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衙内2- 第2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在过年之前,腊月二十六,大塘镇却发生了一件性质十分恶劣的群众事件。那天临近中午,潘知仁忽然神情紧张地推门进来。

柳俊凭直觉就感到可能发生了大事。

潘知仁养气功夫了得,一般的事情。不会让他这般紧张。

“书记,大塘镇出了事情……”

潘知仁说道。

柳俊便征询地望着他。

“镇干部去秀溪村收提留统筹款,与村民起了冲突,一个叫宋月月的农妇,喝了农药……结果村民们动了公愤,把去收统筹款的镇干部打了,其中一个伤势严重……”

潘知仁简单地说道。

“乱弹琴!”

柳俊顿时就火了。

“今天不是腊月二十六了吗?还收什么统筹?不让老百姓过年了,梅文华简直混账!”

潘知仁低声说道:“梅文华刚去大塘镇不久,恐怕也不了解全面的情况……”

“别说了!他现在人呢?在哪里?”

“不大清楚,联系大塘镇的值班电话,只说梅书记出去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那么伤者在哪里?还有那个喝农药的宋月月,情况怎么样?”

柳俊脸色十分凝重。

“都在大塘镇医院急救……”

“走,马上过去!”

柳俊不再犹豫,立即疾步出了办公室。

潘知仁紧着跟在后面,提醒道:“书记,现在秀溪村情况比较乱,你现在过去合适吗?”

“我不过去行吗?”

柳俊头也不回,反问了一句。

潘知仁就不吭声了。

王亚已经将车子开到了县委办公楼前,是准备接柳俊下班的,自然是直驶大塘镇。

柳俊在车上用大哥大拨通了邱援朝的电话,叫他立即带公安民警和武警部队赶到大塘镇,准备维持秩序。同时柳俊在电话里吩咐邱援朝,不要搞得咋咋呼呼的,要冷静,到了大塘镇不要轻举妄动,先联系上他之后。听他的命令行事。

邱援朝听说出了这样的大事,当下不敢怠慢,紧着召集人手去了。

车行甚速,很快就到了大塘镇镇政府所在地。

新的大塘镇是在原有的大塘区基础上整体合并的,大塘区原辖三个乡和一个镇,全部合并到新的大塘镇。镇党委会和镇政府机关,就设在原先的区公所机关院内。

经过一家饭店时,潘知仁忽然吩咐王亚停车,下车去买了几个包子,交给柳俊和王亚。他知道柳俊饭量大,这当儿肯定不会停下来吃饭,只好拿这个应付一下。还是早上的包子,尽管一直在笼屉里放着,也有些凉凉的,柳俊接过来,也不问冷热吃了两个下肚。

赶到镇政府,是十二点多钟,镇政府静悄悄的,仿佛没有一个人似的。

柳俊径直走到党政办,见门是虚掩着的,就推门而入。里面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诧异地抬起头来,问道:“你找谁?啊……你是……柳书记……”

柳俊经常下基层,大塘区也来过不止一回,许多基层干部都认识他。

“小谭,你好。”

柳俊记忆力惊人,还记得这个年轻人是党政办的秘书,姓谭。

小谭就十分激动,料不到柳书记竟然能够记得起他的姓氏。

“柳书记,您快请坐……”

小谭手忙脚乱的给柳俊让座,又紧着去泡茶。

“不用了,小谭,梅文华呢?”

柳俊摆摆手止住了他。

“啊,梅书记去镇医院了……”

小谭便紧张地说。也不知道柳书记是例行视察,还是得知消息赶过来的。

“嗯,那我们也过去吧!”

柳俊没有在党政办停留,反身就出了门,小谭急忙跟在后头。

镇医院离镇政府不远,大约一两里地的样子。大塘镇虽是宁北县北部最大的乡镇,也只是比较而言,其规模远远不能与南部的乡镇相提并论。

尚未到达镇医院,远远的就看到有十来个人在医院门口转悠。

“柳书记……”

王亚自然而然减速,扭头对柳俊说道,请示行止。

“靠边停车,我们走过去看看。”

柳俊说道。

“书记,情况不明,现在过去怕有危险,还是等援朝书记和公安干警们过来之后再一起过去吧。”

潘知仁眼里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劝阻道。

柳俊不吭声,抬腿就向医院走去。

潘知仁无奈。只得紧紧追随在后,又悄悄地吩咐王亚和小谭,柳书记没有自己表明身份,谁也不能多嘴多舌。

其实王亚在柳俊身边工作时间比较长,无须潘知仁吩咐。潘知仁这话,主要是对小谭说的。怕他沉不住气,见人就嚷嚷。

情况不明,要是被人将柳书记围了,可就大大不妙。

柳俊一行人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柳俊注意观察了一下,医院门口是有十来个村民模样的人,不过好像也没什么组织,就是在医院门口三三两两的谈话,神情也不是很激愤,不大像是要闹事的样子。

在医院手术室门口,柳俊见到了梅文华。

梅文华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抽烟,地面上到处是烟头,还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在一旁相陪。

“梅文华,怎么回事?”

柳俊蹙眉问道。

听到这声喝问,梅文华浑身猛地一震,忙即抬起头来。

“柳书记,您来了……”

梅文华见到柳俊,满脸喜色,紧着迎上前。不过走了两步,又仿佛意识到什么,停住了脚步,垂下头来。

镇上的干部便一齐向柳俊问好,只是声音也是怯怯的,都忐忑不安。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谁心里能踏实得了,不知道县委书记会怎样发火呢。

“伤者的情况怎么样?”

