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凭”!要想改变生活,拿到文凭是第一件必须做的事。

这时考大学仍有可能,但是上学太贵了,上学需要的四年已经用在生病上了;学费再低也是钱,没了工资还要搭生活费,我承担不起。我只能用最快最省的方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花两毛钱坐一个多小时车到南菜园考试报名处,问人家哪种文凭考的门科最少,就选了英语专科,就手交了十块钱第一门考试报名费,是“大学语文”,三个月后考。转身去了邮电学院找大姐夫借书,抱回来两尺厚的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理论,应有尽有,自己只需要买英语课本。同样本着“快、省”的原则,买了许国璋四册课本,比灵格风之类的便宜多了,重要的是正在播着广播课程,跟着收音机就可以学,最省钱。

自学考试一年考两次,3月和9月各考不同的门科,我打算要赶上所有可能的最早考期,先仔细研究了考期安排:第一期1984年3月与我相关的还有英语,但我只能报大学语文,英文还没学呢!看好了第二期1984年9月能考三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英语。1985年3月能把英语第二笔试连其他的一起考完,英语口试要到第二笔试通过最后再说。一年半,看起来是最快的可能了,就照着这个目标做了!准备齐全,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修炼。

我像个吝啬鬼掰分掐秒在算计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两小时要花在路上,我住在工人体育场附近,到南城琉璃厂上班路上怎么也得两小时,坐公共汽车也省不了时间,还是骑自行车省点钱;四小时连睡觉吃饭在内的一切生理需要,去厕所时是可以看书的,时间不会“浪费”!八小时工作是铁定的,一天只剩下十个小时学习。怎么算怎么不够,我就设法“偷”时间:尽可能多地换成病房夜班值班,病房不大,没有重病人,半夜病人都睡得挺踏实。从凌晨一点左右到五点能偷出来四个小时!

而且,下了夜班白天就名正言顺是自己的了。那一年半我少说上了一半的夜班。我的身体奇迹般地经受住了疲劳极限试验,我惟一担心的是头发,经常拉拉新长出来的头发看是不是还结实地长着,头发也争气,再没脱落的迹象。那时的搏命经验,为以后十几年外企生涯打下了功底。

一门一门地啃,几门几门地考,竟然全部按计划通过。到1985年3月,只剩最后一门英语口语考试,安排在6月还是7月记不清了,我离文凭只有一步之遥。十四个月应该算“快”了,“省”是绝对的,我算了算:买书加报名费加收音机电池加公共汽车票(电池是必要的,因为要每天听一小时许国璋英语。逢考试时我坐公共汽车,不骑自行车以保持体力),全部费用不超过人民币一百五十元,这多半能上吉尼斯大全了吧!真应该热情讴歌中国教育的奇妙体系,它给有志自学者实实在在的机会。学不成一定是自己的事,别抱怨没机会。

◆辗转迈入外企服务公司大门

我快要拿到文凭了!下一步目标很明确:尽快换一个“好”工作。

计划还没想好可以慢慢想着,我先拣起了第一块敲门砖。1985年3月底的一天,看到《北京日报》上一则北京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招聘广告,招聘英、日、德各语种人才,将外派至驻北京的各外国商社,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文凭,方能参加外企服务公司另设的考试。“北京竟然有外国商社?”一打听才知道都是在涉外大饭店里呢,怪不得我不知道。心里想肯定没戏也就没有患得患失的负担,兴致来了,就拿这个做一次求职练习。正上着班,找不到正式信纸,就拿一张处方纸写了求职申请。因为是第一封求职信,也是迄今惟一一封,所以还记得大概(不知外企服务公司档案里会不会还存着?)。

尊敬的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人事部领导:

本人吴士宏,现职北京宣武区椿树医院护士,自学英语,除最后一门英语口语以外,已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所有规定考试,由于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期缘故,我要到X月后方能参加英语考试并得到英语专科大专同等学历文凭,特申请报名参加贵公司招聘考试,望能予以破例考虑,文凭后补。

随信附上免冠一寸近照一张,如贵公司对本人申请不予考虑,望赐还照片为感。

敬启者  吴士宏

1985年3月X日

一个月后,我得到外企服务公司通知,去参加考试。

先考英语笔试。外企服务公司的英语考试每次都是临时命题,出题的易老师曾经在牛棚蹲过八年,把《牛津大辞典》倒背如流,出题时天马行空从天文到地理,不定落到哪个科目上,听说考他出的题能到六十分就是很不错的成绩。我记得那天考的中译英是国际新闻,我每天听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广播,做起来很顺手;英译中难出我一身汗来,是关于农业的,许国璋四册里没讲过农业!

无论如何,又接到了口试通知,又是一身汗!我还没做过任何真正的英语对话练习,我的口语只是跟着收音机鹦鹉学舌而已,别管收音机里念什么,我都大声跟着念,练出来字正腔圆的发音,可发音和真正的口语能力是两回事!幸亏还有两星期,我立即看报纸找口语班,决定报名参加国旅的业余导游英语短训班,这个班能配合我上班和考试的时间,而且如果能考上只用交很少的钱(条件是学成后要为国旅当业余导游,也只能挣很少的钱)。也是先考笔试再考口试,考完一个星期没回音我就急了,要是没考上我可没时间再找别的辙了!气急败坏之下我给国旅打电话,说考不上你们也应该早通知我呀!得到的回答是你不用上口语班了,可以直接上团了(你说许国璋英语神不神奇?!后来凡有人间如何自学英文我必定力荐许国璋)。

