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吴三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吴三桂- 第2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于我这个人,心里是百感交集。从根子上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把我当作他的敌人。随着我的实力越来越大,他从不在意变成了小心,由小心应付变成了起杀心,由要杀的人变成了必杀的人。由必杀的人变成了一个不得不杀的人。由不得不杀的人变成了不敢杀的人。有一个不敢杀的人变成非常担心的人。现在又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巴结和重视的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马上说话,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老丈人周国丈和钱将军也在这里。本来想好的一些求情和请求的话,因为有外人在,他不好对我说出口。周国丈毕竟是了解自己女婿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人,马上想到了这个关键。看来这一次他们不但没有帮上崇祯皇帝朱由检,而且有可能破坏了周皇后,也就是他女儿的计划。

正当这三个人谁也不说话的时候,我却想好了话题。我对崇祯皇帝朱由检说道:“皇上,现在四川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您处理。”

第八十九回 出事了六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了自己的老丈人周国丈一眼,疑惑地问道:“什么事情?真的比四川的事情更重要吗?请大将军,不,老大明说。”他用多年不用的称呼称呼我,可见他真的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我对这个崇祯皇帝朱由检说道:“四川不过一个省而已。现在关系河北,甚至于京城的安危。还有皇上您的宝座。这两件事情那一件都比四川重要吧。”

我的话令三个人大惊失色,特别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等着我的解释。

我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些脑袋不开窍的家伙,说话真的好累。我说道:“张献忠是什么人?他是反我明朝的人。他是李自成的结拜兄弟。他的起兵是偶然吗?这是和李自成约好的,李自成带兵进攻河北,张献忠在四川起兵。所以张献忠占领四川的同时,也是李自成进攻京城的开始。张献忠起兵成功,不但大大鼓励了起义军的士气,而且会严重打击朝廷士兵的斗志。此消彼长之下,汤将军将会抵挡不住起义军。这样一来京城危急,河北危急。第二,四川这件事情不同于陕西、山西。皇室宗亲会把这件事情推到皇上头上。理由是要不是皇上动了小福王的话,四川不会这么轻易被占领。皇室宗亲会利用这个机会,对皇上逼宫,要皇上下台。就算李自成的起义军没有打进京城,皇上您的皇位也不稳了。”

周国丈一震,马上看着自己的女婿崇祯皇帝朱由检,我的分析一点也不错。周国丈的命运和崇祯皇帝朱由检联系在一起,崇祯皇帝朱由检要是被废的话,周国丈真的就会一家老小一起倒霉。周国丈希望自己的女婿继续当皇帝,女婿死了外孙当皇帝,世世代代继续成为皇帝家的亲戚。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我说:“老大,您说怎么办。朕,不,我都听您的。”

我举起一根手指说道:“办法一,迁都去南京。这样做的话,虽然可以躲避李自成的起义军,但是会失去北方江山。第二个办法,上下一心坚守京城,在京城和李自成决一死战。打输了一了百了,打赢了京城就保住了。第三,下旨勤王,让天下的人才齐聚京城。用他们对抗李自成的起义军。”

崇祯皇帝朱由检马上又问道:“这是抵御李自成的办法,对付内部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笑了笑说道:“迁都的话,明朝不会亡国,但是你这个皇帝一定下台了。坚守京城的话,明朝和皇上您都有被灭亡的可能。下旨勤王的话,就算你的皇位保住了,也会大权旁落,朝廷出现可以左右局势的权臣。不过我提醒你一句话,京城守住了的话,你的皇位就稳了。只要上下一心,你的威望将会得到回升。”

崇祯皇帝朱由检站起来,一把抓住我,说道:“老大,朕只能依靠您了。朕和大明江山就托付你了。朕一切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朕就怎么办。大明两百多年的基业,还有朕一家老小都看您了。朕相信您不会令朕失望的。”

第九十回 快一

我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三人嘀咕了一会儿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首先站了起来。不久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他的老婆周皇后首先离开了我的家。他们来的时候悄无声息,去的时候更是不惊动任何人。我家除了我和我的老婆艳儿姐姐之外,也只有少数几个值班的亲兵知道这件事情。我相信我的亲兵,他们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的。剩下就只有周国丈和钱将军了。不过周国丈是周皇后的亲爹,也就是最不希望崇祯皇帝朱由检倒台的人。钱将军为了自己的老命,为了能够成为我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应该也不敢说出今天的事情。

我送走了他们之后,回到我的书房,写下了好几张的纸条。写好之后,我又仔细看了又看,直到觉得没有任何破绽的时候,我才放下写另外一张。光写这些纸条我就用了不少时间,但是我一点也不心急。因为我在等一个人,一个相当重要的人。

这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回到了皇宫,亲手写了一道谁也看不懂的圣旨,用火箭传书的方式射了出去。所谓“火箭传书”不是后世的真的火箭传输,而是一种古代的一种传递消息的方式。只要在同一个地方,定向规定好一定的线路,两地之间就可以是用一种可以迂回的弓箭相互联络。因为发送的时候,会发出一定的声响,所以又叫“响箭传书”。可是因为造价比较贵,再加上又要定点发射,所以用的机会不多。主要用于皇帝临时下密旨将即将斩首的大臣救下,或者给重要手下下达最急的命令用的。整个大明朝使用这种“火箭传书”也不过百来回而已。今天崇祯皇帝朱由检用它告诉他的亲信锦衣卫指挥使朱云,马上到我家听从我的直接指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第一,时间比较紧,朱云要是先到皇宫然后再到我家的话,会更耽误时间。第二,皇宫人多嘴杂,虽然被我多年前清理了一部分,但是依然是不安全的地方。这时候各方势力都盯着皇宫,崇祯皇帝朱由检不能这时候直接给朱云下达任何命令。只好利用密语,用这种方式通知亲信朱云去我家,接受我的直接调派。

