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张云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7张云逸-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黄荣韦纯束骆明廖联原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云逸诞辰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张云逸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曾经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亲聆他教诲的老干部、老战士,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缅怀他光辉的一生,高尚品德和这位严父慈母般的革命老前辈。

大将风范光辉一生张老原名运镒,字胜之,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他高小毕业后到县城及广州当工人,到黄埔陆军小学学习时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先后参加1910年广州起义,担任炸弹队队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任排、连、营长,参加反袁和陈炯明之役。曾任揭阳县县长、旅长。1926年北伐任第四军二十五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处长。1926年11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7 月受党的派遣到南宁从事兵运工作,在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以俞、李政权的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的名义,率部运军火到百色,发动百色起义,任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长,开创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末至1931年春,与邓小平、李明瑞率广西子弟兵7000人小长征去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合,转战佳、黔、粤、湘、赣五省沿途遭国民党军截击、围堵,艰苦卓绝,英勇作战,终于战胜顽敌,保存了2500名红七军精锐,与中央红军会师,得到毛泽东和朱德接见,备受赞扬,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委员。1931年底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后又担任副参谋长兼作战局长,对粉碎国民党围剿作出贡献。长征时,任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率侦察队先行,侦察敌情,参与拟订作战计划,进军贵州、抢渡乌江、占领遵义,作出重大贡献。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协助周恩来主持后方工作,任西北军委办事处参谋长。1936年4 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渡河东征抗日,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先锋军副总参谋长兼任渡河司令员,为部队东征、回师提供了保证。1937年末,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对组建新四军起了重大作用。1939年5 月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新四军江北部队。1941年1 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并兼淮南军区司令员,对发展新四军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功绩昭著。1943年底至抗日胜利,代军长陈毅去延安期间,由张老主持新四军工作,积极向江南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为支持解放战争作出努力。1949年9 月22日,中央任命张老为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同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他在北京和宋庆龄见面时,互认同乡,握手致候,张老亲切称她为“妹妹”,宋庆龄高兴地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哥哥感到荣幸,共同为建设新中国、新家乡出力吧!”张老返回广西后,兼任军区司令员、政委、政协主席,并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广西全面工作,领导剿匪、建立和巩固各级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革运动,使广西面貌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张老年登花甲,积劳成疾,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信,要求张老治病休养。1952年秋赴苏联疗养,次年归国,在中央工作。1955年9 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党的第七、八、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第一、二、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2年以后,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年老体弱,仍深入各地视察、检查工作。1974年11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开的追悼会上致悼词说:“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坚定不移统战楷模张老执行党中央的方针路线是坚决的,他一生从事武装斗争,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在历次战争中,他无所畏惧,沉着指挥,英勇作战,克服种种困难,争取胜利。从红七军到中央红军长征,从新四军到解放战争、广西剿匪,张老在军事上的成就卓著,不庸我们赘述了。

这位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曾经是我党发展统一战线与国民党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谈判并完成重大使命的代表,对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冬,张老被派为中华苏维埃政府的代表,与十九路军建立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谈判,签订协议,团结抗日反蒋,任中共中央驻十九路军军事联络员。

1937年4 月,他随周恩来去西安参与同国民党谈判,去西安时,与周恩来副主席同乘一辆卡车,在离延安35公里的崂山遭遇匪徒袭击。张老命警卫人员保护周副主席撤离,自己带11名战士猛冲过去与敌激战,周副主席脱险回延安,警卫人员大部分牺牲了,张老指挥部分战士与敌两百余人苦战,半夜才撤回延安,化险为夷。5 月,他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香港,开展华南统一战线工作,联络爱国民主人士,共商抗日救国大计。6 月抵桂林,与李宗仁、白崇禧商谈,又经李宗仁介绍与四川刘湘代表会谈,同他们达成团结抗日协议。他在桂林时3 次向毛、周、朱用电报汇报请示,得到中央的肯定和赞扬,中央电示,同意他的活动方针,并作了具体指示。6 月26日,又将与桂系当局及四川代表拟定的团结抗日7 条纲领草案电报毛主席。次日,毛泽东复电:“纲领草案是对的,我们赞成本此去做,并促请桂方和粤、港、沪各方也努力去做。”

“七。七”抗战爆发后,张老与李宗仁商谈,李通电支持抗战,并请张老留桂磋商抗日事宜。毛泽东电示张老:为促蒋抗日,各方面应表示拥护南京政府抗日,不可有牵制之意,并要求张云逸以后仍来往粤桂港之间,督促李宗仁、白崇禧出兵抗日。白崇禧飞南京见蒋介石,就任副总参谋长,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并派桂系廖磊等两个集团军到上海投入抗战。以后张老又到广州与余汉谋多次谈判,余同意国共合作抗日,得以在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我党对桂、粤、港、川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成绩昭著。

