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银狐-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别指望再搭车了。

他从路旁撅了根树棍拄着,竖起薄棉衣的领子,勒紧扎棉衣的布带,一瘸一拐地走起来。木然绷紧的脸上,倒没什么畏惧和悲叹的样子。

这时,从后边风驰电掣过来一辆吉普车,他头脖依旧朝前梗着,两眼压根儿不斜视这辆车。

吉普车却停在他的旁边。

“去库伦镇?上来吧。”车里传出一个厚重的嗓音,推开了车门。

“不上。”他说。

“嗬,架子倒不小。”前边的司机脚踩油门,要走。

“等等,小刘。”车后座里的那个粗嗓门,又向他说,“为啥不上?正好顺路,看你摔伤了,就捎上你,你这样子两个钟头也赶不到镇子上。”

“走一夜也是我的事,我高兴在雪夜压马路。”他傲然地拄着树棍儿向前走去,然后又补一句,“我身上一个子儿也没有了!”

“搭我们的车不收钱,别犯倔,还是上来吧。”

“说不上就不上,我闻着汽油味就恶心,还有长官气味。”

“哈哈哈,真有意思,挺有骨气,小刘,咱们走,咱们就别拿气味熏人家了。”

司机小刘开动了车,一边行驶,一边说:“这人我认识,他是最近从省城下放到咱们这儿来的那个文化人。”

“是他?停车,小刘,把车倒回去!”那位中年男人赶紧说。

小车“呜呜”叫着,又倒回他身旁。

这次,中年男人从车里下来,微胖而伟岸的身体,黑褐色的脸上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他说:“你就是白尔泰同志?我听说过你,从省城社科院分到咱们旗文化馆工作的学者。”

“不是分来的,是发配来的。”白尔泰依旧冷冷地说。

“不能这么讲,你还是很有才华的年轻学者,你的情况我知道些,要不是我把你留在县文化馆的话,按上边的意思,还要把你放到下边的乡村锻炼。”

“那我还得感谢你啰。其实,对我来讲,在县城和乡村都一个样。这不,我刚从你们的三家子村下乡回来。我在县文化馆报到的第二天,就被派下去蹲点,搞计划生育。公路上搭了个顺路车,{奇书手机电子书网}还被洗劫了一把。”白尔泰自嘲般地冷笑了一下。

“难怪你这么大的火气。上车吧,咱们聊聊话,我叫古治安。”

“哦,是古旗长,按老百姓过去的习惯应该称你为‘王爷’。”白尔泰缓和一下口气。

“见笑啦,我不同意这么叫。”古治安抬头看看天色,“怎么,还嫌我这车上的油味加官气?”

“古旗长,谢谢你的美意,你是个大忙人,先走吧,我真想这样雪地上走一走,我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其实这么走走,挺舒服的。”白尔泰的固执叫古治安也感到无奈,旁边的司机小刘直撇嘴。

古治安摇了摇头,大度地笑了笑:“也好。旗里有个会,正等着我去主持,要不然我也想陪你走一走散散步。这样吧,哪天我约你到办公室谈一次,我这个人没上几年学,对读书人是打心眼里尊重。”古治安说着,从车里拿出自己披的绿色军大衣,“你穿得太少了,天这么冷,雪地上走路会冻僵你的,这大衣留给你防寒吧。”

古治安旗长不由分说,把大衣往白尔泰怀里一塞,然后上了吉普车。小车“嗖”一声开走了,白尔泰站在原地愣了半天神。

“这样的‘王爷’倒难得一见……”

那雪花又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浩宇苍穹,茫茫雪野。踽踽独行着他这一落魄文人。只见他一声仰天长啸,嘴里悠悠流出一首蒙古式长调歌来。

苍天的风哟——无常!

大地的路哟——无头!

