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卡捷琳娜是俄皇彼得三世的妻子,她在为俄皇室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后,地位岌岌可危,丈夫彼得早已对其厌倦,人们早已将其忘记,她只是苦苦忍受耻辱和孤寂。
  叶卡捷琳娜这位不同凡响的女人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做一名忠实的妻子和殉难者。她一方面靠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来满足自己已被激起的肉欲;另一方面,她在卧薪尝胆,耐心地等待着能使她成为女皇的机会。伊丽莎白通过没有流血的政变登上皇位就是她面前最好的例子。她将要在政坛上小试锋芒了。
  叶卡捷琳娜为了达到目的,开始培植私党。她把禁卫军军官格里戈利·奥尔洛夫列为首选对象,奥尔洛夫的4个兄弟阿列克谢、费多尔、伊凡和弗拉基米尔都是禁卫军军官。叶卡捷琳娜如愿如偿,奥尔洛夫成了他的情夫。这既满足了她野马般的欲望,又为未来的宫廷政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彼得大公也并不是吃素的,他对叶卡捷琳娜的阴谋早有所闻,他也在积极行动。这个骨子里流着普鲁士的血液的昏庸之君,早就打算与他的情妇伊丽莎白·沃沦佐娃结婚而把叶卡捷琳娜甩掉。
  1762年,荒淫暴戾的伊丽莎白终于死去。根据遗诏,彼得做了皇帝。新登基的彼得三世注定是俄罗斯的克星,他把俄国推到灾难的边缘。而他的登基,也将为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带来灭顶之灾。
  彼得决定把叶卡捷琳娜幽禁在舒吕塞尔堡要塞,并且以他凶残乖戾的性格,他下一步就要动手杀妻子。
  彼得三世好像也预感到有某种阴谋正针对他而来。他将叶卡捷琳娜的党徒之一帕塞克逮捕了。叶卡捷琳娜明白只有先下手,否则就只能做阶下囚甚至是命归黄泉。事不宜迟,1762年,在奥尔洛夫兄弟的支持下,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士兵们穿着俄罗斯的传统军服,簇拥在新女皇叶卡捷琳娜周围并且冲上前吻她的手、她的脚和她的衣服的下摆。女皇置身于欢乐的喧嚣中。所有的俄国人好像都很兴奋,他们高呼着“叶卡捷琳娜!我们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宫廷显贵、各国公使、神父争先恐后地欢迎他们的新女皇。
  软弱无能的彼得三世被迫退位,接着又被软禁起来。在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请陛下对我放心,我既不会想,也不会去做反对您本人和您的统治的事。”
  虽然彼得对她已不构成威胁,但叶卡捷琳娜并不愿轻易放过曾给她耻辱的彼得,彼得不久就遭谋杀。叶卡捷琳娜的诏示说彼得死于剧烈绞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彼得死时全身发黑,向遗体告别而吻他嘴唇的人自己的嘴都肿了。可见,叶卡捷琳娜对其十分怨恨,可能不管彼得对叶卡捷琳娜怎样,她都要当上女皇,但彼得对其确实起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日本皇女和宫下嫁将军德川家茂之谜
  和宫是仁孝天皇的第八个女儿,贵为皇女的她在4岁时被许配给了贵族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然而,在长大后,她却嫁给了将军德川家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正像历史上中外古今许多弱女子被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一样,贵为天皇之女的和宫也身不由己地做了牺牲品,被政治的狂风怒涛推到历史舞台的前面。在德川幕府后期,掌握政权的幕府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犯,不得不屈从其强大压力,同意与西方各国通商,这种做法受到朝廷和尊王攘夷派的猛烈抨击。为了缓和与朝廷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了平息普通百姓的不满情绪,幕府决策机构一方面重新明确幕府受命于朝廷的上下委任关系,另一方面推进“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就是二者的联合,而作为“公武合体”的一项重大步骤,便是幕府奏请朝廷,希望将孝明天皇之妹和宫下嫁给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为此,幕府进行了许多活动,首先,他们中止了家茂与贵族见宫贞教亲王之妹伦宫的婚姻谈判,并且散布和宫的婚约者有栖川宫因为封禄甚少而对与和宫结婚感到不安等流言。但尽管如此,和宫仍然一如既往地加以拒绝,但是幕府还是再三奏请。孝明天皇迫于无奈,最后16岁的和宫只得十分不情愿地于1861年12月从京都来到江户,第二年2月,与同年龄的德川家茂正式举行婚礼。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据将军府中的人的说法,和宫与德川家茂夫妻感情甚笃,家茂出征前一夜夫妻俩彻夜长谈,和宫还要求家茂顺路到京都替她买西阵出产的腰带,这后来作为家茂最后的礼物按照家茂的遗言被送到和宫手中,和宫收到这个礼物后,睹物思人,竟然茶饭不思,终日饮泣。又如和宫在朝廷官兵临城之际为德川家族通融说情,也似乎不是完全被逼无奈。有人认为,就和宫而言,与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的婚约并非出于自由的选择,其实和宫本人希望避开传统的皇族内部通婚的习俗,为寻求新的人生而与家茂结婚。这样说来,和宫与家茂结婚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了。
  下嫁将军的和宫究竟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榜样,还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对象,这个问题和她下嫁将军的原因一样,成为解不开的谜。
  日本天皇在二战后未被处死之谜
