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拾回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拾回春- 第1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善举曾数次被朝廷表彰,这样的人选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温华今日以缁布为衣,外面罩了一件嫩黄色的纱褂,底下粉白色的宽松荷叶裙,饰丁香色的宽边腰带,浅色布鞋,显得极柔顺可爱,这是最初的童子衣,头上簪环皆无,只挽了双鬟髻。

    日头渐高,吉时一到,伴奏的琴声响起,悠扬庄重,听到大太太不急不缓的声音,温华对着镜子想要笑一笑,却发现脸上僵硬的堆不起笑容来,便索性面无表情,双手交放于腹前,垂首缓缓走出。

    她一出来,宾客那边就发出一阵若有若无的骚动。

    温华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来到场地中央,面向南方朝着观礼的宾客行了一礼,眼风一扫,在宾客前排看到了宋氏,那安详的笑容令她浮躁的心续安静了下来,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向大太太和徐山长行礼后向西端端正正的跪坐在笄者席上。

    元真今日穿了一身深蓝色的礼服,自西阶走到温华面前,拆开了温华的发髻,将其梳开,又将梳子放到了温华的南侧,随后一身盛装的徐山长在大太太的陪同下洗手、擦拭,相互揖让之后归位就坐。

    徐山长气度宛然,和从前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不过温华已经来不及细看了,在赞者的示意下,她转身面东而坐,三嫂方氏手持托盘来到身旁,徐山长高声吟诵“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通常及笄礼上梳的发式重在端庄大方,不能松松垮垮,至少插戴的笄钗不能轻易掉下来,温华略微垂首,感觉到对方动作轻缓又伶俐。

    但愿不要太难看……她心里咕哝着。

    等到作为正宾的徐山长为她插戴上笄簪,回到原位,元真又来为她轻轻正了正笄,嘴唇微动,悄声提醒她,“起来吧。”

    温华眨眨眼,回过神来,起身向观礼的宾客致意,宾客们回礼,温华眼角瞄了一眼东房,强忍着快步走的想法一步步稳重地挪了过去。

    换上素衣襦裙,再次出来,向宾客致意,又向大太太行拜礼,接下来仍照先前的步骤,换上发钗,致意,换深衣——她特意又把发髻紧了紧,接下来加的是钗冠,发髻若不梳得紧些,出了差错可就难看了。

    元真为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一会儿可不能再发呆了,机灵些。”

    已经经过两遍,温华明显好了许多,渐渐进入状态,终于安然无恙的完成了及笄礼,徐山长给她赐了字——美成。

    大太太领着温华谢过宾客,又请客人们入宴,今日的宴席不摆酒不唱戏,但因大家多是彼此认识的,说说笑笑倒也热闹。

    至于为什么不摆酒不唱戏——皇帝还没埋呢,谁敢明目张胆的摆酒唱戏?

    帝陵打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挖了,地底下弄得差不多了,地面上的工程才刚开始,皇帝就崩了。京城内乱,大行皇帝摆在皇家举行小型祭祀的北宫侧殿里无人问津,好在正赶上冬天,倒也不怕臭掉,何况在那样的地方,环境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敢对大行皇帝不敬,有多少脑袋也不够砍啊。

    今上登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先皇的后事。

    帝陵没建好?加紧工程就是了。

    可负责的官员们不干了,一个个的上折子,说这事儿是先皇定下来的,原定建多少年,以目前的进度还得再建多少年等等,虽然先皇走得突然,可也不能太草率不是?

    头一件事就不顺,新皇帝一口气堵在那里,恨不得这儿还是自己那军营,看谁不顺眼了,想抽谁就抽谁!狠狠地抽!

 第216章 及笄礼之后

    有一种东西叫规则;就是哪怕你痛恨它痛恨得要死,却依然得跟着它走。

    即便是皇帝;也不是凡事都可惟所欲为;把大臣们都灭了;朝纲也就乱套了。

    先皇的身后事不能不慎重,然而等皇帝调出陵寝的图纸资料一看,脸色立时就黑了——要照这样建下去,未来十余年的赋税都得搭在里边!

