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3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殿下,他们都知道错了,”诺曷钵小声地说道。

“你们知道七月中元节的来历吗?”

“知道。”

“好,你来说,”李威指着一个老者说道。

“中元节又叫鬼节,是道家十方大圣,齐诵灵章,解脱饿鬼的。佛家也在这一天,诸佛显灵,替孤魂野鬼超渡。所以我听到一个中原人说过,阎罗王于每年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一批无人供祭的孤魂野鬼来人间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关上鬼门关,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好,说得好。”李威扭过头,对诺曷钵说道:“你派一些亲信可靠的原族人,以及我们唐朝的一些斥候,到你们吐谷浑散布消息。六月准备。七月我们大唐放鬼门,给你们这些可恶的饿鬼一个生机。西边从肃州,东边从大斗道、北湟道、石城山道、承风岭道,五关大开,让你们这群鬼们,撤向我们大唐境内,撤向灵州安置在你们大汗帐下。孤到时候派出五支军队,接应五十里。七月最后一天,鬼门全部关上。从此以后,孤看到青海有任何的吐谷浑人,一律杀无赦!八月,赤岭以西,孤会将它彻底地变成人间炼狱!”

又将桌子上的一支令箭拿了起来,说道:“别以为孤是说着好玩的,以后还能宽恕,还能给你们吐谷浑人机会。没有了,若有虚言,当如此箭!”

一下子将令箭一折两断。

声音不大,可是众人回味他话中的杀气,又看着他手中的两截箭杆,全部感到毛骨悚然。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 未怕金吾呵醉(一)

李威还是有顾忌的,害怕大臣就此事弹劾。

但绝对没有想到论钦陵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又出手了。

踏着长满青草的田垄,周围是一眼望不边际的麦子,吐出青色的麦穗,还没有黄,风一吹来,无数的麦穗翻转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这是屯田其中的一片。屯了不少的田,近万顷,当然,换算成平方公里,只有六百来平方公里,在广大的青海,现在的青海不仅包括后世青海全省,还有新疆且末等地,洮州等又是甘肃的土地,面积很大的,这些屯田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只能这么多,一是地虽广,不是所有地方适宜耕种,只能就着各条河水开耕。第二人力不够。可以更多,但要开耕出来,还要锄草、播种、灌溉、收割。不打仗,人手是够了,就是现在的军队,人手也够了。可要作战,要训练,要修城堡,又要管理庄稼,土地过多,士兵也吃不消这个负担。比如收割,这么广大的屯田,最少得七八万劳力,才能及时抢收上来。

党项悄悄来了一万两千名战士。

可党项的士兵,还有契苾部的士兵,也许体力不比中原兵差,甚至吃得饱了,训练有素,指挥得当,他们骑术好,作战比中原兵更加骁勇。但十个党项兵做农活,都不及三个中原兵。

也就是说,整个八月不打仗,不守关卡,近十万军队,有可能就在忙碌着割麦子,打麦子,晒麦子,这三件事。

但收获下来,还是喜人的,还是那种广种薄收式的种植方法,不过土地肥沃,又有很多马匹,积下来大量的马粪施肥,长势倒是很好。一些有经验的老兵估算了一下,若顺利收上来,按照眼下的长势,不闹蝗灾,会有一百五十万石以上的收成。

消耗也是惊人的。

后世一个人一年能吃三石粮食,饭量惊人了。现在士兵伙食依就是不好,体力活多,特能吃,三石只能说不饿着,四石只能说是温饱,五石才是小康,六石拍拍肚子,也能吃下去。

再加上即将来的数万百姓,十几万张开嘴巴吃饭,还有种子,马匹还要喂一些豆子进补。最少一半粮食去掉。

党项人饿得两眼冒金星,没有三四十万石粮食,维持不下来。这是有诸多城堡关卡守护,否则吐蕃人若是动这批粮食主意,恐怕不等李威发话,党项人自己儿起义了。每天都有党项人跋涉到廓州,看麦子长势,看着看着,肚皮子就咕咕地乱响。

