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江湖 揭密房地产大腕的发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产江湖 揭密房地产大腕的发家史-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战线过长,轻易丢弃原本拥有的天津区域优势,造成资金链紧张;

  顺驰模式是“四快——快速拿地、快速开工、快速销售、快速回报”,但这四快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顺驰显然没有具备四快的条件。

  3、商业模式存在致命缺陷,利润率过低,抗风险能力极弱;

  “四快”模式里只有“快速拿地”做到了,2003到2004年拿了十几块地,在十几个城市同时开花,资金负债率高,一旦银行要收回贷款,资金链断裂,企业马上就会停止运转。

  4、管理混乱导致项目失控、内部腐败严重;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成本一般在2%到3%,而顺驰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为8%到9%。短时间内还可以靠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人,但是利润不高、效益不好,终归不能持续下去;广告宣传费用过大,内部管理混乱;总部过分放权给地区公司,地区公司可以任意买地,可以自己随意决策;项目管理失控;授权什么、管住什么、放开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内部腐败;与招标单位搞鬼,拿回扣现象严重。




第十回   反思(2)




  5、企业用人不当,片面强调人的“激情”,忽视对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的考察;企业领导人很有激情,因此他们要求人只要有激情就行,20多岁的年轻人就管项目,而一旦做不好,马上就换,这就有些片面强调激情。

  6。不善于总结学习,不注意将个人的教训提炼为组织的财富,反复交学费,极大浪费公司资源。

  顺驰的领导人很聪明,学历也高。但个人能力终归有限。面对日益膨胀的企业,他们不注意学习,不能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能慎重从事、不能规范管理,终于导致企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六点总结精当啊。

 柳传志是孙宏斌商海道路上的重要人物,面对顺驰的陨落,柳传志认为,“孙宏斌的失败是迟早的事。因为他违背规律,资金链是个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一下子招那么多人,几十个、上百个的培养,没有经过总部文化的熏陶,拉出去就给很大的权力。”

  “真不知道他那样着急要干什么。”柳传志曾经告诫过孙宏斌,希望他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于事无补。

  生于激情  死于浪漫

  面对几万汉军,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饮剑自刎,引得后世感叹、议论纷纷。

  有人说顺驰败于孙宏斌的疯狂与偏执,有人说顺驰败于资金链的断裂,有人说顺驰败于上市失败。或许都有理,或许都无理。

  大体看来,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下、在投资银行的临阵毁约下,顺驰倒下了,似乎有类似霸王的悲壮在里面,如果没有宏观调控……如果投行依照约定入股投钱……

  其实,通过前文对顺驰狂飙、陨落过程的全面梳理,透过现在看到的信息、资料,可以看到,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的。里面蕴含的一些东西,值得商海中人引为戒律自省。

  首先,从文化上看,顺驰具有浓厚的孙宏斌印迹。一个企业的气质难免要受创始人的影响,但老孙的个性太过突出,比如眼光极具战略性、为人富有强大的激情,这些特质在企业中被过度放大后,在没有适当的智慧的约束下、在适当的经验的参照下,激情往往会流于形式,战略往往被无能的战术阴干。

  可以想象,老孙的激情传达几级以后,经过几个月的散热后,到了集团基层,可能就成为空洞的口号和冗长的会议了。这种高层、基层信息传递的存真、失真是管理学上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一个部队要想获取胜利,必须战略战术双双过硬。比如,辽沈战役中,毛泽东确定了先打锦州的大战略,战略是伟大的、英明的,但如果没有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辽西会战这些具体的、一场场的恶战打下来,那伟大的胜利不会出现的。顺驰的全国化战略时间点选择准确、市场整体方向判断正确,大战略方向没问题。但战术上执行有问题,比如战线过长、比如很多项目开发都出现麻烦,战略的有效也无法弥补这样大、这样多的战术问题。

  总体看来,顺驰的企业文化激情四射、但气质浮漂,导致公司战斗力并不强,特别是持续作战、细节作战能力弱。

  其次,从内部管理上看,顺驰的管理非常失败。文化层面上还有激情这个优点,到管理层面来看,可谓一败涂地。从某种角度上看,顺驰可以说是不是败在资金方面的,就是败在管理上的。

  先看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因该形成稳定的、持续的用人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来甄选人才,让能者上、让贤者上。老孙一开始对各公司经理是非常放权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权这个东西,易放难收啊。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高管,手握重权,一群80后,去和50后、60后做生意,生意场上,人脉最重要,80后和50后、60后比人脉?呵呵,“饶你奸似贵,怕也要喝了人家的洗脚水”。全国化之后,顺驰员工流动速度是非常频繁的,孙宏斌的解释是公司发展起来后应聘的人更多了,可选择的人才也更多了,所以不怕老员工的离去。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老员工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新近人才所无法拥有的,而有是者往往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另外,频繁的人员流动直接影响了顺驰的实际运作,很多交易伙伴都因此拒绝和顺驰进行业务往来,有多位业内人士曾对笔者表示:“无法跟顺驰做生意,你上礼拜刚跟这个负责人谈得差不多了,下礼拜再一看,顺驰换人了!原先那人说过的东西都不算了,有得跟新人重新谈,还没谈清楚又换了……这种做法谁能受得了,这生意怎么做。”




