曾经受过损伤,诸如断骨或粘连的关节。如果骨头看上去曾经受过磨损和撕裂,可以断定这些骨头的主人是只非常年老的恐龙。有时大骨头会长轮,就像树干的年轮一样,每个轮要一年时间才能长出来。 
  人们研究恐龙的生长年轮,发现某些最大的长颈素食恐龙可能有100岁。冷血动物活的比温血动物长些。如果长颈素食恐龙纯粹是冷血动物的话,它们可能达到200岁或更老。从化石骨头很难断定恐龙生长得多快。对蒙大拿慈母龙巢的研究发现,这些两脚素食恐龙在孵出来时仅约30厘米长,但在父母喂饲一年后,它们已有4。5米长,大得可以离巢了。过了3年,它们完全长大,可达9米长。 
  为什么有些恐龙个儿那么大 
  著名的霸王龙,从头到尾长达15米,站起来有6米高,差一点有两层普通楼房那么高了。真是一个可怕的庞然大物! 
  其实在恐龙家族中,霸王龙只能算是中等身材。真正的庞然大物是蜥脚类恐龙,它们包括马门溪龙、雷龙、梁龙、腕龙等,体长20~30米平平常常,抬头达5~6层楼的高度也不足为奇。 
  尽管恐龙中也有不少是比较矮小的,但平均而言,它们比古今任何种类的陆生动物都要大得多。 
  究竟最大的恐龙有多大,现在还不清楚。 
  另外,科学家也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恐龙长那么大?对它们的生存到底有什么好处? 
  有人认为,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生长方式不一样,哺乳动物快速长到成年阶段后,接着便衰老、死亡。它们的寿命比较短暂,个头一般都不大(这里说的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但大型的爬行动物却具有无限的生长力,只要它们不死,一辈子都在慢慢长个子。大型的蜥脚类恐龙能活200多年,200年不停地生长,个头自然会长得非常大。 
  又有人提出,中生代不仅许多恐龙躯体很大,海洋里的菊石(一种头足动物)也很大,有的大如车轮子;侏罗纪有一种蝗虫,体长可达1米以上;有一种翼龙,翼展开达15米,像一架飞机那样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推测,当时地球空气密度比较大;也有人推测,当时地心引力比较小;还有人说可能与宇宙因素有关。当然,这些原因都可使动物长得很大。 
  那么,体大在生存上是否有好处呢? 
  科学家也是各有各的认识。有的说在中生代这种特定环境中,体大对生存竞争是有利的。例如,蜥脚类恐龙的庞大身躯对本身就是一种防御。吃植物的雷龙比吃肉的跃龙体重大13倍;吃植物的四川峨眉龙比吃肉的建设气龙体重大20倍。面对这么大的捕猎对象,食肉龙如果单枪匹马地干,肯定会落得一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下场,更何况,蜥脚类恐龙还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呢。 
  据观察,一头凶猛的非洲狮只能捕捉比自己体重大2~3倍的斑马,并不是多大的动物都能对付。由此可见,体大确实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庞大的身躯对占领生活环境、争夺食物称霸地球,不能说没有好处,要不,有些恐龙就不会竞相往大里长了。特别是植食龙和肉食龙之间,前者为了自卫越长越大;后者为了捕食前者也不甘落后地增大自己的身躯。 
  然而,大有大的难处。有不少学者认为,体大并无好处可言。体大的动物肚皮大,吃得多,像蜥脚类恐龙,偌大的身体,而脑袋却很小,吃食问题不好解决,如果环境一有变化,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巨大的动物。 
  恐龙为什么长那么大?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然而恐龙在整个中生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可在中生代末它们却又令人不解地悄然消失。它们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身躯庞大有些关系。