去年河西走廊闹了蝗灾,一直没有起复,朝廷的领土,得支援一部分,再加上运输的损耗,又得去掉二十万石粮食。瓜分后,有可能还剩下一些,诺曷钵又要伸手。也不会白给的,不知来了多少百姓,可正好八月几个关卡封闭起来,这些吐谷浑暂且截留下来,要替朝廷收割。

总之,不会向朝廷讨要粮食,甚至还能替朝廷解决一部分的负担。否则当真诺曷钵伸手,朝廷不给?手伸来了,多少会给一些。特别是那些迂阔穷酸,没有得到儒家真味的儒生,当真以为仁爱就是儒家的真髓。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种仁爱,为什么还将御与射列为六礼之一?

走了一会儿,李威看着狄蕙狄好,说道:“一眨眼几年功夫过去。”

两女只是笑,脸上洋溢着幸福。

“狄蕙,第一次看到你,孤印象很不错的。”

“妾身想,那恐怕是妾身最幸福的一次。”

“难道你现在不幸福吗?”

“现在很幸福,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可那一次却是妾身否极泰来的开端。”

“人生真奇妙啊。”

“是,这些天妾身就象做梦一样。”

“为什么是这些天?”

“因为,因为……”

“做都做了,是真正的小夫小妻,还害什么羞?”李威开了一句玩笑,但狄蕙指进了东宫,自己走得匆匆忙忙,与她没有圆房,心中难免忽得忽失。

“殿下,”狄蕙一脸绯红,嗔薄地看了一眼。

“孤也有血有肉,有哭有笑,凡人一个。今天看到孤的真面目,是不是有些粉碎当日崇拜的偶像感觉?”

“没有,只是觉得更加幸福。”

“幸福就好,让幸福慢慢陪我们变老。”

“殿下,”狄蕙与狄好眼睛一湿。

“孤单独喊你们过来,还有一些事要说。”

“殿下,请说。”

“孤在青海呆的时间不会太长,那只是吓唬论钦陵的。有可能一年多时间,有可能两年多时间,但不会超过三年。虽然在青海,孤袖手旁观,可以为孤赢得很多清名。”

“殿下,陛下尚……”

“孤知道,可是父皇的病情越来越重。其实父皇恋权了,若是将来孤病到父皇这地步,儿子当中有一个英明的,会主动让权。”这倒不是假话,无论赵构,或者乾隆,做太上皇时,做得也十分开心。相反,李隆基贪权,误了国家,也误了自己。

“孤实际上不急,只是害怕母后。没有母后的拼博,就没有孤的今天。可是母后的智慧,天下间很难有人能及,即使将孤以及父皇加上二弟,三人加在一起,也不及母后一人。孤经常察看平民百姓,有的家庭寒酸,仅能度日,可是夫唱妇随,和和美美。然而有的大家庭,子女争斗,妻妾争宠,鸡犬不宁。时间长了……”说到这里沉默下来。

狄蕙狄好是自己的妻子之一,不必太隐瞒。

可穿过来的事,却不能说,妖异!所以自己不计后果,给了母亲那样的承诺,不仅是真心希望母亲能帮助自己,打造一个强大的唐朝,也是安母亲的心。不然怎么办?杀是不敢杀,就是幽闭都不敢。后来老三好象做过,可似乎那是母亲残杀大臣,暴虐宗室,二张猖獗之后,让所有正直人士失望后,才敢那样做的。现在母亲诸多行径手段没有彰显,自己即使有这能力,能不能去做?

