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恩仇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 第3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⑧  曼陀罗,也叫风茄儿、山茄子,是佛教的圣花。《法华经》中说:“佛说法,天雨(y ù芋,动词)曼陀罗花。”这里暗喻做妓女的尼姑。

半点尘缘起凡心,

天花落满佛徒身①;

征夫五百同吃奶,

一炷香供小夫人②。

……………………

①  天女散花的故事,见《维摹经》。大意说:维摹诘说法,化作天女散花。文殊菩萨以下诸大菩萨,因为已离人相我相,不觉得自身是男人天女是女人,所以洒落的花不会着身。而大弟子须菩提未离人我相,因此也未离男女相,认自身为男子,天女为女子,所以洒落的花就立刻附着在他身上,众弟子帮他除去也不能够。

②  小夫人的故事,见《杂宝藏经》。大意说:有一头母廘舔吃了天仙的小便,感孕而生一女子,长得端正美丽,但是双脚像廘,所以叫做廘女,由梵志养育。廘女长大以后,嫁给乌提延王为小夫人,怀孕后一次产下五百个卵,被大夫人用面团换走抛弃,又被萨躭菩王拾去,裂开后是五百个童子,长大后个个都是大力士。后来萨躭菩王派遣五百力士与乌提延王打仗,乌提延王非常害怕。这时候天仙飞在空中告诉五百力士,乌提延王和小夫人就是他们的父母。小夫人挤自己的双乳,每只乳房里射出二百五十股乳汁,流进每个儿子的口中。儿子们即向父母忏悔,两王也都觉悟了,不再打仗,大家都成了佛。这里的“征夫五百”隐喻许多嫖客,以小夫人隐喻做妓女的尼姑。

下面的落款,写的是“江南徐州③铁再云题”。看那字迹斑驳蚀落,已经是若干年前的陈迹了。

……………………

③  江南徐州──丹徒县的别名,即今镇江。

大家落座,老尼在下首相陪。一个三十多岁颇为肥胖的杂役女尼送上茶来。马维禄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话语开口说:

“这位黄老板,本籍温州人氏,家财万贯,以贩卖山货土产为业。结缡已经十有五载,至今依然子息空虚。素闻贵庵送子观音最为灵验,今天特意前来拈香求子,备有香油二十斤,以供殿上燃点琉璃灯之须,意欲烦请诸位师姑,在神前代行一场小小的法事。香火之资,循例照付。不知道今天吉便否。”

那老尼再次双手合十,向黄逸峰打了一个问讯,然后低眉端坐,一本正经地说:

“多谢檀越布施。要说到小庵的送子观音,那是最最灵验不过的了。多少二十多年不生育的老夫老妻,到这里来降一炷香,做一场法事,不出一年,都得了麟儿贵子,这是远近都闻名的。黄檀越只管放心,我佛有舍身度人的本旨,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方便为本,就是施主再多,法事再忙,一坛求子道场,总是能够替檀越结此善缘,行此功德的。我们师徒众人在此修行多年,除了清洗前世冤孽,上者可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①之上,次者可得往生色究竟天②之外,无非广积功果,俾便回一己之功德以向于他人,或曰回佛之万福万善以向于众生。我等念佛行香,而归德于他人,俾便皆得超度,皆得福寿,皆得往生净土。我佛佛法无边,能于芸芸众生之中,行四摄法,使其皆依我受道。何谓四摄法?一曰布施摄,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佛受道;二曰爱语摄,即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佛而受道;三曰利行摄,即以身、口、意广行善行以利益众生,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佛而受道。我等为佛弟子,不过遵从佛说,依从众檀越之所乐所欲而献身护法,现身说法,俾使众檀越皆能乐我爱我而皈依我佛受教受道而已。佛说世人中有四等人不明真谛而颠倒其性,蒙蔽其真。一等人不能探索万象无常之理,而以此世界为常住不变,我身我家亦常住不变,此谓之常颠倒;二一等人不知宇宙万物皆由因缘而成,故离因缘别无我,其人只知自身为有一常主宰之我,而不知世界外有一常主宰之神,谓之我颠倒;三一等人以为由四大假和合①而成之身体为极清净,实际上人之身体,决非清净洁白,生所不净,种子不净,想不净,性不净,究竟不净,此谓之净颠倒;四一等人处在这万苦世界之中,仍自以为乐,有如花前蜂蝶,不知所苦所终,是谓之乐颠倒。反观我等之身,有如十万虚空中吹一微尘②,若存若亡,若生若灭,若有若无。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小尼等为众檀越献身修行积大功德,即为脱离欲界③,先登色界④,后入无色界⑤,终成正果。这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皆大欢喜。佛能知人之一生、二生、百生、千生乃至无量阿僧祗⑥生,无量百千亿那由他⑦生。凡人一念之方生,我佛即已知之。故于佛前毋须隐讳,更不得妄语;有所求者,不妨照直言之。若一念之差,即生烦恼。烦恼有八种,亦称八垢,即生烦恼、有念烦恼、不念烦恼、念不念烦恼、我烦恼、我所烦恼、自性烦恼、差别烦恼、摄爱烦恼。唯有一心向佛无所不可言于佛,方能够摒绝诸种因缘,专一于虚寂,得以解脱。檀越切记心诚则灵,方能有求必应。有何求于佛,有何求于我,结愿作法的时候,请一一直言不讳。观音大士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必能如愿以偿。……”

……………………

①  九品莲台──佛家宣称修行念佛的人,死后可以往生西方净土的莲花之上;因功德的深浅,所坐的莲花,分为九等,即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九品。

②  色究竟天──佛说: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二禅为光音天,三禅为遍净天,四禅为色究竟天。色究竟天为色界之极处。世界大劫将尽的时候,水火风三灾相继起,初二三禅诸天,并皆毁坏,唯有第四禅天,得免其难。

①  四大假和合──佛说:凡身体坚牢之处为地,湿为水,暖为火,动为风,即地水风火为构成一切万物之元素。由此四大假和合所构成的身体,烧即成灰,埋即成土,所以不论何处皆无我,不过由于因缘现其身体而已。同理,天地间万物皆由此因缘构成,离此因缘,即无天地万物。

②  语出《首楞严经》: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万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③④⑤欲界、色界、无色界──佛经所谓的三界诸天:欲界诸天人皆有情欲;色界诸天人但有形色,情欲俱无;无色界诸天人色相皆空,得无上乐。

⑥  阿僧祗──佛经中虚拟的数量词,即无尽数、无穷大数。计算方法: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一个阿僧祗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

⑦  那由他──佛经中虚拟的比阿僧祗数量更大的数量词,具体计算方法不详。

马维禄见老尼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说起因缘果报来,无非是为她开此善门找些佛说依据罢了。本非佛门子弟,又偏要借佛门宝地行戒律所不许的淫邪之事,还要从佛典中找出可行的依据来,当然不免是穿凿附会,信口开河,难于自圆其说。能够说到这个地步,也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了。好在众人今天来此,只为一开眼界,并不为与老尼盘道谈禅,所以不等她把因果说透,赶紧就打断了她的唠叨:

“师太妙法真谛,果然透辟明白,与众不同。我等有如醍醐灌顶,真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如今除去叶豆,顿开茅塞,心胸豁然开朗,眼前金光万丈,趁此大彻大悟之时,请师太速速开坛作法,我等当于佛前各明心迹,虔诚祈求。佛门清静之地,且宝庵香火隆盛,法事繁忙,不敢多所搅扰,我等在此用过午斋,即便离去,望师太行个方便为是。”

老尼见如此说,心知贵客们至少今天是不会在这里与小姑子们广结善缘的了,也就不再啰嗦,当即站起身来说:

“既然众檀越行色匆匆。不能久留,待老尼即去安排一番,诸位请在此小坐片刻,法事齐备,当即来请。”

