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2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那些小皇帝——独生子女们受到百般溺爱,胖小子胖姑娘也越来越多。 
  一位内分泌专家惊呼,肥胖比癌症还可怕。 
  电脑综合症 
  “电脑综合症”又叫“斯坦福综合症”,因为世界著名的电脑中心斯坦福大学是“电脑综合症”患者的摇篮。患者满脑子都是电脑,亲人在他们的心中无足轻重。他们对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无动于衷;美味佳肴引不起他们的食欲;他们认为,有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就行,一年到头只吃快餐;他们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给了电脑。在“电脑综合症”患者中,有一种人的症状十分奇怪,他们必须通过电脑才能和别人谈话。这类人不愿与人对面交谈,一坐在电脑终端前便神魂颠倒,他们只有通过电脑显示器与人用文字交流时,才会正常自如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如果一个儿童从8岁起就迷恋电脑,那么10年后,他就会成为“电脑综合症”的患者。他们被已经数据化的事实困住了自己的兴趣、精神和能力,很难有意识地努力觉察外界。他们经常神情呆滞地坐在电脑前,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对医生的问话拒绝回答和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且都是电脑名词——输入电脑的各种数据和电脑本身已将他们的大脑占据了。他们连做梦都是计算机语言。晚上上厕所时,会这样思考:指令到厕所去,指令11、指令12。。他们已经失去与一般人的语言联系。 
  电脑本应有助于人类的自我完善,但“造就”出一批缺乏人类情感的“活机器人”,这是文明世界的悲哀。 
  男性的“回家恐惧症” 
  “回家恐惧症”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日本最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回家恐惧症患者。患“回家恐惧症”的人多为30~45岁的已婚男性,他们精神和肉体极度疲劳,一想到家里还有一堆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感到恐惧。外国把这种心怀忧郁害怕回家的人叫作“回家恐惧症候群”。他们的具体表现为白天照常工作,下班后在街上徘徊,不知向何处去,或到酒吧、茶馆、影视厅,呆坐不语。他们忧郁沉默、面色凝重、苦思冥想,对外是反应冷漠,这种人多数性格内向,有一定的才华,与妻子不合或妻子性格暴躁,无理取闹,诸多需要索求唠叨不已,再加上现代生活工作快节奏压力使他们精神濒于崩溃,视回家为畏途。 
  他们害怕放假,即使放假,也要找个借口,泡在办公室或其他办公场所里,有时自言自语,不知所云。这种人应尽快进行精神治疗。 
  电视机前综合症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有许多人变得虚胖。书看得不多,学习也不用功,却得了近视,这是电视机造成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我国,电视已相当普及,据有关资料表明,平均每人看电视达2小时以上,学生有6个小时的时间在教室中,如果再看上几个小时电视,那么除睡眠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时间一长会因运动不足及电视荧光屏发出的耀眼不稳定的眩光引起虚胖和眼球充血,甚至变成近视眼等,这就是电视性肥胖和电视性近视眼。看电视时间过长,还可引起头痛失眠,眼球干燥、夜盲,甚至能诱发肝炎。电视荧光屏表面存有大量静电荷,它有集尘作用,灰尘借光的传递射向人的面部,使皮肤产生变化。如不时常清洗面部灰尘或每天看电视2小时以上,就会生出难看的斑疹、孤独症、肠胃病;光敏性癫症的发病率大大增加,也与看电视有关。 
  退职病 
  在世界各地许多职员退职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不适,这就是“退职脖。他们在退休前,整天为工作而忙碌不停,生活充实。到了退休后,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无所事事,精神上突然失去依托,活着似乎没有什么目标。在这个年龄,子女已自立,家务有佣人或妻子做,他们突然感到自己不再为社会所需要,成为社会机器运转新陈代谢中遗弃下来的多余人,成为被社会排挤下来的“废物”。他们便变得忧郁、孤独、多疑、烦躁,再加上退休后的收入不如退休前,与子女的交流又有代沟影响,便会导致有些人精神失常;患上“退职脖。




健康思维——一个被科学忽视的世界
  当今时代,发达的科学几乎占领了一切空间。高科技的发展不仅占领了地表、地底、海洋和太空,而且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正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领域。自然人脑的知识功能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人似乎要彻底依赖科学而生存。在科学技术的伟大膨胀面前,人似乎变得越来越渺小而无法见到自我了。为此,世界各国都有一些人文主义的思想家们,正激烈地抨击着科学主义给人类造成的异化和生存危机,企图唤起人类自然生存价值的觉醒。 
  然而空洞的呼叫并不能阻止科学洪流的迅猛奔泻,科学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300多年前,当牛顿力学占领时空领域时,科学家们认为物理学已发展到了尽头,殊不知量子力学刚刚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之门。 
  今日科学虽然占领了更深层次的世界,却并不意味着科学真的发展到了尽头。因为科学在伸向大自然一切有形空间的同时,不可能同时主宰一个最广泛的无形空间——认识自我的思维领域,即存在于每一个人头脑中支配自我的最高主宰。 
  1。个人世界的主宰 
  人乐意操纵电脑,却不愿被电脑操纵。人自愿服从的绝对主宰只能是自己的思维。这是电脑无法代替的领域,因为它充满着电脑无法承受的矛盾,也充满着无数电脑难以表现的随机性和创造性。 
  这种思维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有的功能,它可以支配人去创造一切,本身却不被创造。这是一种自主性思维,对每个人自身,都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它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人的命运和前程。 
  那么又由什么来支配这个至高无上的主宰者本身呢?这是人类社会一诞生便深深陷入的千古难题。科学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便有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千年的宗教和神灵崇拜,以及代代相传的对圣人和权威的迷信和崇拜。社会通过迷信和崇拜的神秘力量,让每个人生命中的主宰者——自主性思维归于驯服。 
  几千年来,人类的思维在这种神秘力量的统治下,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的压抑和荒唐的歧途。为摆脱这种异己的力量,寻找思维解放的道路,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当科学和民主的现代文明社会日益把思维的主权从迷信和崇拜的神圣中解放出来,归还给个人自己时,人类一开始就陷入的这个古老问题,重新以尖锐的形式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你的思维固然获得了主宰自己的自由,但你又怎么知道这个自由的主宰是否健康正确?它将把你带往天堂还是引向地狱? 
