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恩仇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 第1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敝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①。河图洛书②,显系方士之伪托,有形而无义,并非文字。伏羲氏以点划相配而创八卦③,两两相配,寓意无穷,可称文字之发端。禹王岣嵝④,人皆不识,若非天书,即系伪造,故弄玄虚,无非为混淆视听而已。帝史仓颉,观鸟兽蹏迒之迹,乃创文字⑤。至殷墟甲骨①,始臻完善。钟鼎②以下,籀篆③隶楷,几经变革,无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④,约定俗成,不出六书⑤窠臼。吴国朱育⑥,造奇字千余;唐人宗秦客⑦,改造‘天地’等十二字,至今皆一字无存者,何也?标新立异,徒增繁复,于事无补故也。可见字非不可改,而改革之前提,必须较改前为合理,方可得多数人之认可,约定俗成,通行于全国。陶师托先生带来之厦门话罗马字圣经,设先生不加指明,老朽不察,直以西文书目之矣。此种面目全非之新华文,数千年来习用方块汉字之华人势难轻易接受。即以感情而言之,亦难骤然割弃。敝国自唐代守温和尚以梵文字母为据创三十六字母以来,于音韵反切之学,人莫不以为深奥难明,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十年前,不佞于澳门从陶师习英语,始悟言语成音之理,皆有一定之成法。然英语言文脱节,语音相同而拼法各异,一母多音,多母一音,甚或有母无音等等诸种弊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此乃历史语音已有变迁而文字未随之而改之故也。贵国虽有较敝国先进之拼音法式,然文字之拼缀实不足效法。细考敝国语音,先声后韵,声韵相拼,合成一音,条理井然。设若吾国语言一旦拼音成文,则比较贵国文字更为合理,自不待言。然文人学士十年寒窗朝夕研习之方块文字,并由此加官进禄,莫不对其具有特殊之情感,揣之摩之,玩之赏之,爱之犹为不及,唯恐国粹沦亡。陶师之美意,不佞心领而神会之,愿先生于陶师座前委婉代申末意,勿以冥顽固执而见责,则诚惶诚恐,恭谢不迭矣。”

……………………

①  这是《易经·系辞》中的一句话。书契,即文字。

②  河图洛书──河图,传说伏羲氏为王的时候,有龙马负河图出于河,伏羲据此创八卦。洛书,传说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有巨龟从河中负出。河图、洛书都是点阵式,数目排列,与数学有关(如洛书的排列,相对二数相加均为十),并非文字(参看下图)。

③  八卦──传说是伏羲所作,以一长两短为基本笔划,以三个为一组,组成乾(三连)、坤(六断)、震(下连)、艮(上连)、离(中断)、坎(中连)、兑(上断)、巽(下断)八种式样,称为八卦,并有固定的涵义(如乾坤分指天地或男女)。再以各卦两两相配,又能生出六十四种组合。

④  岣嵝(ɡǒu l ōu 狗搂)──指岣嵝碑上的岣嵝文。岣嵝碑也称禹碑,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上,相传是禹王治水的时候所刻,是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碑文共存七十七字,难于辨认,而在明代以前又无记载。近人考证认为是明代人杨慎所伪造。

⑤这一句引自《说文·序》。蹏即蹄字,迒(h án ɡ杭)指兽迹。

①  甲骨──指甲骨文。商殷王朝(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一种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县的殷墟,单字总数共约五千,其中已为近人解读的约一千五百字,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古文字。

②  钟鼎──指钟鼎文。也叫金文,即铸刻在殷周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字体和甲骨文比较接近。

③  籀(zhòu 宙)篆──籀文即大篆,是小篆以前的一种字体。

④  这是《易经·系辞》中的一句话,说明象形字的构成原则。

⑤  六书──汉字的六种构成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⑥  朱育──三国时吴国人,曾造奇字一千多个。

⑦  宗秦客──唐武后时人,曾根据武则天的意图,改造“天、地”等十二个字。如把武则天的名字武照改为武曌(日月当空)。

话音刚落,那个半吊子缙云话如舌剑唇枪迫不可待地脱颖而出,似有不战胜对方其势不可遏的那种劲头说:

“老先生此言差矣!窃意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以老先生当年之显爵,往来朋侪,非高官即通儒自不待言。彼等文人学士,以文字作为进身之阶,居于人上,因而视文字为可居之奇货,可珍之怀璧,若与他人共而有之,则彼等亦无异于常人矣!既得之利益,岂非一旦付诸东流乎?故商之彼等,不啻与虎谋皮,问道于盲焉!老先生既负有为国谋利、为民造福之素志,当立足于民,着眼于民,勿为官宦士绅之偏见所左右。望先生三思而后豁然贯通,毅然与学生等通力合作,共同拟制缙云话罗马字,大开民智,俾使缙云一县十余万与文字无缘之睁眼瞎旬日之间即能读书写信,直接聆听上帝之福音。凡此种种,皆出于老先生之所赐也。如蒙老先生慨允,则一方百姓幸甚,我耶稣教会幸甚矣!”

又是一阵静默。不知道是洋和尚的慷慨陈辞打动了老隐士的心呢,还是隐君子无言以对。静默持续了约半袋烟工夫,这才听见李隐吏十分客气地推诿说:

“先生之罗马字,恐非一朝一夕之间所能完成,老朽年迈,精气不继,力不从心,实难受此重托。如不嫌浅陋,当令小儿追随先生左右,学而习之,并参与缙云话切音罗马字之制定。此事容待商之于小儿后,改日奉复,先生以为如何?”

