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宋-权柄- 第2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一:西夏的历史地理,一直是个难题。澣海或是旱海,名称反而无所谓。重要的是当地的地形与气候。作为小说,本文只能采信一种阿越认为较有说服力的说法:这个大约位于今天吴忠市以南,环县以北,苦水河流域的“七百里旱海”[这“七百里”不是指南北向的直线距离,从故清远军至灵州,不到三百宋里],在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时,因为降雨量的减少,形成了一片荒漠,无复唐代时的情形。而灵州川的水,是人类难以食用的苦水[环州之河水是苦水,亦有史料为证]。

注二:小说中历史已发生改变,宋军难以用张守约之故智突袭灵州,亦是当然之事,请诸君毋以为怪。历史上五路伐夏之时,韦州在西夏控制之中,西夏人没有料到高遵裕能轻易翻越横山天险,轻取韦州。他们认定宋军主力当从葫芦川出击,因此在沿途布下重兵。这样张守约才能献策裹十日之粮轻骑取灵州。又,小说中与历史上的五路伐夏,发生的时间并不相同。自环州到灵州之间的旱海,的确是荒漠甚至是沙漠无疑(李宪有奏折为证),但是灵州却是塞上江南的一部分。在灵州地区,有较发达的水利设施,还到处都是水田。在春夏两季,骑兵在灵州是无用武之地的。所以,史上五路伐夏的许多情况,不可能简单的“错误纠正”然后取得大胜。

此外,因为阿越没有运气在兰州大学读书,也没有去过宁夏,所以对于西夏历史地埋,要理清的东西实在比较多,也相当令人困扰。阿越只能尽量减少错误,但要完全杜绝错误,实在没有把握。若有错误之处,请识者不吝赐教。有时候稍微多耗一点时间,也希望大家能谅解。人各有志,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追求是不同的。虽然事实上不可避免的要犯下许多错误,但是请诸君能理解我想让自己不犯错误的心情。

最后,918,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

磨脐隘口。

当葫芦河而立,状如磨脐,号称“葫芦河第一险”的磨脐隘,一向都是西夏军队引以为傲的险关。当种谊与刘昌祚统率的偏师行至此地之时,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地图、沙盘上见到过千次百次,又怎么比得上身处其境,领略天工凿就的雄伟险奇?!只见那葫芦河东岸,山崖峭立,猿鸟难渡,中间两座大山,如同凸出的磨脐一般,将一个山谷挤入从南方流来的葫芦河中,使得葫芦河在这里生生凹进来一块。西夏人便在此处,凭高修筑战寨,控制着葫芦河的河道,亦控制着出葫芦河经陆路通往灵州城的大门。

宋军前锋,已经在此被阻了整整四天。

四天前,种谊麾下不可一世的振武军第一军第一营,看到磨脐隘夏军守备不严,想趁着西夏人不备抢渡葫芦川,一鼓作气攻下磨脐隘,不料这支在平夏城立下大功的部队轻敌冒进,却正中夏军之计,被扼守此隘的三万夏军三面夹击,第一营虽然浴血奋战,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但是这一战,不止损失一千多名将士,被西夏军烧掉船只数十艘,而且,这还是宋军伐夏以来第一场败战,大大打击了宋军的士气。

左路军主力赶到之后,种谊立即下达了两道命令:

将第一营都指挥使送交卫尉寺处分;

将第一营打发去看守辎重。

因为指挥失误而导致战败的将领,是肯定要受到军法处罚的。既便是种谊自己,也必然要负上相应的责任。而不让刚刚打了败仗的士兵影响到全军的士气,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他们与战斗部队隔绝开来。

这样的处分自然无可非议,但是,正如刘昌祚所言,要真正挽回这一切,惟一的办法,便是尽快拿下磨脐隘。毕竟,都总管司的耐心是有限的。而最重要的是,左路军只随军带了一个月的粮草与军需,并且,在他们的军队到达灵州之前,不会有任何来自国内的补给。

种谊非常明白没有粮草对军队意味着什么。

“真天险也!”隔江眺望磨脐隘,种谊既便心事重重,亦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刘昌祚淡淡应道:“世上绝无攻不下之天险!”