柳俊也不呵斥他们,先就问起伤者的情况。

“还算好,宋月月,嗯。就是秀溪村那个喝农药的农妇,正在洗胃,送得比较及时,没有生命危险……受伤的干部叫毛爱先,是柏树片区的干部。被打断了几条肋骨,正在做处理,也没有生命危险……”

梅文华有些惭愧地介绍了情况。

“柳书记,都是我领导无方,您批评我吧……”

听说两个人都没有生命危险,柳俊先就松了口气,瞪了梅文华一眼,说道:“事情怎么发生的,说说吧……大过年的去收统筹,也要算一个奇闻了!”

梅文华脸上惭愧之色更甚,咽下一口口水才开始介绍情况。

却原来梅文华到任之后,便着手清查镇上的账目明细。

撤区并乡,远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乡镇合并完事,班子交接,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以前是一个区四个乡镇,一共是五套班子,林林总总的账目都积压在一起,一总交给新的大塘镇班子接收。

梅文华是个明白人,可不愿意糊里糊涂的就将账目接过来。他在基层工作也有些年头了,知道这些乡镇财务上的漏洞和猫腻。很多乡镇的财务账,根本就是笔糊涂账,许多年的陈年旧账都没有理清,就这么挂在那里,谁也不去认真查探。一任接一任的挂下去。

当然,终究有一天,这个糊涂账要挂不下去的,会爆发。但是每一任的书记镇长,都会尽力去捂着,只要不在自己任内出问题就可以了。

梅文华才不想给人家擦屁股。柳书记派他到大塘镇来,可是寄予厚望的。得先把家底盘清楚了,心里有数才行。况且柳俊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明确要求各乡镇九五年的经费预算削减百分之三十,就更有必要查清楚账目了。

不查不要紧。一查就发现,到处都是漏洞,到处都是白条,原大塘区财政和四个乡镇的财政,不要说有一分钱盈余,反倒四处欠债。各项经费,竟然已经预支到九六年以后了。

大塘区和下属四个乡镇的欠账,达到了一百五十几万。

柳俊听到这里,双眉紧紧皱了起来。

简直是岂有此理!

“柳书记,我一看不是个事,这样子下去,不要说发展地方经济,就是维持镇政府正常运作都成问题,欠债这么多,这个年根本就没办法过下去……”

梅文华望着柳俊阴沉的脸色,心里头直打鼓,硬着头皮说道。

“于是你就大过年的叫人下村里去收统筹?镇上的干部要过年,就不让农民群众过年?”

柳俊强压怒火,冷冷问道。

“柳书记,您误会梅书记了,秀溪村的统筹款,不是梅书记叫人去收的,是柏树片区的总支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叫人去收的……”

见梅文华窘迫无比,旁边的一个镇干部就壮着胆子开口解释了一句。

柳俊冷冷瞪他一眼,正要说话,一个镇干部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慌慌张张地叫嚷道:“梅书记梅书记,不好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村民们要上省政府请愿

“慌什么?”

梅文华喝了一嗓子。

他也实在是太憋气了。刚一上任就碰到这么个烂摊子。不过查了一下帐,就激发起了民变,喝的喝农药,断的断肋骨。

大塘镇就用此种方式欢迎他这位新任的党委书记。

当真晦气!

纵算是当着柳俊的面,也有些忍耐不得了。

“不是,梅书记,真的出事了,秀溪村的人集合起来,说是要去县政府请愿……还说,县政府不解决,就去市政府,去省政府……”

那个干部脸红脸白地说道。

梅文华顿时脸色大变。

柳俊一言不发,转身就往外走。

“柳书记,柳书记……”

梅文华快步跟了上来,急急叫道。

“你要去哪里?”

“当然是去秀溪村了。他们不是要上县政府请愿吗?我是县委书记兼县长,群众有什么问题,就和我说好了!”

“可是柳书记,这样太危险了,现在秀溪村的村民们情绪都很激动,很容易出事啊!”

柳俊“哼”了一声,说道:“躲在县政府。就不出事了?”

梅文华左思右想,没有善法,只得紧紧跟在柳俊身后,一同赶赴秀溪村。

秀溪村是原大塘区柏树乡所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很是偏僻,距离大塘镇镇政府所在地还有十几公里路程,已经是宁北县的北部边缘地带,再过去就与瀚湖市接壤了。

水泥公路倒是一直修到了村子前。

这要归功于柳俊的“大修路策略”,全县不管再偏僻的行政村,都修通了水泥路。在全N省的农业县中,此前唯独向阳县做到了。甚至许多市辖区的乡村,都未能做到村村通公路。

不过向阳县是全省首富县,有雄厚的财政收入做后盾。柳俊却是“寅支卯粮”,举债修路。目前欠着银行三个亿的贷款,尚只归还了几千万。计划在今后两年之内,要全额归还贷款,县财政的压力相当大。

但柳俊从来没有后悔过,修路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正常的做法,宁北县无须背这么沉重的包袱,但经济发展也绝对不会这么快。不修路,宁北县三年之内,想要财政盈余三个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现在,一旦还清这三个亿,宁北县的水泥路,就等于是赚到了!

三年之内,一个贫困县做到村村通公路。还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县域经济建设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车子刚开到村口,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在村子里聚集,拖拉机,小四轮,摩托车等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都发动起来,已经有一部分性急的村民爬上了拖拉机。

柳俊等人的车尚未进村,就听到一阵锣声想起。

“呼啦”一声,村子里的人群就炸了,犹似汹涌的波涛,向公路上涌动过来。

料必这是负责放哨的村民发出了“敌情讯号”,搞得都有点游击战的味道了。

柳俊先一步走下车来,站上了路边的一块石头。

“你们是什么人?要来干什么?”

当先赶到的十数名村民,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