    又过了几日;太皇太后召集宗室们开会;随后就颁布了懿旨。

    两件事。

    先帝的陵寝不必奢华太过;限期清明之前完工。

    还有;当初为了争皇位而把京城闹得乌烟瘴气的那几个小子太可恶;不能轻饶了他们,都打发到郊外给他们老爹修坟头去!当然,此事只处置首恶,宗室们也挺不容易的,各人上个请罪折子吧。

    虽然陵寝的建筑计划书是先帝折腾出来的,可他上面还有长辈呢,宗法至上。

    宗法以下,国法暂避,太皇太后说了算。

    国朝以孝治天下,若不是有太皇太后在,朝廷上指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子了。

    就这件事来看,新皇帝着实不是个墨守陈规的,难得太皇太后也深明大义。

    于是这个冬天,大家都没有酒喝,没有戏看,至少在明面儿上,谁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触那逆鳞。

    以上,是颜恕从自家哥哥或表哥那里听来,又做了些许艺术处理当成小故事讲给温华听,权当给她解闷儿的。

    来的客人有亲戚,有亲家,有贵客,有世交,有同僚,还有同乡等等,热闹得很,好在宴席安排得十分妥当,身份差不多的坐在一起,关系好的坐在一起,有仇的分开,爱较劲儿的分开,能说会道的最好每桌都能有一个,不冷场才好。

    温华跟在大奶奶二奶奶身边将这些安排看了个一清二楚的,虽然在书院里也学过如何打理家务,到底不如亲眼看到的印象深刻,于是对两位嫂子越发的佩服起来,更有心跟着两位嫂子多学学——毕竟将来她和颜恕是要独立门户的,总不能一直依靠哥哥嫂子。

    宋氏由三太太陪着说话,三太太是个健谈的,看情形两人聊得不错。温华在大太太的示意下随着二奶奶到各桌上去叙话,有些宾客早在她和颜恕成亲的时候就见过她了,见她不认生,又落落大方,便藉此和她聊上两句,彼此都留下了印象。

    宋氏有心和女儿说说话,却总是没机会,三太太见她时不时的看向温华,便知她的心思,于是就引着她多说些温华在家里的事,可宋氏心里不仅惦记女儿,还惦记着平羽的婚事,就有意从温华的婚事说起,主动问起三太太,三太太正愁不知该怎么开口,这正瞌睡着就送来了枕头,不免把白家的姑娘好好夸赞了一番,说她如何如何懂事,女红如何好,自小跟着母亲打理家务等等,“一会儿姐姐去我那儿坐坐?”

    宋氏被她说得心动,便应了下来。

    这边说得亲热,另一边却有些冷场,大太太和一位盛装的中年妇人坐在一起,两人似乎话不投机,那妇人个子高高的,身形比大奶奶俞氏略胖,但还是能从面容上看出两人的相似之处,温华猜她应该就是大奶奶的母亲荥阳县主。

    二奶奶领着温华回来后就让她站在大太太身后服侍,她对大太太道,“太太,我去后边儿(厨房)看看。”

    二奶奶走后,温华小心翼翼的服侍大太太,只要她往哪道菜上瞄了一眼,温华就立即替她夹到碗里,看得宋氏心疼不已,却又不好说什么。

    三太太看在眼里,就对自家大嫂笑道,“大嫂,今儿侄媳妇的衣裳是你赏的?”

