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明- 第7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粮价必涨无疑,这个月底,估计最少能涨到五钱以上。”

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
    王国峰面无表情的道:“这边大粮商到手五钱,底下百姓到手最少五钱五到六钱了,这事情做的妙极。”
    一边用辽阳货物打击这边的收入,一边涨粮价勒这些人的脖颈,辽阳这一出大戏,果然是唱的热闹,精采纷呈。
    这其中的事当然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不知道要调动多少人手和多少金银,疏通多少关系。两湖那边的大粮商也不是吃素的,不会不明白此举暗中包含的意思,虽然在商言商,但两湖那边向来是江南粮食的主要供应方,从大明中期开始,就一直由两湖供给粮食到江南,沿江而下,粮船运输十分方便,顺流而下,省时省力,运费不高,能充份满足江南的粮食需要。
    说来也是好笑,江南那边的土地肥力除了东北的黑土之外堪称最肥,而且不是天然的肥,是因水利之便几百年间堆肥堆出来的黑土,单亩收获不及湖广的记录,但平均的地产,绝对是在湖广之上。可自明朝中期之后,江南的粮食已经不能自给自足,需得从湖广大量买粮,否则粮食便不够吃这当然不是江南的地不行了,只是江南的土地大半种植了棉花和改成了桑林,种棉和采桑养蚕的利益高出种粮十倍,田主不是傻子,当然以种经济作物为主,这么一来,粮食便是大为减产,需得大量从湖广购买。
    明朝中枢的协调能力又是差到几乎毫无能力,开中法一坏,江南的粮根本不到西北等九边,北方又连年减产,粮价一直上涨,遇到大灾荒根本没有自救能力,如果田赋不高还能勉强稳住基本盘,崇祯年间因为辽饷又涨了田赋,全国齐平,根本无视西北和江南湖广的差异,结果基本盘崩溃,大量的西北农民造反,中小地主破产,边军粮饷不足,也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之中,归根结底,还是粮食产量严重不足,明朝中期过后海外贸易盛行,人们将眼光全投向海外,江南一带的商人获得了巨利,整个南方对粮食生产的兴趣不足,更没有兴趣到北方做生意,北方的粮食生意把持在晋商手中,晋商却又偏是吃里爬外的汉奸,两边的世家和商人算是一起合力,毁了大明的根基,所以有的时候,帝国的毁灭完全不是简单的原因,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复杂的东西,别人不懂,惟功却是清楚明白。
    江南这里算是自毁武功,大量的良田不种粮改种了别的作物,既然你粮产不足,需仰赖外力,那就不能怪辽阳在这件事上发力了。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冬天的储粮吃的差不多了,夏收还没有开始,湖广的粮价也有所上扬,顺字行再炒作一把,就算湖广粮商不为这难这边,想要顺利买到平价的粮食也绝无可能。而且顺字行有庞大的资金链,可以一直不停的收粮,到了夏收开始时,虽然粮食大为增多,可江南和湖广都有负责供给京师粮食的重任,地方上也并不太轻松,这样一路收粮到冬季,估计江南这边的一石粮能涨到二两,那个时候,就算采桑织布的收入高,估计也会有相当多的人饿肚子了。
    至于多买的粮食,顺字行当然是不停的运往北方,或是囤积储存,或是用为军粮,反正粮食多了不怕,卖到朝鲜和北方一带便是,市场大的很,不怕脱不了手。
    倒是江南这边,产布产棉的地方被低价棉打的喘不过气来,原本的天下粮仓,地位早就叫湖广抢了不说,现在还得卖低价布,买高价粮,一进一出,就是两根绞索勒在脖子上,看你怎么喘的过气来!