老尼说完,施礼自去。不久听见云板三响,大殿上人声隐约,不过半顿饭工夫,老尼返身进来,说是法事已经齐备,请众檀越前去降香。老尼前行,众人随后,带了香烛供品,一齐进了正殿。

正殿三间,颇为宽敞,却只供着一尊并不太大的送子观音神像,因此显得十分空旷。神像面前,一张竖向安放的长供桌,中间放满了各样供品,两边是各样法器,正面放着香炉烛台,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桌前有四个拜垫,八个带发修行的妙龄女尼身披五彩斑斓袈裟,脚穿大红丝襻云鞋,头戴八宝毘卢帽,脑后披散着长发,脸上薄施脂粉,双手合十,端端正正地坐着,眼观鼻,鼻观心,嘴唇微微翕动,正在无声地默念一篇什么求子的经文。看见四个施主进来,为首的一个拿起小槌来击了一下铜磬,立刻每人拿起面前的法器来,开始敲敲打打,为这一别开生面的求子道场奏响了序曲,既热闹,又神秘,似乎进入了天宫佛国,置身于瀛洲仙境一般。

老尼燃起了一撮香,递给四位施主每人三支,在乐声中引他们到拜垫上跪拜祷告了一番,然后把香插进香炉,站到了一旁去。施主的礼仪,就算结束了。

这时候,八个妙龄尼姑一面敲打着法器,一面齐声念起经来。经文当然是谁也听不清楚的,但是那梵呗的声音,却十分轻柔婉转,忽而声高,忽而声低,忽而急促,忽而缓慢,乐声铿锵,歌声抑扬,一串骊珠,一片宫商。那美妙的歌喉,清亮而和谐,那异样的法器,雄浑而激越。两者相合,构成一部神奇的乐曲,娓娓动听,十分感人。这明明是销魂荡魄的欢歌,哪里是什么求子道场的经文?这明明是妙音天①的辩才女,哪里是什么水月庵的比丘尼?明明是妙色身菩萨驾前的彩女,哪里是观世音大士座前的尼姑?四个人耳听妙音,眼观美色,身临奇境,心醉神摇,不能自已。正恍惚迷离间,忽然铜磬连击三声,梵呗声突然终止,靠里的四个女尼放下了手中的法器,吹响了箫笙管笛,靠外的四个女尼手拿小锣、小鼓、碰钟、木鱼,离开了供桌,就在佛堂中央的方砖地上按着节拍踏步旋转边歌边舞起来。

……………………

①  妙音天──佛家语,也作“妙音乐天”,是“辩才天”的异名。辩才,指解说佛法的贯通与透彻。这里故意直解字面,曲解其意。

女尼们穿着五彩缤纷的袈裟,一个个有如花丛彩蝶,翩然翻飞;那时俯时仰的舞姿,有如柳飘荷摆,体态轻盈;那忽高忽低的歌唱,有如梁间乳燕,呢喃啁啾。攘臂则露玉腕,抬腿则见云鞋,前进微仰粉脸,旋转轻扭纤腰。这明明是月宫里的霓裳羽衣曲②,哪里是尼庵中的梵呗祈祷声;这明明是天上神仙的婀娜婆娑舞,哪里是人间女尼的六幺花十八①。古有借花献佛,今有借佛献花,居然把庄严清静的佛堂,变成了轻歌曼舞的勾栏。为了二十斤香油,不惜违背佛门八戒②,把道场法事变成了歌舞伎乐,真是挖空心思,尽圆通变借之能事也。

……………………

②  霓裳羽衣曲──传说是叶法善引唐明皇梦游月宫,在月中听到此曲,醒后写出。据《唐书》,此曲本是婆罗门乐曲,传自西凉,为河西节度使杨敬逑所献,经唐明皇润饰修改,更名《霓裳羽衣曲》。

①  六幺花十八──古舞蹈名。六幺指《六幺曲》;花十八指“花十八拍”,“花拍”是正曲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