啊哈嗬……

白尔泰要去的库伦镇早先叫“席热吐·呼日延沟”,意即“御赐金椅之沟”。

在一座山岭前的宽阔平原上,陡然出现一条长沟壑,东西走向,宽二三百米,长二三十里,上边终日青烟蒸腾,走不到跟前无法发现脚底下还藏有这深沟大壑,而且沟底还神奇地坐落着一个几万人的大镇——库伦旗旗府所在地库伦镇。

古治安就在这大沟里当旗长。

内蒙古的旗制是清代开始实行的,旗等于县,那会儿管旗的大官叫“王爷”。

有人沿袭旧称开玩笑地叫他为“古王爷”时,他开始有些反感,后来一想这是带引号的叫法。眼下人们都愿意恢复老字号旧名称,漫延着一种复古文化的心态,他也就一笑了之不去在意。旗府接待办,甚至把政府宾馆的那间招待贵宾的雅室,取名为“王爷厅”,并挂上黑木金匾,古治安也觉得挺有“古风”,尊宾为“王爷”嘛。上边来来往往的贵客们,在王爷厅中酒酣耳热时,也不免生出几分像是当了“王爷”的飘然感觉。

库伦沟,说来神奇。据说几百年前,清朝开国罕王努尔哈赤,年轻时在明朝驻辽总兵李成梁帐下做事。有一天李总兵洗脚时对他的娇妾说:“你看,我能当总兵,就是因为脚下长了七颗黑痣!”其妾却对他说:“官爷,咱帐下那女真人努尔哈赤,脚下还有七颗红痣呢!”总兵大吃一惊,这是天子象征,传闻紫微星下降到东北方向,朝廷已谕严密缉捕,此人原来就在他帐前。李总兵暗中布置,准备好囚车押送罕王到京都斩首。总兵爱妾平时喜欢罕王,心中十分懊悔说露嘴,赶紧透信给罕王逃跑。罕王感激不尽,盗骑自己的大青马,领着平时喂的大黄狗,逃出总兵府。他的十二名女真弟兄,闻讯后也跟随他而去。总兵爱妾事后在柳枝上挂白绫吊死。所以满族人每年黄米下来那天要插柳枝,其原因就在这里。罕王逃了几天,李总兵的追兵赶到,从后边射死了他的大青马。罕王泣誓曰:“如果得天下,就号称大青(清)!”眼看要被追上,罕王钻到路旁空心树中,恰巧飞来许多乌鸦群集树上掩盖住。故满人从不射乌鸦。追兵放火烧山,罕王被火熏倒,他的大黄狗跑到河边浸湿全身,再往罕王身上和周围打滚,把人和地弄湿,罕王得救,狗却累死他脚旁。罕王发誓:“子孙万代不吃狗肉,不穿狗皮。”这也成了以后满族的禁忌。最后罕王和他的弟兄们,逃进了这个不易发现的库伦沟。时至黑夜,罕王他们疲惫饥饿难忍,忽然发现前边沟坡上有灯光,原来是一间依坡而筑的草屋。有一身披袈裟的大喇嘛在灯下诵经,对闯入者熟视无睹。

“大师念的是什么经?”罕王问,当时东部蒙古地还没兴起喇嘛教,罕王不认识喇嘛。

“喇嘛教的佛经。”

“喇嘛教的佛经里讲什么?”

“讲天堂和地狱。”

“真有天堂和地狱吗?”

“你是何人?”

“我是带兵的罕王,女真部落的首领。”

“哈哈哈,女真人真蠢,选你这样的笨人当首领,像屠夫。”

“我宰了你!”罕王怒拔腰刀。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阿弥陀佛!”老喇嘛合掌唱曰。

“唔唔,我失礼了,请大师原谅我的鲁莽……”聪慧的罕王顿悟禅机。

“哈哈哈,天堂之门也由此敞开!”老喇嘛又唱喏,然后顾自念起桌前的经来。木鱼声和缓悦耳,小铜铃如泉水丁冬,老喇嘛的诵经声如珠玑落盘、林鸟鸣叫,充满魅力,闻者心头不由得充满暖意,升出一股肃然的仰慕之情。

罕王从忘情之中醒过来,问:“大师,我是个只会打仗的粗人,将来有机会一定请大师讲经传佛,大师名号能否见告?”

“我是蒙古科尔沁部落从西藏佛界请来传播喇嘛教的禅师,法号为迪安奇喇嘛。”

罕王只听说西天佛界,今日却在这库伦大沟,遇见西天来的喇嘛大师,深感奇迹奇缘。“大师,我们走了几天,人马劳顿饥饿,能否赐些吃喝食物?”