1938年底,张老到安徽金寨县,与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谈判省政府对新四军供给问题。廖表面很尊重张老,但他限制新四军活动范围,欠饷半年不发,见面时廖说:“两广老乡,有失远迎,失礼失敬。”张老说:“我是来讨新四军军饷的。”张老又说:“你是省主席、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什么要住大别山,不住安庆、合肥呢?蒋介石为什么要住重庆,不住南京、上海呢?就因为抗日力量不够嘛!你不给我们发饷,叫我们怎么去打仗?你限制我们在津浦路以西15公里内活动,叫我们如何出击日寇呢?”廖磊不得不立即支付法币4 万元,子弹2 万发。张老派黄荣去领款,叮嘱说:“你要讲几句白话,老乡,大家都是广西人,帮帮忙吧!”对方派警察和马车,护送军晌到了张老住所。廖磊还答应新四军可向淮南及津浦路南段活动;同意成立江北游击总队;新四军四支队军饷由省政府拨给。1938年廖病逝后,继任者李品仙配合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向新四军进犯,张老指挥江北新四军坚决还击,歼灭其2000余人。然后,张老出面谈判,形成以津浦路为界、东西分治的有利局面。

1949年秋末,张老邀请在港、穗的爱国民主人士回广西参政。一起从广州同船返桂的有知名人士雷沛鸿、陈此生、陈良佐、雷荣珂、莫乃群、陈雄,还有王力教授和他的儿子秦似同志。随后,李任仁、吕集义等先生也由北京回广西任职。反袁宿将、广东军政府的军长林虎,也被邀请来南宁参政,参加土改,后任政协副主席。张老要求有条件的县都有一位爱国民主人士任副县长,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关心广西 建设广西张老对广西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把广西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解放前,他关心广西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解放后,又时刻关心广西的建设和人民的疾苦,孜孜不倦地工作,人们都以为他是广西人。

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刚胜利结束,新四军军部还在山东省临沂的时候,张老就和军长陈毅按照中央指示精神,派遣廖联原、黄传林回广西开展地下党工作和武装斗争工作。廖联原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回到广西家乡开展工作。

1949年秋,中央决定派张老回广西主政,亲自动员一些在华东工作的广西籍干部如黄荣、贺希明、骆明、廖联原等同志回广西工作。他们在华东工作多年,工作都比较顺利,工作条件也比较好,如黄荣当时担任华东电讯管理局副局长兼上海市电讯局局长,工作条件较好,是否回广西正在犹豫。张老亲自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说:“人家东北都支援广西,你是广西人,怎么不回去?”几句中肯的话,说得他们心服口服,便愉快地回广西。接着,张老便动身从上海回广西。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雷经天、贺希明、骆明等。到了广州,他就发特急电报给在桂中游击支队司令员廖联原,叫廖到梧州,并令其带身边的部队集中到桂平江口待命。廖到梧州时,张老和他亲热如故,问寒问暖,叫人拿来新军装给廖换去破旧衣服,对廖大加赞扬,说廖搞得不错,3 年来没被敌人吃掉,反而搞起几千人的队伍。指示廖部编入正规军,参加剿匪、反霸、土改等。张老还当即拨款,给廖装备部队,并决定骆明留下任梧州行署专员,迅速成立各县政府,发动群众、征粮剿匪,支援解放军解放海南。廖联原随同张老乘轮船离开梧州。到桂平江口时,正是1950年元旦,张老上岸热情慰问桂中支队,在向指战员讲话中充分肯定桂中支队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勉励大家向解放大军学习,更好为人民服务,要彻底消灭国民党残匪,巩固政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张老还召开连级以上干部座谈会,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对新区政策,并请全体指战员会餐,共度元旦。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

广西是革命老区,比较贫穷落后。张老在制定政策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广西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广西刚解放,百事待兴,张老深深懂得“恢复经济首先要恢复交通”的重要。1950年春节,张老不休息,召来负责交通和公路工作的黄荣商量“凡是未通汽车的县城都要通车”的问题。邕江第一座大桥兴建时,张老已离开广西去治病,但他仍关心支持。当时黄荣和韦纯束负责建桥工作。从城建长远考虑,大桥设计长800 多米,宽24米。国家计委只给数百万元包干,不够用。张老主张募捐,又帮助去找国家计委解决,广西终于建起当时全国桥面最宽的第一座邕江大桥。3 年困难时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