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 第1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雷马根大桥失守后他被调任西线总司令。
他上任后就紧盯着雷马根和韦塞尔,知道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很快就要出击,合围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巴顿会在奥彭海姆渡河。
他知道形势严重了:不仅B集团军群处境险恶,南边的G集团军,也由于巴顿渡河,已成为夹在巴顿和帕奇的美国第7集团军之间的瓮中之鳖。

………………………………………
19。百万盟军:前进!(3)
………………………………………

德军的整个西线防御体系马上就要崩溃了。
凯塞林想抢在蒙哥马利动手之前把巴顿赶到莱茵河西岸。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动手,蒙哥马利的铁锤就砸了下来。
3月23日黄昏,几千门盟军大炮向韦塞尔周围的德军阵地一齐开火。
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布鲁克都赶来观战。
晚上10时,英国第2集团军的突击队员,头戴绿色贝雷帽,登上水牛式两栖装甲输送车,向莱茵河对岸冲击。
几分钟后,装甲输送车又返回运第二批突击队员。
驾驶员说:“对岸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热。”
晚上10时30分,201架英国轰炸机向韦塞尔投下1000吨炸弹,把城市夷为平地。
这时,巴顿正兴高采烈地给布莱德雷打电话。
24日1时,美国第9集团军的2000门重炮发出怒吼。
一小时后,第一批美国突击队员踏上莱茵河东岸,几乎未遇抵抗。
24小时后,美国第2集团军共死亡42人,450人受伤,7人失踪。
24日10时,14万盟军空降兵开始在韦塞尔美军向德军进攻,炮声震耳。
以东几公里的地方空降。'手机电子书网 。。'
当天就与地面部队会合,在东岸建立了纵深近10公里的桥头堡。
盟军工程兵迅速在莱茵河上架设起浮桥,一队队坦克、大炮、步兵、卡车,源源不断地开到东岸。
丘吉尔站在河边属于美军地段的高地,喜气洋洋地对艾森豪威尔说:“我亲爱的将军,德国元凶已被我们逮着啦,快完蛋啦。”
说罢就要过河,遭到艾森豪威尔的坚决拒绝。
艾森豪威尔一走,丘吉尔就像孩子般地对蒙哥马利说:“既然艾森豪威尔将军走了,我现在是指挥官,咱们过河吧!”说完就叫住一艘美国登陆艇,在辛普森和蒙哥马利的陪同下到对岸。
德军零星炮弹还时不时地落在周围,辛普森的心简直要跳出来了。
丘吉尔毫不畏惧,兴致不减,又跑到被炸坏的韦塞尔大桥下,爬上桥梁。
这时德军两发迫击炮弹打来,接着越打越近,好像德国人已发现丘吉尔在这儿似的。
辛普森再也忍不住了,上前说道:“首相先生,敌人的炮兵就在前面。
他们轰击了大桥的西岸,现在又轰击您身后的公路了。
我无权允许您再呆在这儿了,要求您赶快离开。”
一旁的布鲁克元帅见丘吉尔的表情像是小男孩看到别人在毁坏他用砂子堆成的城堡。
丘吉尔抓住一根小钢梁,极不满意地看了辛普森一眼,然后依依不舍地回到船上。
布鲁克想起丘吉尔曾说过的一句话:“有一种死法,那就是当你热血沸腾、什么也感觉不到的时候,投入到战斗中去。”
丘吉尔过河的时候,巴顿也在过河。
他走到浮桥上,说:“该歇会儿了。”
说完,解开裤子,对着河水撒了泡尿。
蒙哥马利渡河后,布莱德雷在3月25日下令霍奇斯向帕特伯恩方向进攻。
在美军强大火力的掩护下,霍奇斯的部队向马尔堡方向发起进攻。
德军拚死抵抗,但架不住美军的猛攻,抵抗力逐渐削弱。
美军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在3月28日到达马尔堡,之后北上,往帕特伯恩杀去,一天竟前进了140公里。
在北面,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在3月31日全部渡过莱茵河,顺着利珀河向东南冲去。
两路美军如两支大铁钳,于4月1日16时在利普施塔特合拢,把30多万德军和莫德尔元帅挤在中间。
巨钳外面的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3集团军飞速向东推进,分别直奔易北河和卡塞尔、纽伦堡。
4月4日,事前约定,美国第9集团军划归布莱德雷指挥。
被围在鲁尔地区的莫德尔元帅,从美军占领雷马根起,就希望希特勒能看清形势,允许他后撤。
这位军事天才知道大难马上就要降在自己的B集团军群头上,但他却不敢向希特勒请求撤退,只向凯塞林提出自己的想法。
凯塞林也不敢违背希特勒寸步不得后退的命令而放弃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
就在这时,莫德尔收到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命令,指定某几个师去夺回雷马根大桥。
可那几个师根本没有战斗力,莫德尔气得直骂:“那几个师武器都丢了,根本不行,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老是这样,大本营根本想像不到实际情况是怎样……
当然,吃了败仗就归罪于我。”
现在莫德尔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自己陷入重围。
莫德尔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即3月29日,打电报给凯塞林说想守住莱茵河是“荒唐的,无效的”,必须采取行动阻止美军合围。
面对支离破碎、土崩瓦解的西线,凯塞林只得硬着头皮同意。
3月30日夜,德军向帕特伯恩发动反击,同美国第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3装甲师的一个先遣队展开激战。
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和火力优于美国的M—4“谢尔曼”式坦克,把美国坦克一个个打得起火燃烧。
美国第3装甲师师长罗斯少将正好在这个先遣队里,不幸阵亡。