    “就是苦了百姓些”
    王国峰盯了那个军情人员一眼,对方感觉他的眸子里寒意,不禁缩了缩脖子。
    “属下错了。”
    “错倒不算什么大错。”王国峰淡淡的道:“我要带的是秉承大人的理念,造福我中国之人,情报人员要冷静,不能出错,不过也不能说毫无思想。我也不愿你们就是拿钱办事的木头人,不过你再仔细想想,这一件事的做法是不是唯一的选择。”
    “是。”那人想了想,终道:“舍此之外,别无良法。我江南的世家和我辽阳根本就是气味不投,以前的合作之法断定无法长久,要么我们屈就他们,跟着他们的规矩转,要么就得把他们压服,叫他们跟着大人的指挥行事,决裂乃是大势,非人力可挽回。”
    “你这见得还算明白。”王国峰终于展颜一笑,笑容居然十分亲和,也叫人觉得他年轻的不象话,不过此时这个苏州的情报主管不敢有一丝轻慢,听到夸赞,也是垂头不语。
    “走吧。”王国峰简简单单的吩咐一句,负手而行,虽然身在苏州这样的地方,居然也是如在辽阳一般,走的轻松写意,十分潇洒。
    
    
    晚间的时候,高淮从虎丘北边的一个镇上赶了回来,因为赶路,他没有乘坐自己的八人抬的大轿,而是骑马赶路,来回走了一趟之后,他头顶那精致的三山帽上落满了灰尘,镶嵌的白玉珠也蒙尘很深,看不出原本的润色,身上的大红衬白里的蟒袍也是变的灰扑扑的,跟在他身边的十几个小太监也都是一副德性,那些锦衣亲军也好不到哪去,至于苏州本地招募的游手无赖,因为是一路跟着跑的,那就更加的狼狈不堪,甚至有一些人,鸳鸯战袄都脱了下来,光着膀子,或是脱了铁网靴换了布草鞋,这么一堆人聚在一起,那种形容就甭提了,虽说不是乞丐叫花子的气质,可总归不会叫人看了心中愉悦。
    高淮也懒怠理会这些,他的住处是抢的苏州城中一户大富商的宅邸,现在用来当了税监衙门,平时这里弄的神鬼辟易,每日鬼哭狼嚎,加上大批无赖亲军环绕,苏州城的狗都不敢路过这里。
    整个宅邸有百来间房子,高淮辟了几个小院和后院的池塘当牢房和水牢,抓来的富商就关在这里,给了银子才会放人,有一些人当然就会死在这里,倒不是他们舍命不舍财,而是身子骨弱,不小心就丢了性命,尸身发给家人取回,告状的当然不少,不过地方官府根本不敢接状子,京控的话,都察院弹劾的奏章已经不少,比如抓了宋钱度以后,辽阳一系的张党官员飞章弹奏,奏折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万历当然是全部留中不理,锦衣卫还派人出来撑腰,但高淮已经明白,这宋某人果然不是普通商人能比的,自己已经算是夹在皇帝锦衣卫和辽阳镇角力的中间,固然高淮因为冯保的事深恨辽阳,不过对于自己当出头鸟他还是敬谢不敏的,按锦衣卫的意思,抓着这好机会,抄了宋府的家,搞死宋钱度,辽阳能怎样?无非再上几封弹章,但高淮这死太监对力量的感觉十分的好,他知道事情可没有这般简单,若是真的“简单”为之了,恐怕自己这一条小命也得“交代”了。
    上回那些黑衣人冲到府中,如果不是人数太少,锦衣卫这边人多,恐怕根本就挡不住人家。
    就算现在,锦衣卫加上三卫和苏州无赖人数过千,高淮居于其中,那安全感也并未增加多少。按他的心思,干脆放人了事,但这事到了如今这地步,已经不是他这个死太监能随意左右的了
    “宋东主,好悠闲嘛。”
    从大门直入,换了一身天青色的长袍,帽子当然也换了一顶,焕然一新的高淮一步三晃,步到后院之中。
    宋家的直系亲属十来人和宋钱度都被关在这里,每日只在供给三餐的时候开门,其余时间都是大门紧锁,一大家子原本是锦衣华食,出入出是起居八座堪比王侯,论享受真的不比京里的公侯差了,现在关在这里,自是怨声四起,不过因为有宋钱度的身份罩着大家才没有受大罪,是以也不敢过份,这日此时几个亲人正在小声嘀咕,远远看到高淮过来,当然是忙不迭的躲了,由宋钱度迎上前去。
    宋钱度却也不慌,他虽无外界的消息,这小院四周明塔暗桩,将他看什么似的看管起来,由此可见,辽阳在外并不是没有理会他,既然有张惟功替他努力,以宋钱度对惟功的了解,这一件事不管就罢了,管自然就管到底,既然如此,当然不必慌乱。
    他一身月白长袍,天有点热,手中还拿着一柄折扇,这般模样,象是个俗世翩翩佳公子,脸上的神情也是悠然自得,并没有什么慌乱惶恐的模样。
    这般情形,和那些被虐待恐吓的普通商人当然是天上地下,高淮也是看的暗恨,只是也没有办法,站定了,扬着脸问道:“宋东主,家藏重宝不肯献给皇上,是不是太不成话?关了你这么多天,想明白了没有?”
