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仅如此,马可·波罗还非常正确地指出:“新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面悬挂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这自然指的是鼓楼之北的钟楼。“第三次钟响之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着紧急事物,如孕妇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请医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在大都城生活过,马可·波罗不可能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 
  再来看看马可·波罗在中国各地的旅行,他第一次前往云南时用了4个月,离开大都城,马可·波罗经过永定河上的芦沟桥来到涿州。他对横跨永定河上这座石桥赞美不已:“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桥长三百步,宽八步;十个人骑马并肩而行,也不感觉到狭窄不便。二十四个桥拱,由二十五个桥墩支立水中,支撑着桥身;桥拱用弧形的石头堆砌而成,显示了造桥技术的高超绝伦。” 
  他从西安穿过秦岭进入汉中,最后来到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马可·波罗正确地指出了成都平原的富饶和水利的关系:“这座城市(指成都)有许多大小河川发源于远处的高山,河水从不同的方向围绕和穿过这座大城,供给城市必须的用水。有些河川宽达八百步,有些宽二百步,而且都很深。” 
  他还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情况:“大川细流和地下各条支流汇合成一条大江(长江),这条江水东流入海,全线要航行一百天的路程。沿河两岸和邻近的地方,有着许多市镇和要塞,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 
  他对我国西南边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作了广泛深入的了解。在谈到大理时,他说:“这里有一个湖(即洱海),方圆近一百六十公里,在湖中可以大量捕捞各种鱼类,有些鱼体积很大。”他还提到云南西南部深山密林中的瘴气:“夏季期间,这里一片山岚瘴气,郁闷而又不卫生。所以,商人和其他外地人被迫离开这里,避免无谓的死亡。”他还到过与云南毗邻的缅甸北部,逼真生动地记述了缅甸国王陵墓前面两座棱锥形的金塔:“圆形的塔顶,悬挂着许多小小的金铃和银铃,经风一吹,叮当作响。两塔都高达十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巍峨壮丽的景致。” 
  从云南出使归来后,马可·波罗又多次前往我国东部和江南各地旅行,请看他对京杭大运河的描述:“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这条运河,是根据大汗的旨意挖掘的,其目的,在于使用船只能够从一条大河转入另一条大河,以便从蛮子省(指我国南方)直达汗八里,不必取道海。”他对杭州的风景秀丽、商业繁华、交通便利、市容美观更是赞不绝口:“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象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所以有‘天城’之名。”他还自称:“马可·波罗时常游历这座城市,对这里的每一事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一一记录下来。”




中国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发现
  西方探险家们走向古老中国的探险热线主要有3条:一是东部政治、经济的发达地区。这里文明程度很高,大小城市相连。但从欧洲人的角度,毕竟走到了亚洲大陆的尽头。二是中国西部、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有许多人迹罕见的地方。探险家们以登上这“世界屋脊”为荣。三是中国西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带。在中国大探险家张骞的时代,这里被称为西域,是陆路从中国走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门户。 
  在西方人的亚洲探险热中,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拔图塔、尼科洛·康蒂等4人被誉为“中世纪四大游历家”。 
  19世纪后半期,俄国军人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对中国西北塔里木盆地的探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1870~1885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携带助手和几个哥萨克兵士,先后4次在蒙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各地探险。当时,这些地方并不对外开放。在欧洲人心目中,它们仍然是那样神秘莫测。 
  1870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始了第一次探险。他从靠近蒙古边境的俄国城市恰克图出发,经过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来到中国北京,目睹了紫禁城的雄伟壮丽。 
  离开北京后他往北抵达呼伦湖。他被呼伦湖的美丽倾倒,为呼伦湖绘制了一幅全景图。然后他再上路拐往南行,来到包头。不久,他又穿过鄂尔多斯高原,往西南进发,考察了青海湖。 
  美丽的青海湖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是大雁、天鹅、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地。鸟鸣不绝于耳,鸟蛋随处可捡。这种情景,真让“业余生物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流连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为青海湖的一只鸟,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离开青海湖后,普尔热瓦尔斯基继续往南,深入柴达木盆地,登上了巴颜喀拉山脉,成为向黄河和长江上游挺进的欧洲第一人。他原想去拉萨,但是经费用完了,更重要的是时令已进入冬季,青藏高原早已大雪封山。普尔热瓦斯基只得中途而返,越过大戈壁,仍回到出发地恰克图。归来不久,他将这次探险经过整理编写成著名游记《蒙古,党项人的国家,以及北西藏的荒漠之地》。 
  游记的出版即刻引起欧洲的轰动,很快被全文或者节译成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并一版再版。普尔热瓦斯基也就在一夜之间成了欧洲的名人。 
  普尔热瓦斯基的第二次探险是在1876~1877年间。时间不长,行程也只有4000多公里,然而这是一次有重大地理发现的学术探险。 
  他从伊宁出发,沿伊犁河谷地前行,沿途满目苍翠,杨柳依依。他跨越了天山山脉,又从库尔勒涉过塔里木河,发现了喀喇布朗和喀喇库什两个湖泊。湖水很浅,有的地方都已底朝天。野生动物很多,有好些连普尔热瓦斯基这位颇有造诣的业余生物学家也叫不出名来。它们瞪着双眼,打量着这个陌生人。湖边长满了芦苇。普尔热瓦尔斯基躺在苇草上稍事休息,脑子却转个不停。探险家的敏感使他沉思:这里是不是神秘的罗布泊? 
