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解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经解说-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卅八)韦 达:《汉英对照成唯识论》(汉英对照成唯识论出版委员会)

(卅九)《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

(四十)《佛经选要》(香港金刚乘学会)

(四一)《四阿含经》

(四二)《百法明门论》

(四三)《百法明门论表解》(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

(四四)《八识规矩颂》

(四五)《大乘起信论》

(四六)《摄大乘论》

(四七)《大智度论》

(四八)《华严经》

(四九)《维摩诘所说经》

(五十)《金刚经》

(五—)《心经》

(五二)《地藏经》

(五三)《阿弥陀经》

(五四)《法华经》

(五五)《大般涅槃经》

(五六)《优婆塞戒经》

(五七)《过去现在因果经》

(五八)SRI SWAMI SIVANANDA:Science Of Yoga(Divine life Society of S。A)

(五九)BUCKE:Cosmic Consciousness(Dutton)

(六十)BRUNTON:The Wisdom Of the Overself(Rider)

(六一)MURPHY:The Power Of Your Subconcious Mind(Reward Books)

(六二)EDMUNDS:Hypnotism and Psychic Phenomena(Wilshire Books)

(六三)RAMPA:You…ever(Gorgi Books)

(六四)CERMINARA:Many Mansions: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New AmericanLibrary)

(六五)PLAYFAIR;The lnfinite Boundary、A Reality—Shattering Survey Of Life After Death(Panther Books)

(六六) GREENHOUSE。 Astral Journeys (Avon Books)

(六七)ROBERTS: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Bantam Books)

(六八)LAMA ANAGARIKA GOVINDA: Foundations of Tibetan Mysticism(Rider)

(六九) LAMA ANAGARIKA Govinda: Creative Medit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Consciousness (Unwin Paperbacks)

(七十) MAHARISHI MAHESH YOGI: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New American Library)

过去何必思量。未来无须恐慌。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

地藏经略说

圣一老和尚讲述

弟子衍轮恭录

香港北角大会堂92年11月18─29日

序言

前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九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序言

一九九二年,应香港同学会之请于北角大会堂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为期十二晚,事毕录音者问可否文字流通,予曰诺经有序正流通三分,此真流通也,但予昔在九华山曾说此经,名‘讲记’,今复讲应名‘略说’,此经发扬如来孝道,畅述度众本怀,令末法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身,多种善根以迓龙华三会圆天宫之付嘱,遂地藏之宏愿,经中大意,佛详说明,微细脉胳详愧未能述,敬希高明垂慈指正是为序。

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七月十五圣一写于宝林寺

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会,是香港同学会所请,此经乃佛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曾经有七佛如来成佛,说法度众生,七佛者;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现在是释迦牟尼佛,前一佛是迦叶佛,当来还有弥勒佛。

这个世界很有福气,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出现世间,每一佛说法,度有缘的众生入三贤位,何谓三贤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是谓三贤位,所以称为贤劫,娑婆世界,贤劫中有千佛出世。

人的根机各各不同,如来对机说法,所以有三藏十二部经,三藏中分大小二乘,有权有实,所谓权实教典、大小二乘、五篇三聚、解脱本叉;十二部经,是如来一代时教,若无如来说法,我们会永远受苦,永远是凡夫,永远受轮回,若有幸闻法,依如来所说的法修行,我们有机会转凡入圣,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乃至修因证果,究竟成佛,与佛看齐。

佛教是平等的,佛成佛,亦想一切人成佛;佛又说无我,不说我乃高高在上,佛认为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之佛,未来佛与现在佛平等。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于尔等,尔等皆当作佛。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你看,地藏菩萨,度一切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佛教是不是伟大呢?是不是平等、无我、慈悲呢?又看佛教的无缘大慈──有缘无缘都度;同体大悲──你的苦即是我的苦,你离苦即我离苦。

所以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平等的宗教,在这个地球上,起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如来的教要认识,要整个明白,千万不要支离破碎。

大乘经典是佛所说,小乘经典,也是佛所说,假如我们认为大乘对,小乘不对,那小乘是不是佛说的?若说小乘不对,便是谤法,小乘人故然依小乘修行,但切莫说大乘不对,若说大乘不对,便是毁谤大乘法,谤法的罪,很大很大,会堕地狱,所以我们对如来所说的法,要整个明白,整个明白如来说法的缘起──从何而起说法?

今日有缘,与各位研究,把我本人的微见,贡献给大众,同餐法味。

释迦牟尼佛觉得世间是苦,认为救世人之苦,非佛道不可,因此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悟道。

道是什么?不是神通,不是怪力,道能救世,一切众生本来有,是故如来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自证。’

大菩萨证到如来智慧德相,是故世尊教他们从性起修,修一乘六度万行之法,因中修万行,果中证万德,所以佛于三七日中,不离本座,上升诸天,讲华严经,由诸大菩萨亲说修因的法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世尊为其作证明。

菩萨悟到了如来智慧德相,修因证果,因圆果满,究竟成佛,是在华藏世界,娑婆的人间又有没有分?