    “寒家没有什么重宝。”宋钱度含笑道:“至于些许浮财,就储在四海银行,需得本人特别的花押和凭单才能取出,以现在的情形,就算宋某给出这些,按四海银行的规矩也是取不出来的,是以公公不必再费心思了。”

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
    这般回答,若是别的商人,高淮肯定脸一翻,下令将人拷打一番,然后投入水牢,眼前这人偏又动不得,却又软硬不吃,凭高淮的身份几次亲自来说话,若换了普通商人,早就不知道哪去了。
    “高公公看来是又发财回来了。”
    宋钱度反而主动出击,讥讽起高淮来了。眼前这太监,掩不住得意神情,加上风尘仆仆的模样,虽换了衣服也掩不住。
    “哈哈,”高淮尖着嗓子笑道:“这一趟不过弄了两三万银子,还有不少古董字画要卖了才能算钱,有一些精品,咱家还得献给皇爷,哪能全落在自己家手里。”
    这就是一群活强盗,宋钱度掩不住内心的厌恶,皱眉道:“皇上就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么?”
    “皇上怎能不知?”高淮得意的道:“放咱家这些人出来,就是为了给皇爷敛财,凭什么那些当官和商人就能发财,咱们皇爷就只能过的苦哈哈的?往户部要点银子,那些官就敢给咱皇爷脸子看,这普天之下,一根草都是皇爷的,派咱们出来拿点银子怎么了?”
    这强盗逻辑说的偏是振振有词,宋钱度神色也是变的黯然,他以前从未想过,自己对这个国家和皇帝能失望到如此地步。
    各家的私产,也是皇帝想要便来取,如此下去,这皇帝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皇帝真的不知道,先秦两汉时,皇帝也是得公私分明,少府管理的才是皇家私产,有道德的天子绝不会将手伸到公中的银库之中,而少府所入,倒是被拿出不少来贴补国家财政,两千年下来了,怎么连秦汉时也不如了呢?
    “恭喜高公公了,发财了。”
    宋钱度话语中讥刺之味甚浓,不过高淮心情确实还不错,瞟了他一眼,也不同他计较,只呵呵一笑,说道:“咱家这银子又不是自己全拿了,下头人和锦衣亲军要拿走五成,给咱家上头的公公分一成,皇爷拿一成,咱家辛苦一遭只能拿三成,你要说这是不是没天理,咱家最辛苦,大头却得拿出去大家分润,咱家说什么了,还不是任劳任怨!”
    这厮的无耻已经超出了宋钱度能理解的底线,太监这群体确实没有办法拿世俗的节操去硬套,已经受了一刀,士大夫又瞧不起,权力再大又不能传后,公侯和士大夫还讲个家族传承,做事不能太过份了,这些家伙除了少数奉旨可以过继的之外,多半就是绝户,也就是有权时多捞几个,可以安享晚年,不至于和普通太监一样被打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