本来要先跟着正式导游见习见习,临时旅行社里调度不开就让我一个人直接上丁!带的是美国西雅图一个高中合唱团,二三十个高中生加老师和家长算挺大的旅游团。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去北京机场,不但怕接不到团还怕把自己丢了,总算把大家安置在大巴上,我站在车头导游位上,拿着话筒就是不敢转过身来,我的第一句词儿是“欢迎大家来到北京潮白河”(车过潮白河时我才说出话来),满车人急忙翻手里的中国旅游手册,估计在查“潮白河”是什么名胜。对我的破英文他们一点不挑理儿,还争着教我。我白天热情服务带他们去八达岭、故宫,晚上回医院上夜班,当了三天的导游,狂练了三天口语。临走时大家难舍难分,学生们一致通过送给我一个英文名字:Juliet,我一直用着,也是纪念感谢我碰到的最淳朴厚道的美国人民。

送走美国团第二天,去外企服务公司考英语口语,考试顺利极了,最后考官问了句会不会打字,又吓了我一大跳!我没见过打字机,但偷偷看了屋里没有像打字机的物件,考官说今天不考,我就说我会,心里说我马上就学会不能算撒谎。冲出去借了二百块钱买了台打字机现练,两个星期练到手拿不了筷子终于练成准专业打字技术,最后也没考,有惊无险。幸亏被录用了,要不得多久才能还上打字机钱呀。不过值了,有道是艺不压身,几个月后进了IBM,我暗自庆幸先学会了这门手艺。

再一个月后,调动手续完成。调动过程中我接触了小雷,他是外企的人事经理,走路说话像刮风打雷,他当过十几年兵,特好特优秀的一个人,我们到现在一直是好朋友。他后来也“外派”了,也是自学的英语!稍微熟识一点以后,小雷讲给我听,为什么外企服务公司会对我“破例考虑”。

“外企服务公司人事部每天收到上百封求职信,都是打印的,干净漂亮,还有香水信纸呢,没见过用处方纸写的,没文凭,还要还相片?大家传看了一遍照片议论了一圈,谁也没看出来这人凭什么这么狂,就说把她叫来考考,到底看看是怎么个人儿。”原来是这样我才能有考试的机会啊。

我赶忙解释:“真不是我狂,我哪敢狂啊,我就那么一张能用的相片,还是现从工作证上撕下来的。心想您留着也没用,就顺手写丁‘请赐还’,也没多想。”我当时没告诉他我还想用那张照片继续求职呢,要照新相片又得花钱。要说那张照片实在是惨不忍睹,是我病愈刚上班为补工作证照的快相(上面印着骑缝章用酒精棉擦了半天也没擦净),四年激素吃出来的“满月脸”(医用术语)横比竖宽,还有黑框眼镜从中再加个隔断,新长出来的头发也就两三寸长,用火剪烫了为能伏贴着点儿可是没烫好,有大圈有小圈挺怪异的。我记得小雷说话时上下打量我,估计心里说真人比相片也强不到哪儿去。

1985年5月底,我调到北京外国企业服务公司。当时在京的外国商社没有独立注册的法人机构,都是“代表处”。代表处的职能只是联络和“代表”总公司在华发展业务,而没有直接经营权和当地人事权。

所有外资商务合同只能在境外签署;外国商社和外国人要雇用本地雇员,只能通过外企服务公司,程序是外方向服务公司提出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服务公司推荐给外方,如面试合格,服务公司与外商、外国人直接签订合同,并直接接收所有外派雇员的全额工资。本地外派雇员的真正单位是外企服务公司,工资是服务公司发的,是职称工资加上外派工资提成,比如我刚去时,工资是五十六元(大专工资水平!)加外派工资10%加书报费、洗礼费之类的。当时我已经太知足了。

6月底,人事部通知我第二天面试,是一家叫IBM的美国公司,职位是办事员,工作内容是行政勤务。面试之前领导都要谈话,通常是鼓励加压力,督促要最好发挥争取能让外商看上,好能派出去(我们私下里自己说“卖”出去)。领导对我谈的有点特别:“这次很有可能派不出去,你只管好好做,不要有压力。”再听领导介绍,才明白为什么只有鼓励没有压力。这个IBM公司特别傲慢,对本地雇员非常挑剔,连续返回几个服务公司推荐的办事员,最近扬言说如果服务公司再不能推荐合格的人员,就要向上反映争取直接向社会招聘,与服务公司的关系更加紧张。我仔细听了以后,心里轻松了点,万一通不过领导也不会怪我。

第二天下午,我被领到会谈室,心怦怦跳得自己能听见。这和我见过的惟一一群美国人不同,那是高中生旅游客,这可是真的美国老板!

屋子里坐了六七个人,都是服务公司的人事部领导,只有一个人不认识,是华人面孔。我心里暗喜,华人应该能讲华语吧?领导介绍这位是迈克,李先生,是IBM公司的经理;这位是吴士宏小姐,由服务公司推荐应试办事员职位。现在请双方交谈。

我赶忙先说:“How do you do?您好。”我使个小聪明,万一他接碴用中文就好了。

李先生用英文。后来知道他是夏威夷人,是华裔,但已经在美国第三四代了,娶的太太是意大利后裔的美国人,根本不懂中文。我和小雷猜他家第一代可能是“卖猪崽”去的,不管小雷怎么怂恿我,我永远没敢问迈克,李,我们的猜想一直得不到证实。李先生连问候都没有,第一句话就是:

“你知道IBM是家怎样的公司吗?”

(“Do you kno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