“孤担心,母后也能看出来。这两年内政局将越来越动荡不安。可是东宫孤一直不放心,前几天,裴雨荷将野辞明月喊到一起,是好心,表现大度。可孤有些失望。大度不一定非要这么做,孤不在没有办法,在,可以先禀报孤一声。这使孤想到了李相公。固然受了蛊惑,认为孤是偏向胡人的。实际错了,孤还是偏向汉人的。可是孤不能说,也不能将这种偏向带到处理军务与国家当中,量才施用,才是真正用人标准。但实际上,他也是想为孤好,想一举在河西,将吐蕃击败。后果不一样,情况很类似。因此,孤一直很担心东宫。”

两个女子一起低下头。

“后宫诸女当中,孤不会偏爱谁,即使将来,也不会纳太多妃子。与你们相遇,是种种机缘,野辞明月是因为战局所逼,但是东宫那么多宫女,也有长相秀丽的,孤却不碰,正是因为此理。你们当中,论心机,长大后的韦月,你们一人不及。论才气,你们也不及婉儿。可是现在,诸女当中,你们二人皆是聪明绝顶,年龄又最大,阅历又多,心智是你们最成熟的。因此,要果敢地站出来,多担待一些。”

想到这里,略略有些头痛。

很想打造一个和谐后宫的,看起来,有那么一点倾向。可是这些天相处下来,却发觉不是。

狄蕙狄好出身寒贱,所以与碧儿走得最近。碧儿与她们走得也近,但与韦月婉儿相处时间长,相互关系也不错。对杨敏与徐俪没有恶感,还能处得来。发觉裴雨荷没有想像的那么恶劣,渐渐也能说几句。不过其他几女没有敢轻视,也是自己在撑腰。

杨敏与徐俪似乎又是一路的。

韦月与婉儿又是一路的,但韦月虽小,渐渐也长大起来,心性颇高,上次找了一条借口,将婉儿与韦月搂着睡,特地训了近一个时辰,就是不让她养成这个坏习惯。

裴雨荷名份最大,可颇有些孤家寡人的味道。

“可是……”狄好欲言欲止。

“孤知道你们说的是什么。孤还不算昏庸,处事唯讲公平二字。东宫之中,名份是名份,可不管什么名份,得让孤满意。”

话说到此,不用再说直白。

“是。”二女轻声答道。

“而且孤也不想自己亲近之人相争。母后因为争,所以让孤成为太子。可是孤却希望二十几年前后宫一幕永远不要发生在东宫。不论是谁,若是那样做,孤只能会是很伤心。为了安宁,她们无论是谁,只会成为失败者。这一句话,待会儿回去,孤也要对她们说。总之,为了大局着想,孤会喜欢,你们亲如姐妹,孤更喜欢。”

“是。”

“你们明天就要回去了,孤还有一句话想说。今天与你们说的话,是你们心智成熟,所以才说的,对雨荷她们就不要提了。母后,你们在东宫之中,还是要尊敬。”

“是。”

“回吧。”

三人再次踩着青草,向车驾返回。

……

一边听着妻子读信,一边吃着胡饼发呆。

皇帝的主食也是胡饼,不过比百姓吃的那种胡饼味道好得多,李威反复比较过的。

薛仁贵那次还能怪这个怪那样,这一次终于意识到吐蕃的强大,论钦陵的可怕。历史上,李治自李敬玄大败后,直接放弃了重新拿下青海的想法,尽管青海虽好,有了青海,不仅有南丝绸之路,还能使河西走廊不再单薄。但一败再败,吃不消,连李敬玄等人,都忘记追究责任。

现在知道了,吐蕃得慢慢来,这个蛋不是恐龙蛋,也是只鸵鸟蛋,一口绝对吞不下去的。

因此,儿子这封长信,写了很多东西,也觉得写得比较合理。

但大半天后,李治忽然问道:“皇后,这一战,一共花了多少钱帛?”

史学家羞于谈利,很少书写这方面的历史,顶多用一句,穷兵黜武,民不聊生。可实际上,却是很重要。打了胜仗好些,有战利品瓜分,唐朝军队也不真是傻子,虽不象游牧民族那样,顺手牵羊,还会做的。胜仗了,死的将士就会少,有功劳的赏赐一下,没有功劳的回家继续种田。本来服兵役,就是府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