  众所周知,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轴心国之一,而在二战的中国战场上日本军队更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那么为什么日本许多战犯被送上了国际军事法庭接受世界的审判,而作为当时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天皇没有对战争罪行负责?而在众多日本战犯被处决的同时,天皇又身处何处呢?这在二战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蹊跷的事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终战诏书》的播出向日本民众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日本国内部分民众、一些受害国、国际仲裁机构乃至裕仁本人都认为天皇对战争应负起责任。日本国内一些进步群众团体的领袖以及部分深受战争创伤的同盟国呼吁:裕仁作为战争期间的国家元首是发动战争的元凶,理应作为头号战犯接受国际法庭的审判与惩罚;并再三提出应废除日本天皇制,改变日本现存的政治体制。为清算法西斯余孽,重建世界和平与公正,战后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澳大利亚法官威廉·维著作为军事法庭的审判长也认为:“如果不审理天皇,战犯一个也不能处以死刑。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他应在国内或国外受到拘禁。”甚至裕仁本人也感到理亏,难以面对愤怒的世人,他觉得应理所当然地负起战争的所有责任。
  于是,一个历史性的会面便决定了裕仁天皇的命运,世界历史也添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1945年9月27日上午9时,裕仁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亲自正式地晋见了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当时这位声名显赫的将军是盟军驻日本占领军的最高官员。在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见中,裕仁表现得体、态度坦然,勇敢地承认“对于日本政府的每一个政治决定和军事行动……我是惟一的责任者”。也正因如此,裕仁天皇给麦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干年后这位上将回忆起裕仁时曾说:“在当时,我感到我面对着日本第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素养的人。”作为盟军驻日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示裕仁否定日本注定统治世界的“大东亚”观点,维护世界和平,肃清国内黩武精神,另外否定天皇的神圣性,天皇由神回归为人。裕仁都一一照办。
  在通盘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和盟军面临的形势后,麦克阿瑟在向总统杜鲁门的汇报中声称,“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为战犯逮捕”。因为基于长久以来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对日本民众的影响,保留天皇有利于帮助盟国占领控制日本。根据麦克阿瑟的建议,并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员以表决的形式作出了裁决:凡涉及到日本天皇的各类起诉,均不予受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及全球战略的考虑而给日本天皇的一块“免死牌”。
  第二年4月3日,远东委员会决定对天皇不予起诉。
  6月18日,远东审判首席检查官基南在华盛顿宣布对天皇不以战犯论处。
  与华盛顿相呼应的远东审判日本辩护团一致通过决议:“不追究天皇及皇室。”
  历史就这样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当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甲级战犯接受绞刑之时,战争中日本的最高领袖裕仁天皇却安然无恙,这是历史的错误还是天意?
  不爱江山爱美人 英王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之谜
  浪漫电影中常常出现“不爱江山爱美人”让人心动的情节。然而现实世界中,面对权与利,英王爱德华八世却做出了这一惊人之举。1936年12月11日,爱德华八世自愿放弃王位,而与一个曾两次离婚的平民妇女结婚,确实让人惊叹。
  这位平民妇女就是沃丽丝·沃菲尔德,她既没有漂亮的容貌也没有超人的才华。可是1931年王太子在伦敦第一次遇到沃丽丝时,就为她通晓事理、举止潇洒的风度所倾倒,沃丽丝虽已近中年,但依然窈窕如初。王子对沃丽丝一见倾心,但是父母、王室、内阁及各自治政府上上下下竭力反对王子的这一举动。身患重病的乔治五世曾满怀忧虑地对首相鲍尔温说:“我死之后,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把自己毁掉!”
  乔治五世病逝之后,王子登上王位以后就马上宣布要迎娶沃丽丝。他的决定遭到了包括首相鲍尔温在内的谋臣们的一致反对,而爱德华八世却回答:“我现在考虑的惟一问题就是自己配不配当沃丽丝的丈夫,和她在一起就是我永远的幸福……无论当国王还是不当国王,我都要娶沃丽丝,为了达此目的,我宁愿退位。”
  由于政治风暴骤然来临,沃丽丝在“存心勾引国王,妄想当王后的‘美国冒险家’”等各种诽谤、咒骂声中悄然离去,她不愿由于自己的爱而使国王受到伤害。于是远在国外的沃丽丝写信给爱德华八世,要求分手。可是爱德华八世却说:“即使因为和你在一起我一无所有,我也没有怨言,比起你来,王冠、权杖和御座都不重要。”这爱情高于一切的誓言使沃丽丝在各种诽谤、咒骂声中得到安慰。
  1936年12月11日,在位不到10个月还未加冕的爱德华八世发表了告别演说,他满怀激情地说:“我的朋友们,没有我所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担我肩负的重任。”几个小时后,他便在皇家海军驱逐舰的护送下离开了英国,去有沃丽丝的地方了。
  1937年乔治六世继位,封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终于,爱德华八世与沃丽丝在法国结婚,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岁的温莎公爵病逝,沃丽丝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人生最后的14年。沃丽丝每天都要将丈夫的遗物整理好,并一直保持他生前的模样。在她的晚年整理了回忆录,并整天沉浸在她丈夫喜欢的音乐中。
  1986年4月24日,沃丽丝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岁,他们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暂告一个段落。但是作为“历史上伟大爱情一例”,它将永远被人们津津乐道。
  人们对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举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猜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王子是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