    大太太不咸不淡的看了温华一眼,不做表示。

    温华暗自皱眉,却也不好分辩。

    宴席开始之前,温华就去换下了大礼服,她自己本有准备,宝蓝色的掐腰短袄,遍地莲的紫色妆花缎裙子,一顶金丝小花冠配上珍珠碧玺流苏钗,正是时下流行的样式。

    大太太却又派人为她送来了一件玫瑰紫的长袖褙子,颜色虽好,却是什么花样都没绣,而且还有些肥了,现在再改已然来不及了。

    丫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温华抿紧了嘴。

    突然灵机一动,她吩咐管衣裳的千冬,“你快回去,把新制的狐狸围脖拿来,就是缀了金扣子的那个。”

    穿衣打扮,说起富贵二字,金玉以外,莫过于绸缎和皮草,这其中,若要说有什么东西能衬得起皮草的华贵,就只有那太阳般耀眼的黄金了。

    那件狐狸皮是件难得之物,毛色极正,丁点儿瑕疵都没有,温华觉得做成裘衣有些可惜,便使人制成了围脖,两端各镶了一片鸡蛋大小的楼台人物金扣,以金流苏相衔,虽然金灿灿的,却不流于俗媚,端的华美富丽。

    把大太太送来的褙子裹在衣衫外头,当成外套穿在身上,再围上这件狐狸围脖,感觉就不一样了。

    好歹这件衣裳只要能被大太太看到就足够了,因此一到宴厅就脱了下来。

    本是无奈之举,没想到却引来众人瞩目,毕竟京城引领着时尚的流行风,什么样的妆容衣着都不足为怪,很快就有人问起她,她自然要把光彩推到大太太身上,大太太若真是不高兴了,听到别人夸赞奉承,多少也能消消气。

    尤其这会儿大太太就在身旁坐着。

    果然,当即就有人赞道,“刚才我就想问了,褙子竟还可以这样穿?”

    说话的这妇人四十出头,面容白皙,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弯月牙,和三太太有几分相像。

    旁人也附和着说笑了几句,“她们年轻的那样穿好看,我们就不行喽。”

    还有的说,“颜夫人真是好福气,六个儿子,都成亲了,有儿媳妇们在,管家的管家,理事的理事,您以后就等着享清福了。”

    温华嘴角抽了抽,这话说的,谁不知道颜府大太太是最不待见儿媳妇的?您是跟我婆婆有仇吧?

    还有直接问温华的,“你这料子是哪家店里的?花样这样精致。”

    温华就道,“这个是家里人去南边儿捎回来的,也是正巧遇上,后来再让人去买,却买不到了。”

    听到众人的夸赞,大太太笑了笑,道,“长辈问你,你照实答就是了。”

    温华就有些尴尬,看看客人们,笑道,“其实我也不清楚在哪家买的,只好多啰嗦两句。”

    几位夫人太太就互相打了个眼色,却是谁也没再往下问。

    三太太瞧出大太太不高兴了,赶紧打圆场,换了话题,“我那儿新添了两盆花儿,是顶好的,一会儿去看看?”

    大冬天里,鲜花的确少见,即便是官宦人家,也没有家家盖暖棚的道理,因此众人都乐意去瞧。

    宴会一直闹到后半晌,客人才渐渐散去,温华站了半天,又陪着大太太与交好的亲友赏花聊天,两只脚早就不是自己的了,偏大太太不发话,当着客人的面她也不好找借口告退,只好这么忍着,直到送走了客人,大太太冷冷的盯了她一眼,她不等大太太开口,就借口要去净房退下了。

    三太太寻了来,“啊呦,折腾了一天,累也累死了!嫂子,我去你那儿歪歪。”

    大太太瞪了她一眼,“都要做婆婆的人了,还这么没个正形。”

    三太太就挽着她,亲亲热热道,“剩下的事儿让她们小的去管,咱们说说话!”

    且不说三太太如何开解大太太,温华一出暖房,就见一早被她安排着服侍宋氏的晨儿探头探脑的在外张望,心里生出一丝不快,“老太太呢?怎么不跟着伺候?”

    晨儿听出她声气不对,回话就小心翼翼的,“老太太说天不早了,她没有什么要紧事,奶奶累了一天,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