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清越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清越明-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绝后”这一词,在人们的心中虽然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说出来大家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人们是不愿提及的。

大家都被这样的分析给惊呆了,虽然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的诸多原因之一,是同姓、同族人的血缘关系,但大家从来也没有就祖先这一问题进行过这么深刻地研究。

流传在大家血液中的认祖宗的心理,却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烙印在心中的,无论走到哪里,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忘怀。所以那么多在内地长大,成年后才去到海外的中国人,或者虽然身在海外,但从出世以后都一直受传统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在年老的时候几乎都会有落叶归根的念头。

讨论会就这样在有些悽凉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带着一丝兴奋、一些伤感,离开了会场。以后的讨论会上,再也没有人提及这种有兴奋、但也有悲伤的话题。

没有人去问一下:万仞山和杨柳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第五六章 大结局

 回忆完那时开会的情景,想想“这些年”穿越的经历,万仞山不由叹出了一口气。

杨柳本来在看着那本家谱,这会儿扭过头来:“怎么了?”

万仞山没有看她:“我想起来那次讨论会。关于祖先的那次讨论会。”

杨柳笑笑:“你以为我这样不厌其烦地穿越,是为了什么?”

是啊,为了什么?万仞山不由犯起了迷糊。

万仞山当然并非笨人,所以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是寻找祖先?”

杨柳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万仞山似乎才回过神来:“原来你一段一段时间地跳跃式往回穿越,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回到一个时代以后就一直顺着走下去,是一代一代地找寻祖先啊。”

“是啊,家谱里记的东西,由于年代的原因,或者别的原因,信息量越来越少,祖先的资料慢慢地都没有了。”

“那你现在有什么收获?”万仞山问。

杨柳指着家谱中的某一处,道:“现在到了这一代。暂时还没有什么重大发现。最近几代和口口相传的差不多。再往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你打算向上穿越到什么年代?”万仞山见杨柳没有刻意躲着他,于是随意地走了过去,向那家谱看去。

摊开的这两页是上几代人的,因为人数少,而且由于重男轻女的原因,不记女性成员的后人,所以两页展示的年代比起现在的要多。

万仞山看着看着,忽然觉得眼前一黑,两腿不听使唤,再也无法顾及在杨柳面前的形象,就那样硬生生跌坐在了地上。

见此情景,杨柳心中不免有些慌乱,这个身体并不算差的同学莫非是生病了?

因为杨柳还没来得及搀扶,万仞山已经跌坐在地,所以杨柳只有蹲下来,扶着他:“怎么了?肚子饿了、低血糖?”

万仞山看着杨柳,说不出话来。

杨柳伸出手,要探万仞山的额头,万仞山摇了摇头:“没事。”

“那……”杨柳一脸的迷惑。

万仞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坐回到椅子上,想说什么,却又大口喘着气。

杨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样子万仞山并没有生病,或是有其它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她只有在一边看着。

好半天,万仞山才指着那家谱,说了一首诗。

杨柳眨了眨眼睛:“怎么啦?那是我们家族的排班字啊,有什么问题么?”

万仞山没有回答。

杨柳不明所以,又想不出是怎么回事,忍不住催问道:“怎么了?”

见万仞山还是没有回答,杨柳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一时还是不明白,不过联想到万仞山对自己的态度,是万万不会问了而不回答的,所以杨柳疑惑中无意识地站起来,走到家谱前,又看了几眼。

猛地,杨柳似乎发现了什么:万仞山只看了一眼,并没有翻页,可是他说出的排班字的那首诗是完整的!而面前摊开的这两页中,只有那首诗的最后五个字!也就是说,万仞山在只看到了最后五个字的情况下,竟然能够说出前面三段共十五个字!而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家族的排班字虽然看上去像是一首诗,但决计不会是在社会上流传的任何一首,只不过是家族的祖先自己编写的!除了自己家族的人以外,外姓人一般是没有理由知道的!

“你见过?”杨柳只有这样问了。

万仞山摇摇头:“你的这本家谱我只看过这两页。”

“那你怎么知道?在其它地方见过同样的?”

这样问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但万仞山还是显得十分疲惫,他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噢?那可能和我们家族有关啊!”杨柳全然忘了万仞山的神情和表现,十分兴奋地道。

杨柳看着万仞山:“你在哪里见过?”

万仞山看着杨柳,良久才道:“我家的……家谱。”

这下到杨柳震惊了。两家的家谱竟然用了同一首不可能会在社会上流传的诗句!有这种可能么?

杨柳不愧是文科生,立即想到了一种可能:“或者,我们的祖先是好朋友,所以用了同样的排班字诗句?”

这种解释可能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也不失为一种解释,但万仞山高兴不起来,他还是摇着头,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杨柳转过身去看那家谱,只看到一个名字,再向前翻去,果然在相应的地方发现了万仞山说的那几个名字!