恐龙的体重 
  有关恐龙的科普读物上,各类恐龙都写有活着时的体重。这体重并非实测,而是恐龙学家根据恐龙骨架的大小估计出来的。这样估计出的体重显然是很不准确的,仅供读者参考。 
  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恐龙的体重。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塑出被测恐龙的模型。可用橡皮泥将恐龙的形体捏出来,恐龙很大,我们捏的模型自然要小得多。模型制成后,要算出它是恐龙的实际大小的几分之一。 
  第二步是测量模型恐龙的体积。将模型放入一个木箱内,然后往箱内倒入细沙。当沙把“恐龙”完全盖住后,将沙面刮平,并在箱壁上用笔画出沙面的高度。把模型从箱内取出,然后又将沙面刮平,用笔在箱壁上画出沙面的第二个高度。这样我们很快就能计算出“恐龙”的体积。 
  第三步是计算恐龙的实际体积。模型的体积与倍数相乘就得出恐龙的实际体积。 
  第四步是计算恐龙的体重。恐龙的体积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恐龙的比重,知道了比重,再乘以体积,恐龙的体重就知道了。问题是恐龙早已绝灭,谁也弄不清它的比重究竟有多大。 
  当今世界上活着的爬行动物中,只有鳄类与恐龙比较接近,而且与恐龙沾亲带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借用鳄类的比重代替恐龙的比重。 
  这样,恐龙的体重就测出来了。虽说不一定十分精确,但比盲目估计要接近实际多了。 
  人们发现,用这个方法测出的恐龙体重,比原先估计的体重都要小许多。 
  如合川马门溪龙,原先估计有40多吨,现在用这种方法一测还不到25吨。




恐龙的视力好不好 
  判断动物视力好不好,大体上有两个标准,一是眼睛的大小,二是两眼的位置。 
  一般来讲,大眼睛的动物视力好,小眼睛的动物视力差。在现生动物中,大眼的、小眼的都有。 
  猛兽、猛禽、猿猴的眼都较大。夜猴的眼更是大得出奇,它在夜间也能看清周围的东西。吃草的牛、马、鹿等动物,眼睛不小,视力也不错。 
  老鼠的眼小,是近视眼,人称“鼠目寸光”。蛇、蜥蜴的眼也不大,视力差。但它们都发展了其他信息器官,以弥补视力不足的缺陷。 
  动物两眼的位置确定视野的广度和测定距离的精度。在这方面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是有区别的。 
  牛、马是食草动物,它们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双眼距离很大。眼睛的这种长法,使动物的视野很广阔。及时发现敌情,以便迅速逃命。 
  据认为身躯庞大的蜥脚类恐龙,视力比鸭嘴龙要差一些;剑龙和甲龙的视力更差劲,它们可能是恐龙家族的“近视眼”。 
  肉食龙的视力都比较好。霸王龙的两眼不仅较大,而且位置靠前,像双筒望远镜,两眼可以同时聚焦在一个物体上,看到的东西是立体的,判断距离也特别精确。这是霸王龙对捕猎生活的适应而逐步演变成的。 
  肉食龙中,鸸鹋龙、恐爪龙和窄爪龙的视力最好。它们的眼睛很大,位置更靠前,像现生的鸵鸟一样,好似“火眼金睛”。科学家推测,某些肉食龙可能具有夜视的能力哩!




恐龙的牙齿什么样 
  恐龙的牙齿,数霸王龙的最为可怕。在它的大嘴巴里,参差不齐地长着很多巨大的、匕首般的尖牙利齿。牙齿微向后弯,边上呈锯齿状,最大的足有20厘米长。真是刀光剑影,寒气逼人。 
  霸王龙的牙齿清楚地表明,它是一个凶猛的吃肉的恐龙。被它咬住的动物,恐怕是很难挣脱的。 
  所有嗜杀成性的大型肉食恐龙,都长有这样厉害的牙齿。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牙齿,你就会发现,牙齿的形状全都一个样,只是大小略有不同。科学家称它为“同型齿”。 
  吃植物的恐龙也长着同型齿,但不像肉食龙那么尖锐锋利。它们的牙齿有如勺子形状的,有如钉棒形状的,也有如叶片形状的。它们中鸭嘴龙的牙齿最为奇特,多达2000余个。叶状的牙一个挨一个长着,密密麻麻排成数行,像锉刀一样。大概鸭嘴龙吃的植物比较粗糙,所以才长出这样怪的牙齿。 
  恐龙一般都是同型齿。这种牙有缺点,功能不够齐全,在撕咬、切割或压碎食物方面很管用,但却不能咀嚼食物。所以恐龙吃东西是“囫囵吞枣”式的吃法。 
  有趣的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牙齿生长,总是以新替旧,老牙磨光了,新牙就来接班,一生要换好几次呢! 
  牙齿是为吃东西才长出来的,如果没有牙岂不是就没法吃东西了?有趣的是,有的恐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