洋和尚倒是一个十分知趣的人,听李隐吏如此说,知道再往下谈,也于事无补了。操之过急,反倒难成,既未回绝,尚可缓缓图之。于是也就客气几句,说一些改日再来登门求教之类的客套话,起身告辞。老隐吏送出门去,洋和尚再三坚请留步,送到柴扉之外,按中国礼节彼此拱手而别。

老隐吏关上柴扉返身进来,老和尚已经等得十分不耐烦了,嘱咐立本等且在房中小坐,自己迎出门去。李隐吏见是老朋友坐等多时,不禁大笑起来,拉着老和尚边进书房边说:

“刚刚送走了一位洋和尚,又迎来了一位土和尚。弟子何德何能,居然有如此福份,与土洋和尚双结善缘哉!看起来,刚才我们的谈话,上人全都听到了啰?”

老和尚走进书房,就在刚才洋和尚坐过的椅子上落座,也笑着说:

“这就叫‘隔墙有耳’嘛。幸亏老先生刚才没有在洋和尚面前骂土和尚,不然的话,土和尚就将打上门来,大兴问罪之师,土洋和尚再坐下来扳他三日三夜道,这台戏就热闹啦!听他说的话,这个洋和尚倒还真有几分道行呢!”

李隐吏听老和尚打哈哈,更加笑逐颜开地回答说:

“他们这些外国传教士,讲的道也跟你这个土和尚一样,不见得能叫我这块顽石点头。他们为了传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易华服,学华语,很快就会讲官话。即以刚才这位芦益世来说,到缙云来的年头不见得比你多,不过讲的缙云话,比起你那一半儿湖南腔的缙云话来可强得多啦!”

“这话我承认不假。我是个地道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人,不长于口耳之学。再说,我住在深山破庙里,与清灯古佛为伴,轻易不出山门,不像这些洋和尚,削尖了脑袋四处钻,无孔不入,天天跟当地人打交道,学起土话来,还有个不快的?他们这些传教士,不单学话学得决,就是学文字也不慢。你听刚才这位洋牧师之乎者也转的这一通文,只怕咱们中国人没有下过十年八年工夫的,还转不上来呢!一个外国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能学到这般光景,也就算不容易的了。照这么说,拼音的洋文对他们学华语习华文也不无帮助的吧?”

“中西文字虽异,拼音之原理则一,举一隅而反三,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他们西洋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教,打明朝末年起,就在学华语习华文上面下过不少工夫,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办法和经验,还把西洋的拼音方法传到中国来,使中国的音韵学别开生面,把中国人一向认为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声韵原理,都阐发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单就这一条来说,这些传教士也不是没有功劳吧?”

老和尚想到自己此来,还有更其要紧的事情要办,没有那份儿闲工夫在音韵文字之学上多费口舌了,只好就此打住,半带神秘地说:

“巧极,巧极!今天这个洋和尚登门求教,不管老先生欢迎不欢迎,倒是开我慧眼,启我智窦,我这里倒是要诚心诚意地向他致谢哩!不过贫僧今天二十里雪路一步一滑滑到老先生府上来,为的是有一件新奇的事情,特意赶进城来,与老先生‘奇闻共欣赏’。你大概还不知道,咱们许久不见,我庙里居然也添人进口,人丁兴旺起来了:三个多月前,我招了两个小沙弥,还是一男一女的一对儿呢!”

老隐吏听他说得离奇,也就丢下谈兴正浓的音韵之学,急着先追问这件奇闻说:

“什么?一男一女的一对儿沙弥?真是奇人奇事,闻所未闻!只听说金童玉女有成对儿的,小沙弥哪儿也有论对儿的?上人办事,素来慎重,如今怎么忽然间也荒唐起来了?”

老和尚见自己的惊人之笔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就继续故弄玄虚地说:

“你说的倒真差不离儿。这一对儿,还的的确确是一点儿也不假的金童玉女,只是到了我庙里,不管是男是女,让他全都当了沙弥就是了。”

老隐吏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想了一想,正色说:

“莫不是上人想到自己年已花甲,膝下空虚,找来一男一女充当子息,以延续香火的意思呀?”

老和尚见李隐吏居然误会到那上面去了,不禁一阵狂笑,前俯后仰,直不起腰来,险些儿背过气儿去。笑了半天儿,方才说:

“老先生真是以凡夫之心,度我佛子之腹。老僧乃是出家之人,有朝一日,连这个臭皮囊都要捐弃的,哪儿还会想到身后之事?说起这一对儿金童玉女来,还真是大有来历,里面有许多可歌可泣可怨可怒可悲可叹的故事。还记得去年秋天给你说过,有个上角武童生叫做吴本良的在问渔亭前碰见我,拿我当活佛的笑话么?事隔一年,风云变幻,如今是沧海桑田,人事全非了。这两个小沙弥,就是从坟墓中死里逃生,由他送到我那里去暂且躲避的。老先生如果有兴趣而又能守口如瓶的话,老僧不妨权充说书人,把这一段离奇的故事给你细说端详,保管你比听瞎子先生说大书要真实有趣得多呢!”

老隐吏一大把儿年纪,走的地方也多,奇闻逸事,听了何止千百件?在他所写的《吏隐草堂笔记》里面,就记了不老少。今天听老和尚半弄玄虚半卖关子地一通神说,还有个不愿听的么?赶紧表示要洗耳恭听。于是老和尚就不慌不忙,从师兄弟校场比武、诬告冒籍、计害师傅说起,一直说到林国栋蛤蟆岭盗牛、吴立志讨牛被害、吴本良兄弟五人大闹林村、林国栋夫妇双双归阴、赛神仙出主意用童男童女殉葬、吴立本巧设机关深夜盗墓救人、把孩子送到黄龙寺来当沙弥遮人耳目,才算告一段落。一番话,听得老隐吏如痴如呆、两眼发直,出了神入了定一般。等到老和尚说完,这才大叫一声说:

“真叫气死人了!不信天下之大,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出在我们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