“子京已有良策?”种谊又惊又喜。

“末将又能有甚么良策。”刘昌祚指着对面的磨脐隘,慨声道:“不过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种谊喃喃念道。他斜眼觑见刘昌祚,只见这个身披黑甲,气貌雄伟的男子身上,散发着一种无法形容的气质,仿佛他有一种自信,自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他攻不破的险关,没有他打不败的敌人……一向以用兵稳健而著称的种谊,此时心中竟泛起一种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的心情。

两日后,清晨,雾散。

驻守磨脐隘的西夏大首领没啰卧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仿佛变戏法一样,大雾散去后,数百艘各式各样的木船出现在葫芦河的江面上,橹手们正划出雪白的水花,驾驶着这些船向着东岸冲来。冲在最前面的,是一艘战船,战船上空迎风飘扬的将旗上,绣着一个斗大的“刘”字!这些木船,在江面的雾气散去之后,仿佛一齐约定的,便纷纷擂起了战鼓,这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从江面传到磨脐隘口,依然能吸引着人们的心脏随着鼓声一起急促的跳动,似乎是要从自己的嗓子中跳出来一般。

没啰卧沙只觉得自己眼睛里所能看到,全是载满宋军的船只;耳朵中所能听到的,全是宋军震人魂魄的战鼓之声。

这是没啰卧沙一生之间,惟一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的场面,亦是他惟一一次感到发怯。

“刘?对面的宋人不是种谊的军队么?”监军使梁格嵬不知何时已到了没啰卧沙的身后,颤声问道。

“管他娘的是谁的军队!”没啰卧沙跳着脚大声吼了起来,对自己心中生出来的怯意有点恼羞成怒,“给爷爷放箭!叫这些南蛮子去喂王八1

“放箭!”

“放箭!”

“他娘的快放箭!”

西夏人也开始擂鼓吹号。

急促的战鼓之声、彻天的号角声与高吼的命令顿时响彻山谷,顷刻之间,被眼前景象所震惊的西夏士兵都回过神来,密密麻麻如蝗虫一样遮天蔽日的箭雨,射向葫芦河的江面。其中还夹杂着小型的旋风炮所发射的石子。

但宋军对此早有准备。江面上,一面面几乎有两人高的盾牌迅速地竖了起来,整整齐齐密不透风的排列在船的正前方与正前方的上空,顷刻间便树起了一道道黑色的屏障。只见西夏人射出的箭如同冰雹一般,纷纷落在这些盾牌之上,滑入江中。真正给宋军造成的伤害,简直是微不足道。

没有留下任何给没啰卧沙沮丧的时间。抓住第一轮箭雨过后的短暂空隙,宋军从船上便开始了回击。冲在最前面几排的宋船上的神臂弓手与钢臂弩的弩手们,用一轮齐射回敬了磨脐隘的西夏守军。锋锐的三棱箭头从西夏守军的头顶落下,转瞬间便收割了上百人的生命。

刘昌祚站在甲板上的将旗下,纹丝不动,辞色自若,只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东岸。

抬起头来,几乎已经看不到天空,头顶上只有密密麻麻的矢石在飞舞,有夏军射出的,有宋军射出的,有分不清是谁射出来的……只是不断听到有战士落水的声音,有军官大声吼叫、咒骂的声音……还有充斥耳际的战鼓声。

随时可能有一枝箭落下来,夺去刘昌祚的性命。

这里是宋军将旗所在的地方,是冲在最前面的战船!同样也是西夏人重点攻击的对象。几乎七成上的旋风炮,都是打向刘昌祚的座船。不断的有亲兵受伤,甚至战死。好几次箭矢几乎就是擦着刘昌祚的耳边落了下来。

刘昌祚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世上只有怕死的将军,没有怕死的士兵!