第十回   反思(3)




  再看财务管理。顺驰号称“七个锅盖盖十口锅”,号称最周密的现金流管理,号称有专门的IT团队管理全国各公司现金的流进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顺驰的财务制度是完善的。在土地出让款压得顺驰透不过气的时候,在公司绷紧资金链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流向了管理之外。比如顺驰再报销制度上管理并不严密,有消息说顺驰某公司的一部门经理,每月报销餐费就能报出十几万资金,单一用餐发票金额能高达二万元。

  财务管理制度的混乱确实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人的牟利温床,相比于万科、万通、富力等公司,顺驰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有待完善的。在万通一千元以上的餐票在报销时需要有公司证人签字;在富力员工的电话费开支都是有严格限制的。这些细碎的财务规定有时确实会影响效率,但切实保证了公司财务的严密。

  有意见说,老孙对公司管理混乱的状况非常清楚,但老孙的理念是,一个公司不可能没问题,但要看什么是主流,只要在发展中、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但从实际情况看,人员混乱、财务混乱,这样的公司不遇到困难时,或者还能维持样子运转,一遇到困难,内部不堪压力。比如,总部需要从分公司调钱,分公司帐上明明有钱,但刚好财务把公款挪去给自己申购新股了,反正也乏人监管、人员变动快,一礼拜后,钱才到总部帐上,那总部还怎么混?这个例子假设的情节是非常轻微的,只是耽误资金划转的一周时间而已,顺驰内部拿回扣、乱报销的情况后期很是不少啊。

  第三,从资金上看,顺驰地拿的太多了,钱花的太快了,购地狂不是那样好当的。上市未果、私募失败,让资金链只出不进,不出问题才怪。但这个资金问题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

  在顺驰内部一直有句话“顺驰是用来拉车的,融创是用来赚钱的,顺驰不动产是养大以后用来卖的”。在2003年时,孙宏斌就把旗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分在了顺驰和融创这两个公司内,好的地段、好的人员都分配到了融创。相比而言,在顺驰的运作上更为激进、更为偏执,拿地节奏更为紧密,而融创则稳健得多。孙宏斌对此的解释是,顺驰不动产承载的是中介业务,以后是计划方在美国上市的,融创是想放在国内上市的,顺驰是想放在香港上市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融创并没有在国内上市。在2005年,顺驰资金链最为困难的时候,融创资金链也比较紧,但融创转让了几块土地,获得几亿资金,保证融创渡过了难关。而在同一时间段内,顺驰也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现象,顺驰的管理层并没有效仿融创的做法,没有通过转让土地的方式换取资金链的安全,而是继续在风险中前行、再赌赴港上市成功、再赌摩根斯坦利必然能将顺驰带入资本的乐园。

  从阴谋论的角度事后分析,在2003年之时,融创和顺驰并立之时,顺驰的命运或许在此时就已经被注定了。赌赢了,顺驰成为业内的顶级企业;赌输了,老孙手中还有融创和顺驰不动产。进退取舍早有安排。

  孙宏斌已经不是1994年把全部身家性命绑在一起陪着青瓜蛋子一起玩的孙宏斌了。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顺驰和融创不分立的话,老孙还会让顺驰如此狂飙吗、在顺驰资金链紧绷时还会采取较为冒险的做法吗?顺驰赌的是顺驰的全部,但不是孙宏斌的全部。完全从生意场的角度来看,以顺驰为筹码、几百万土地储备为筹码、数十亿资产为筹码,也是大手笔了,赌赢了天下第一,赌输了早有退路,这种的赌注,换你的话,你下不下场子?呵呵。

  最后和有意向的读者一起做道思考题。

  分析总归是分析,多是从结果倒推原因,以成败论输赢。顺驰最后被出让了,所以管理、文化、资金上的问题都成了问题;如果顺驰没有出让,而是顺利上市融资成功了,哪又该是什么光景?呵呵。老孙所说的靠发展解决问题,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呢?战略的准确性能掩盖战术的执行不力吗?呵呵。




第十回   反思(4)




  顺驰现象的巨大冲击

  顺驰现象对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在顺驰狂飙之前,所有的地产公司都知道房地产行业会发生并购,发生整合,大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但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一天,没有人想到它会来得这样早,直到顺驰出现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危机真的来了。

  在顺驰冲击波发起之后,万科三四年内先后发动了业内最大的并购——并购南都置业,先是在2005年3月3日和2006年8月3日,两次与中桥、上海南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系列协议,分别以总额人民币18。58亿元和17。66亿元,收购了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都置地有限公司、镇江润桥置业有限公司、镇江润中置业有限公司、苏州南都建屋有限公司的股权。到2007年3月21日万科又以3。93亿元受让上海中桥基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剩余20%的浙江万科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及与之相对应的股东权益。收购完成后,万科A将拥有浙江南都100%的股权。至此,万科并购南都置业的大戏已至尾声,整个收购过程共持续2年,收购总金额高达40多亿元,为中国房地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