华严经最后一品,名入法界品,讲的就是由娑婆的人间证入华藏世界。世尊又说三藏十二部经,不外都是度娑婆世界众生的妄想执著,妄想空、见如来德相,离执著、得如来智慧,一刹那间,证入华藏世界,成为华藏世界的菩萨。

世尊欲令娑婆的众生,于一刹那间证入华藏世界,是故在娑婆世界,说了一部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的宗旨是开佛知见。

众生只有众生知见,都是是非人我、谄曲嫉忌、贪名贪利。众生人世间的知见可以关闭,众生本来有如来的知见,是故可以开如来的知见,若众生开佛知见,便见佛境界,见佛境界,就是华严经,开佛知见,就是法华经。

欲想开佛知见,应受持圆教妙法莲华经,开佛知见后,又见个什么东西?佛知见开,即见佛境界,佛境界就是华严经,两部经,都是一个法门,无两个。

佛的境界是华严经,是故法华经只讲开佛知见,不谈佛的境界。法华经中,世尊如何令我们薄地凡夫能够开佛知见呢?

如来有巧妙智慧;开权显实,授记作佛;开迹显本,增道损生。

什么叫开权呢?众生有生死,生死不是实有,众生认为生死是实有,所以世尊惟有从实施权──从一乘之实,施三乘之权,度众生离生死,生死灭,见涅槃。

但是离了生死后,又著涅槃,生死既是空,那里还有生死空的涅槃呢?是故涅槃亦是权。

二乘人不知著了涅槃,是以世尊再开权显实──令离生死、涅槃之权,见诸法的实,是为见诸法的实相,那时便是开佛知见,见佛境界,亦即是华严经。

开佛知见,见到了佛的境界后,是故法华会上,世尊便为他们授记作佛。

只要你能够开佛知见,见诸法的实相,如来即为你授记作佛。

法华经前半部讲开权显实,后半部讲开迹显本── 释迦佛到此世界度众生,是迹,不要著了迹,要因迹而见本,本,就是我们的法身,见到自己的法身后,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名为增道损生,即增菩提之道,损无明之生,那时,我们可以从本垂迹,处处现身,说法度众生。

从实施权,度众生离生死,开权显实,度众生授记作佛。从本垂迹,处处现身说法,开迹显本,分分破无明,分分证法身,这是妙法莲华经的宗旨。

法华经明自了,楞严经亦要清楚,楞严经会四科、融七大、归如来藏,如来藏,就是众生的智慧德相,被妄想执著所迷,妄想就是五阴:

色──也是妄想所成,个个色不同,梦有梦的色,人有人的色,鬼有鬼的色,都是妄想所成。

受──也是妄想,有些受苦,有些受乐,有些受不苦不乐,有些受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所有苦,都是妄想所成。

想──贪嗔痴谄曲嫉忌的烦恼,人我是非的烦恼,都是妄想。

行──行善作恶,非善非恶,种种作业,都是打妄想。

识──分别,也是妄想。

楞严经会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融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四科是众生,七大也是众生,众生即是妄想,无妄想即无众生,度众生就是度妄想。五阴空,见如来藏,六入空,见如来藏,十二处、十八界空,亦见如来藏,七大空,亦是见如来藏,所以谓会四科、融七大、归如来藏。

如来藏又分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如来藏现前,就是如来智慧德相,证到如来藏,从如来藏起修,有五十五位菩提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是楞严经的宗旨。

楞严经明白了,般若经也要明白,现在这个世界,最好是般若,现在的人太执著,般若破执;现在的人太著相,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能见佛性,欲想见佛性,一定要离四相,般若荡相。现在的人太住著,般若无住,一切法不住,即住般若,若有一法可住,便不见般若。所以我们要留意般若,般若的经典很多,世尊二十二年谈般若,众多般若经典中,以金刚经最风行。

整部金刚经不离三事:破执、荡相、无住。

对于比丘修行来说,世尊有一部四十二章经,讲得很好,出家众修行,最好看四十二章经。在家居士未必想了生死,那么请多多看十善业道经,可得人天的福。

释迦佛还有讲阿弥陀经,这部经妙到了不得,有些人认为在这世上,世尊已灭度,不能见佛,又认为这世界太苦,不易修行,容易退转,是故释迦佛讲出了异方便,是为阿弥陀经。

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见不到释迦佛,可以见阿弥陀佛。

又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世界,纯乐无苦,见佛闻法,修一生成佛之乐,是故众生生到极乐国土,都是不退转菩萨。

但是,不可以少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