越是靠近东岸,西夏人的箭雨就越是疯狂,宋军盾牌所能挡住的箭就越少。被箭射中的宋军士兵与橹手越来越多,不断有人落水,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伤,只见葫芦河上,到处都是鲜血的红色。

但是主将站在将旗下。

主将的座船冲在最前面!

没有任何犹豫、退缩的理由!

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信念,追随那面将旗,向前,向前!再向前!

一个橹手倒下,立即有另一个士兵接过带血的木桨,荡开血红的河水,继续向着东岸奋力划去。

“疯了!那姓刘的是个疯子!他娘的,这些南蛮子疯了!”梁格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你娘的给爷爷闭嘴!”没啰卧沙瞪着眼睛朝他的监军使怒声吼道,一面怒气冲冲的走下箭楼,大声吼道:“孩儿们,准备出寨干他娘的1

“首领,为何要出寨?”梁格嵬此时已没有心思顾及自己的面子了,急急忙忙跟在没啰卧沙身后问道。

“监军没看见挡不住了么?”在这当儿,没啰卧沙已没什么好气。

“何不凭寨而守?”梁格嵬实在已丧失与宋军正面对抗的勇气。

“那烦劳监军在这里守好了。”没啰卧沙懒得解释,不再理会梁格嵬,冲正在集合的部队大声吼道:“快,上马,出寨1

一个部将在梁格嵬身后低声解释道:“宋狗来的人马太多,趁着宋狗没有站稳脚跟,将他们赶进葫芦河才是上策。倘若宋狗全部上岸,围攻寨子,光看宋狗今天这股狠劲,寨子就很难守住……”

“那你还呆在这里做甚?”梁格嵬早就恼羞成怒,一把火正好发到此人身上,“还不快去准备出寨?”

刘昌祚一只手举着一面盾牌,挡着如同冰雹一般扑天盖地而来的箭石,率先跳下了战船,顺势便用盾牌击倒一个冲上来的夏兵。跟在他身后,数以百计的士兵纷纷跳到了磨脐隘口前面,不顾两面山寨上飞来的矢石,与躲在简陋的工事后面攻击宋军的守军展开搏斗。守在隘口的夏军从未见过如此悍不畏死的敌人,眼见着下船的宋军越来越多,而己方寨中援军又“迟迟”不至,这些夏军本无必死之心,此时都不禁心生怯意,竟被宋军杀得步步后退。

浴血杀出一块地盘的宋军迅速地组成数个方阵,鸣鼓共进。刘昌祚抢过一面将旗,插入身后地中,执盾高呼道:“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敢退过此旗者斩!”

“有进无退!”

“有进无退!”

宋军早已杀红了眼,此时顿时一齐高呼,响震山谷。

刘昌祚立于将旗下,见不断有船只靠岸,加入的士兵越来越多,又厉声道:“孩儿们听着,牌手居前,神臂弓次之,弩手再次,马军最后!列阵而战,今日必生擒没啰卧沙1

“生擒没啰卧沙1

“生擒没啰卧沙1

宋军的鼓噪没啰卧沙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宋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冒着漫天飞舞的矢石,一面与守军血战,一面竟然能如此迅速地列阵,并且还整齐的向前推进着,却让没啰卧沙大吃一惊。这些宋军不仅仅是亡命之徒,还是一群有着严格纪律与军事素养的亡命之徒!

没啰卧沙一生之间,心中从未如此胆怯过。

但是,他同样也没有退路。

他的背后,就是鸣沙城,就是西平府!

“孩儿们,杀光这帮南蛮子!”

“杀!”

“杀啊!”

双方在磨脐隘口这片扁凸形的山谷中纠缠混战着。进攻的宋军与防守的夏军分成平行的数块交战着,双方都无法投入太多的兵力,双方都不敢后退一步。自辰时开始,一直杀到午时,整整两个时辰,战局始终僵持着,分不出胜负。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数以千计的尸体,人的头颅在士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