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之凡人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北宋之凡人情-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个人的学业后,就让他们回来了。    
他不会是想给他女儿招亲吧,当时是有这个担心的,如果我的竞争对手是容雨薇的话,那我的机会就太小了,人家有钱有势,而我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孤女,除了样子长得比她好看些,其它没有一样能比得过她,所以一回家就偷偷问了逐琴,逐琴安慰我说这种可能性不大,很少有士家女儿下嫁商贾的,而且容大人可不是一般的官,可是朝庭的一品大员,我想想也是,封建社会都是权利和权利的结合,况且古代的商人地位和现在的相比,那真是天差地别,对,不能自己吓自己,恋爱中的女人总是患得患失,肯定是我想太多了。

正文第十七章甜蜜似蜂糖

“表小姐,大夫人交待下来,今晚守岁要穿得扎实些!别冻着了。”小荷给我套上了袖口镶金的锻面红袄,整个人看起来喜气洋洋的,充满了年味,最后再给我接上了披风,“大公子送的这件大氅真是个好东西,轻柔又结实,不但毛绒丰厚而且色泽光润!”    
汴京的冬天很冷,雪很厚,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充满了惊奇,我是从来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那漫天遍地的白雪给了我极大的视觉震撼力,真是个纯洁、肃静的世界,可后面就不怎么喜欢了,太冷了,跟下刀子似的,雪化的时候更冷,在屋里可以烧炭取暖,但去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成家六进的房子太大,从我的屋子走到前厅用餐大概需十多分钟,这每天用餐来回的时间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所以在十三岁那年,成逐日买了件上好的紫貂皮制成的带帽大披风给我挡风用,这样就不会被冻着了,它毛朝内,外面一层是紫色绣花缎子料,我喜欢的不得了,不但保暖效果好而且非常的漂亮,那年我的个子长高了许多,原来的显小套不下,不但我有,逐琴也有,他也没有忘记逐棋和逐书,承诺等到了十三岁时也会一人送一件,她们现在的披风都还可以穿,成家是不允许浪费,物尽其用是很重要的原则,家里退下来的旧衣服都会清洗干净后再打包送给族里一些穷亲戚的孩子们。当时心里还小小得意了一下,觉得她们应该是沾了本大小姐的光哈,衣服的事情都是美人姨娘在打理,成逐日哪会管这些事情。    

这是我到北宋过的第是四个春节,相比前世,体会到中国最传统的、最原汁原味的春节,从贴春联,到送灶神,再发压岁钱,守岁等,许许多多的讲究和忌讳,也是美人姨娘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先是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美人姨娘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还有大年的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再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还有糕点瓜果是不能少的,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代表春来早,吃柿饼代表事事如意,吃杏仁代表幸福人,吃长生果代表长生不老,吃年糕代表一年比一年高。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夜欢乐的□,可惜成家没有,要不就更热闹了。

成家订的爆竹也是有讲究的,不但特别响而得放得量很大,每年都要买上十大箱,因为对经商人家来说,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尤其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声音要巨响,放爆竹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年夜饭后要通宵守夜,象征着把所有的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来年吉祥如意。守岁是最难熬的,到了这里后每天早睡早起,要硬撑不睡真是吃不消,刚来的那两年,身体不好,所以美人姨娘特批可以不用守,后来身体渐渐康复,我坚持要参加,这对于古代来说是很重要的,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我自己也想为美人姨娘和姨父守,以回报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去年守岁的时候,逐月和逐琴的精神还好,我和星儿几个熬到深夜就支不住脑袋一个劲的点头,成逐日见状,就问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可知道守岁的来历,我和星儿直摇头,他告诉我们,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他说得深情并茂,在关键时候还卖个关子,再配上美人姨娘的茶,总算让我们精神了些,为了今晚的守夜,大年29我睡得特别足,晚上又喝了很多浓茶提神总算是熬过了这重要的夜晚。从元日到正月初二祭财神,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终于盼来我们孩子们最喜欢元宵佳节,因为这天我们可以出门看花灯、猜灯迷,所以吃完晚膳,我早早地到了大门口集中,自己是每次出外游玩到场最早的一个,古代的生活已经慢慢地适应了,就是有一点不好,女子不能随便出门,真是把我闷坏了。   

 正在着急地等待其它人时,看到了成逐日向我走来,“就知道你在这里,先把这杯桂花酿喝了。”接过成顺递上来的酒杯,热热的,喝完觉得暖意从胃里流到全身。   
 古代的春节很热闹,一路走来都是爆竹声不断,当马车走到了花灯街,我掀开帘子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画面,心中激动不已,这就是辛弃疾笔下《青玉案》的真实写照吗!刚下马车就想往前冲,却被成逐日拉住,先帮我戴好了帽子,接着握起来我的手,“手总算是暖和了,抓紧我,不要被挤散了!”
    
每年赏灯都是齐叔带队,负责大家的安全工作,现在他们都会故意在我和成逐日之间拉开一小段距离,我走到一个莲花灯的摊前,看着一条谜语:一(打一成语)。“这个简单,我会,是接二连三。”赢到了今天第一个礼物,一个小巧的荷包。    

成逐日拉着我的手一边赏灯,一边猜谜,比如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是“独活”;孔雀东南飞(打字一)的谜底是“孙”。刚开始很多都猜不出来,后来成逐日教了我猜谜的方法,什么离合法,方位法,增补法,减损法,半面法,移位法,残缺法,通假法,盈亏法,会意法等等,现在我已经是水平较高的解谜手了,没多久就赢了好多奖品,一转头看见一盏兔子灯,非常的精致漂亮,被风一吹轻轻摆动着,仿佛在向我招手,连忙跑上去看谜面,‘傀儡(打《孟子》一句)’,可把我考住了,我没有学过《孟子》,奖品好的谜语难度也相对高些,不过难不倒成逐日,一下就说了答案“为其像人而用之也。”那兔灯就乖乖地到了手上,这是我准备送给星儿了。    
之所以如此喜欢元宵节,因为这算是古代中国的情人节了,也是我们难得可以手牵手相处的幸福时刻,看着身边的他左手提满了东西,右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还不时用身体挡住可能会撞到我的人,女人最细的一根神经被他触动了,心中似吃了蜂蜜一样,难道这就是爱情甜蜜的味道,这是我在前世的恋爱中没有体会过的,当下有三个字想对他说。    “表哥,我,我”我感觉自己的耳根子发红发热,紧张地结结巴巴。

“怎么了?”投向我的目光无比的宠溺,他并不是如外人所说的是清冷的人,只是把作为男人柔情独给了我。    
“那个那个年是有来历的,这元宵节肯定也是有的,给我说说吧。”今天场合不对,改天吧!    

“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而且元宵节在西汉就存在了,古时叫作上元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佳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再由中原地区发展到各地。”    

他的声音温润如水,握着我的手像个小暖炉,不但温暖了我的手还有我的心,自己心里默默许愿:老天爷请您一定要保佑我能牵着他的手走到老。

正文第十八章及笄

美好的青春时光飞逝着,转眼间我和逐琴已经十五岁,行过成年礼,算是大人了,古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也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