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 第2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缇部e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水龙吟。杨花词》)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沈际飞评道:“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草堂诗余别集》引)确实不错。如此写生理现象,写感觉,应当说是文学描写的进步。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范成大词作鉴赏

这首写苏州附近田园风光的词是作者退居江湖期间作的。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池涨一篙深。”“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就象俗语所说“望山走倒马”,又象《诗经。蒹葭》所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惟其如此,才有吸引力。那水面上的小鹅,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爱留连。杜甫当年春游就遇到这样的小鹅,他是这样描写“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舟前小鹅儿》)多活泼,多可爱!成大所遇,当亦如此。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如此写,既与上片紧密相联,又避免了重复。“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江国”,水乡。“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所以“耕遍”正是时候。着一“才”字,这不紧不慢的节奏见出农事的轻松,农作的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过的水田,一片连着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绿遍山原白满川”,一派水乡风光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苏轼所谓“捋青捣麨少软饥肠”(《浣溪沙》),目前农村仍有此俗。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农桑丰收在望。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田园词在两宋很少,苏轼、辛弃疾各写了几首,范成大写了三两首,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宋词里的珍品,尤可宝贵。范成大是田园诗名家,其《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最有名。他以田园诗笔法来写田园词,像此篇一样,很有特色,只可惜太少了。

游次公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有《倡酬诗卷》。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议郎通判汀州,仅二月而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谓其“诗词皆工”,并载其宫词《虞美人》云:“范石湖(成大)座上客有谈刘婕妤者,公与客约赋词,游次公先成,公不复作,众亦敛手。”

●卜算子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怀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游次公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的词。上阕写一对有情人刚刚重逢却又要分离的情景,下片写离别时女方的愁苦和行人对女方的相告。朝思暮想的人在风雨中归来,使望眼欲穿的女子欣喜万分。实指望风雨之日,天留人住,哪里想到他竟然又要在这风雨中离去!女主人公还没有来得及为他接风洗尘,却要忙着为他饯行了。

这“草草杯柈”(“柈”同“盘”),匆匆小饮,竟然是“话别离”的饯行苦酒。刚刚得到的转眼间又要失去,怎能不使女主人公痛心?“泪眼不曾眼,眉黛愁还聚。”眉黛,指眉,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李商隐《代赠》诗云:“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眼中泪就象室外雨一样,未曾停息;愁聚眉头就象天上的阴云一样,未曾散开。这里作者将人的外露的情感,同大自然界的风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见到如此情景,行人欲留不能,欲行不忍,只能驻足深情地叮嘱道:“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两句意蕴十分丰富。一层意思是:你要多多保重身体,避开楼头风雨。其实要说风雨,行人在旅途中遇到的风雨更多。但不完居者叮嘱行人风雨中要多加珍重,反而写行人叮嘱居者,这正如《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去探伤时,黛玉还没有开口询问伤势,安慰对方,而受伤的宝玉反而心疼地说:“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这两者都是把笔锋直入人物心深处,用最平白浅湿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厚的情感。这是一种理解。这两句词还可以这样理解:日后思念我时,不要上楼,因为楼头多风雨,它会使你起今日我们风雨中重逢又风雨中离别的情景。在那种因风雨而引起的希望和失望的煎熬中,会使你更加痛苦的。

这首词有四处写到风雨,以风雨起,以风雨结,首尾呼应,结构井然所写的事。所抒的情都跟自然界中的风雨紧密地连在一起。

王质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辟为张浚都督江淮幕,入为太学正,被谗罢。虞允文宣抚川陕,辟为幕属。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虞允文荐质等三人鲠亮有文,可为谏官,亦为中贵所沮,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赴。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南宋书》有传。有《雪山集》四十卷。《彊村丛书》辑有《雪山词》一卷。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其《西江月》梅词寿董守“巧语不涉纤”,《江城子》“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羞蜓”句为“未经人道”。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

过隆中。

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刑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王质词作鉴赏

王质其人精通经史,曾著《朴论》五十篇,言历代君臣治乱之事。此词是他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的感受,不妨看作以文学作品形式写成的一篇《朴论》。

《八声甘州》起处通常为八言、五言两句,至五言句末以叶韵注脚。本篇有所突破,破为“三、五、五”三句,且于三言句添叶一韵。“隆中”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城西二十里,诸葛亮曾隐居于此。见《三国志》本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词人家在兴国(今湖北阳新一带),可能曾有过过隆中而造访诸葛亮故里的经历。“桑柘”二句对仗,写哲人已杳,但见桑柘偎倚在斜阳里,禾黍颤粟于秋风中。夕阳西下的一日之暮,秋风悲鸣的一岁之暮。由于本篇所写的乃是一位赍志以殁的英雄,故开局便以这日暮、岁暮之时的萧瑟景象起篇,渲染悲剧气氛。过英雄故里,人虽不可得而见,其事迹则彪炳于史册。故以下即切入正题,追寻斯人一生之出处大节。

“世若”三句,先叙诸葛亮得以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言当世若无徐庶辈相为汲引,诸葛亮难免会被埋没。“本计”四句,则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自“隆中对策”一直写到“六出祁山”。传载刘备亲访诸葛亮,请其出山时,曾询以天下大计,亮对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候,不可与其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用,可以之为援而不可图。惟有夺取荆、益二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少族,外结好于孙权,内修齐于政治。如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直指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洛阳),将军(谓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庶几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这便是诸葛亮初步战略计划。“赤壁大战”后,刘备得到了荆州;继而又挥师入川,从刘璋手里夺取了益州之地,实现了诸葛亮战略设想的前半部分,形势一度对蜀汉十分有利。可惜由于荆州方面军的统帅关羽在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失误,荆州被孙权袭取,致使北伐的通道只剩下川、陕一路;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军粮转运不及,故刘备死后,诸葛亮屡出祁山伐魏,都劳而无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这种局面实为诸葛亮无助之力。此二句是对上二句的转折,行文中省略了”孰知“二字,亦属我们在赏析贺铸《伴云来》一词时所介绍过的”关照省略“,应对照上文”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