  于是,普尔热瓦尔斯基回俄国后宣称他找到了罗布泊。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传出,地理学界大哗。因为普尔热瓦尔斯基说的罗布泊的位置,与地图上标示的罗布泊相距400公里,当时地理学界权威、德国的利希特赫芬对他的说法进行了猛烈的指责。后来的考察使学术界的意见趋于一致:两人都没错,原因是罗布泊是一个频频变迁的湖泊,其位置受流入湖内水量的多寡的影响。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第三、第四次探险,目标都是西藏。第三次,他深入西藏腹地,到达离拉萨只有270公里的地方,遭到当地驻军的阻止。神奇的“日光城”在他的心目中,就像绚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第四次他来到了西藏东北部,然后回国。 
  在第三次探险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罗布泊附近的一块绿洲边,意外地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饮水的野马,一匹匹骠肥体壮,可爱极了。他浑身的热血立即沸腾起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打一声响亮的唿哨,策马猛追。 
  野马受到惊吓狂奔起来。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追不上,拿起枪打倒了两匹,费了好大劲把它们拖回营地,再制成标本运回俄国。 
  俄国的生物学家惊喜地发现,这种野马是“世界上一切野马之母”。他们欢呼普尔热瓦尔斯基找到它们是“了不起的探险发现”。俄国沙皇亲自将这种野马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




印度 康蒂之旅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以印度河得名。其北面、西北面和东北面为高山环绕,南面及东南、西南面濒临大海。在古代,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那时人们所说的“印度”,实际上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 
  欧洲人很早便听说东方有一个印度,它富庶而又美丽。于是,无数欧洲探险家为它而踏上征程。哥伦布寻找印度,结果发现了“新大陆”,他以为到达的是真正的印度,便把那一片大陆命名为“印度群岛”,以至于东西两半球有了很多“印度”和“印度群岛”。后人为了区分,把现在的印度一带称为“东印度”,而把哥伦布发现的美洲的印度群岛称为“西印度群岛。” 
  在中世纪诸多前往印度的欧洲探险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要数威尼斯商人尼科洛·康蒂。有人称他是“充满激情的流浪者”。 
  康蒂出身贵族。1419年,24岁的康蒂离开故乡来到地中海彼岸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在那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马士革地处亚洲西部的交通要道,穆斯林商人云集。康蒂在那里经营香料和宝石,虽然与穆斯林彼此心存宗教的芥蒂,但还是结交了好几个朋友。他向他们学习阿拉伯语。 
  从1424年,康蒂在亚洲大陆进行了广泛的游历探险。他是一个商人出身的探险家,因此探险中满脑子的生意经。他探险的主要地区是以印度为中心的东南亚一带。他希望弄清东方香料贸易的来龙去脉并寻找到诱人的宝石。 
  康蒂从大马士革出发,横穿西亚,经过古代最为繁华的两河流域,来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他从这里漂洋过海,终于抵达印度的坎贝港。他游览了印度的几座古老城市,然后坐船沿印度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南亚次大陆的最南端。 
  在印度东南部最重要城市马德拉斯附近,康蒂慕名朝拜了附近的圣·多马墓地。圣·多马是耶稣12个门徒之一。传说当年耶稣去世后又复活,圣·多马坚持只要自己没见过,就绝不相信。结果,耶稣单独向他显灵。此后,圣·多马到波斯、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传教。后来在印度被两个婆罗门教徒用长矛刺死,长眠于异国的土地。 
  在圣·多马墓前,康蒂思绪万千。他想,自己和圣·多马是不同时代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两人走了同样遥远的路程。圣·多马千年后依然流芳,赢得基督徒的万世景仰。可是自己呢?生意不见得做得好,死后万载留名更不敢想。心中不免一阵酸楚。 
  康蒂在印度没能找到诱人的香料和宝石产地。于是,他渡过保克海峡,来到锡兰。他在锡兰看到了大片的肉桂林,对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除此之外,他没能找到他想要寻找的宝物。于是,在锡兰作短暂停留后,他便离开了,坐船继续向东漂泊,登上了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腊岛物产富饶,盛产黄金、樟脑和胡椒,使康蒂流连忘返,他在那儿整整逗留了一年。但是,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岛上的土著居民吞食血淋淋的人肉,让他惊骇不已!有些土著还与邻近部落征战,将战斗中杀死或俘虏的男子头割下来,作为战利品向人夸耀,也拿来祭祀神灵。康蒂对这种风俗深恶痛绝,决定马上离开那里。 
  康蒂乘船一直往东南,来到爪哇岛。爪哇岛人口颇多,居民生活也不错,他们以斗鸡为主要娱乐。这可使康蒂大开眼界。他见过斗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