朱云这个人,我还是了解一点的。这个人是老锦衣卫了,他们家七代都是锦衣卫出身。他的父亲死在办案的路上,当时他不过五岁左右。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了做给大家看,也为了收买人心,更是为了给自己培养未来的死士,所以将这个孩子收为干儿子,赐姓国姓朱。这么做真的使这个小伙子死心塌地跟了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些年来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做。三年前朱云奉命卧底在前锦衣卫指挥使魏庆身边,找到证据之后斩杀了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忠的魏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下令由朱云接任锦衣卫指挥使,三年来朱云亲手抓了十多个朝中一二品的大臣。现在京城的大臣们,一听说锦衣卫指挥使朱云的大名,就会从心底里感到害怕。一些和崇祯皇帝朱由检暗中作对的人,更是对朱云又恨又怕。

第九十一回 快二

朱云刚要就寝,就听见一种似曾听到过的声音。朱云马上想到了“火箭传书”这种联系工具,马上穿上衣服走了出去。他的夫人失望的看了一眼,看来今天又不能和自己的丈夫亲热了。

朱云走到自己家的后院,这栋房子是历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住处。自从万历皇帝开始,这个地方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的专用住处。锦衣卫有专门的衙门,但是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根据地。真正的发号司令的地方是在这里,前院是锦衣卫指挥使办公和下达命令的地方,后院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休息的地方。火箭传书的定点接受地,就是在这个地方的前跨院里。

朱云刚到前跨院,他的助手锦衣卫副指挥使郭天宝,刚好捡到射出来的火箭。郭天宝是值班的长官,本来没有权力直接看里面的内容,应该交给他的上司指挥使朱云才对。可是这个郭天宝今天有点怪,拿着这支箭并没有马上去后院,而是想先看看再说。这是不允许做的事情,他怎么要这么做呢?

“老郭,把信给我。”正当郭天宝要看里面的内容的时候,朱云开口阻止了。其实朱云早就注意上这个助手了,郭天宝不但暗中接受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密令,更是和如今的内阁阁老郭清河是本家。一些锦衣卫内部的消息,就是因为他很快被内阁知道。还好郭清河是一个本分的阁老,不会给崇祯皇帝朱由检惹事,不然的话郭清河和郭天宝早就给秘密处理了。

郭天宝听见朱云的话,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锦衣卫里不可饶恕的事情。虽然朱云对自己人还算关怀,但是绝对不会任由他们这么做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朱云一边接过密信,一边对郭天宝说道:“下去自己领五十大板。过几天之后,我会调你去其他的地方。只要主子不怪罪,我尽量不会刁难你的。”

其实这已经是朱云很关照郭天宝了,要是这件事情上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不光郭天宝要接受锦衣卫内部处理,郭天宝的家人也将会全部灭口,郭天宝的本家郭清河郭阁老也会倒台,郭清河一家人不被杀头也会发配到边疆服劳役终生。

朱云等郭天宝离开后,才打开了密信,里面的内容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得懂。崇祯皇帝朱由检对自己的奴才不会多少客气,意思很简单,要朱云全权听从大将军吴三桂,也就是我的调派。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朱由检将整个锦衣卫暂时交给我管理了,锦衣卫可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后一张王牌了。除了锦衣卫,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只有皇宫里几万不男不女的太监和一些只会搬弄是非的宫女了。这些人的战斗力绑在一起,也不是普通一队士兵的对手。光我的亲兵一冲锋,就能灭了一多半这些人。看来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把他的一切都托付给了我。

第九十二回 快三

朱云来到我家,我的亲兵队长早就在门口等着朱云了。朱云化了妆,又换了一身衣服,看上不像一个大官,更不像一个掌握他人生死的锦衣卫指挥使。

朱云一副落魄书生打扮,就算有人看见了,也会以为是来我家卖身当门客的书生。

朱云来到我的书房外,亲兵队长吴城已经离开了。因为他要去看看后面有没有什么“尾巴”,也要去布置我交代的事情。因为我已经给了吴城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了。

朱云在我的书房之外,高声地说到:“下官锦衣卫指挥使朱云,求见大将军。”这叫“唱名”,相当于现在喊报告一样。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外人是不能随便进来的。像我的书房属于机密地方,相当于一级的保密单位,就像《水浒传》里的高俅白虎节堂一样。擅自进入的话,我可以任意斩杀这个人。朱云不是《水浒传》里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当然不敢也不会没有得到我的准许就进我的书房。

我在里面懒懒的说了一句“进来。”朱云才敢走进我的我书房。

我对朱云说道:“小云子,这里你应该很熟悉吧?当年你作为锦衣卫实习校尉,和一大群实习校尉来过这里。当年的李万春家就是你们抄的,这里就是当年的李府。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没有一杆枪高的你,已经使锦衣卫指挥使了。小云子,你也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你们当年上百个实习校尉之中,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