………………………………………
19。百万盟军:前进!(4)
………………………………………

德国人虽打死一名美国师长,但未能阻止美军合拢。
美军后续部队源源而至,战斗轰炸机也飞临战场上空,打得德军落荒而逃。
德国B集团军群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凯塞林回到他在图林根的司令部,看着地图上一支支盟军推进的箭头,意识到德军西线已不复存在: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南边的G集团军群都已成为瓮中之鳖,盟军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畅通无阻。
他知道大势已去。
这时参谋长送来大本营的一份命令,命令莫德尔把鲁尔作为要塞来据守,不得撤离。
凯塞林几乎要跳起来了:难道上面不知道鲁尔地区的粮食只够3星期吗?
美军连3星期也不等。
美国第1、第9集团军一合拢,就于4月6日向哈根方向发动突击,在14日将鲁尔分割为二。
包围圈内的德军已无斗志。
莫德尔的参谋长劝说莫德尔投降。
这位德军后起之秀用一种参谋长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有责任拯救我的部队。”
这时一名美国军使打着白旗来到司令部,送来敦降书,上面写着:“为了战士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的荣誉,为了对你国家的爱,为了贵国的未来,放下武器吧!你挽救下来的这些德国人将会为贵国人民重新得到社会地位而作出贡献,你保留下来的德国城市将对贵国人民的繁荣具有极大的意义。”
莫德尔读罢,让人告诉军使:我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约束。
若投降,名誉将被玷污。
莫德尔拒绝了降书,但不想让部下毫无意义地死,让工业区被摧毁。
他做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决定: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
命令下达后,他对参谋长说:“作为败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参谋长没有回答,莫德尔自己回答了:“过去败将都是服毒自杀。”
莫德尔开着他的“奔驰”牌大型指挥车走了。
据说在一片密林中服毒自杀。
但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也不见其踪影,只找到那辆汽车。
第二天,鲁尔区的战斗全部停止了,315万名德军官兵成为美军俘虏。
这是美军历史和盟军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也是盟军在欧洲的最后一战,俘虏人数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突尼斯战役。
在30多万德军被围的时候,百万苏联红军打响了柏林战役的炮声。
东方的炮声越来越近。
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这些罪恶累累的纳粹元凶,都躲在希特勒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隐蔽部里,各自心怀鬼胎,忐忑不安。
希特勒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威风凛凛的劲头,成了一个没有自控能力、唠唠叨叨的糟老头。
希特勒把无名火撒到女秘书身上,冲她们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了。
他们都背叛了我……
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就没有领袖了。
我没有继承者。
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
你们去想吧,谁能是我的继承者。”
希特勒不相信失败,成天唠叨着他的往事,那些靠自己的毅力、干劲和狂热所克服的困难。
他成天这样唠叨着,以致别人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普鲁士奠基人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希特勒又把自己比做七年战争时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已山穷水尽,可普鲁士的对手、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突然死了,俄国退出了战争,普鲁士取得战争胜利。
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边打气,高声朗读关于七年战争的记载:“被俄国弄得垂头丧气的腓特烈大帝说,如果在2月15日运气仍不好转,他就服毒自杀。
一谋臣道:‘英勇的国王,请您等一等,您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您那交好运的太阳正隐在云后,它即将驱散云雾照耀您。
’果然,俄国女沙皇在2月12日驾崩了,给腓特烈大帝的命运带来神奇的转折。”
希特勒两眼充满泪花,静静听着。
戈培尔接着喜形于色地说道:“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时的星象图预测,德国在1941年以前会不断胜利,然后是节节失败,直到1945年4月上半月遭到惨败,下半月将取得暂时胜利,接着是休战,直到8月才有和平。
此后三年德国处境困难,从1948年起又东山再起。”
希特勒没有说什么。
他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但前线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又不能不想到失败。
3月18日,希特勒收到宠臣、生产部长施佩尔的备忘录。
“4—8星期内,德国经济将要最后崩溃……
经济崩溃后,战争就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
即使在军事上也是如此……
我们必须尽力保持一个基础,哪怕是一种最原始的基础,使这个民族能生存下去……
我们没有权利在战争的现阶段进行一种可以影响民族生存的破坏行动。
如果我们的敌人要摧毁这个曾经无比英勇地作过战的民族,历史的耻辱应完全由他们承担。
我们有责任使这个民族能在遥远的未来得到复兴。”

………………………………………
19。百万盟军:前进!(5)
………………………………………

但是希特勒对施佩尔说:“如果战争失败,这个民族也将灭亡。
这种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必要考虑让这个民族维持一个最原始的生存基础问题。
恰恰相反,最好由我们自己动手把这些基础毁掉,因为这个民族将被证明是软弱的民族,而未来只属于强大的东方民族。
而且,在战争后留下的人不过是劣等货,因为优秀的人都战死了。”
第二天,希特勒下令摧毁德国所有的工厂、电力设备、自来水厂、煤气厂、食品店、服装店;所有的桥梁、铁路和交通设备;所有的河道、船只;所有的机车和货车。
施佩尔气得牙根发抖,恨不得杀掉这个他最崇拜的人。
施佩尔发现了希特勒地下室的通气道,想把那种在奥斯威辛毒气室屠杀犹太人的毒药扔进去;让所有这些给德意志民族和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疯子见鬼去!
可惜通气道太高,又有党卫队员守卫,施佩尔只得作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