杨柳张大了嘴巴:“难道……”

后面的话她怎么也说不出来。

万仞山的震惊想是已经过去,此时他已经比刚才镇定了许多,他当下补充道:“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现在大约是第二十六代,如果你也是的话,那我们大约在七代或八代以前,祖先是同一个人。”

这句话说得虽然有些拗口,而且语法不是太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但无论是谁都能听得出来万仞山想表达的实际意思。

听到这里,杨柳真地去翻那家谱,果然和万仞山猜的一样,杨柳和万仞山是同一辈的—如果前面那些假设都正确的话。

“那……我们真地是……姐弟?”杨柳的声音似有些走样。

万仞山笑笑,也不知他心里想着什么,是高兴的笑,还是……

“那姓氏呢?为什么会变?逃难?或者别的变故?”杨柳像是在自言自语。

“也许都有吧。”万仞山有气无力地答道。

过了一阵,杨柳忽然振作起来:“我还要去看看。”

万仞山没有回答,只是在望着她。

“我原计划是要回到唐或宋,看看我的祖先是谁的。”杨柳说,然后又看着万仞山,似乎是在做邀请:“要不要一起去?”

万仞山想了想,点点头:“有始有终吧。”

就这样,两人再一次踏上了征程。和以前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每一次穿越,两人都是向前跳过几十年、向后跟进几年这样的形式一段一段地在进行,每次的持续时间都比较长。这一次的穿越,每一次都很短,基本是确认了这一代人的身份后,回到这代人年轻的时候去确认其长辈,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地向前跳跃,每次跟进的时间更短,主要是确认身份,以前附带体验社会的功能,就不再去追求了。

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明初。随着时间的渐渐久远,两人觉得一种莫名的感觉越来越甚。

“这几代人的恐惧感、逃亡感,越往前越强,为什么?莫非有着非常的变故?”万仞山一直纳闷着。

“是啊,而且,那种奇怪的感觉也是越来越浓。”

很奇怪,知道自己真地是杨柳的弟弟以后,万仞山渐渐地没有那么拘谨了,在杨柳面前的各种反应不像以前那么慢了:“是一种极其浓厚的优越感?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杨柳点点头。这时,杨柳摊开家谱看时,已经没有必要避开万仞山了。

家谱已经翻到了最前面。

第一句话“从江南应天府迁出”两人不知看了多少遍,但这会儿万仞山忽然有一种非常难以表达的感觉,他直盯着那句话,心里突突直跳。

杨柳见状,也把目光集中在了这句话上面。

猛地,两人慢慢转过头,相视一阵,不约而同地失声道:“难道是……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发生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战争。因为朱元璋的大儿子早逝,所以朱元璋将帝位传给大孙子朱允炆,朱元璋的另一个儿子朱棣不干,于是造反,经过艰难的战争,其中有一次还差点全军覆没,但最后还是攻下了当时的首都南京,火烧皇宫,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而历史上有名的“诛十族”就是这时候发生的。

从家谱上的年代推算,第一代祖先很可能就是在那影响了中国后来五百年的1403年,从当时的首都南京(应天)迁出(逃亡)的。

如果当时应天府有100万人,跟着建文帝出走的就算只有100人,那么,从概率上计算,如果应天府有七成即七十万人逃离战火,那么祖先就有七千分之一的可能,是死心塌地追随年轻的建文帝的高官,甚至就是建文帝本人!

即,从理论上来说,1403年因战火逃离应天府、最终繁衍后代六百年的人,实在是有不小的概率,就是建文帝年代的国家栋梁,或者建文帝本人!

万仞山知道杨柳想到一块儿了,于是自我解嘲道:“看来我们还是不能免俗,都以为自己的祖先,是建文帝身边的最高级别的少数官员,或者……”

“是建文帝本人?”杨柳接着道。

“难道不可以么?”万仞山笑道,他又接着说:“我对历史懂得不多,要姐姐来解答了:姓氏杨和万,和朱姓有什么可有联系得上的地方?”

杨柳认真地想了想,猛然吸了一口气,着实把万仞山吓了一跳:“朱元璋的子孙们,辈份排班严格用五行,他的儿子都是单名,而且是木字旁,孙辈都有火字旁。比如……”

说到这里,杨柳故意打住,想考一下万仞山。

万仞山这回总算没有出丑:“朱元璋的最有名的一个儿子,就是明成祖朱棣,木字旁,大儿子朱标也是木字旁,而孙辈的朱允炆,是火字旁。可能是取五行‘木生火’的意思?”

“对”,杨柳比较满意:“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就是朱允炆他爹。”

这个历史事实万仞山是知道的。但两人说了这么多,万仞山还是没有被绕晕:“木字旁……‘杨’的繁体字是木加易,是朱允炆为了纪念父亲,还是为了记住对爷爷不敬的叔叔朱棣?”

杨柳没有正面回答:“‘万’的繁体字,是竹字头,也可以看作是‘木’。更进一步猜想,‘万’的繁体字下边,是‘偶像’的‘偶’的一边,是不是可以认为,是祖先对于朱允炆这个逃难皇帝的‘偶像’身份的自嘲?”

万仞山并没有对这个解释生气,只是补充道:“这种解释的前提,是祖先真地是朱允炆。”

“不可以么?”

“你想证明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和朱允炆或朱元璋有关?”万仞山笑笑。没想到当年中学生举行的一次聚会上临时想的一个例子,到头来竟然和自己真地有关联,这真是太难以想象了!

见杨柳一时没有回答,万仞山又道:“也许追查下去,根本就不是。我们的祖先也许只是一个平民而已,出于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原因,后人用了两个姓氏。”

“其实即使如民间传说那样,朱允炆来到民间,但跟随他的高官也不会太多了,因为有归顺朱棣的、应该也有战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