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山妞和光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路·山妞和光棍- 第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车子当上了生产队的副队长。

惠民公布完任职令后,李书记宣布:“集体婚礼开始!”吉时一到,鼓乐鞭炮再次鸣响。

李书记接着宣布:“请主婚人和证婚人就座。”

服务人员重新调整座位,引领领导、贵宾在主席台正面的位置落座。宋文南、刘兰香、公社郝书记三位是最尊贵的嘉宾,也是证婚人,被安排在主席台正中间的席位上。

李秉公一肩双挎,既是婚礼主持人,也是证婚人,坐在郝书记的一边。

伴着欢快乐曲的旋律,其他主婚人、证婚人步入主席台,按着预先编排好的顺序,在主席台两侧位置落座。

其中有易八卦,他是以证婚人的身份入座的。

有郑有儒、老钱紧、二脱产、麻绳头子、杨憨五对老夫妇,有尚华娘,蒯大鞋、一枝花,他们都是主婚人。

柳叶已经认杨憨老两口为干爹干妈,因此,杨憨老两口是做为柳叶的主婚人坐在这的。

一枝花是以大棒槌的主婚人的身份坐在这儿的。

李书记宣布:“请新人入场。”

六对新人在乐曲声中步入婚礼殿堂,分列在主席台两边,每边三对。

左边是郑惠民和钱茉莉、陆尚文和钱杏花、哑巴钱大成和黑丫金玉叶。

右边是大棒槌金虎和柳叶、赵亦兵和陆尚华、一头圪猱金玉柱和陆尚梅。

新郎官一律穿着天蓝色的西服和黑皮鞋,系着红领带。新娘子全穿着大红色的婚纱。这些礼服都是金矿给置办的。

狗剩子、猫剩子、小混子带领一群少先队员向新人鲜花,致祝词,祝新人们白头偕老,早日生个大胖小子。

李秉公宣布:“新人拜堂。一鞠躬,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领导的教育培养,感谢父老乡亲和各位来宾的爱护、关心、帮助、教育、支持。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六对新人先是面对主席台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接着转过身面对台下的乡亲鞠了一躬。人们鼓掌。

李秉公宣布:“二鞠躬。感谢爹娘和亲人的养育之恩。”

六对新人分别到各自的主婚人对面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钱紧老两口面前鞠躬的是三对新人。看把老钱紧乐得,满脸的老褶子都开了。多喜临门啊,能不高兴嘛。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归宿,特别是哑巴小子搞上了黑丫这麽贤惠的媳妇;老伴多年不愈的病见好了,今天也来参加孩子们的集体婚礼;家里有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他老泪盈眶。

老钱紧流着老泪,哽咽着对六个孩子说:“爹和娘祝愿你们美满幸福,百年好合。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祝愿头道沟人都幸福。”

柳叶和大棒槌到杨憨老两口面前鞠了一躬。杨憨老两口流了泪。杨老汉从兜里掏出那几张毛头纸和牛皮纸,哆嗦着手递到柳叶手里。

茉莉和惠民特意走到二脱产老两口面亲,给两位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二脱产从兜里取出几张发了黄,揉得起了毛的毛头纸和牛皮纸,递给茉莉。

茉莉和柳叶接过卖身契时哭了。她俩撕碎了卖身契,抛到空中。一阵风刮走了碎纸,刮得很远,纷纷落入头道沟里。

目睹这感人的一幕,台上台下有很多人流了泪。

李秉公宣布:“新人改口换称呼。”

新人们尊爹敬娘,叫得格外甜,一群老人答应得也是格外响亮。

主持人又宣布:“三鞠躬,夫妻对拜入洞房。祝福新人们新婚幸福,白头偕老,一生平安,事业辉煌,合家欢乐,早生贵子,落实国策,搞好计划生育。”

新人们对拜鞠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

人们欢呼。

主持人宣布:“请新人代表致辞答谢。”

惠民代表新人致答谢词,他激动地说:“感谢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伟大的党,感谢父老乡亲、各级领导、所有来宾。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把我们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献给农村,献给头道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业绩,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乡亲。时代在前进,农村在发展,头道沟在进步。沐浴时代的春风,我们已经迈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头道沟的明天会无比辉煌。”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头道沟里回荡。

头道沟村中间的老榆树又发了好多新枝条,枝更繁叶更茂了。枝头的那群喜鹊又添了许多新成员,它们正在欢快地鸣叫。那根小日本挂上的道轨不见了,它结束了历史使命'奇+书+网'。麻绳队长把他摘下来,做为一件对青少年进行村史教育的陈列品,送进了大队新建的陈列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硕大的广播喇叭。大喇叭里播放着进行曲:……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壮丽的事业,无比幸福无上荣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头道沟里的故事并没结束,头道沟人建设家乡的事业如日中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新时代的农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吟成七律一首,权作拙文结尾:

眼望枝头鸦鹊闹,

毛飞喙断乱纷纷。

悲哉抢利夺名者,

壮矣甘于奉献人。

走过乡村千里路,

登了故里百家门。

编成故事多褒贬,

字里行间挂吾心。

2009年9月8日定稿于内蒙古赤峰市

注       释

    对象── 未婚妻,媳妇。

擎等着── 专心等待。

开怀── 怀孕,生孩子。

平疙瘩── 平坦。

眵目糊郎当,窝囊不揣── 眵目糊,眼屎。窝囊不揣,邋遢,不干净。

大鼻子汰── 不擦鼻涕。

酸不溜── 一种特别酸的野菜,可以食用。

蛤蟆烟── 最有劲的旱烟。

呐咋── 发愁,心不顺。

嘬瘪子── 遇上难办的事,发愁。

老爷儿── 太阳。

卵子── 睾丸。

子── 钱票子、钱繃子的省略,这里是钱的意思。

胡悦悦── 乱花钱。

苏勒格── 分散了,看不见了。

吒── 玩耍,打闹。

苣荬菜── 苦菜,可食用。

打圈子── 母猪发情。

跑卵子── 种公猪。

跳一脚── 公畜和母畜交配一次,雅称。

棒子── 玉米。

正拉巴北的── 正式的。

夜来个后晌── 昨天晚上。

听了一宿书── 老钱紧是说“驴一夜没吃上草”。

这疙瘩── 这地方。

客── 此处读“且”音,客人。

半拉架子── 学艺不精,技术不熟练。

大天── 天九牌里的一张大牌叫“天牌”,也叫“大天”。

蹩我的象眼── 这里是借用象棋里“蹩象眼”之义,引申为“故意难为人”。

大白边── 指十元人民币纸钞。

砍快── 说话办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无故拉骚── 无缘无故。

羊爬子卡巴裆── 羊爬子,种公羊。卡巴裆,后退裆部。

掱手── 扒手,小偷。

革布── 做鞋底的原料。

出风── 借助风的力量,把成熟好的粮食和秕子分开。这里是比一比高低好坏的意思。

稙谷子── 生长期短的谷子。

提溜── 这里指能提着的小包裹。

一扑纳心── 一心一意。

细毛拉纤── 形容庄稼长得不粗壮。

掏掏耳朵── 打听打听。

病病怏怏── 久病不愈。

归里包堆── 概括起来。

晒米── 庄稼快成熟了。

蝈蝈、萨达啦、山草驴子叫坡── 蝈蝈、萨达啦、山草驴子是三种不同的昆虫。叫坡,成群昆虫鸣叫。

势巴── 较量。

阳性── 本义是雄性。引申义是不自量力,逞能,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吵吵巴火── 大声喊叫。

没头没肚── 无缘无故。

骂三七── 不指姓名的骂人。

扦子── 一种背草的工具。

老家贼── 麻雀。

今个后晌── 今天晚上。

鏰子── 钱,硬币。

紧关夹要── 关键时刻。

耳刮子── 耳光。

噶答── 反复协商。

捣搽── 仔细打扮。

扔蹦── 突然偷偷地跑掉。

拿搪摆怪── 故意出难题。

蝎虎── 狠毒,严重。

干坯── 干系,瓜葛。

照理── 小心,掂量。

进盐量── 听话,服从劝说。

领做── 铁匠师傅手持小锤指挥徒弟打铁。

拉忽── 忽略。

弯转── 想办法办成某件事情。

刺剌着── 意思是风吹雨淋。

对调── 扑克牌的一种玩法。

白果── 鸡蛋。

摷理── 担当,承揽。

蛋蛋勾── 一种昆虫,也叫刀螂。

一五等项── 逐项,各项,许多诸如此类的事项。

草鸡── 没辙了,熊了。

洋胰子── 香皂。

为望── 主动帮助人,积累人情。

三攸── 三拨,换三次人。

至靠── 值得依靠。

打了锛── 说话卡壳。

打对光── 相亲。

拉嘎── 协商。

呼啦吧── 突然。

缚掸子── 用细绳把鸡毛捆绑在棍子一端,制作成一种清除灰尘的工具。

盯着坑── 缠住不放。

不上线── 不守规矩,不贤惠。

乍不楞── 突然。

涨包── 趾高气扬,不自量力,目中无人。

挎锄子── 小锄头。

当门视户── 住对门。

冷抓子── 一种鸟。

吐露反掌── 形容耪地时深度不够,没耪掉杂草。

吆呼── 喊叫。

老吊日── 劳动日,即工分,报酬。

遭── 往返一次为一遭。

着调── 务实,一心一意,干活卖力气。

《山路·山妞和光棍》作者寄语

半生忙碌为糊口,离岗方知事业荒。

终日闲暇何如许,静下心来著文章。

正如本人编的这几句顺口溜说的,写这本书是我退到二线后干的一件正经事。忙人不润笔,闲人可著书。写这些文字,纯粹是为了打发退居二线后充裕的时间。

本人在部队度过了二十三年的军旅生涯,没赶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戎马箜篌的战争年代,却一头扎进无聊的文字堆里,干了多年秘书工作。那时候没有电脑和互联网,写文字全靠一支笔,很苦很累很枯燥。从构思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加工,呈送审阅,定稿誊写,到打印下发,不知要折腾多少遍。打通宵,家常便饭。连轴转,司空见惯。经常点灯熬夜,劳心费神。如果遇上一个好说话的领导,文稿一审通过,如释重负,能高兴好几天,逢人自擂“本人某大作一勺即成”。如果一遍又一遍地过不了关,那就会急得吃不香,睡不着,熬得小脸蜡黄,胡子大长,像得了一场大病。工作之余,除了抓紧时间补觉外,总还得关照一下家里的父母大人和老婆孩子吧。正经的活都干不完,那还有闲心去琢磨文学创造之类的闲事。那时可是正当年啊,谁不想干出一点名堂,往上爬查爬查,挠个一官半职的呢。

转业到地方机关以后,岁数越来越大,资历越来越老,眼睛越来越花,往上爬的欲望越来越小。一遇上单位里有了文字活,总是谦虚地说:“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当此重任。”有时还当个伯乐,积极地向领导推荐千里马。明知那些小青年写的那些玩艺不怎么样,却装着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样子,说“此后生真乃才富五车,学高八斗,可敬可畏,日后必成大斗。”落得领导、同事和自己“三满意”,窃以自喜。

按说,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