“门边瓦钵里有,你们自便。”

罕王见瓦钵里只有一把炒米,瓦罐里只见半罐水,心想这位大师也是化缘度日,饱一顿饥一顿的,就说:“我们十几号人,这点哪够哇……”

“错,错,错。”老喇嘛说,“少则多,多则少,多多少少,少少多多,全在一念之贪。弃贪念,去欲惑,舌尖则点滴米水可足够矣,何须求多。”

罕王有所悟,便举钵吃米捧罐喝水,结果他吃饱喝足,那钵罐里的米和水,没见少了一粒一滴,他深感神奇,让手下十二人全都吃喝过,那神奇的钵罐里,依旧是原来那么多的米和水,没少一点也没多一点。罕王这才感到遇到神人,带领手下急忙叩头谢礼。当他们抬起头时,老喇嘛和他的草屋,早已杳如黄鹤,消逝不见了,眼前只有空旷的沟坡,一线天星星闪烁。罕王和手下恍若一场梦,可肚子里饱饱的,嘴里湿润的。

于是,罕王跪地许下大愿说:“将来如果得天下,在此沟修庙建寺,供拜这位迪安奇喇嘛大师,在蒙古科尔沁地方弘扬喇嘛教!”多年后,清朝建立,朝廷兑现诺言,在库伦沟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了兴源寺、福源寺、象教寺等三座大庙,册封那位大师为涅济·脱因·额尔敦尼大喇嘛,赐予一座御椅给庙上,而且每届必从青海塔尔寺——喇嘛教的圣地,请来一位大喇嘛主持这里的宗教事宜。后来又按照清朝在蒙古地的建制,在席热吐·呼日延沟里设置了旗制,改称为席热吐·库伦喇嘛镇,旗王爷就由庙里的大喇嘛住持来兼任,权力同其他蒙古旗王爷一样,开创了清朝政府惟一的政教合一的旗制先例。这里又称小库伦,与大北边乌兰巴托的喇嘛教朝圣地大库伦遥相呼应,成为清朝政府在蒙古地推广喇嘛黄教的两所圣地,香火大盛,经历二三百年变迁,终于取代蒙古人(也包括女真人)原先崇拜的萨满教,黄教——喇嘛教便成了这里的受朝廷扶持的正教。这旗,是蒙古语“和硕”的译语,套用了清军队“先锋方队”之意,后变成行政建制,与内地的县制差不多,延用至今。

从此,这个原本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席热吐·呼日延沟,以奇特的方式繁荣发展起来了。从内地和西部蒙古地,迁移来大批的旗民和庙属哈日亚吐(庙属从民),全旗庙上的喇嘛曾多到一千多人,这里几乎所有东西,都跟喇嘛教和大庙上的喇嘛有关,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围绕库伦沟方圆百里,出现了上百个屯落,有的是庙上的图列钦·艾里(供柴村),有的是玛拉沁(放牧村)、塔拉沁(种田村)等等,而且那些属民和平民当中,家有三子者,必选其一聪明伶俐的送到庙上当喇嘛,就如尽义务兵制一样。库伦大庙上,每年举行几次定期大法事,云集远近八方香客,同时开马市,引来东西南北关里关外的商贾在此交易,热闹非凡。那时的小库伦以马市和佛事闻名内外,尤其喇嘛教对当地蒙古民族的影响,难以用语言表述,可以说征服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心灵。后来到了1948年搞“土改”,扫除迷信,库伦旗的喇嘛教才开始衰落。当时的喇嘛王爷罗布桑·仁钦被拉出去枪毙掉,所有喇嘛遣返还俗,空下的大庙被新成立的政府占用,囤积的财富被充公或分给无产贫民,那高耸威严的正宗大庙兴源寺的八十一间庙堂,统统驻进旗政府各机关。一车车堆如山高的经卷、法器、袈裟帐幔等付之一炬,烧成黑灰,法力无边,盛行几百年的库伦旗喇嘛教,一夜间灰飞烟灭,风流云散。后到“文革”,对“宗教迷信”再次穷追猛打,红卫兵们干脆以“封、资、修”残渣余孽的名义拆掉了所有大庙,连大门口的石狮子也未能逃脱大劫,被砸得稀烂,所有的遣返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