  当今社会犯罪率的增高,虽有复杂的社会起因,但毕竟不能排除自己思维最后主宰的责任。或许在明确的法制道路上,大多数人的主宰思维不会轻易走上犯法道路以自取灭亡。 
  但是在更多隐蔽的人生道路上,许多人思维方法的某些不当却可能不知不觉引其步入各种不幸的病态。今日世界精神病人数的大量增多,各种心理疾病的普遍出现,仅仅怪罪社会的复杂和竞争的压力是不够的。处在发展中的社会难免给人们带来新的问题和难题,思维就在解决这些难题中发展。由于解不开人生难题而导致的病态,显然有着思维不当的直接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给现代健康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今天,如何健康思维已是现代人生向每个人提出的最现实的问题。 
  2。永无止境的追求 
  人们常常向往富裕,也渴望至高无上的功名和权力,以为获得了这些便获得了真正的幸福,从而能够摆脱精神的烦恼和病态。而事实上,少数实现了这种至高无上的追求的人,往往发现成真后回头再看,这梦想只不过是一场骗局;而对绝大多数未实现者来说,这却永远是一个梦想中的追求目标。 
  精神的病态便可能从这种追求实现的思维方式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 
  在人类高级追求形式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金钱、功名和权力。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成为个人在社会竞争中获取利益的前提条件,所以虽是一种高级的追求,却不被看成是高尚的追求。 
  第二类是真、善、美。这种追求有益于整个人类关系的改善,需要个人为之作出奉献甚至牺牲,因而通常被看作高尚的追求。 
  第三类是自由、平等、友情和爱情。这是一种发自人的本性的追求,没有前两类追求那样相对明确的利益分界和道德评价。它需要将前两类追求综合起来,既需要一定的金钱、功名、权力作保障,又需要真、善、美去打开人际关系中自由、平等和爱的大门。 
  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三类追求仿佛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循环,是无法分割的。 
  当一个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却因为缺乏名位而受到压抑和冷遇时,便会强烈渴望功名和权力。相反,当权高名盛,一举一动都被奉承抬高而失去真实的自我时,可能又会厌恶功名权力而渴望自由。 
  同时,当爱情因贫困而变得苦难重重时,人们会拼命追求金钱去构筑理想的爱巢。但当黄金宫殿把真情隔离开来时,放弃王位,抛掉遗产而追求真爱的人,古今中外源源不断。这里,各种目标的出现是交替循环的。从人生价值看,没有哪一个目标是终极的、至高无上的。追求成功时的幸福和达到目标后的失望;追求失败后的痛苦和重新寄托希望的愉快,构成了人生追求中希望与失望、幸福与苦难的徬徨。人们渴望幸福,总想逃避苦难,但循环中的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度过人生不可避免的苦难并妥善地解决它们? 
  这就是每一个人的思维必然要面对的人生难题。 
  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给人的思维提供了启示。 
  人们在享受高科技产品时,如果不把大量污染转化为生态平衡物,污染的积累就会使人类陷入生存危机。同样,人们的思维在追求幸福的目标时,如果不能把产生的痛苦转化为希望的动力和幸福的养料,大量痛苦的积累就会将精神压垮。 
  现代人类不应该以破坏生态平衡的代价去追求极端的物质享受,而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类健康生存为最高宗旨。同时,人的思维也不应把追求单纯的幸福和愉快当作最高目标,而应该在幸福与痛苦的感受中保持心态平衡,即将精神的持久健康作为追求的最高宗旨。 
  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因为它不是以单一目标为终点的直线式追求,而是超越在具体目标之上的平衡式思维运动。 
  如果说它是一种追求,那么便是追求思维本身的合理性,没有终极,因而也不会走向反面,可以永久地提高、圆满,这才称得上是真正至高无上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中外古典的思想家中曾以神秘虚幻的形式出现过,那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